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林冲君 > 第11章 铁马冰河惊破壁 金銮星斗照铸魂

林冲君 第11章 铁马冰河惊破壁 金銮星斗照铸魂

作者:夐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8 08:12:26

霜凝禁苑,鸦惊枯柳。大宋禁军医院东厢,窗棂透入的晨光正吻上一副悬于木架的玄铁连环甲。甲叶幽寒,残留着朱雀门血战的暗赭,胸铠处一道深刻的弯刀斩痕旁,新缀的熟铜护心镜光可鉴人。林冲立于甲前,指尖抚过冰冷甲叶,那触感直透骨髓,唤醒沉睡的筋肉记忆。窗外忽闻一声熟悉的长嘶!但见老马夫牵着一匹通体如墨、唯四蹄踏雪的骏马立于阶下——正是昔日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坐骑,蹄铁犹带沧州道的风霜。鞍旁,那杆丈八点钢蛇矛静静倚着,红缨如血。

“教头!您的马,您的枪!”老马夫声音哽咽。

林冲深吸一口凛冽晨气,胸腔内旧伤隐痛如蛰伏的龙。他探手,五指缓缓收拢,握住那冰冷滑腻的矛杆。一股沉睡已久的磅礴之气自丹田升起,贯通四肢百骸!他披甲,束绦,翻身上马!动作因久伤微滞,然脊梁挺直如枪。墨色战马感知旧主,昂首长嘶,声裂霜空!

一人一马,缓辔行过禁军营房。校场之上,数千禁军新卒正列阵操演。朔风卷动旌旗,刀枪如林。当那玄甲墨骑的身影出现在辕门时,操演声浪骤然一低,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骚动!

“看!是林教头!”

“手刃高俅、血战朱雀门的林将军!”

“听说……要当太子师父了!”

无数道目光炽热如火炬,聚焦在那沉默如山的玄甲身影上。新卒们胸膛起伏,眼中再无往日的懈怠与迷茫,唯余崇敬与燃烧的渴望!林冲控马行于阵列边缘,未发一言,未做一式。然其渊渟岳峙之气,其甲胄上未褪的血锈,其蛇矛尖凝着的寒芒,已如无形的战鼓,重重擂在每个年轻士卒的心头!这一刻,汴梁冬日的校场,肃杀之气冲霄而起,竟似有千军万马无声奔腾!

---

三日后,大庆殿。熏香馥郁,却压不住一股无形的锐气。徽宗端坐御座,目光灼灼,阶下文武屏息。殿门洞开,晨光涌入,一人戎装按剑,逆光而来。

林冲未着朝服,依旧那身浴血修复的玄铁甲,丈八蛇矛顿于金砖之上,铿然作响!他除去头盔,露出清癯而棱角分明的面庞,旧疤如勳章。殿内死寂,落针可闻。蔡京眉头紧锁,童贯按剑之手青筋微凸,李纲则目光炯炯。

“林卿,”徽宗开口,声音带着奇异的期待,“演武在即,朕欲观真武之道,以励天下。卿可愿于此金銮殿上,为朕与诸卿,演武论道?”

“臣,遵旨。”林冲抱拳,声如金铁。

言罢,他足下不丁不八,渊渟岳立。忽地,身形如松崩雪落!没有雷霆万钧的起手,只一记古朴沉雄的“太祖长拳”起手式——“问礼中原”!拳出如潜龙出水,缓而凝重,却带得殿内气流隐隐旋动!蔡京案头玉带微颤,李纲的须发无风自动!

拳势渐开,时而如大枪突刺,劲力内蕴,崩若惊雷(枪拳合一);时而如灵猿舒臂,身随步转,轻若鸿毛(身法)。每一动,筋骨齐鸣如虎豹低吼;每一静,渊停岳峙似古佛临渊。没有花巧,唯有沙场淬炼出的杀伐真意与千锤百炼的筋骨之力!殿中烛火被无形气机牵引,明灭不定,光影在林冲刚毅的脸上跳跃,如同战神图腾!

一套拳罢,林冲收势。殿内落针可闻,唯闻粗重喘息。徽宗眼中光华大盛,竟似看到瘦金铁画银钩在虚空中游走!

“好!形神兼备,劲发**!”张载须发戟张,排众而出,声音洪钟般响彻大殿,“林将军之拳,非止筋骨之能,乃浩然之气发于四体!《正蒙》有云:‘太虚即气’,万物皆一气之聚散!习武强身,炼精化气,正是涤荡身外自然之糟粕(肥脂惰气),存养心中至精至纯之浩然!此气壮,则神完气足,遇事不惑,临危不惧!武学之道,实乃养气、炼神、铸魂之大道!岂独争强斗狠之术哉?” 他目光如电,扫过众臣,“身外糟粕尽去,方显精神之绝对!此气充盈,可撼山河!”

徽宗抚掌长叹:“张卿之言,深得朕心!林卿拳势,刚柔并济,动静相生。观其起落开合,犹如笔走龙蛇,提按顿挫间,气韵贯通!书画之道,讲求骨法用笔,力透纸背;武学之境,亦需筋骨为基,劲发毫芒!二者异曲同工,皆是以有形之器(笔墨\/筋骨),载无形之神(气韵\/意志)!文艺通心,武术炼魄,心魄相济,方为完人!”

帝师定调,群臣顿悟。枢密副使激动出列:“陛下圣明!张子、林将军真知灼见!昔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强兵必先强民,强民必先强其魂魄筋骨!武馆之设,演武之会,正当其时!” 连素来清高的翰林学士亦捻须道:“《礼记》有射御之教,孔圣人也佩剑而行。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国之羽翼也!林将军今日金殿演武,实乃振聋发聩,唤醒吾辈书生心头一点未泯之血性!” 一时间,引经据典、颂圣赞武者不绝,纵有蔡京之流腹诽,亦难挡这由武学、理学、艺术共鸣而生的磅礴大势!

林冲按矛立于殿心,玄甲映着透窗而入的朝阳,熠熠生辉。他目光沉静,扫过这因他一套拳法而沸腾的金銮宝殿。殿外,寒风卷过空旷的广场,隐约传来禁军新卒操演的雄壮呼喝。殿内,张载“养气铸魂”的余音、徽宗“文武艺相通”的论断、群臣或真心或附和的喧嚣,交织成一股无形的洪流。这股洪流,正冲刷着大宋百年重文抑武的沉疴,隐隐指向一个筋骨强健、气血充盈的未来。他掌中蛇矛的寒意,似乎也透出了一丝属于初春的、微不可察的暖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