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末世重生特种兵王 > 第148章 技术难点?未来有答案

“灵维壁垒”的横空出世,如同一剂强效的安定剂,注入了共和国最高决策层和“神龙”计划核心团队的心间。外部窥探的视线被扭曲、屏蔽,内部的潜在威胁在壁垒的规则排斥下无所遁形。这片广袤的国土,终于获得了进行深度灵能科技革命所必须的、相对纯净与安全的“实验场”。

然而,暂时的安全屏障,并不能消弭前方道路上固有的、源自技术本身的巨大挑战。当“灵网工程”、“全民觉醒引导”以及“灵能工业体系”这三大支柱全面铺开时,无数在理论阶段被忽略或低估的技术难点,如同暗礁般纷纷浮出水面,其复杂与棘手的程度,远超最初的乐观预估。

首先面临严峻考验的,正是作为基石的“灵网工程”。

理论上,以活性灵能为信息载体,构建一个超越现行互联网的、具备高度沉浸感和实时信息传递效率的灵能网络,前景无比诱人。但实践起来,第一步——如何实现稳定、高效、低损耗的“灵能信号”远距离传输,就几乎让项目陷入僵局。

现有的物理光纤和无线电磁波技术,对活性灵能的传导效率极其低下,能量在传输过程中逸散严重,超过一定距离,信号强度便衰减到无法识别。项目组尝试了多种设想中的“灵导材料”,但要么制备工艺极其复杂、成本高昂到无法规模化,要么其传导稳定性受环境灵能活性波动影响巨大,时好时坏,完全达不到构建基础网络的要求。

“总工,第七十三号‘灵导合金’在模拟长距离传输测试中,灵能波动衰减率又超过了阈值。”一名负责材料测试的工程师,顶着浓重的黑眼圈,向项目总工程师汇报,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沮丧。

总工看着屏幕上那条再次断崖式下跌的能量曲线,眉头紧锁成了一个“川”字。“我们像是在用漏勺舀水,试图建造一座水库。基础材料这一关不过,后续的所有节点布局、信息编码、网络协议都是空中楼阁。”

与此同时,“灵能信息编码”也遇到了瓶颈。如何将复杂的信息(文字、图像、声音甚至意念片段)转化为活性灵能可以稳定承载和传递的“编码”,并且确保在传输过程中不失真、不被干扰?现有的计算机二进制编码体系与灵能的“活性”特性格格不入,强行转换导致信息熵急剧增大,传输效率甚至不如传统的网络。

负责编码理论的团队会议室里,白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演算公式和能量模型图,地上散落着废弃的草稿纸。团队负责人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对助手叹息:“我们像是在教一个天生的诗人去理解机器语言。活性灵能自有其‘韵律’,我们必须找到符合它自身规律的‘语法’,而不是生搬硬套。”

另一边,“全民觉醒引导”项目组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龙渊的“启灵术”效果卓着,但其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个人强大的、不可复制的“森罗意志”和对活性灵能的精微操控。如何将这种高度依赖个人能力的引导过程,转化为一种标准化、可复制、能够大规模推广的技术或装置,是项目组面临的核心难题。

他们尝试开发了多种“灵能共振舱”和“意识诱导仪”,希望通过模拟龙渊引导时产生的特定灵能频率和波动,来安全地激发普通人的灵能潜力。然而,结果要么是毫无反应,要么就是引发了危险的灵能紊乱。

一间观察室内,项目组首席科学家和几名核心成员正紧张地盯着单向玻璃后的测试现场。一名志愿者躺在最新型号的“共振舱”内,设备发出低沉的嗡鸣,舱体内灵光流转。

突然,志愿者身体剧烈抽搐起来,额头青筋暴起,脸上露出痛苦的神色。监测仪器上代表其生命体征和灵能波动的曲线瞬间变得混乱而尖锐。

“快!停止共振!注入稳定剂!”首席科学家立刻下令。

工作人员迅速切断了设备能源,并通过预设管道向舱内注入了一种能够平复灵能躁动的中和气体。好一会儿,志愿者的状况才逐渐平稳下来,被医护人员小心翼翼地抬出。

“又失败了……”一位年轻的研究员声音发颤,“个体差异太大了!我们设定的‘安全共振区间’,对有些人来说是无效阈值,对另一些人来说就是危险区。没有一种普适的参数能够覆盖所有体质和精神状态。”

首席科学家沉默地看着被抬走的志愿者,沉重地说:“我们像是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试图为每一个人量身定制一条通往未知区域的安全路径。龙渊阁下是靠着他超凡的感知力在实时导航,而我们,需要的是这张‘地图’本身,是普适性的‘导航规则’。”

至于“灵能工业体系”,面临的则是基础理论与现实应用之间的巨大鸿沟。

“灵能动力核心”的小型化与稳定输出问题迟迟无法突破。实验室里能够制造出功率惊人的原型机,但其体积往往堪比一座小屋,且运行不超过数小时就会因为灵能回路过载或材料疲劳而崩溃。根本无法应用到车辆、飞行器甚至固定电站上。

“灵能材料合成”更是步履维艰。理论上,利用活性灵能可以催生出具备非凡特性的新材料,比如超导、超强韧、自我修复等。但在实际合成过程中,灵能介入的时机、强度、方式稍有偏差,就会导致材料结构彻底崩坏,或者生成完全不可预测、甚至带有危险放射性的副产物。成功率低得令人绝望。

“我们空有宝山的钥匙,却找不到那扇正确的门。”一位负责材料合成的老教授苦笑着对同事说,“活性灵能太‘活’了,它不像化学试剂那样稳定可控。它更像是一个拥有自己脾气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任由我们摆弄的工具。”

这些堆积如山的技术难题,形成了一道道无形的壁垒,阻碍着三大支柱工程的推进。项目进展报告一次次被标注上“遭遇技术瓶颈”、“需突破性理论支持”的红色印章,凝重的气氛开始在各个研究基地蔓延。一种看不见的焦虑和挫败感,如同阴云般笼罩在“神龙”计划上空。光有宏大的蓝图和安全的环境,似乎还远远不够。

就在这关键时刻,龙渊再次站了出来。他没有直接去解决某个具体的技术问题——那并非他所长。他选择了一条更为根本的道路。

在落星坳基地最深处,那间拥有最先进灵能监测设备的静修室内,龙渊再次进入了深度的冥想。他的意识并非散入“灵维壁垒”,而是向内收敛,沉入自身那已化为微小宇宙的丹田,沉入对“活性灵能”本质的再一次探索。

他回想起自己引导战士们觉醒的过程,回想起构建“灵维壁垒”时与天地万物共鸣的体验。他意识到,当前所有技术路线,或许都陷入了一个思维定式——试图用旧的、僵化的、纯物质的框架,去理解和约束“活性灵能”这种充满生命力和不确定性的能量。

“我们是否走错了方向?”龙渊在一次由他发起的高层技术研讨会上,提出了这个石破天惊的问题。与会者都是各领域的顶尖专家,闻言无不愕然。

龙渊没有卖关子,他继续阐述自己的感悟:“我们一直在试图‘控制’和‘命令’活性灵能,让它像电流和程序一样听话。但我们似乎忘了,它的核心特性是‘活性’,是某种意义上的‘生命’。我们是否应该换一种思路,不是去‘命令’,而是去‘引导’、去‘协同’,甚至去‘培育’?”

他举例说明:“比如‘灵网工程’的信号传输,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寻找一种‘完美’的惰性导体?为什么不能尝试培育一种对灵能具有天然亲和性、甚至能主动‘协助’灵能传递的‘生物基质’或者‘灵态共生材料’?就像自然界中,某些真菌的菌丝网络可以传递化学信号一样。”

“再比如‘觉醒引导’,我们执着于寻找一个统一的‘安全参数’,但每个人的生命频率本就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是否应该开发一种能够动态感知个体状态、自适应调整引导策略的‘智能灵能场’,让它像一位拥有无限耐心的老师,去适应每一个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一个僵化的标准?”

龙渊的观点,如同在黑暗的房间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透入了截然不同的光线。

“引导而非控制……协同而非命令……培育而非制造……”材料学的老教授喃喃自语,眼中逐渐焕发出新的神采,“是啊!我们一直在用冶金学的思维去处理一种可能更接近‘生物学’的能量!”

信息编码团队的负责人也猛地一拍桌子:“没错!我们试图用机器语言去理解诗人!或许我们应该尝试创造一种属于活性灵能自己的‘诗歌语言’,一种基于非线性、模糊逻辑和动态关联的新的信息范式!”

一场思维的风暴在会议室里掀起。

龙渊的提议,并非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指明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灵能生物协同技术与灵能自适应智能场论。

这意味着,技术路线可能需要与生物学、生态学进行前所未有的深度交叉融合;意味着计算模型需要从经典的确定性模型,转向更能处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新模型;意味着工程实践可能需要学会与“活性”本身共舞,接受一定程度的不可预测性和自适应演化。

前路依然漫长,甚至可能比之前设想的更加曲折,因为这是一条几乎无人走过的路。但这一次,研究人员眼中的迷茫和挫败感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兴奋与坚定。

他们意识到,之前遇到的“难点”,或许并非终点,而只是因为他们使用了错误的“地图”。现在,龙渊为他们指出了寻找新地图的方向。

“技术难点?没关系。”龙渊在会议的最后,看着重新燃起斗志的专家们,平静而充满信心地说道,“答案不在过去的经验里,而在我们即将共同开创的未来里。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思维范式的革命。”

“而革命,已经开始了。”

会议结束后,各项目组迅速调整了研发方向。新的合作被建立起来,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复杂系统科学家被邀请加入团队。实验室里,开始尝试培养奇特的灵能敏感菌类,构建模拟生态循环的灵能环境,研发能够与灵能波动实时交互的柔性智能材料……

困难依然存在,失败仍是家常便饭,但希望的种子已经播下。在龙渊的指引下,“神龙”计划的核心团队,正尝试着与活性灵能这支充满野性的力量握手言和,并学习如何与它共同成长,走向那个注定与众不同的未来。

这道由思维转变铸就的桥梁,或许比“灵维壁垒”更加重要,因为它通往的,是无限的可能性。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