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渊提出的《应对未来危机优先级发展纲要》,如同一剂强效催化剂,注入了落星坳基地乃至整个“盘古”计划。五大计划全面启动,资源高度集中,研发进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然而,这些超越时代的科技萌芽,其影响并非仅仅局限于落星坳的深山基地或“深蓝”基地的隔离区。它们正以一种极其隐秘而精准的方式,如同涓涓细流,开始无声地渗透、滋养着这个国家的肌体,成为一块块悄然垒砌的“国之基石”。
“神农”的馈赠:从边防到太空
“神农”计划产出的、优化程度较低的“灵种”(被内部定义为“一级优育种”),在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和环境影响模拟后,开始通过高度保密的“特供渠道”,小范围应用于几个绝对可靠的试点区域。
位于西部边陲的某个高原哨所,是第一批试点单位之一。这里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新鲜蔬菜供给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当一批特殊的土豆和耐寒蔬菜种子,连同一些标注着“新型有机肥”的物资(实为微量“灵蕴晶尘”与普通肥料的混合物)送达时,哨所的官兵们并未太过在意,只当是农科院的新品种试验。
然而,当这些种子在新建的简易保温大棚中破土而出,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茁壮成长时,哨所的老兵们惊呆了。植株异常健壮,几乎没有任何病虫害,生长周期明显缩短。尤其是那土豆,收获时个头均匀硕大,亩产达到了过去难以想象的数字。
当炊事班将第一批收获的、口感绝佳、营养丰富的蔬菜端上餐桌,尤其是那炖得软糯香甜的土豆入口后,官兵们不仅感受到了久违的新鲜蔬果滋味,更发现长期高原生活带来的疲惫感和各种不适症状,竟然有了明显的缓解!身体更有劲,夜间巡逻时视线都清晰了不少。
“指导员,这新来的土豆……咋感觉像吃了人参果一样?”一个嘴唇常年干裂泛紫的小战士,摸着明显红润了些的嘴唇,憨憨地问道。
指导员看着官兵们明显改善的精神面貌和身体状况,心中激动,却只能按上级严令,压下疑惑,郑重告诫:“这是军事机密,新品种,特殊肥料,不许外传,只管吃好,练好!”
类似的场景,也在几个地处偏远、环境艰苦的边防连队,以及承担特殊战备任务的特种大队悄然发生。长期食用这些“一级优育”作物,官兵们的身体素质、环境适应能力和伤病恢复速度,都得到了统计学上的显着提升。非战斗减员率开始下降,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在无形中增强。
与此同时,另一批经过更严格筛选和处理的“特级优化”农产品(品质接近落星坳一级储备),被秘密送往国家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航天员在长期太空飞行中,面临肌肉萎缩、骨质流失、免疫力下降等诸多挑战。当中心的营养和医学专家对这批“特殊供应”的食材进行分析后,得出的数据让他们震惊不已。其蕴含的活性物质、营养成分和能量密度,远超任何已知食物,更重要的是,它们表现出强大的细胞修复能力和对抗太空环境负面影响的潜力。
很快,这些“特供粮”被纳入航天员的日常膳食和特定任务前的营养强化方案。初步反馈极其积极,航天员在模拟失重环境下的生理指标稳定性有所提高,返回地面后的恢复期也似乎有所缩短。虽然这其中的关联尚需更长期的研究来证实,但无疑为华夏的航天事业注入了一股隐秘而强大的活力。
“女娲”的启迪:医疗领域的涟漪
“女娲”计划的研究并未直接产出新药,但其对“灵植”和“灵蕴晶尘”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却为传统医学和现代医疗带来了新的启迪。
在京都某顶级医院的一个绝密合作项目中,数位国宝级中医泰斗和西医专家,在签署了最高保密协议后,获得了一些由“女娲”项目组提供的、高度提纯的“灵植活性萃取物”。
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萃取物对促进组织再生、修复神经损伤、调节免疫系统平衡有着惊人的效果。虽然无法直接起死回生,但在针对某些顽固性创伤、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干预以及放化疗后机体修复的辅助治疗中,展现出了令人振奋的潜力。
一家与军方关系密切的生物制药公司,受命秘密建立了一条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开始小规模试生产一种基于“灵植活性成分”的“特种康复制剂”。这种制剂产量极低,仅供少数因公重伤的功勋人员使用,但其效果堪称奇迹,让数位被判定可能终身残疾的战斗英雄,重新看到了站立甚至恢复部分功能的希望。
此外,“女娲”项目关于灵能环境对人体精神积极影响的研究数据,也被悄然应用于某些特殊部队的心理抗压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辅助治疗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烛龙”的视野与“基石”的支撑
由冷锋负责的“烛龙”计划,如同一只悄然张开的无形之眼。借助国家情报网络和初步具备远程微弱感知能力的“灵犀”系统外围节点,“烛龙”开始捕捉到一些游离于主流视野之外的蛛丝马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