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粮食储备体系的初步建立,为落星坳基地铸就了最坚实的生存底盘。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灵植”粮食,不仅是饱腹之物,更是信心与底气的源泉。但龙渊并未就此满足。他深知,在即将可能到来的、与“圣殿”这种超越常规的势力对抗中,仅靠粮食优势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更锋利的“矛”和更坚固的“盾”,需要超越这个时代认知的力量。
这力量,一部分源于他自身和“龙府洞天”的神秘,而另一部分,他则寄希望于将脑海深处那些来自“末世”的、支离破碎却又惊世骇俗的科技概念,与今世的现实条件,尤其是与“灵泉”能量相结合,让其提前萌芽。
深夜,“龙府洞天”内。
龙渊并未修炼,也未提炼“灵蕴晶尘”,而是盘坐在灵泉边,面前摊开一本特制的、用某种耐腐蚀兽皮制成的笔记本。这是他根据记忆,记录下的那些在末世血火中惊鸿一瞥,或因条件所限仅存在于理论推演中的超前科技构想。
这些构想,在缺乏能源、材料和生产基础的末世,只能是空中楼阁。但在这里,在拥有灵泉这种近乎万能能量源,并且初步建立起一个隐蔽基地的现在,它们似乎有了实现的可能。
他的手指缓缓拂过几个关键词:
“生物质灵能转化”—— 并非简单的燃烧发电,而是直接抽取生物质(尤其是富含灵能的“灵植”残余物)中蕴含的生命能量,将其高效、低损耗地转化为更易于储存和利用的纯能量形式。末世初期,曾有势力依靠初步的此类技术,在废墟中勉强维持了能量供应。
“灵枢神经网络”—— 模仿生物神经网络,构建以灵能作为信息载体和动力的分布式传感与控制系统。理论上,它可以实现远超现有电子技术的反应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并能与生命体产生更直接的交互。这曾是某个疯狂科学家试图用于制造“生物机甲”的核心技术,可惜未能完成。
“低耗自适应维生场”—— 一种基于特定能量场域的小范围环境维持技术,可以极低的能耗,在恶劣环境中(如外太空、深海、核污染区)创造出适宜人类生存的微环境。末世后期,这曾是某些大型幸存者基地的核心技术雏形。
“超导灵纹回路”—— 利用灵能特有的“场效应”,在特定材料上蚀刻或引导形成能量通路,使其具备近乎零损耗传输能量的特性,并可能衍生出强大的灵能护盾或攻击性场域。这更多是源于龙渊自身对能量操控的感悟,与末世某些能量武器理论不谋而合。
……
每一个概念,都代表着一条可能通往未来的科技树分支。它们远超当前世界的科技水平,其原理甚至触及了能量与物质转化的更深层次奥秘。
“能源,是这一切的基础。”龙渊的目光最终停留在“生物质灵能转化”上。落星坳目前依靠光伏、风能和储备能源,维持基地运转尚可,但若要支持大规模的能量实验和高耗能项目,必然捉襟见肘。而且,随着“灵植”的大规模种植,会产生大量的秸秆、根茎等农业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同样蕴含着远超凡俗植物的能量,若只是简单堆肥或焚烧,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或许,可以从这里开始。”龙渊合上笔记本,心中有了决断。
第二天,他召来了基地内负责能源和工程技术的核心人员,包括几位从国内相关领域秘密抽调来的、背景干净且签署了最高级别保密协议的专家。
会议室里,龙渊没有直接抛出那些惊世骇俗的概念,而是提出了一个具体的需求:“我们需要一套全新的、高效的、能够处理农业废弃物并转化为可用能源的系统。现有的焚烧发电或沼气技术,效率太低,无法满足我们未来可能的需求。”
一位头发花白的能源专家推了推眼镜,谨慎地回答道:“龙总指挥,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其综合效率也很难突破50%。而且,我们基地产生的农业废弃物总量,即便全部高效利用,恐怕也难以支撑太大的能源需求增量。”
龙渊点了点头,表示理解,随即话锋一转:“如果我们有一种……催化剂,或者一种全新的能量提取原理,能够近乎完美地剥离并转化生物质中蕴含的‘化学能’呢?我指的是,一种更本质的能量形式。”
几位专家面面相觑,有些不解。更本质的能量形式?这听起来已经超出了经典物理学的范畴。
龙渊没有过多解释,只是要求成立一个代号“薪火”的绝密项目组,由他直接领导,抽调最精干的技术力量,目标就是研发这套新型能源系统。他提供了初步的理论方向——重点不在于高温高压下的化学反应,而在于寻找一种能够与生物质内“生物能”产生共振,并将其“引导”出来的方法。
项目启动后,龙渊开始将部分精力投入其中。他并未直接给出“生物质灵能转化”的完整图纸,那太惊世骇俗且缺乏基础。他选择引导,利用自身对能量的理解,帮助项目组绕过许多弯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