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 第90章 柳家的抉择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第90章 柳家的抉择

作者:棠帧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8 08:12:09

紫毫笔落下最后一笔,柳崇业刚把印章按在文书落款处,院外突然传来老仆轻缓的通报声:“老爷,慈恩寺的释慧空大师来访。”

柳崇业指尖一顿,随即起身整理了衣襟。阿福已默默退到门侧,掌心的手帕渗着淡淡的血痕。片刻后,一位身着月白僧袍的僧人缓步而入,眉眼如静水无波,手中念珠串得温润,正是长安城里以通透世事闻名的释慧空大师 。他目光扫过案上的文书,又落在墙上的《长安西市图》,最终定格在柳崇业脸上,轻声道:“柳施主终究是选了最难走的坦途。”

“大师何出此言?”柳崇业引他落座,阿福笨手笨脚地端来凉茶,这次倒没洒半滴。

释慧空捻动念珠,声音清润如玉石相击:“世人皆恋‘根’,以为铺面货栈是基业,却忘了人心才是真正的根脉。”他瞥了眼地上尚未清扫的瓷片,“就像这邢窑白瓷,碎了便不是珍品,执着于‘完好’的执念,反倒不如看开些。”

这话正戳中柳崇业心事。他指着画中那处缠枝莲纹:“三代人的心血,说撒手终究不舍。只是市舶使那边……”

“寒山曾问拾得,世人欺我辱我该如何。”释慧空微微一笑,语气带着点禅意,“拾得答,忍他让他,待几年再看他。”他话锋一转,“但施主的‘撒手’不是忍,是悟——悟透身外之物终难长久,守住阖家平安才是根本 。”

正说着,柳明远去而复返,进门见了僧人,神色稍敛。释慧空见状起身,留下一串新得的菩提子:“此珠可安神。施主既已落笔,便如这菩提,落了土,说不定能生新枝。”

僧人走后,柳崇业将菩提子递给柳明远。少年摩挲着温润的珠子,忽然看向父亲:“那……我们真要去扬州?”

柳崇业拿起文书,轻轻放在烛火旁,看着边角慢慢蜷曲:“不是逃,是换个地方种‘根’。”火光中,墙上《长安西市图》的缠枝莲纹仿佛动了动,阿福掌心的伤,倒像是开在尘埃里的第一朵新莲。

柳家的抉择·故亲至

烛火还在舔舐文书的边角,柳崇业刚将燃到一半的纸烬按进铜盆,院外就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不是长安城里常见的缓行踏蹄,倒带着几分边疆马队的利落劲儿,“嗒嗒”地敲在青石板上,撞得人心里发紧。

阿福最先探头去看,随即缩回头,声音带着怯意:“老爷,是个……穿胡服的姑娘,说要找您,还说……是营州柳城来的。”

“柳城?”柳崇业手里的铜筷顿了顿,柳明远也猛地抬起头——营州柳城是他姑母嫁去的地方,算来已有十年没通消息,只偶尔听父亲提过,姑母生了个女儿,小名唤作“阿章”。

话音刚落,院门口就闯进来个身影。姑娘约莫十六七岁,身上穿的半旧胡服还沾着风尘,袖口磨出了毛边,却洗得干干净净;腰间系着根牛皮绳,挂着个小小的铜哨,是柳城那边牧民常用的物件;头发没梳长安女子的双环髻,只简单束成个高马尾,额前碎发被风吹得微乱,却衬得一双眼睛亮得像草原的星。

“表叔!”她一进门就直奔柳崇业,声音带着跑后的喘息,却没半分忸怩,“我是柳含章,我娘是您的妹妹柳玉娘!柳城那边乱了,我爹让我连夜骑马赶来长安,说只有您能护着我!”

柳崇业看着她眉眼间熟悉的轮廓——像极了年轻时的妹妹,心头猛地一酸。他伸手扶住柳含章晃悠的身子,才发现姑娘的靴底磨破了,脚踝处缠着的布条渗着血:“路上走了多久?没遇到危险吧?”

“走了五天五夜,遇到过两次马匪,幸好我爹教过我吹铜哨,引来了巡逻的唐军。”柳含章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半块风干的酸枣糕——是柳城的特产,也是柳崇业年轻时最爱吃的,“我娘说,您见了这个,就知道我不是骗子。”

柳明远站在一旁,看着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表妹,方才的戾气早没了踪影。他注意到柳含章手里还攥着个旧皮囊,里面鼓鼓囊囊的,像是书册,便忍不住问:“柳城到底怎么了?姑母和姑父呢?”

柳含章的眼神暗了暗,手指攥紧了皮囊:“上个月契丹人袭了城,我家的货栈被烧了,我爹……我爹让我先逃出来,他和我娘要去投奔漠北的商队,说等安稳了就来寻我们。”她说着,声音有点发颤,却强撑着没掉泪,“我爹还说,长安也未必安全,让我劝表叔,别守着铺面了,走得越远越好。”

这话像颗石子,砸在柳家父子心上。柳崇业看着柳含章脚踝的伤,又想起市舶使的查探、漕运的避让,忽然觉得方才烧掉文书的决定,竟像是早有天意。他伸手摸了摸柳含章的头,语气比刚才柔和了许多:“别怕,既然来了,就跟我们一起走——我们不去扬州,先去江南的苏州,那里有你姑母早年置下的田宅,安稳。”

柳含章愣了愣,随即眼睛亮了起来:“真的?我还以为……我要一个人颠沛流离了。”她从皮囊里掏出一卷纸,展开是张手绘的柳城商路图,“我爹说这图有用,长安到柳城的商道都标在上面,或许能帮表叔以后再做买卖。”

阿福这时端来温水,还贴心地拿了双新做的布鞋。柳含章接过鞋,看着阿福掌心包着的手帕,忽然从腰间解下铜哨,递了过去:“这个给你,要是遇到危险,吹三声,附近要是有牧民,会来帮忙的。”

阿福没敢接,只看向柳崇业。柳崇业笑着点头:“拿着吧,这是阿章的心意。”

烛火下,柳含章捧着温水喝了一口,柳明远在一旁翻看着商路图,阿福攥着铜哨坐在角落,柳崇业则重新铺开一张纸,开始写去往苏州的路引。窗外的蝉鸣似乎轻了些,长安的暑气好像也没那么难熬了——原来所谓的“根”,从不是那些铺面货栈,而是身边这些愿意一起走的亲人,是无论到了哪里,都能重新扎下的人心。

柳家的抉择·真心话

夜已深了,柳府的灯只剩几盏还亮着。阿福提着灯笼去后院打水,路过柳含章的客房时,听见里面传来低低的啜泣声——不像白日里那般清亮,倒像被揉皱的丝绸,透着说不出的委屈。

他脚步顿了顿,刚想走,就见客房的门虚掩着,一张信纸从门缝里飘出来,落在青石板上。阿福弯腰捡起,借着灯笼的光一看,上面的字迹娟秀却发颤,写着“父逼女嫁市舶使侄,宁逃长安,不做攀附棋子”,末尾还沾着几滴泪痕,晕开了墨字。

阿福攥着信纸,手心都出了汗。他想起白日里柳含章说“柳城遭契丹袭击”时,眼神闪了闪,想起她提到父亲时,声音里藏着的不是担忧,是躲闪。他没敢多耽搁,捧着信纸就往柳崇业的书房跑,灯笼晃得他手都抖了。

柳崇业正和柳明远整理去往苏州的路引,见阿福慌慌张张进来,还攥着张纸,忙问:“怎么了?”

阿福把信纸递过去,结结巴巴道:“是……是表小姐房里飘出来的,上面写着……写着她不是逃战乱,是……是逃婚。”

柳明远先凑过去看,看完瞬间瞪圆了眼:“市舶使的侄子?就是那个上个月来查咱们货栈的市舶使?”

柳崇业捏着信纸,指尖拂过那些被泪水晕开的字,忽然想起白日里柳含章脚踝的伤——那伤不像骑马逃战乱磨的,倒像一路急奔、怕被人追上磨的;想起她掏酸枣糕时,手心里攥着的不是求救信,是这封藏了心事的纸。

他起身往客房走,柳明远和阿福跟在后面。敲了敲门,里面的啜泣声顿了顿,柳含章的声音带着哭腔:“谁……谁啊?”

“是表叔。”柳崇业的声音很轻。

门开了,柳含章眼眶通红,脸上还挂着泪痕,见了他们手里的信纸,脸色瞬间白了,嘴唇嗫嚅着:“表叔,我……我不是故意骗你们的,我只是……”

“先坐下说。”柳崇业拉着她坐到桌边,给她倒了杯温水。

柳含章捧着杯子,指尖冰凉,终于忍不住哭出了声:“我爹不是去投奔漠北商队,是为了攀附市舶使,想让我嫁给他的侄子!那侄子是个混不吝,在柳城欺男霸女,我死也不嫁!”她抹了把眼泪,声音更哽咽了,“我趁夜里偷偷跑出来,怕你们不收留我,才编了契丹袭城的谎话……表叔,你们会不会怪我?”

柳明远先开了口,语气比白日里温和了许多:“怪你做什么?那市舶使不是好东西,他侄子更不是,你逃得对!”

柳崇业看着她,眼神里没有责备,只有疼惜:“阿章,你没错。比起嫁给不喜欢的人,换个安稳地方过日子,才是对自己好。”他顿了顿,指了指桌上的路引,“本来我们要去苏州,现在多了你,正好——苏州有你姑母的旧识,没人会找到那里,你可以安安心心过自己的日子。”

阿福站在一旁,忽然从怀里掏出那个铜哨,递到柳含章面前:“表小姐,这个还你。以后要是有人欺负你,我……我帮你吹哨子。”

柳含章看着阿福憨厚的脸,又看看柳崇业和柳明远温和的眼神,眼泪又掉了下来,却是暖的。她接过铜哨,攥在手里,忽然笑了:“谢谢表叔,谢谢表哥,谢谢阿福。我还以为,逃出来就只能一个人颠沛流离,没想到……”

“没想到我们是一家人,对吧?”柳明远拍了拍她的肩。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桌上的路引上,落在柳含章手里的铜哨上,也落在阿福攥紧的拳头上。柳崇业看着眼前的三个孩子,忽然觉得,所谓的“根”,从来不是那些守不住的铺面货栈,也不是那些攀附来的富贵,而是一家人在一起,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愿意彼此包容、彼此护着的心——这颗心在,哪里都是安稳的家。

柳家的抉择·槐下秘纹

晨市的吆喝声裹着胡饼的焦香飘过来,卖羊奶的胡姬摇着铜铃,驼队的铜饰叮当作响,林夏却把那只西域傀戏偶抱得更紧了——浅绿襦裙的下摆早被晨露浸得发潮,贴在小腿上凉丝丝的,可她的指尖却泛着热,反复摩挲着木偶胡服衣角的淡金纹路。

那纹路歪扭得像孩童的涂鸦,却在晨光里隐隐透着光泽,林夏用指甲轻轻刮下一点明黄色粉末,指尖顿时沾了层细砂似的触感。正想再细看,身后忽然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带着胡靴踏过青石板的厚重感。

“姑娘这木偶,是从西域巫医阿依罕手里得来的吧?”

林夏猛地回头,撞进一双深褐色的眼——来人身穿镶银边的胡服,络腮胡上还沾着点晨霜,腰间挂着枚月牙形银饰,是营州本地突厥部落的记号。他蹲下身,目光落在木偶的黄仙纹上,指腹轻轻搓了点粉末凑到鼻尖,眉头忽然皱起:“这是‘醒魂砂’,能解‘醉仙藤’的毒,阿依罕怎么会把它藏在木偶里?”

林夏攥紧木偶,指尖的粉末嵌进掌心:“你认识阿依罕?”她早听说营州有位西域巫医,能解奇毒,此次来柳城,一是受李静姝所托查市舶使私通契丹的事,二是想找阿依罕问清“醉仙藤”的来历——毕竟陈默上次在长安杏林堂遇到的毒,与这毒太过相似。

“阿依罕是我阿妹。”汉子的声音沉了些,伸手拂去林夏发间的槐叶,“半个月前,市舶使的人突然封了她的药庐,说她‘通契丹、施邪术’,阿妹趁乱把这木偶塞给我,只说‘找穿浅绿襦裙的中原女子,纹里有救柳城的法子’,我找了十几天,总算等到你。”

晨风吹过老槐树,落叶打着旋落在木偶上,林夏忽然想起柳含章逃婚时说的“柳城货栈被烧”——当时她就觉得蹊跷,营州都督是李静姝的旧部,契丹人怎会轻易袭城?她把木偶翻过来,指腹抠开木偶背后的黑丝线,里面竟藏着张卷成细条的羊皮纸,展开来,是柳城街巷的手绘地图,标红的位置正是市舶使的私货仓,旁边还写着行小字:“戌时三刻,军械入仓,契丹人接应。”

“阿妹说,市舶使故意散布‘契丹袭城’的谣言,实则是借烧货栈掩人耳目,偷偷藏军械,想和契丹人做交易。”汉子的拳头攥得发响,“柳家在柳城的货栈,就是因为撞见他们运军械,才被故意烧了的——柳姑娘(柳含章)逃婚是真,可她爹被市舶使扣下当人质,也是真。”

林夏的指尖颤了颤,难怪柳含章当初说“爹去漠北商队”时眼神躲闪,原来竟是被要挟了。她把羊皮纸叠好藏进襦裙夹层,又将木偶递给汉子:“这木偶你先收着,戌时我去私货仓,你帮我引开守卫——我要拿到他们私通的证据,救柳掌柜,也救你阿妹。”

汉子接过木偶,从腰间解下枚银哨递给她:“这是部落的信号哨,遇到危险吹两短一长,我的人会来帮你。”他看了眼都督府衙署的大门,压低声音,“都督府里有我的内应,戌时前,我会把消息递进去。”

晨市的喧嚣渐渐浓了,卖胡饼的吆喝声盖过了私语,林夏站在老槐树下,看着汉子的身影消失在人群里,掌心的“醒魂砂”还留着细砂的触感。她抬头望向都督府的飞檐,晨光落在瓦当的兽纹上,竟透着几分冷意——原来柳城的乱,从不是契丹人闹的,而是人心的贪念在作祟。而她此刻攥着的,不仅是一张地图,更是能拆穿这场阴谋的钥匙,是救柳家、救阿依罕,也是护这营州安稳的希望。

柳家的抉择·墓中醒

汉子的“中原女子”四个字像颗石子,砸进林夏心底最沉的角落。她攥着银哨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晨露顺着襦裙下摆滴在青石板上,晕开小小的湿痕——这段她从未对人说起的过往,竟在营州的老槐树下,被猝不及防地勾了出来。

“我不是自愿来柳城的。”林夏的声音很轻,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颤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木偶上的黄仙纹,像是在抓着点支撑,“半个月前,我在长安城外的荒坟里醒来,头顶是盗墓贼挖开的土洞,他们举着油灯,说我是‘活尸’,要把我拖去卖钱。”

汉子的眼睛倏地睁大,络腮胡下的嘴角抿成一条线,没敢打断她。

“我记不清之前的事,只觉得浑身发冷,怀里攥着半块‘醒魂砂’——后来才知道,那是阿依罕偷偷放在我身边的。”林夏的指尖拂过木偶衣角的淡金纹路,像是在触碰那段混沌的记忆,“盗墓贼说,他们挖的是座‘西域圣女墓’,棺木里没有金银,只有我这个‘会喘气的’。他们要把我绑去契丹,说那边有人收‘异术女子’,我趁他们分赃时,抢了把短刀逃出来,一路跟着往营州的商队走,直到遇到李静姝派来的人。”

按照林夏模糊的记忆,众人在营州城外的沙丘下找到车师圣女地宫的入口。地宫里的长明灯还亮着,壁画上画着圣女用血脉激活五灵佩的场景——朱砂涂的血滴在佩上,地脉的纹路泛起金光。“原来五灵佩需要圣女血才能完全激活。”林夏看着壁画,突然拔出匕首,割破掌心,血滴在五佩上。

金光瞬间笼罩地宫,剧烈的震动中,所有记忆涌来:崔录事当年以“车师通契丹”为由,联合突厥阿史那部和契丹,用醒魂砂毒控车师王,再率军灭国;祭司是市舶使,负责用砂控制王室;而她的叔父,车师王,为了保护她,故意把她送出王宫,自己却被崔录事杀了。“崔录事才是主谋!”林夏的眼泪砸在掌心的血上,沈砚扶住她,声音温柔却坚定:“我们回营州,揭穿他。”

晨风吹得槐树叶“哗哗”响,盖住了远处胡商的吆喝。林夏低头看着自己的浅绿襦裙——这是李静姝的人给她的,她说“穿得素净些,不容易引人注意”,却没人知道,她醒来时穿的是件缀满玛瑙的西域祭服,早被盗墓贼扯得稀烂,只留下领口一小块绣着黄仙纹的布料,和她手里那半块醒魂砂。

“我找阿依罕,不只是为了‘醉仙藤’。”林夏抬起头,眼底的迷茫散去,多了几分坚定,“我想知道,我是谁,为什么会躺在那座坟里,市舶使和契丹人的交易,是不是和我失去的记忆有关。”

汉子沉默了片刻,忽然从腰间解下一把短匕,递到林夏面前——匕身是西域寒铁打造的,柄上刻着和他银饰一样的月牙纹:“这是阿妹给我的,说‘遇到能信的人,就把这个给她’。我阿妹从不轻易信人,她把木偶和醒魂砂都给了你,说明你和柳城的事,早就绑在一起了。”

林夏接过短匕,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却让她莫名安心。她把短匕别在腰间,又将羊皮纸从夹层里拿出来,摊在槐树下的青石上:“戌时三刻,我们按阿依罕的记号走,你引开前门的守卫,我从后墙翻进私货仓,拿到军械交易的证据,就去救你阿妹和柳掌柜。”

汉子点点头,指腹点在地图上标红的角落:“那里有个狗洞,是我之前给阿妹送药时发现的,够你钻进去。”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块温热的胡饼,“先垫垫肚子,戌时还早,别到时候没力气。”

林夏接过胡饼,咬了一口,麦香混着胡麻油的味道在嘴里散开。晨市的喧嚣还在继续,老槐树上的蝉鸣渐渐响了起来,她看着手里的木偶、短匕和胡饼,忽然觉得那段从坟墓里爬出来的日子,好像不再那么冷了——原来在营州,在这座她本是“闯入者”的城,也能找到愿意并肩的人,也能找到继续往下走的理由。

她把剩下的胡饼揣进怀里,起身拍了拍襦裙上的尘土:“走吧,我们去看看私货仓的后墙,也好早做准备。”

汉子应了声,提着林夏的灯笼走在前面,身影在晨光里拉得很长。林夏跟在后面,指尖偶尔碰到腰间的短匕,冰凉的触感让她清醒——不管她是谁,不管过去的记忆藏着什么,此刻她要做的,是拆穿市舶使的阴谋,救回柳掌柜和阿依罕,护着柳城,也护着自己好不容易寻到的“牵绊”。

柳家的抉择·容颜秘

阿古拉提着灯笼走在前面,忽又停下脚步回头看——晨光斜斜落在林夏脸上,映得她肌肤莹白如瓷,连眼角都没有一丝细纹,若非方才她说起墓中往事时语气带着沉淀的沧桑,任谁看了都只会当她是十**岁的姑娘,哪像三十多岁的人。

“你……”阿古拉的目光在她脸上顿了顿,终是忍不住开口,“阿妹说过,西域圣女有‘驻颜秘术’,能保容颜不老,难道你……”

林夏指尖一顿,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颊——这张脸她在柳城溪边照过,光滑得像刚剥壳的鸡蛋,可她明明记得,在长安时见过的铜镜里,自己眼角该有淡淡的细纹,是常年熬夜看商路图熬出来的。她垂眸看着木偶上的黄仙纹,声音轻了些:“阿婆(西域部落的老巫医)说,这不是什么福气。”

“是‘醒魂砂’的缘故?”阿古拉追问,他曾听阿依罕提过,西域有种奇砂,既能解毒,也能锁住容颜,可代价是会慢慢蚀掉过往的记忆。

林夏点头,指尖捻起一点木偶上的明黄粉末:“阿婆说,我十岁那年被选为圣女,族里就用‘醒魂砂’混着雪山泉水给我喝,说是‘保圣女容颜,显神的恩宠’。可从去年开始,我就总忘事,直到在墓里醒来,连自己是谁都记不清大半。”她抬手拂过鬓边的碎发,语气里藏着点无奈,“旁人羡慕这张脸,可我倒宁愿像寻常女子,有细纹,有白发,至少能记得住爹娘的模样。”

晨风吹过,槐树叶落在她肩头,衬得她侧脸更显娇嫩,可那双眼睛里的沉静,却又分明藏着三十多年的风霜。阿古拉看着她,忽然明白阿依罕为何要把木偶交给她——这张不老的容颜,既是她身为圣女的印记,也是解开柳城谜团的钥匙,毕竟市舶使要找的“西域圣女”,怕就是凭着这张脸认人。

“这容颜或许能帮我们。”阿古拉忽然道,指了指前方不远处的私货仓,“市舶使的守卫多是契丹人,他们只见过圣女的画像,没见过真人,你这张脸,说不定能混进去。”

林夏愣了愣,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浅绿襦裙——若是换上西域的服饰,再配上木偶上的黄仙纹,倒真有几分圣女的模样。她攥紧腰间的短匕,忽然笑了笑:“没想到这让人头疼的‘秘术’,倒成了有用的东西。”

两人绕到私货仓后墙,阿古拉指着墙根下一个半掩的狗洞:“这里能通到仓内的杂物间,戌时三刻,我会带着部落的人在前门闹事,引开守卫,你从这里进去,找到军械清单和交易文书就行。”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套西域圣女的半旧祭服,“这是阿妹偷偷从药庐里带出来的,你换上正好。”

林夏接过祭服,指尖触到布料上绣着的繁复花纹,忽然想起些模糊的片段——小时候穿着类似的祭服,在雪山下跳祈福舞,阿婆在一旁敲着铜鼓,信徒们捧着葡萄跪在台下。她甩了甩头,把零碎的记忆压下去,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戌时我会准时到。”林夏把祭服叠好藏进灯笼旁的布兜里,又检查了一遍腰间的短匕和银哨,“你也小心,市舶使的人手里有军械,别硬碰硬。”

阿古拉点头,又递过一块温热的羊肉干:“垫肚子的,别像上次那样空腹做事。”他看着林夏转身走向巷口的背影,晨光里,她的浅绿襦裙飘起,明明是三十多岁的人,却走着少女般轻快的步子,可那背影里的坚定,又让人不敢小觑——这张不老的容颜下,藏着的是能扛事的筋骨,是能拆穿阴谋、护住柳城的勇气。

林夏走到巷口时回头望了一眼,阿古拉还站在槐树下,灯笼的光映着他的络腮胡,像团温暖的火。她攥紧手里的木偶,心里忽然踏实了些——不管这驻颜术是恩是劫,至少此刻,它能帮她救回柳掌柜和阿依罕,能护住这柳城的晨市,护住那些还在热闹吆喝的烟火气。

唐营州柳城:夏寻黄纹,佩引奚风

营州柳城的晨市刚热闹起来,林夏就抱着那只西域傀戏偶,蹲在都督府衙署外的老槐树下。浅绿襦裙沾了晨露,她指尖摩挲着木偶背后的黑丝线,忽然瞥见木偶胡服的衣角处,藏着几缕淡金色的纹路——像极了阿婆说的“黄仙纹”,歪扭的线条里,还裹着点细如沙尘的明黄色粉末。

“哥!玄道长!你们快来看!”林夏蹦起来,手里的木偶差点甩出去。林风刚跟着李烈查完边垒的防务回来,玄机子的拂尘还沾着路边的草屑,两人凑过来一看,玄机子的眼神瞬间亮了:“这是黄灵佩的引纹!黄仙喜金粉,佩身灵气会染在接触过的物件上,这木偶定是碰过黄灵佩!”

林风接过木偶,指尖捻起一点金粉,放在鼻尖轻嗅——带着淡淡的草木香,不是西域的香料,倒像营州北奚族牧场特有的“沙棘香”。“奚族牧场?”李烈恰好走出来,听到这话,摸了摸短须,“前几日奚族商队来营州互市,说牧场西头有座黄仙庙,常年有人供奉,莫不是佩在那庙里?”

林夏立刻攥紧母亲留下的银梳,眼睛亮晶晶的:“哥,咱们去奚族牧场!上次我被邪咒控着,都是你们护着我,这次黄灵佩的线索是我发现的,我也能帮忙!”

林风看着妹妹眼底的坚定,又想起她上次在蛇王洞外的勇敢,终究点了点头。玄机子笑着晃了晃拂尘:“夏丫头心细,有你在,说不定能更快找到佩。只是奚族牧场近来不太平,听说有契丹细作混在商队里,得小心些。”

次日清晨,四人骑着都督府派的驿马,往奚族牧场去。一路穿过桑田,越往北,草原的风越烈,远处能看见奚族牧人赶着羊群,黑鬃马在草地上撒欢。快到黄仙庙时,路边突然窜出几个穿胡服的汉子,手里握着弯刀,拦住了去路:“把木偶留下!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是契丹细作!”李烈翻身下马,横刀出鞘,寒光一闪。林风也护在林夏身前,玄机子的拂尘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正打在为首汉子的手腕上。

可那汉子却突然转向林夏,弯刀直逼她手里的木偶。林夏心头一紧,却没慌——她想起玄机子说过,银器能破邪,立刻抽出腕上的银梳,对着汉子的刀身划去。“叮”的一声,银梳撞上弯刀,竟溅起几点火花,汉子的刀突然脱手,掉在地上。

“还有这个!”林夏又摸出林风给她的骨哨,放在唇边吹响。哨声清越,带着五灵之气,远处的羊群突然躁动起来,几只牧羊犬朝着细作狂吠,连牧场里的奚族牧人都循声赶来。

细作们见势不妙,想骑马逃跑,却被奚族牧人围了个水泄不通。为首的奚族长老勒着马,用半生不熟的汉话道:“大唐的朋友,这些人是契丹派来的,想偷我们的牧场印记,多亏你们识破!”

跟着长老到了黄仙庙,林夏才发现这庙极小,不过是间土坯房,庙里供着尊黄仙石像,石像底座上刻着的纹路,竟与木偶上的黄仙纹一模一样。玄机子掏出桃木剑,在石像前画了道护符,护符亮起时,石像底座突然“咔”地一声,露出个暗格——里面没有黄灵佩,只有半块刻着“奚”字的骨牌。

“这是奚族的守护骨牌!”长老凑过来,摸着骨牌,“传说黄灵佩在我们族长手里,当年林家祖辈帮我们挡过风沙,族长就把佩收起来,说要等林家后人来取。”

林夏捧着骨牌,眼睛更亮了:“那我们去找族长!我一定能把黄灵佩找回来!”

林风看着妹妹蹦蹦跳跳跟着长老去见族长的背影,忍不住笑了。玄机子拍了拍他的肩:“夏丫头长大了,再也不是只会玩木偶的小姑娘了。”

夕阳落在奚族牧场上,草原的风裹着沙棘香,林夏手里的骨牌泛着淡光,与林风怀里的狐灵佩、柳灵佩隐隐呼应。她回头朝林风挥手,浅绿的襦裙在风中飘着,像极了草原上刚抽芽的柳条——谁都知道,找到黄灵佩只是开始,剩下的白灵佩、灰灵佩还藏在营州的某个角落,但有林夏这份心细与勇敢,这场追寻五灵佩的路,定会少些艰险。

唐营州柳城:玄镜添翼,佩踪再引

营州都督府的偏院近来多了几分肃穆——这里是新设的“玄镜司”驻地,专司查探边地邪术、守护灵脉,窗棂上悬着的玄色帘幔,绣着暗金色的“镜”字纹,风一吹,便与院外的甲叶声相映。

林风带着林夏刚跨进院门,就见一名身着墨色锦袍的男子正对着案上的舆图沉思。他约莫三十岁,腰间悬着枚银纹令牌,刻着“玄镜司主事”五字,指尖捏着支狼毫,在舆图上的奚族牧场旁圈出个红点。听见脚步声,他抬眼看来,目光沉静如潭:“林小哥,林姑娘,在下苏珩,奉都督之命掌玄镜司,今日请二位来,是为黄灵佩的后续线索。”

林夏抱着那半块奚族骨牌凑过去,浅绿襦裙扫过案角的古籍:“苏主事,这骨牌上除了‘奚’字,还有别的讲究吗?”

苏珩指尖点在骨牌边缘,那里藏着几缕几乎看不见的刻痕:“这是‘奚族引路纹’,需用特定的光才能显形。”他转头朝里间喊了声:“楚微,取透光镜来。”

片刻后,一道玄色劲装的身影快步走出。女子束着高马尾,腰间双佩短刃,面容利落,正是玄镜司的巡察卫楚微:“苏主事,透光镜来了。”她将一面青铜镜递过来,镜面打磨得光滑,边缘刻着云纹——这是玄镜司特制的法器,能照出器物上的隐藏纹路。

苏珩将骨牌放在镜下,阳光透过镜面,落在骨牌上,那些刻痕瞬间亮起,化作一条蜿蜒的线,指向营州城东的渤海商栈。“黄灵佩不在奚族族长手里,”他沉声道,“当年林家祖辈与奚族约定,若营州有难,便将佩藏去渤海商栈,由玄镜司的前身‘镜卫’看管,只是后来战乱,线索断了。”

林夏眼睛一亮,攥紧母亲的银梳:“那我们现在就去渤海商栈!”

“且慢。”里间又走出一人,身着青布长衫,怀里抱着摞古籍,袖口沾着墨渍,是玄镜司的典籍吏沈砚。他性子内敛,说话时声音轻却清晰:“渤海商栈近来混进不少契丹细作,且商栈掌柜是渤海贵族,若贸然前往,恐会起冲突。我查了玄镜司的旧档,当年看管黄灵佩的镜卫,留下过一枚‘镜符’,可凭符见掌柜。”

他从古籍中抽出一张泛黄的符纸,上面画着与玄镜司帘幔相同的“镜”字纹:“这符需以灵佩之气激活,林小哥怀里的狐灵佩,正好能用。”

林风取出狐灵佩,放在符纸上。佩身的灵光渗入符纸,“镜”字纹瞬间亮起,泛着淡金色的光。苏珩收起符纸,看向楚微:“你随林小哥、林姑娘去商栈,负责戒备;沈砚留在司里,整理渤海商栈的往来名册,排查细作踪迹。”

楚微利落应下,双刃在腰间一振:“放心,有我在,定护好二位和灵佩。”

林夏跟着林风、楚微往城东走,路过晨市时,还不忘买了块胡商的芝麻糖,递到楚微手里:“楚姐姐,你吃,甜的!”楚微愣了愣,接过糖,嘴角难得露出点笑意:“多谢林姑娘。”

三人到渤海商栈时,掌柜正对着账本皱眉。见楚微亮出玄镜司令牌,又看了苏珩的手信和激活的镜符,他才引着众人去了后院的密室。密室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个紫檀木盒,打开的瞬间,一道明黄色的光涌出来——正是黄灵佩,佩身刻着黄仙纹,与木偶上的纹路分毫不差。

林夏伸手想碰,却被楚微轻轻按住:“先查有没有邪术陷阱。”她掏出玄镜司的“探邪针”,针尖靠近佩身,若有若无地闪了闪,“安全,没有问题。”

林风将黄灵佩收入怀中,与狐灵佩、柳灵佩放在一起,三枚佩相互呼应,灵光更盛。掌柜叹了口气:“这佩在商栈藏了二十年,总算等到林家后人。当年镜卫说,剩下的白灵佩、灰灵佩,怕是与营州的‘白仙祠’和‘灰仙窑’有关。”

回去的路上,楚微突然停下脚步,望向街角的阴影:“有人跟着我们。”她话音刚落,两道黑影就冲了出来,手里握着弯刀。楚微双刃出鞘,与黑影缠斗起来,林夏则掏出骨哨吹响,吸引了附近巡逻的府兵。

黑影见势不妙,想逃跑,却被赶来的府兵围住。楚微押着其中一人,冷声道:“说,是谁派你们来的?”

那人支支吾吾,半天没说出话。这时,沈砚从街角走来,手里拿着本名册:“他们是契丹细作,名册上有他们的名字,与之前蛇王洞的巫师是一伙的。”

夕阳下,玄镜司的院门再次关上。苏珩看着桌上的三枚灵佩,对林风、林夏道:“有玄镜司相助,剩下的两枚佩,我们定能尽快寻回。往后,你们与玄镜司,便是共守营州的同伴了。”

林夏捧着黄灵佩,笑得眉眼弯弯:“太好了!这样,我们找佩就更有底气啦!”林风也点头,看向苏珩、楚微、沈砚三人——有了玄镜司这几位得力帮手,这场守护营州、追寻五灵佩的路,显然会走得更稳。

唐营州柳城:赌坊藏骨,白纹引险

营州柳城的西市胡商区,总飘着股混杂着香料与酒气的热络。林夏跟着楚微来买奚族牧场的沙棘果,刚转过卖胡琴的摊子,就听见前方传来阵阵喧哗——是胡商开的“金粟赌坊”,朱红门帘被风掀起,能看见里面的人围着木桌,手里攥着骨牌,喊得面红耳赤。

“楚姐姐,他们在玩什么?”林夏好奇地踮起脚,浅绿襦裙的裙摆扫过路边的酒坛。楚微按着腰间的短刃,眼神警惕:“是胡商的‘骨牌赌’,近来总有些契丹细作混在里面,得离远点。”

可话音刚落,林夏就瞥见个穿褐衣的汉子,手里甩着枚暗白色的骨牌,牌面上刻着歪扭的纹路——像极了阿婆说的“白仙纹”!她一把拉住楚微的衣袖:“楚姐姐你看!那骨牌上有白灵佩的纹路!”

两人悄悄凑到赌坊窗边,楚微掏出玄镜司的“探邪针”,针尖对着骨牌方向,竟微微发亮。“有灵佩气息,”楚微压低声音,“这骨牌定与白灵佩有关,咱们得进去看看。”

刚掀开门帘,一股酒气混着汗味扑面而来。赌坊老板是个高鼻深目的波斯胡商,人称“金胡子”,正坐在柜台后拨着算盘,见楚微一身玄镜司劲装,眼神几不可察地闪了闪:“二位姑娘也是来赌的?我们这儿赌骨牌,赢了给金粟,输了……就得拿值钱东西抵。”

林夏攥紧母亲的银梳,故意扬声道:“我用这个赌!”她把银梳拍在桌上,银器的光泽吸引了满场目光,“我赌那褐衣汉子手里的骨牌——若是我赢了,骨牌归我;若是输了,这银梳就给你。”

金胡子盯着银梳上的“夏”字刻痕,嘴角勾起笑:“好!就按姑娘说的来!”

褐衣汉子显然没把林夏放在眼里,随手甩了骨牌——是“双六”。周围人都喊着“输定了”,林夏却不急,她想起玄机子说过,白仙纹遇银会显真形,便悄悄用银梳的齿尖碰了碰自己的骨牌。瞬间,骨牌上的纹路亮起淡白光,竟是“双九”!

“我赢了!”林夏一把抓过褐衣汉子的骨牌,指尖摩挲着上面的白仙纹,“这骨牌,现在是我的了。”

褐衣汉子脸色骤变,想抢回骨牌,却被楚微的短刃挡住:“愿赌服输,胡商的规矩,你想破?”金胡子见状,拍了拍手:“姑娘好运气!只是这骨牌是我赌坊的,若姑娘想要,得再赌一局——赌你怀里的那枚黄灵佩。”

林夏心里一沉,知道金胡子是冲着灵佩来的。楚微刚要发作,林夏却拉住她,笑着掏出那半块奚族骨牌:“我用这个赌!这是奚族长老给的,比黄灵佩值钱多了!”

金胡子盯着骨牌上的引路纹,眼神贪婪,立刻点头:“好!就赌这个!”

可这次,林夏没碰骨牌,反而吹起了骨哨。清越的哨声穿透赌坊的喧哗,金胡子怀里突然掉出个东西——是枚契丹细作的令牌!楚微眼疾手快,一把按住金胡子:“玄镜司查案!你竟敢勾结契丹,用赌坊藏细作、寻灵佩!”

满场的赌徒瞬间慌了,有几个想趁机逃跑,却被赶来的玄镜司巡察卫围住——是苏珩收到楚微的信号,带着人来了。沈砚捧着古籍,翻到关于白灵佩的记载:“这骨牌上的白仙纹,指向营州北的白仙祠,佩应该藏在祠后的石龛里!”

褐衣汉子见势不妙,想从后门溜,却被林夏用银梳绊倒:“你跑不掉的!刚才你用骨牌出老千,我都看见了!”

金胡子被押着往外走,还在挣扎:“你们别得意!契丹的大部队已经在边境了,等拿到白灵佩,就踏平营州!”

苏珩冷声道:“多谢你提醒,我们正好去白仙祠设伏,等着契丹细作自投罗网。”

走出赌坊时,夕阳正斜照在西市的胡商招牌上。林夏握着那枚刻着白仙纹的骨牌,又摸了摸怀里的奚族骨牌,笑着对楚微说:“楚姐姐,你看,不用灵佩也能赢赌局!”

楚微忍不住揉了揉她的头:“夏姑娘心细,这次多亏了你。只是白仙祠怕是有危险,咱们得小心。”

远处,玄镜司的旗帜在风中飘着。林风正站在都督府门口等他们,手里握着三枚灵佩——狐、柳、黄的灵光相互呼应,仿佛在期待着白灵佩的归位。林夏知道,下一站白仙祠,定有一场硬仗要打,但有玄镜司的同伴在,有哥哥在,她什么都不怕。

唐营州柳城:桑田藏霜,民力助寻

营州柳城的晨雾还没散尽,西市外的桑田就热闹起来。张阿婆挎着竹编的桑篮,踩着沾露的田埂往前走,青布围裙上还沾着昨晚缫丝剩下的银丝。林夏提着小竹筐跟在后面,浅绿襦裙扫过低矮的桑枝,手里还攥着块刚从胡商摊买的芝麻胡饼:“阿婆,您说今天的桑叶能采满一篮吗?”

“能!”张阿婆笑着拍了拍她的手,“今年雨水足,桑叶肥,缫出的丝能织最好的蜀锦。等下给你煮桑芽粥,败火。”不远处,几个穿短打的桑农正弯腰采桑,孩子们骑着竹马在田埂间跑,嘴里喊着“捉契丹细作”的游戏——自上次赌坊抓了细作,庄里的孩子都把护营州当玩笑话挂在嘴边。

林夏刚伸手摘下一片桑叶,指尖突然触到一丝凉意。她低头一看,桑叶背面竟凝着层淡白色的霜纹,纹路弯弯曲曲,像极了之前骨牌上的白仙纹!“阿婆您看!”她举起桑叶,霜纹在晨光下泛着微光,“这不是白仙纹吗?”

张阿婆凑过来一看,脸色微变:“这是‘白霜引’!前几日就有采桑的婶子说,老桑树下的桑叶总结这种霜,还说夜里看见白影在树旁转,像是白仙显灵。”

林夏心里一动,立刻掏出骨哨吹了声短音——这是她和楚微约定的信号。没半柱香的功夫,楚微就骑着马赶来,玄色劲装沾了点桑露:“夏姑娘,出什么事了?”

“楚姐姐,你看这桑叶!”林夏递过桑叶,“阿婆说老桑树下常有白影,会不会和白灵佩有关?”楚微掏出探邪针,针尖靠近霜纹,瞬间亮了起来:“有灵佩气息!我这就去叫苏主事和沈砚。”

等苏珩、沈砚和林风赶到时,桑田的百姓都围了过来。沈砚捧着古籍蹲在田埂上,指尖划过书页上的白仙图:“古籍记载,白灵佩喜藏于桑田沃土,遇晨露会引霜成纹。这老桑树怕是藏佩的关键。”

“我去挖!”旁边的桑农李大叔扛起锄头,“这棵老桑树长了三十年,去年遭虫灾都没枯,定是有灵物护着!”几个年轻的桑农也跟着附和,纷纷拿起农具,围着老桑树小心地挖起来。

林夏蹲在旁边,忽然看见泥土里露出点白影。她刚要伸手,就被张阿婆拉住:“慢着!土里有细作!”话音刚落,一个穿桑农短打的汉子突然暴起,手里攥着把短刀就往老桑树扑——竟是混在百姓里的契丹细作!

“拦住他!”楚微双刃出鞘,瞬间挡在细作面前。周围的桑农也不含糊,李大叔举起锄头就砸,张阿婆抄起桑篮往细作头上扣,连几个孩子都举着竹马喊“不许动”。细作没撑片刻,就被众人按在泥里,嘴里还嘶吼着:“白灵佩是我们的!”

苏珩上前搜身,从细作怀里掏出张残破的舆图,上面画着白仙祠的位置,还标注着“桑田老树下有石匣”。“看来佩在石匣里。”林风说着,接过李大叔的锄头,轻轻挖开老桑树下的泥土——果然,一个青石板盖着的石匣露了出来。

沈砚用桃木剑撬开石匣,里面铺着晒干的桑皮纸,一枚泛着白光的玉佩静静躺在上面——正是白灵佩,佩身刻着白仙纹,与桑叶上的霜纹分毫不差。“找到了!”林夏高兴得跳起来,伸手想摸,却被张阿婆按住:“先给桑田拜一拜,这是白仙护着的佩,得敬着。”

桑农们纷纷对着老桑树作揖,张阿婆还从桑篮里拿出两个煮好的桑芽团,放在石匣旁当供品。苏珩看着这一幕,轻声对林风说:“营州的百姓,才是真正的护佩人。”

夕阳西下时,众人提着桑篮、捧着白灵佩往回走。田埂上,胡商的骆驼队正往城里去,驼铃“叮铃”响;张阿婆哼着缫丝的小调,林夏跟着学,跑调的声音引得众人笑。林风握着四枚灵佩——狐、柳、黄、白的灵光交织在一起,映着桑田的晚霞,暖得像百姓手里的桑芽粥。

“还剩灰灵佩。”林夏突然想起什么,拉着张阿婆的手,“阿婆,您知道灰仙窑在哪吗?沈砚哥哥说灰灵佩可能在那儿。”张阿婆想了想,指着城北的方向:“那是烧陶的窑坊,百姓常去那儿买陶罐,只是近来总有人说窑里有怪响……”

林风与苏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笃定。有营州百姓的帮忙,这最后一枚灰灵佩,定能很快找到。而柳城的桑田、晨市、胡商摊,这些满是烟火气的日常,终将是守护灵佩、守住营州最坚实的力量。

唐营州柳城:都督巡边,窑烟引佩

营州柳城的城门刚扬起正午的日头,城外就传来了震天的马蹄声。林夏正帮张阿婆在西市卖新缫的蚕丝,抬头就看见一队身着明光铠的骑兵簇拥着一辆朱漆马车而来,车辕上插着的玄色旗帜绣着“幽州大都督府”六字,旗角在风里猎猎作响。

“是幽州大都督来了!”卖胡饼的王大叔踮着脚喊。围观的百姓纷纷退到街边,连挑着担子的胡商也停下脚步,掀开帽檐张望——营州是幽州都督府辖下的边镇重镇,都督亲至,定是有大事。

马车在都督府衙署前停下,一名身着紫袍的老者缓步走下,银须垂胸,腰间悬着枚鎏金令牌,上面刻着“苏”字。李烈早已领着玄镜司众人等候在门前,见老者走来,躬身行礼:“卑职营州果毅都尉李烈,恭迎苏大都督!”

林夏凑在人群后,悄悄扯了扯楚微的衣袖:“楚姐姐,这就是幽州大都督呀?他姓苏呢。”楚微点头,压低声音道:“这位是邢国公苏定方大人,早年平定西突厥、百济,战功赫赫,去年刚接任幽州大都督,专司镇守东北边疆。”

正说着,苏定方的目光扫过人群,落在了林风怀里的四枚灵佩上。灵光在阳光下隐隐流动,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就是守护五灵佩的林家后人?”林风连忙上前拱手:“晚辈林风,见过大都督。”

苏定方抬手扶起他,目光又落在林夏身上,见她浅绿襦裙上还沾着桑汁,指尖却攥着枚刻着白仙纹的骨牌,不禁笑道:“小姑娘便是寻得白灵佩的林夏吧?李都尉早已把你们护佩退敌的事上报幽州了。”

众人随苏定方走进都督府,衙署正厅的舆图上,营州北的灰仙窑被红笔圈了出来。苏定方指着舆图,声音沉厚:“本督此次巡边,一来是查探契丹动向,二来便是为这五灵佩。据幽州府密报,灰灵佩藏在灰仙窑的窑心之中,只是那窑坊近来怪事频发——烧出的陶罐总带着黑纹,窑工夜里还听见怪响,怕是有契丹细作混在里面。”

沈砚立刻翻开怀中古籍:“大都督所言极是。灰仙窑是营州最大的烧陶坊,窑工多是流民,确实容易藏奸。古籍记载,灰灵佩遇窑火会显‘灰纹引’,与陶罐上的黑纹相符。”

林夏突然想起前几日去买陶罐时的情景:“我知道!前几天王阿婆买的陶罐,罐底就有黑纹,像小老鼠的脚印——阿婆说那是灰仙的印记!”

苏定方抚须点头:“既如此,便由玄镜司牵头,李都尉调二十名府兵协助,林风、林夏二位引路,今日便去灰仙窑一探究竟。”他看向林风怀里的灵佩,补充道,“五灵佩护的是营州地脉,更是幽州边疆的屏障。本督已传令下去,窑坊周边的百姓由府兵妥善安置,绝不让细作借民要挟。”

出发前,苏定方特意叫住林夏,将一枚小巧的银铃递给她:“这是都督府的‘警讯铃’,若遇危险便摇动,三里内的府兵都会赶来。你心细眼亮,寻佩之事,还要多靠你。”林夏接过银铃,铃铛轻响,脆生生应道:“请大都督放心!夏夏一定能找到灰灵佩!”

灰仙窑外,浓烟正顺着烟囱往上冒。窑工们早已被府兵安置到安全地带,只有几个老窑工站在远处张望。林夏刚走近窑门,就闻到一股刺鼻的焦味,比寻常窑火的味道更烈。她蹲下身,指尖沾了点窑口的黑灰,发现灰里竟掺着细如发丝的黑丝线——与之前那只西域傀戏偶上的丝线一模一样!

“细作定在窑里!”楚微拔刀出鞘,率先冲进窑门。林风紧随其后,怀里的四枚灵佩突然亮起微光,在昏暗的窑道里照出一条路。林夏握着银铃,跟在最后,忽然看见前方的窑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灰纹,纹路尽头,一道暗门正虚掩着。

“在这儿!”林夏轻声喊。苏珩立刻上前推开暗门,里面果然藏着两个穿窑工服饰的汉子,正拿着骨杖对着窑心施法,窑心的土台上,一枚泛着灰光的玉佩正被黑气缠绕——正是灰灵佩!

“拿下!”苏珩一声令下,楚微与府兵立刻上前。那两个汉子见状,竟点燃了身边的柴草,窑道里瞬间浓烟滚滚。林夏急中生智,摇动银铃,同时吹起骨哨。清越的哨声穿透浓烟,窑外的老窑工突然喊:“快开西窑门!那里有风洞,能排烟!”

府兵立刻打开西窑门,浓烟顺着风洞散去。众人趁机扑灭火焰,将两个汉子制服。林风快步走到窑心,拿起灰灵佩,五枚灵佩终于聚齐,灵光交织在一起,瞬间驱散了窑里的黑气。

当林风捧着五灵佩走出窑门时,苏定方正站在窑外的空地上,看着远处桑田与窑坊的炊烟交织在一起。见五枚灵佩完好无损,他朗声笑道:“营州有你们这些护佩的后生,有这些齐心的百姓,何惧契丹细作,何愁边疆不宁!”

夕阳西下,苏定方的马车渐渐驶远,玄色的旗帜在暮色中越来越淡。林夏握着那枚银铃,看着五枚灵佩在林风手中流转的灵光,突然蹦起来:“哥!玄镜司的哥哥姐姐们!咱们把五灵佩护好了,苏大都督肯定会夸咱们的!”

边境的风沙卷着红光,耶律浑的地脉锁龙阵已经布好——四枚灵佩嵌在石阵的四个角,地面裂出的缝隙里涌着黑气,营州的房屋开始摇晃。“必须找到灰灵佩,否则地脉会崩。”沈砚扶住摇晃的林夏,却见她咬破舌尖,把掌心按在石阵中央,“我用圣女血脉感应它的位置。”

血脉的力量顺着掌心渗进地面,灰灵佩的气息在西北方浮现,可剧烈的疼痛也随之而来——记忆里的祭司、崔氏的脸、车师百姓的哭声混在一起,林夏猛地喷出一口血,倒在沈砚怀里。“谁敢伤圣女!”楚微的双刃出鞘,挡住巫师的骨杖,骨杖的黑气撞上刀刃,“哐当”一声,双刃崩裂。他却毫不在意,用断刃抵住巫师的喉咙:“想动她,先过我这关。”

楚微揉了揉她的头,眼底带着笑意。窑烟袅袅升起,与桑田的暮色融在一起,营州柳城的夜晚即将来临,而这方被五灵佩守护的边镇,在幽州都督府的庇佑与军民同心的守护下,正透着安稳的烟火气。

唐营州柳城:桑风拂袖,墨香绕佩

营州的桑田到了盛夏,桑叶密得能遮住田埂。林夏提着竹篮,里面装着张阿婆刚煮好的桑芽粥,往玄镜司的偏院走——自从寻回灰灵佩,沈砚就总泡在院里的古籍堆里,研究五灵佩护脉的法子,连饭都忘了吃。

刚到院门口,就看见沈砚蹲在廊下,青布长衫的袖口沾了墨渍,手里捧着本泛黄的《营州灵脉记》,正对着书页上的灰仙纹皱眉。夕阳落在他发梢,镀上层浅金,连指尖捻着的书页,都透着股安静的墨香。

“沈砚哥哥,先喝粥呀!”林夏蹦过去,把竹篮递到他面前,“阿婆说桑芽粥能清心,你都看一下午书了,眼睛该酸了。”

沈砚抬头,见她浅绿襦裙沾了桑叶的碎末,额角还挂着细汗,连忙接过竹篮,从袖中掏出块干净的帕子:“怎么跑这么急?擦汗。”他的指尖碰到林夏的手,微凉的触感让林夏心里莫名一跳,连忙接过帕子,低头擦汗,耳尖悄悄红了。

两人坐在廊下,沈砚舀了口粥,忽然指着古籍上的图:“夏夏,你看这灰仙窑的旧址,旁边标注着‘桑泉’,说不定和你之前发现霜纹的老桑树通着脉。若能找到桑泉,五灵佩的护脉效果能更强。”

林夏凑过去,鼻尖不小心碰到沈砚的胳膊,她连忙往后缩了缩,却指着图上的小标记:“我知道这个桑泉!上次采桑时,李大叔说老桑树下有口井,水特别甜,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这个。”

第二日清晨,沈砚特意换了件干净的青布衫,还从典籍室里找了个刻着桑纹的木勺:“听说桑泉水能泡桑芽茶,咱们去打些回来,给苏主事和楚姐姐也尝尝。”林夏看着他手里的木勺,嘴角忍不住上扬,攥着母亲留下的银梳,跟着他往桑田走。

老桑树下的井果然清冽,沈砚弯腰打水时,林夏突然看见井沿上有几道细微的刻痕——竟是灰仙纹!她刚要喊,就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两个穿胡服的汉子鬼鬼祟祟地靠近,手里还握着短刀,是之前漏网的契丹细作!

“小心!”沈砚反应极快,一把将林夏护在身后,手里的木勺虽不是武器,却稳稳挡在身前。细作挥刀砍来,沈砚拉着林夏往桑树丛里躲,还不忘喊:“夏夏,吹骨哨!”

林夏立刻掏出骨哨,清越的哨声在桑田回荡。不远处巡逻的府兵闻声赶来,很快制服了细作。沈砚护着林夏站出来时,她看见他的袖口被刀划了道口子,连忙掏出银梳旁的针线——那是她学缝补时带在身上的,小心地帮他缝补:“沈砚哥哥,你刚才好勇敢。”

沈砚看着她认真的模样,指尖轻轻拂过她额前的碎发:“我不能让你受伤。”

夕阳西下时,两人提着装满桑泉水的陶罐往回走。田埂上的桑叶被风吹得沙沙响,沈砚突然从袖中掏出张叠得整齐的纸,上面是他抄的《桑泉护脉诀》,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桑芽:“这个给你,以后你想查灵脉的事,不用总跑典籍室。”

林夏接过纸,指尖触到他留在纸上的墨温,心里像灌了桑蜜一样甜。她从怀里摸出块芝麻胡饼——是早上特意给沈砚留的:“沈砚哥哥,这个给你,胡商说刚烤的最香。”

远处,玄镜司的灯笼渐渐亮起,楚微站在院门口,看着两人并肩走来的身影,笑着转身进了屋。桑田的风拂过林夏的襦裙,也拂过沈砚手里的陶罐,罐里的桑泉水晃着微光,像极了两人眼底藏不住的温柔。

“沈砚哥哥,”林夏突然停下脚步,抬头看着他,“以后咱们一起找灵脉的线索,好不好?”

沈砚点头,眼底满是笑意:“好,一直一起。”

桑泉边,五灵佩被轻轻放进地脉的凹槽里,蓝光泛起,营州的百姓欢呼着,撒着桑花瓣。林夏转过身,沈砚递来一本线装书——是他修补好的《车师国史》,扉页上画着个女子跳祈福舞的侧影,裙摆飘着桑花瓣,“我照着你说的车师祈福舞,画了下来,补全了车师的历史。”

楚微走过来,把一把新匕首递给她:“之前的双刃碎了,我把碎片熔了,铸了这把,刀柄上刻了碎刃纹——以后它陪你。”林夏接过匕首,指尖碰到刀柄的温度,心里暖暖的。这时,驿卒送来柳含章的信,她笑着念:“江南的荷花开了,你们来江南,我用桑泉水泡茶,咱们一起看荷花。”

月色洒在桑泉上,林夏和沈砚并肩坐着,铜碗里的桑泉水晃着光。她的铜哨和他的银铃放在一起,风一吹,轻轻响着,像在说——以后的每一个月夜,我们都一起守护这烟火人间。

营州的暮色里,桑田的炊烟与玄镜司的灯笼融在一起,五灵佩的灵光在都督府的案上静静流转,而林夏心里那朵悄悄绽放的花,正伴着桑风与墨香,在这方安稳的边镇里,慢慢长成最甜的模样。

囚室烛影:三字破局

刺史苏彦之被木枷锁在冷硬的石床上,囚室里只有一盏烛火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歪歪扭扭地贴在墙面上。面前的矮几上,一碗琥珀色的酒正冒着细弱的热气——那是狱卒半个时辰前送来的,杯沿沾着的细小银屑,他一眼就认出是“牵机引”的引子,饮下不过三刻,便会肝肠寸断。

他本已抬起的手悬在半空,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眼底是早已熄灭的光。自昨日被构陷“通契丹”打入死牢,他就知是政敌崔录事下的死手,连妻儿都被软禁,朝堂上更无半人敢为他发声。绝望像囚室里的寒气,早浸透了他的骨血,只待饮下这碗酒,了断这荒唐的结局。

可“勿饮,等”三个字,竟像从烛火的缝隙里钻出来的,低哑、短促,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瞬间扎进他的耳中。

苏彦之猛地僵住,手重重落在矮几上,陶盏晃了晃,酒液溅出几滴在石面上。他霍然抬头,囚室的门紧锁着,窗棂被铁条焊死,只有高处一个巴掌大的通风口,漏进一丝微弱的月光。那声音,分明是从通风口传来的!

“谁?”他压低声音喝问,喉咙因多日缺水而干涩发痒。死寂再次笼罩囚室,只有烛火“噼啪”爆着灯花,仿佛刚才的声音只是他濒死前的幻听。

可那三个字带来的冲击,却像滚油泼进冷水里。荒谬的求生欲突然从心底窜起——他本已放弃,却因这莫名的提醒,竟开始下意识地盯着那碗酒,连呼吸都变得谨慎。同时,巨大的迷惑缠上他:是谁在帮他?是暗中蛰伏的旧部,还是另有势力?“等”,又在等什么?等子时的换防?等一纸翻案的文书?

他悄悄挪动被枷住的手腕,指尖触到矮几下方的木缝——那是他昨日无意间摸到的,藏着半块断裂的陶片,本想留着最后时刻自戕,此刻却成了他唯一的“武器”,紧紧攥在掌心。

就在这时,通风口又传来一声极轻的响动,像是羽毛拂过木柴。苏彦之立刻屏住呼吸,眼角的余光瞥见一片暗黄色的纸角,从通风口缓缓飘下,落在烛火旁的阴影里。

他借着调整坐姿的动作,悄悄将纸角勾到掌心,展开一看,上面只有两个墨字,笔迹仓促却有力:“亥正,东。”

亥时正,东边?他心里一震——东墙后是狱卒的值守房,难不成是要从东边动手?可对方既不露面,又只给这零碎的指令,究竟是敌是友?

烛火渐渐暗了下去,杯中的酒气却愈发浓烈,像催命的符咒。苏彦之将纸片塞进袖中,目光死死盯着矮几上的陶盏,原本死寂的眼底,竟慢慢燃起一点微光。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这“等”字背后藏着怎样的局,但至少此刻,他不再是待宰的羔羊——那三个字,那片纸条,像一把钥匙,猝不及防地打开了他绝境里的一道缝。

远处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亥时的第一响,在寂静的牢狱里格外清晰。苏彦之攥紧了掌心的陶片,耳朵贴向冰冷的石墙,仔细听着东边的动静。他知道,接下来的一刻,或许就是生死的转机。

大明宫的金龙椅上,皇帝的脸色铁青。苏定方捧着崔氏通契丹的证据,刚念到“用醒魂砂控车师王室”,崔录事就猛地跪下来,声泪俱下:“陛下明鉴!臣灭车师是因他们通契丹,臣是为大唐!”

“你撒谎!”林夏推开侍卫,解开衣领——锁骨处的圣女朱砂印在烛光下清晰可见,“这是车师圣女的印记,当年你用醒魂砂灌我叔父,逼他认通契丹之罪,我亲眼看见!”崔录事的脸瞬间白了,就在这时,殿门被推开,苏彦之扶着殿柱走进来,囚服还没换:“陛下,臣可作证——崔录事曾逼臣伪造车师通契丹的文书,臣不从,就被他诬陷下狱。”

证据确凿,皇帝拍案大怒:“把崔录事拿下!查抄崔府,市舶使一并逮捕!”侍卫上前时,崔录事还在挣扎,可林夏看着他,心里只有平静——她终于为车师百姓报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