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 第35章 相府定计探密窖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第35章 相府定计探密窖

作者:棠帧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8 08:12:09

唐贞观十八年,长安城暮鼓初响时,御史柳清源叩开了城西一座别业的黑漆木门。画师李墨言披着半旧青袍迎客,屋内松烟墨香与药气交织,北墙上悬着一幅未完成的《灞桥风雪图》。

“闻说李居士近来闭门谢客,原是在绘此长卷。”柳清源目光扫过画案旁一叠泛黄纸笺——最上方那张竟用朱笔写着数个人名。

李墨言枯瘦的手指轻抚过名单:“每有负我之人死去,我便添画一片雪。”他指向画卷中零星雪痕,“赵参军吞金那日,我画了桥头第一片雪。”

烛火忽地一跳。柳清源看见某个被朱笔划去的名字竟是自己的同年进士,背脊陡然生寒。他强作镇定品评画作:“风雪凄迷处,倒似见冤魂游荡。”

“冤魂?”画师突然狞笑,“柳御史三年前审理漕运案时,可曾见过真正的冤魂?”他枯指猛地点向名单某个墨迹犹新的名字,“比如这位刚被流放的孙主事?”

柳清源袖中双手微颤。当年正是他亲手将孙主事贪腐案证物焚毁,只因对方握着他结党营私的把柄。此刻画师眼中幽光如刀,仿佛早已洞穿一切。

夜半归宅,柳清源疯魔般扑向书案。墨汁飞溅间写下三个名字:赵信、孙孝廉、周掌柜——都是知他阴私之人。最后却悬笔难落,任由墨点滴污宣纸。

更鼓声穿过夜雾传来,他忽然掷笔大笑:“何须记名?不如学李画师,绘幅《夜宴图》。”笑声渐凄厉,“谁该死,便添一盏毒酒入画!”

晨光熹微时,管家发现主人伏案昏睡。画纸上惟见零落墨点,似血泪斑斑。而城西别业中,李墨言正将柳清源的名字添入朱名单,轻声道:“又一片风雪将至。”数月后的寒食节,柳清源受邀赴曲江宴。马车行至朱雀大街时忽然停滞,随从惊慌来报:“前方有囚车过市——是、是孙主事!”

柳清源掀帘望去,只见槛车内蜷缩的人犯赫然是画师李墨言!枯槁的面容上却带着诡异笑意,囚衣心口处用血画着一片雪花纹样。

当夜御史府书房烛火通明。柳清源展开那幅未完成的《夜宴图》,颤抖着在孙孝廉画像前的酒盏里添上朱砂。笔尖刚落纸,忽闻窗外传来三声鸦啼。

“大人!”老管家踉跄闯入,“刚收到密报——周掌柜在巴蜀暴毙了!”

柳清源手中朱笔坠地。他分明还未在画中落笔啊!

次日散朝后,宰相房玄龄独留柳清源。老者抚着银须轻叹:“李墨言今晨在狱中自尽了。倒是个妙人,死前竟用囚饭在墙上画了幅《雪夜行刑图》。”他忽然凝视柳清源,“画中监斩官...与柳御史颇有几分神似。”

柳清源跌跌撞撞回到宅邸,发现书房《夜宴图》上竟凭空多出点点墨渍,似雪又似血。他疯癫般取火盆欲焚画,却见墨迹在火光中游走成四个小字:善恶有报。

三年后新进士游街日,有人发现致仕的柳御史独坐灞桥残雪中。他反复摩挲着一枚染血的名册玉扣,对过往车马喃喃道:“每片雪落下时...都带着名字...”

风雪渐起,老仆前来寻人时,只见石桥上留着一双官靴,靴底朱砂绘着最后一片未化的雪。

傅府坐落在长安城东南隅的崇仁坊,朱门金钉在雪夜里泛着冷光。家主傅明远此刻正焦灼地在暖阁中踱步,五十岁的年纪鬓角已染霜色,圆胖的脸上嵌着一对精明的细眼。

“老爷且宽心。”正妻林氏捧着参茶轻声道。这位四十有五的诰命夫人穿着绛紫瑞锦襦裙,云鬓间金步摇纹丝不动,唯有眼角细纹泄露出几分忧色,“不过是个致仕的疯御史,能掀起什么风浪?”

暖阁珠帘忽被掀开,裹着狐裘的苏姨娘带着寒气进来:“妾身刚从永宁坊回来,听说柳清源失踪前夜,曾在平康坊唱过一出《血手记》。”她年方二十八,原是教坊司琵琶女,如今虽做了妾室,眉梢眼角仍带着风流韵致。

傅明远猛地攥紧手中暖炉:“那戏文里...可有唱到漕粮换沙的旧事?”

窗外忽然传来少年清朗的诵读声:“‘雪压官道马蹄沉,何人夜半埋金尘’...”十五岁的嫡子傅文修正捧着书卷路过廊下。少年肖似其母,生得明眸皓齿,一身月白襕衫更显文气。

“修儿且住!”傅明远突然推窗厉喝,“这诗从何处听来?”

少年吓得书卷落地:“是、是前日国子监同窗传抄的诗稿,说是柳御史旧作...”

暖阁深处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众人回头,只见十三岁的庶女傅云舒正慌张收拾打碎的茶盏。这丫头生得瘦小,平日里总躲在绣帘后做女红,此刻脸色比窗外的雪还白。

“没用的东西!”苏姨娘抬手要打,却被傅明远拦住。

家主的目光突然钉在女儿颤抖的右腕上——那里系着一条罕见的靛蓝丝绦,与三日前柳清源遗落在灞桥的玉佩绦绳一模一样。

更鼓声穿透雪幕传来,傅府夜宴终不欢而散。唯有西厢房里,傅家最年长的十九岁长子傅文远独自对弈。这位因腿疾鲜少露面的嫡长子拈着黑子轻笑:“雪夜最适合埋旧账了,父亲大人说是么?”

他案头摊着的《夜宴图》摹本上,不知何时多了一盏泛着幽光的毒酒。翌日拂晓,傅府被邻院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惊醒。管家连滚带爬地撞开暖阁门:“老爷!杜、杜主事他...在书房悬梁了!”

傅明远趿拉着丝履冲进风雪,只见一墙之隔的杜家宅门洞开。四十岁的兵部主事杜衡悬挂在房梁下,青紫的面孔正对傅府方向,舌尖耷拉在渗血的嘴角。最骇人的是——死者竟穿着三品官服,胸前补子用墨汁歪歪扭扭绣着“漕冤”二字。

“荒唐!杜衡明明只是个六品主事!”傅明远浑身发抖,忽然瞥见杜衡紧攥的右拳里露出一角靛蓝丝绦。

杜夫人瘫倒在地哭诉:“昨夜老爷说要去傅府借《夜宴图》摹本...回来后就对着墙唱《血手记》...”她突然指向傅家高墙,“唱到‘雪埋黄金三千石’那句时,窗外飘进来好多染血的柳絮!”

人群骤然寂静。二十年前漕粮沉船案发生时,正是灞桥柳絮纷飞的季节。当时监船的杜衡与押运的傅明远同时上报“遭遇风浪”,可后来渭河渔夫却捞起缝着兵部火漆的沙袋。

傅明远踉跄退后,突然撞上一双冷眼——嫡长子傅文远不知何时坐着轮椅出现在月门洞下,膝头摊着的《夜宴图》摹本上,杜衡的画像正被朱砂缓缓浸透。

“父亲可知杜世叔昨夜来求过什么?”文远轻抚画纸,“他说只要看到当年五人联名的漕运保单,就告诉我是谁在云舒腕上系了蓝丝绦。”

雪越下越大,渐渐覆盖了杜衡怒睁的双眼。傅明远没看见,远处阁楼窗后,庶女云舒正用剪子绞断自己腕上丝绦。靛蓝丝线落入火盆的瞬间,少女唇角扬起与年龄不符的冷笑。

陈默的棋局

长安,御史台值房。

陈默指尖夹着一枚白玉算筹,久久未落。面前的黑檀算盘上,阴阳爻符组成的卦象凌乱而凶险,始终指向那个权倾朝野的名字——长孙无忌。但这结果太过直白,直白得像一个精心布置的诱饵。

他脑海中不断回闪着渭水秘洞中的一幕:冰冷的金属壁,异世影像,量子纠缠的玉佩,还有那最后惊鸿一瞥的冰冷代码——“方舟 - 子网 - 长安 - 七号哨站”,“轨迹掩盖 - 数据扰断”。

这不是人力所能为。长孙无忌或许是台前的操盘手,但幕后必然有更恐怖、更非人的力量在支撑。那“方舟系统”究竟是什么?

“校尉。”一名心腹察事悄无声息地进入,低声禀报:“查到了。西厢房那口废井,并非完全废弃。近三个月,曾有崔府心腹以清理淤塞为名,频繁出入,每次皆在深夜,运送之物以黑布遮盖,形迹可疑。此外,井口周边三丈内的泥土,磁性与他处有细微差异。”

陈默眼中精光一闪。磁异常?这与程永丽嘶喊出的信息、与渭水秘洞的发现再次吻合!

“还有,”察事继续道,“卑职等暗中探查时,发现另有两拨人马也在暗中监视那口井。一拨身手诡秘,似是宫中内卫的路子,但更……更冷冽些。另一拨,则带着淡淡的药草和硫磺气息,像是……方士之人?”

宫中内卫?方士?陈默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局势越来越复杂了。女帝的人?还是其他势力也嗅到了不寻常?那口井底下,到底藏着什么,能吸引如此多的目光?

他挥退察事,独自沉思。程永丽身陷崔府,生死未卜,却拼死传出信息。苏婉清在晚来轩的发现,马景弦弩箭上的二进制代码,自己推算出的军粮案与长孙家的关联,渭水秘洞的惊人发现,以及现在这口诡异的废井……

所有的线索,如同散落的珍珠,而一根名为“方舟”的冰冷铁线,正试图将它们串联起来,编织成一张笼罩长安的巨大罗网。

他不能直接动那口井。那无异于打草惊蛇,甚至可能触发更可怕的“防御协议”。他需要一把钥匙,或者……一个能撬动僵局的突破口。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凌乱的卦象上。长孙无忌……如果这位国舅爷并非最终的受益人,而是同样被利用、甚至被胁迫的一环呢?或者,他与那“方舟系统”之间,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博弈?

陈默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既然幕后黑手善于利用规则和数据,那他便在这规则之内,下一盘明棋。

他铺开宣纸,挥毫疾书。不是密奏,而是一份措辞严谨、引经据典、逻辑缜密的弹劾奏章——直指长孙无忌治家不严,纵容家奴于西市强占民产、与民争利,并举出数桩“确凿”案例(这些案例半真半假,足以引起风波但又不至立刻动摇根本)。他请求陛下下旨,敕令京兆尹会同御史台,彻查长孙家一众家奴在外的不法之行。

这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妙棋。

此举意在:

1. 打草惊蛇,驱虎吞狼: 直接调查长孙无忌本人阻力太大,但调查其家奴则名正言顺。此举必然引起长孙一党的剧烈反应和内部清洗,混乱之中,或可露出破绽。同时,也能试探女帝的态度和那“方舟系统”对此类“规则内”调查的干扰程度。

2.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被吸引到长孙家奴的不法案件上,谁还会特别注意一口早已废弃的旧井?这为他暗中探查井底秘密创造了绝佳时机。

3. 投石问路: 这份奏章本身就是一个信号。他在告诉那幕后黑手:我知道突破口在哪里,但我选择按你们的规则玩。看看你们如何接招。

写罢奏章,用印封存,命人即刻递送宫中。

做完这一切,陈默走到窗边,望向阴沉沉的长安天空。这座城市,繁华之下,暗流汹涌,代码与灵力交织,权谋与冰冷的计算并行。

他想起了程永丽那双绝望又不甘的眼睛,想起了苏婉清调酒时专注的神情,想起了马景弦发现代码时的震惊。

他们每一个人,都像是这盘巨大棋局上的一颗棋子,被无形的线牵引着。但棋子,未必不能反噬棋手。

“系统……”陈默低声自语,眼神锐利如刀,“但愿你足够‘智能’,能看懂我这步‘闲棋’。”

他转身,从暗格中取出那枚被量子纠缠激活后、变得有些不同的碎玉。或许,是时候再去会一会那位身陷囹圄,却可能掌握着更多关键信息的……沈家表少爷了。

他的棋局,已然展开。而每一步,都走在刀刃之上。

长安西市旁的颁政坊,晨鼓刚过第三通,坊门吱呀推开时,周三郎的乌骓马已拴在文约家的槐树下。他拢了拢身上的石青绫罗衫,指腹摩挲着腰间的银带钩——这是上月在西市波斯铺买的,光工费就花了两贯钱。

叩门的指节刚碰到榆木门扉,里面就传来阿芷压低的声音:“三郎怎的这般早?文约刚去坊门当值,说今日要查晚归的胡商。”

门开了道缝,阿芷穿着半旧的浅褐襦裙,发髻只用根木簪挽着,鬓边还沾了点晨起扫地的浮尘。周三郎迈进门,目光先扫过院角那架快散架的旧纺车,又瞥见堂屋案几上摆着的粗瓷碗——碗里还剩小半碗酪浆,边缘凝着圈奶渍,是文约早上没喝完的。

“早来才好说话,省得被街坊听了去。”周三郎从袖中掏出个描金漆盒,放在案几上,“这是昨日从西市回鹘商那买的酪樱桃,你尝尝,比坊里卖的甜。”他说着,自顾自坐在堂屋的胡床上,靴尖不经意间踢到了床底的旧麻鞋——那是文约穿了三年的,鞋头都打了补丁。

阿芷捏着漆盒的手紧了紧,盒盖没打开,却先想起昨日玲子跟她说的话:“三郎前几日给我买了件蜀锦裙,光纹样就绣了半个月,穿去曲江池,旁人都问在哪做的。”

“文约这月俸禄发了多少?”周三郎没等她开口,先问道。见阿芷垂着头不说话,他又接着说:“我猜撑死了三百文。你看这院中的草,都快没过门槛了,孩子上月要学书,你连半贯钱的纸笔都舍不得买,何苦呢?”

阿芷的指尖掐进了襦裙的布纹里。她想起前日去坊市买胡饼,摊主多给了半块,说是“看你家娃总来瞅”,当时脸都烧得慌。

“我跟西市的张记布庄说了,你去那管账,月钱四百五十文,管两顿食,比在家缝补强多了。”周三郎掏出张素笺,上面写着布庄的地址,“张老板是我熟人,你去了不用搬布,就记记进出货,轻松得很。”

阿芷盯着素笺上的字迹,耳边又响起周三郎的声音:“你看玲子,天天在布庄待着,时不时还能挑块剩布做衣裳,哪像你,一年到头就这两件襦裙。前日我跟三郎去东市,见件杏色绫衫,跟你肤色最配,可惜你没在……”

“可孩子放学谁接?”阿芷终于开口,声音细得像蚊子叫。

“让你婆婆来呗,她住邻坊,走过来也就两刻钟。”周三郎端起案几上的粗瓷碗,闻了闻,又放下,“文约也是死心眼,上月我让他跟我倒腾香料,他说‘武侯当值稳当’,稳当能当饭吃?我上月光卖批安息香,就赚了五贯钱,比他半年俸禄还多。”

说着,周三郎站起身,走到院中的纺车前,用脚踢了踢纺车的木腿:“这破玩意儿,卖了也值不了十文钱,留着占地方。等你去布庄上班,我让张老板给你带台新的,比这个轻巧多了。”

阿芷没接话,转身往屋里走,想换件干净襦裙。周三郎看着她的背影,又摸出个香囊,挂在案几的铜钩上——这是西域来的香药囊,闻着能提神。他瞥了眼墙上挂着的旧铜钟,指针刚过辰时,心里盘算着:等文约午时回来换班,得好好跟他说道说道,让他知道,阿芷跟着他,连件像样的衣裳都穿不上,哪像跟着自己,吃香的喝辣的。

院外传来卖胡饼的吆喝声,周三郎摸出十文钱,冲门外喊:“来两块胡饼!”阿芷从屋里出来时,正看见周三郎接过胡饼,随手把油纸包扔在案几上,油纸角压着的,正是文约早上没喝完的那碗酪浆。

暮鼓响过第二通时,文约才拖着沉腿往家走。皂色武侯服的袖口沾了些尘土——下午在坊门拦查胡商的驮队,被驮马溅了泥。他怀里揣着个油纸包,里面是给儿子阿郎买的糖人,是西市口王记糖坊的,要五文钱,他省了两顿干粮才舍得买。

颁政坊的槐树叶落了满地,文约老远就看见自家院门口拴着匹乌骓马,马具上的银饰在暮色里闪着光——是周三郎的马。他心里咯噔一下,加快脚步到了院门口,推了推榆木门,门却纹丝不动,门闩从里面插得死死的。

“阿芷?开门,我回来了。”文约的声音贴着门缝传进去,屋里静了片刻,才传来阿芷慌乱的脚步声,门闩“吱呀”响了半天才拉开。阿芷的发髻松了,浅褐襦裙换了件稍新的浅粉襦裙,可领口的褶皱没抚平,眼神躲着他,没像往常那样伸手接他怀里的油纸包。

“你怎的才回?”阿芷的声音发紧,侧身让他进门时,文约瞥见堂屋的胡床上坐着周三郎——石青绫罗衫的下摆搭在床沿,手里端着个越窑青瓷杯,杯里飘着几片茶芽,是他舍不得买的顾渚紫笋茶。

文约换鞋时,脚碰到了双乌皮靴,靴底沾着西市石板路的灰,擦得锃亮,比他那双打了补丁的麻鞋新了不知多少倍。他把油纸包往案几上放,油纸摩擦的声音在安静的屋里格外清楚,里面的糖人硌了他手心一下。

还没等他开口,周三郎先放下茶杯,二郎腿翘着,银带钩在灯下晃眼:“文约啊,可算回来了,我跟阿芷正说事儿呢。”他指了指案几上的描金漆盒,里面的酪樱桃还剩小半盒,“刚跟阿芷说,让她去西市张记布庄管账,月钱四百五十文,管两顿食,比你当武侯强多了。”

文约的手攥紧了,指节泛白,喉咙里像堵了团棉絮。他想说“昨日坊正说,下月给我涨五十文俸禄”,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上次坊正也说过涨薪,最后却因胡商逃税的事不了了之。

“文约,我跟你直说了吧。”阿芷突然开口,声音带着哭腔,却透着股硬气,“阿郎前日说要学射箭,弓箭要一贯钱,你俸禄才三百文,连笔墨纸砚都快买不起了。前日玲子穿的蜀锦裙,我连摸都不敢摸,这日子……我过够了。”

文约看向阿芷,她别过脸,盯着堂屋墙上挂的旧木鸢——那是阿郎去年的玩具,翅膀都裂了道缝。周三郎这时弹了弹衣摆上的茶渍,慢悠悠道:“文约,不是我多管闲事,男人得撑起家啊。我上月倒腾批安息香,光赚的钱就够你当三年武侯,你守着那点‘稳当’,能让阿芷和孩子过上好日子?”

他晃了晃手腕上的银镯子,是波斯匠人的手艺:“你看阿芷,穿件浅粉襦裙都显旧,我要是你,早辞了武侯的活,跟我倒腾香料去了。张记布庄的活,我跟张老板说好了,阿芷明日就能去,你要是识相,就别拦着。”

文约的目光落在案几上的油纸包上,里面的糖人不知何时被碰歪了,糖稀流出来,粘在粗瓷碗的边缘——那碗是他早上没喝完的酪浆碗,现在盛着周三郎剩下的茶水。他弯腰想去捡油纸包,却没注意到脚边的麻鞋绊了一下,整个人往前趔趄了半步,油纸包掉在地上,糖人摔成了两半,糖稀溅到了周三郎的乌皮靴上。

周三郎皱了皱眉,抬脚把糖人踢到一边,糖人在青砖地上拖出道黏糊糊的印子。“文约,你看看你,连个糖人都拿不稳,还怎么养家?”他站起身,整理了下绫罗衫,“我跟阿芷说好了,明日我来接她去布庄,你要是想通了,就来找我,跟着我干,总比你在坊门站岗强。”

文约蹲在地上,手摸着摔碎的糖人,糖稀粘在指尖,冰凉冰凉的。院外传来暮鼓的最后一声响,坊门该关了,风从门缝里灌进来,吹起地上的槐树叶,落在他的皂色衣摆上,带着秋末的凉意。

坊门后的秋阳

文约蹲在地上,指尖粘着的糖稀渐渐凉透,像块化不开的冰。堂屋里静得可怕,周三郎整理绫罗衫的窸窣声、阿芷压抑的呼吸声,还有院外渐息的暮鼓声,缠在一起堵得他胸口发闷。

“爹!”院门口突然传来孩子的叫喊,阿郎背着小布包跑进来,手里还攥着半块干硬的麦饼——是私塾先生给的。他看见地上碎成两半的糖人,眼睛一下子红了,“我的糖人……”

周三郎闻声回头,脸上堆起假笑,从袖里摸出枚银锞子,递到阿郎面前:“阿郎乖,这糖人碎了便碎了,明日三郎叔给你买更好的,再给你买把小弓箭,比私塾里其他孩子的都好看。”

银锞子在灯下闪着光,阿郎的眼睛亮了亮,却没伸手,反而躲到文约身后,小手紧紧攥着文约的衣角。文约站起身,把孩子护在身后,看向周三郎的眼神里多了点硬气:“三郎的好意,我们心领了。阿郎的弓箭,我会给他买。”

周三郎挑眉,嗤笑一声:“就你那三百文俸禄?买根箭杆都不够。”他不再多言,冲阿芷使了个眼色,“明日辰时我来接你,别迟到。”说罢,踩着乌皮靴出门,上马时还特意勒了勒缰绳,乌骓马的嘶鸣声划破了坊里的宁静。

屋里终于只剩一家三口。阿芷蹲下身,想帮阿郎擦眼泪,却被孩子躲开了。“娘,你是不是要跟周三郎走?”阿郎的声音带着哭腔,“我不要新弓箭,我要爹每天给我买糖人。”

阿芷的眼圈红了,别过脸没说话。文约摸了摸儿子的头,把地上的碎糖人小心捡起来,用纸包好:“阿郎乖,爹明日就给你买新的,还带你去西市看胡商耍杂耍。”他看向阿芷,语气软了下来,“阿芷,我知道日子苦,但再等等,坊正说下月定给我涨俸禄,我还跟西市的货栈约好了,每日清晨去帮他们卸货,能多赚五十文。”

那夜,文约没睡好。天还没亮,他就悄悄起身,换上最结实的旧麻鞋,揣着两个麦饼往西市走。货栈的胡商正等着卸货,大麻袋里装着西域的葡萄干,沉甸甸的。文约扛着麻袋来回跑,汗水很快浸湿了内衫,肩膀被磨得生疼,可一想到阿郎的笑脸,他就咬着牙坚持。

辰时快到的时候,文约攥着刚赚的五十文钱往家赶,手里还多了个油纸包——是用十文钱买的热胡饼,还冒着热气。快到坊门时,他远远看见周三郎的乌骓马拴在自家槐树下,心里一紧,加快了脚步。

院门口,周三郎正不耐烦地踱步,看见文约回来,脸上满是不屑:“文约,你倒是会躲,阿芷呢?该走了。”

文约没理他,推门进去。阿芷正站在屋门口,浅粉襦裙换了下来,又穿回了那件半旧的浅褐襦裙,手里攥着个布包。看见文约,她快步走过来,把布包递给他:“这里面是我攒的两百文,你拿去给阿郎买纸笔,剩下的……你买双新鞋吧,你这麻鞋都快磨破了。”

周三郎愣了,冲过来道:“阿芷,你疯了?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跟他受苦?”

“三郎,对不起。”阿芷的声音很轻,却很坚定,“昨日我想了一夜,文约是穷,可他心里装着我和阿郎,每天早出晚归,从不说苦。你给的日子再好,不是我的家。”她看向文约,眼眶泛红,“以后我也去货栈帮忙,咱们一起攒钱,给阿郎买弓箭,给你买新鞋。”

文约的眼睛热了,把热胡饼递给阿郎,又把五十文钱塞到阿芷手里:“先吃胡饼,还热着。钱咱们一起攒,日子会好起来的。”

周三郎看着眼前的一幕,脸色铁青,狠狠踹了一脚槐树干,翻身上马,头也不回地走了。

阳光渐渐升起来,照在院子里的槐树上,落下斑驳的影子。阿郎咬着热胡饼,笑得眉眼弯弯:“爹,今日的胡饼比昨日的甜!”文约蹲下身,摸了摸儿子的头,又看向阿芷,两人相视而笑,院角那架旧纺车,在晨光里仿佛也有了生气。

往后的日子,文约依旧当武侯,清晨去货栈卸货,阿芷则在坊里帮人缝补衣裳,傍晚时分,两人总会一起去接阿郎放学,手里偶尔会提着个油纸包,里面装着阿郎爱吃的糖人。颁政坊的人时常能看见,一家三口手牵手走在夕阳里,身影虽普通,却满是暖意。

残卷染霜

柳清源失踪第三日,御史府的朱门蒙了层薄雪,连廊下的宫灯也灭了大半。苏凝眉提着半盏残烛,踩着碎雪往书房去——她是柳清源去年纳的小妾,因性子沉静,平日里总被藏在东跨院,府里人都只唤她“苏姬”,少有人知她真名。

书房门轴早生了锈,推开时吱呀作响。烛火晃过案几,那幅未烧尽的《夜宴图》还摊在桌上,孙孝廉画像前的朱砂酒盏旁,不知何时多了枚银钗——是苏凝眉去年生辰,柳清源随手丢给她的,钗头碎钻早掉了一颗,此刻正压着半张揉皱的纸笺。

苏凝眉弯腰去捡,指尖触到纸笺的刹那,烛火猛地蹿高。纸上是柳清源潦草的字迹,只写了半句:“苏姬非寻常人,其兄……漕运案……”后面的字被墨汁晕染,只剩个模糊的“冤”字。

她攥紧纸笺,指腹抵着那“兄”字,指节泛白。三年前漕运案发,她兄长苏明远正是押运漕粮的小吏,最后却以“监守自盗”的罪名被杖毙,尸骨至今还埋在乱葬岗。她隐姓埋名进御史府,原是想查真相,却没料到柳清源竟是当年焚毁证物的人。

“夫人还没歇着?”门外传来老管家的声音,带着怯意,“方才京兆府来人,说在灞桥下游捞到个锦盒,里面……里面有老爷的玉扣,还有半块染血的丝绦。”

苏凝眉掐灭烛火,走到窗边。雪还在下,落在院中的老梅上,簌簌作响。她想起前日深夜,柳清源疯癫着冲进东跨院,手里攥着《夜宴图》,红着眼问她:“你是不是恨我?是不是跟孙孝廉他们一伙的?”当时她只敢垂着头,没敢说,她不仅恨他,还恨所有沾了漕运案血的人。

“锦盒在哪?”苏凝眉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老管家领着她去了府门西侧的偏房,锦盒放在案上,乌木盒身刻着柳家的家训,盒盖打开着,里面除了玉扣和丝绦,还有一张泛黄的名册——正是当年漕运案涉案人员的名单,柳清源的名字排在最末,用朱笔圈着,旁边还写着“苏明远之妹,需提防”。

苏凝眉拿起丝绦,指尖抚过靛蓝色的丝线——这与傅府庶女傅云舒腕上的丝绦一模一样,也与她兄长当年系在腰间的丝绦同出一辙。她忽然想起,柳清源失踪前夜,曾在书房唱《血手记》,唱到“漕粮沉底冤魂哭”时,窗外飘进一片染血的梅花瓣,落在名册上,正好盖住了她兄长的名字。

“备车,去宰相府。”苏凝眉将名册和锦盒收好,素色襦裙下摆扫过门槛的积雪,没带一丝犹豫。她知道,这不仅是为了兄长,也是为了所有被柳清源、傅明远之流迫害的冤魂——那幅《夜宴图》上的毒酒,终该泼在真正该喝的人身上。

宰相府的灯还亮着,房玄龄看着苏凝眉递来的名册,银须颤了颤:“柳清源到死,都在提防你。”

“他不是死了。”苏凝眉望着窗外的雪,“他是躲进了自己画的风雪里,可再厚的雪,也盖不住冤屈。”

三日后,京兆府奉旨查抄傅府,从西厢房的地窖里搜出了当年漕运案的保单,上面五人的签名清晰可见,傅明远的名字排在首位。傅家父子被押赴刑场那日,苏凝眉站在人群后,看着刑场上飘落的雪花,忽然想起兄长曾说过,雪是冤魂化的,每一片落下,都在等一个公道。

后来有人说,苏凝眉带着兄长的骨灰回了江南,在漕运码头开了家小茶肆,茶肆墙上挂着幅新绘的《灞桥晴雪图》,图里没有冤魂,只有往来的商船和晒着太阳的老人。也有人说,每逢雪夜,茶肆里会传来轻浅的琵琶声,弹的是首没人听过的曲子,曲名唤作《凝眉引》。

废井藏账

长安三更天,崔府西厢房的废井旁积着薄雪,月光洒在井口青石板上,映出陈默与心腹察事的影子。两人裹着玄色斗篷,靴底裹了棉布,走在雪地上竟无半分声响——方才暗处闪过的两道黑影,正是盯着这口井的内卫,此刻刚被察事引去东侧回廊。

“校尉,您看这井壁。”察事蹲下身,指尖在井壁砖石上轻刮,指甲缝里沾了层细碎的深灰粉末,“方才用银针试过,这粉末能吸住铁屑,是磁石磨的。”

陈默点头,从袖中摸出支铜制探杆,缓缓探入井中。探杆往下伸了约莫丈余,忽然触到硬物,他轻轻转动杆头,再往上提时,探杆末端缠了片残破的麻纸——纸角印着个朱红印记,是兵部专用的火漆残痕,与苏凝眉交来的漕运保单上的印记分毫不差。

麻纸上的字迹已被水汽浸得模糊,却仍能辨认出“傅明远”三字,旁边跟着行小字:“漕粮三千石,换沙,折价五百贯,解长孙府”。

“五百贯……”陈默指尖捏着麻纸,指腹划过“长孙府”三字,忽然想起渭水秘洞那面金属壁——打造那样的壁面,需耗费大量铜铁与炭火,寻常官员根本无力承担。他此前始终疑惑“方舟系统”的资金来源,此刻终于有了答案:竟是从漕运案的赃款里来。

察事忽然压低声音:“校尉,西北方有动静,像是方士的人回来了。”

陈默迅速将麻纸折好,塞进贴身的锦袋里,又示意察事将探杆收妥。两人刚退到廊柱后,就见三个穿青色道袍的人走近井边,其中一人手里捧着个铜盆,盆里装着硫磺与硝石的混合物——正是用来掩盖磁石气息的东西。

“看来长孙无忌怕的不是我们查井,是怕这账本露露。”陈默贴着廊柱,目光扫过崔府正屋的灯火,“傅明远不过是个中间人,真正吞了漕粮的,是长孙家。他们用赃款维持方舟系统,又用系统掩盖轨迹,倒真是环环相扣。”

回到御史台值房时,天已微亮。陈默铺开苏凝眉交来的漕运保单,与麻纸上的字迹比对——傅明远的签名笔迹完全一致,保单上“漕粮五千石”的记录,与麻纸上“三千石”的差额,想来是被傅明远私吞了。

他又取出那枚量子纠缠的碎玉,玉片在晨光下泛着微光,隐约映出“方舟-资金-漕运”的模糊纹路。“原来如此。”陈默轻笑,“长孙无忌以为用磁石封了账本,就能瞒天过海,却没料到,他的‘系统’早把线索刻在了玉上。”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是送公文的小吏。陈默接过公文,拆开一看,竟是房玄龄的手谕:“傅府查抄时,搜出密信一封,提及‘长孙公助漕运事’,速来相府议事。”

陈默将麻纸与保单收好,揣上碎玉,快步出门。晨光中的长安城已渐渐苏醒,坊门处传来晨鼓的第一声响,他抬头望向长孙府的方向,眼中闪过冷光——漕运案的冤魂、方舟系统的秘密,终于要连在一起,揭开顶层那层最后的黑幕了。

路上,他想起苏凝眉说的那句话:“再厚的雪,也盖不住冤屈。”如今看来,再缜密的系统,也藏不住赃款的痕迹。这盘棋,终于要从底层的复仇,走到顶层的对决了。

相府暖阁的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满室的凝重。房玄龄坐在主位,银须垂在胸前,案上摊着那封从傅府搜出的密信,信纸边缘因反复摩挲而发毛。陈默刚进门,就见老宰相指尖点着信上“方舟需续资,明年漕运当再调三千石”一句,沉声道:“傅明远不过是颗棋子,长孙无忌这是要把漕运当成方舟系统的提款机。”

陈默上前,将贴身的麻纸与漕运保单铺在案上,又取出那枚碎玉:“相爷请看,这麻纸是从崔府废井中所得,记着傅明远将五百贯赃款解往长孙府;碎玉在渭水秘洞被激活后,隐约显露出‘方舟-资金-漕运’的纹路,与密信完全印证。”

房玄龄拿起碎玉,对着晨光细看,眉头皱得更紧:“这方舟系统究竟是何物?竟需如此巨额赃款维持。前日我派人间探长孙府,府中近日常有方士出入,夜半还能听见西跨院传来铁器碰撞声,倒像是在打造什么器物。”

“不止如此。”陈默补充道,“崔府废井周边的泥土磁异常,长孙无忌派了内卫与方士双重看守,想来是怕账本暴露。昨日我们取麻纸时,还撞见方士用硫磺硝石掩盖磁石气息,可见他们对这口井的重视。”

正说着,门外传来管家的通报:“相爷,苏姬姑娘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房玄龄与陈默对视一眼,皆是意外。片刻后,苏凝眉提着个青布包袱进来,脸色虽白,眼神却异常坚定。她将包袱放在案上,打开时露出一本泛黄的账簿:“这是先兄苏明远当年偷偷记下的漕运明细,上面记着每批漕粮的真正去向——除了换沙的部分,还有两百石被运去了长孙府后山的密窖,日期与傅明远密信中的‘续资’时间完全对得上。”

陈默翻开账簿,只见每页都用朱笔标注着日期、漕粮数量与接收人,最后一页还画着幅简易地图,标注着密窖的位置。“有了这本账簿,再加上麻纸、密信,足以证明长孙无忌利用漕运贪污、资助方舟系统的罪行。”他抬头看向房玄龄,“只需在明日早朝时呈上这些证据,定能请陛下下旨彻查。”

房玄龄却摇了摇头,指尖轻叩案几:“长孙无忌是国舅,又是开国功臣,陛下对他多有顾忌。明日早朝若贸然呈上证据,他定会以‘诬陷’为由辩解,甚至可能反咬我们私查皇亲,反而打草惊蛇。”他沉思片刻,看向陈默,“你可有对策?”

“有。”陈默眼中闪过精光,“长孙无忌最在意的是方舟系统,我们可先派人守住他后山的密窖,再放出消息,说‘漕运账本现世,密窖位置已暴露’。他定会心急如焚,派人去密窖转移赃粮或销毁证据,届时我们只需当场擒获,人赃并获,陛下便再无理由偏袒。”

苏凝眉点头附和:“我愿带路去密窖。先兄当年曾偷偷去过一次,说密窖入口藏在山神庙的佛像背后,需转动佛像左手才能打开。”

房玄龄沉吟片刻,终是颔首:“好,就依此计。陈默,你带御史台察事即刻前往长孙府后山,务必守住密窖;苏姑娘,你随我入宫,先将部分证据呈给陛下,让陛下心中有数。明日早朝,我们再瓮中捉鳖。”

夜色渐深,相府的灯火亮至三更。陈默带着察事换上夜行衣,悄然出了城,往长孙府后山而去。山路积雪未化,脚印在雪地上格外明显,他特意让差事在鞋上裹了麻布,以免留下痕迹。行至山神庙附近时,隐约看见庙门口有两个穿黑衣的内卫守着,腰间佩刀,目光警惕。

“看来长孙无忌已有防备。”陈默压低声音,对身旁的察事道,“你带两人从侧后方绕过去,引开内卫;我去佛像后查看密窖。”

察事领命而去,片刻后,山神庙旁传来几声轻响,守在门口的内卫果然被吸引,提刀追了过去。陈默趁机潜入庙内,借着月光看向正中的佛像——那是尊泥塑的土地公,左手微微抬起,与其他寺庙的佛像截然不同。

他上前,双手握住佛像左手,缓缓转动。只听“咔嗒”一声轻响,佛像背后的地面缓缓裂开,露出个黑漆漆的洞口,一股霉味夹杂着粮食的气息扑面而来。陈默点燃火折子,往下一看,只见洞口下有石阶,通往深处,隐约能看见堆放的粮袋。

就在这时,庙外传来马蹄声,夹杂着人的呼喊:“快!守住山神庙,别让任何人靠近密窖!”

陈默心中一凛——是长孙无忌派来的人!他迅速将火折子吹灭,躲到佛像后方,耳边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他握紧腰间的佩刀,知道这场与顶层权贵的对决,今夜就要提前打响了。而密窖里的漕粮,就是扳倒长孙无忌、揭开方舟系统秘密的关键筹码,绝不能有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