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 第32章 青黛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第32章 青黛

作者:棠帧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8 08:12:09

佛堂内檀香袅袅,苏娘子跪在蒲团上,手中念珠缓缓转动。窗外雨声淅沥,为这寂静午后平添几分沉闷。

她今日整理妆匣时,不小心碰落了一个小巧的白玉瓶。瓶身落地发出清脆声响,塞子脱落,几粒朱红色药丸滚了出来,散发出甜腻中带着一丝腥气的异香。刹那间,零碎记忆如针尖刺入脑海——那个被父亲匆匆掩埋的夜晚,雨也是这般下着,土坑里那双未能完全闭合的眼睛,腕间一抹鲜红在泥水中格外刺目。

“娘子,该用药了。”青黛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将苏娘子从回忆中惊醒。

苏娘子迅速将药丸拾回瓶中藏入袖中,转身时已是一派平静。她接过青黛递来的汤药,目光却不自主地落在对方正在整理供果的手腕上——一条褪色的红绳系在那里,绳结古怪,像是某种符咒的打法。

更令她心惊的是,青黛腕间露出一小片青色胎记,纹路竟与记忆中那具女尸腕间的胎记极为相似。只是那具尸体属于一个还俗不久的尼姑,而青黛,已在苏家为婢六年。

“娘子脸色不好,可是昨夜又未安眠?”青黛关切地问,手指轻轻为苏娘子按揉太阳穴。那双手冰凉得不似活人,惹得苏娘子微微一颤。

“无妨,只是有些乏了。”苏娘子起身避开触碰,“你去添些檀香来,我独自静坐片刻。”

青黛应声退下。苏娘子凝视着观音慈悲的面容,心中却波澜起伏。那个白玉瓶她认得,是往生窟特制的合欢散,唯有家族核心成员才可获得。六年前那桩命案,父亲对外宣称是盗贼所为,可现场并无财物丢失...

窗外雷声轰隆,一道闪电划破天际。刹那间,佛堂内亮如白昼,苏娘子看见观音像的眼底似乎闪过一道幽光。

她鬼使神差地走上前,踮脚触碰那双雕刻的眼睛。右眼竟微微松动,她下意识一按,只听机关轻响,佛龛下方的木板悄然滑开,露出一个暗格。

暗格中仅有一卷泛黄的羊皮纸。苏娘子展开一看,手不禁颤抖起来——那是一幅精细绘制的地图,标注着蜿蜒曲折的通道和数个密室,正中赫然写着三个古体小字:往生窟。

地图右下角缺失了一块,像是被人故意撕去。而残留部分的墨迹尚新,绝不会是年代久远之物。

脚步声从廊外传来,苏娘子急忙将地图塞回原处,机关复原。她刚跪回蒲团,青黛就捧着香盒走了进来。

“娘子,香来了。”青黛轻声说道,目光却扫过佛龛,最终落在观音像的双眼上。她的嘴角似乎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腕间红绳在烛光下泛着幽暗的光泽。

苏娘子垂下眼帘,心中寒意渐生。这个她信任了六年的贴身侍女,究竟是谁?往生窟的地图为何会出现在苏家佛堂?而那个白玉瓶和记忆中的命案,又与这一切有何关联?

雨声渐密,敲打着屋檐,如同无数秘密急于倾诉,却被这深宅大院的朱红高墙牢牢困住,不得解脱。佛堂内檀香袅袅,苏娘子(或许可称其为苏婉清)跪在蒲团上,手中念珠缓缓转动。窗外雨声淅沥,为这寂静午后平添几分沉闷。

她今日整理母亲柳芸遗留下的妆匣时,不小心碰落了一个小巧的白玉瓶。瓶身落地发出清脆声响,塞子脱落,几粒朱红色药丸滚了出来,散发出甜腻中带着一丝腥气的异香。刹那间,零碎记忆如针尖刺入脑海——那个被父亲苏擎苍匆匆掩埋的夜晚,雨也是这般下着,土坑里那双未能完全闭合的眼睛,属于一个还俗不久的尼姑,腕间一抹鲜红在泥水中格外刺目,那红绳的系法,以及其下隐约露出的青色胎记纹路…

“娘子,该用药了。”青黛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将苏婉清从冰冷的回忆中惊醒。

她迅速将药丸拾回瓶中藏入袖中,转身时已是一派平静。她接过青黛递来的汤药,目光却不自主地落在对方正在整理供果的手腕上——一条褪色的红绳系在那里,绳结古怪,正是记忆中的那种符咒打法!

更令她心惊的是,青黛俯身时,腕间那红绳微微松动,露出一小片青色胎记,其纹路竟与记忆中那具女尸腕间的胎记极为相似。只是那具尸体属于六年前的故人,而青黛,正是在那之后不久来到苏家为婢,至今恰好六年。

“娘子脸色不好,可是昨夜又未安眠?”青黛关切地问,手指轻轻为苏婉清按揉太阳穴。那双手冰凉得不似活人,惹得她微微一颤。

“无妨,只是有些乏了,想起母亲了些往事。”苏婉清提及母亲柳芸,刻意观察青黛神色,却见她眼神低垂,并无异样。苏婉清起身避开触碰,“你去添些檀香来,我独自静坐片刻。”

青黛应声退下。苏婉清凝视着观音慈悲的面容,心中却波澜起伏。那个白玉瓶她认得,是往生窟特制的合欢散,母亲柳芸体弱多病,深居简出,怎会有此物?而六年前那桩命案,父亲苏擎苍对外宣称是盗贼所为,可现场并无财物丢失...

窗外雷声轰隆,一道闪电划破天际。刹那间,佛堂内亮如白昼,苏婉清看见观音像的眼底似乎闪过一道幽光——像极了母亲生前偶尔会露出的、那种难以言喻的哀伤与诡异交织的眼神。

她鬼使神差地走上前,踮脚触碰那双雕刻的眼睛。右眼竟微微松动,她下意识一按,只听机关轻响,佛龛下方的木板悄然滑开,露出一个暗格。这佛堂是母亲柳芸生前最常待的地方!

暗格中仅有一卷泛黄的羊皮纸。苏婉清展开一看,手不禁颤抖起来——那是一幅精细绘制的地图,标注着蜿蜒曲折的通道和数个密室,正中赫然写着三个古体小字:往生窟。

地图右下角缺失了一块,像是被人故意撕去。而残留部分的墨迹尚新,绝非年代久远之物。这地图是谁绘制的?母亲?还是父亲?

脚步声从廊外传来,苏婉清急忙将地图塞回原处,机关复原。她刚跪回蒲团,青黛就捧着香盒走了进来。

“娘子,香来了。”青黛轻声说道,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佛龛,最终落在观音像的双眼上,她的嘴角似乎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腕间红绳在烛光下泛着幽暗的光泽。

苏婉清心中寒意骤升,正想寻个借口支开青黛,却听得佛堂门外传来一声威严的冷喝:“婉清!你在这里做什么?!”

父亲苏擎苍不知何时站在门口,面色沉郁,目光如电,先是扫过苏婉清略显仓惶的脸,继而锐利地盯向那尊观音像和刚刚恢复原状的暗格区域,最后,他的视线落在了苏婉清未来得及完全藏入袖中的那个白玉春药瓶上!

“父亲!”苏婉清心中一慌,手下意识一缩。

苏擎苍大步踏入佛堂,一把抓住她的手腕,力道之大让她痛呼出声。他夺过那白玉瓶,只看一眼,脸色瞬间铁青,眼中风暴凝聚。

“这东西你从何处得来?!”他声音压抑着巨大的怒火,“还有,你动了佛龛?”他猛地转向青黛,厉声问,“你看到了什么?!”

青黛立刻跪伏在地,声音颤抖却清晰:“回家主,奴婢刚进来,只见娘子似乎…似乎在摆弄观音像的眼睛,然后…然后拿出了这个瓶子…”她的话语看似如实禀报,却巧妙地将嫌疑全部引向苏婉清。

“放肆!”苏擎苍勃然大怒,额角青筋暴起,“谁准你动芸娘的东西!谁准你窥探家族隐秘!你这逆女!”

“父亲!我并非…这瓶子是母亲…”苏婉清试图解释,却不知从何说起。提及母亲柳芸,更触怒了苏擎苍。

“住口!休要玷污你母亲清名!”他猛地挥手,狠狠一个耳光打在苏婉清脸上,力道之重让她踉跄几步跌倒在地,嘴角渗出血丝。“我苏擎苍没有你这样不知廉耻、窥探家族秘密的女儿!说!你还知道什么?!是谁指使你的?!”

他眼神中的疯狂和恐惧让苏婉清感到陌生而战栗。往生窟的秘密究竟有多大,能让一向威严自持的父亲如此失态?

“没有人指使!我只是偶然发现…”

“偶然?”苏擎苍冷笑,眼神阴鸷,“这世上没有那么多偶然!自今日起,你给我滚出苏家!我没有你这样的女儿!苏家也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父亲!您不能…”苏婉清难以置信,就因一个瓶子和可能的窥探,就要将她逐出家门?

“滚!”苏擎苍指着门外,声音冷硬如铁,不容置疑,“在我改变主意,用家法处置你之前,立刻从我眼前消失!永远别再回来!”

雨越下越大,砸在青石板上噼啪作响。苏婉清捂着红肿的脸颊,看着暴怒的父亲和跪在地上、看似惶恐实则眼神幽深的青黛,一股巨大的冤屈和寒意席卷了她。

她被粗暴地“请”出了佛堂,甚至来不及回房收拾细软,就在大雨中被推出了苏家高大的朱门。身后的大门沉重地关上,隔绝了她过去十八年所熟悉的一切。

冰冷的雨水浸透了她的衣衫,却不及心中半分寒冷。她回头望着那紧闭的、象征着苏家荣耀与权势的大门,以及门楣上父亲苏擎苍亲手题写的“诗礼传家”匾额,只觉得无比讽刺。

母亲柳芸的遗物、往生窟的地图、青黛腕间的红绳与胎记、父亲的暴怒与恐惧、以及那瓶惹祸的春药……这一切交织成一张巨大的、阴暗的网,而她,刚刚被这张网无情地弹了出来,推入了未知的迷雾和危险之中。

她被赶出了家门,却也仿佛第一次真正窥见了这个家族深藏不露的、阴影笼罩的入口。

苏娘子握着春药瓶的手微微发抖,青瓷瓶身映出她苍白的脸。昨夜柳秀才离开时残留的墨香还在鼻尖萦绕,此刻却与记忆中丈夫书房的檀香诡异地交织在一起。她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仿佛要冲破肋骨的束缚——那是三年前丈夫坠马时,她在急救室门口同样的心悸。

夫人,该用午膳了。青黛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惊得她差点摔了药瓶。指尖触到冰凉的桌面,突然想起上月在王夫人妆匣里见过同款鎏金瓶,当时对方说是西域商人赠送的香料。苏娘子将药瓶藏进衣袖时,袖底绣着的并蒂莲刺得掌心生疼——那是成婚时婆婆亲手绣的,说要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佛堂传来木鱼声,静虚师太的诵经声突然变得尖锐刺耳。苏娘子望着供桌上摇曳的烛火,恍惚看见丈夫的脸在火焰中忽隐忽现。三年前他坠马失忆后,总在月圆之夜抱着她呢喃,当时只当是呓语,此刻却与王夫人女儿金锁上的名字重叠。

苏施主可安好?静虚师太不知何时站在身后,念珠轻叩门框发出脆响。苏娘子慌忙用帕子擦去额角冷汗,却闻到帕子上残留的柳秀才墨香。这个总在危难时出现的书生,此刻正在前厅与刘海柱核对当铺账本,他衣袖上的泥点应该是救她时沾上的,可为什么总让她想起丈夫副将沈云舟落马那日的情形?

后巷传来梆子声,苏娘子摸着藏在衣襟里的半块玉珏。当票上的日期与小女孩金锁内侧的铭文完全吻合,这种宿命般的巧合让她胃部痉挛。昨夜柳秀才留宿书房时,她分明听见他梦呓莫要推我,那语气像极了丈夫坠马前最后一通家书里的绝望。

夫人,王夫人求见。阿瑶的声音带着颤音。苏娘子转身时,铜镜里映出她发间素银簪——那是柳秀才前日送的,说是祖传之物。此刻簪头的并蒂莲正对着供桌上的送子观音,神像的慈悲面容在摇曳烛光中显得格外诡异。

王夫人进门时,苏娘子注意到她腰间香囊上的并蒂莲针法。这个与婆婆独门技法如出一辙的纹样,此刻像把利刃剖开记忆:当年丈夫坠马前,书房暗格里确实藏着绣着同样纹样的帕子,而帕角绣着的字,分明是王夫人闺名。

云舟......苏娘子脱口而出,惊觉自己竟从未叫过丈夫的字。王夫人手中的玉珏突然碎裂,碎片划破她掌心的刹那,苏娘子看见她掌纹里渗着靛蓝——那是院主私印的颜色,与尼姑指尖的染料一模一样。

更夫在外头高喊天干物燥,苏娘子望着窗外摇曳的灯笼,突然想起丈夫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莫信沈云舟。当时以为是胡话,此刻却与密室壁画里沈云舟推少女入鼎的画面重叠。她摸到藏在衣襟里的短刀,刀柄缠着柳秀才前日给的绷带,绷带内侧绣着的二字,竟与丈夫坠马时的平安符针法相同。

子时三刻,地下水倒灌进来。苏娘子抱着小女孩浮出水面时,看见柳秀才正在对岸与衙役对峙。他发间别着的素银簪在月光下泛着冷光,簪头的并蒂莲突然与佛堂壁画里的莲花重合。这个总在关键时刻出现的书生,此刻眼神里交织着保护欲与占有欲,让她想起丈夫坠马前看王夫人的眼神。

破晓时分,废墟中传来婴儿啼哭。苏娘子颤抖着抱起襁褓,襁褓里的玉佩与她的玉珏严丝合缝。玉佩内侧刻着沈氏嫡女,而她的婚戒内侧竟也有相同字迹。更夫清理火场时,她听见他们议论残垣断壁间的人名,第一个赫然是苏云舟——那是她从未谋面的小叔子,也是丈夫坠马前最后念叨的名字。

冰冷的雨水无情地冲刷着苏婉清单薄的身躯。她踉跄地走在湿滑的青石板街上,身后苏家高耸的朱门紧闭,如同父亲苏擎苍冷硬的心肠,将她彻底隔绝在外。

脸上火辣辣的痛楚远不及心中的冰寒与迷茫。她身无分文,仅有的几件首饰也留在闺房中,此刻真是孑然一身,狼狈不堪。雨水模糊了她的视线,也模糊了前路。

她能去哪里?投靠亲友?父亲在城中权势滔天,谁又敢收留他盛怒之下逐出家门的女儿?

绝望之际,一个名字浮上心头——顾言希,她的表哥。

顾言希是母亲柳芸娘家那边的人,是她的表亲。柳家曾是书香门第,但后来家道中落,人丁稀薄。顾言希父母早逝,他独自一人在城南经营着一家小小的书画铺子“墨韵斋”,兼卖些古籍药材,为人温和儒雅,与苏家往来并不密切,但也从未断过联系。母亲柳芸在世时,偶尔会让她送些东西给这位生活清贫却志趣高洁的表侄。

或许…或许他可以暂时收留她几日?

这念头一起,便如同黑暗中唯一的光亮。苏婉清裹紧了湿透的衣衫,凭着记忆朝城南方向走去。雨势渐小,但她的脚步却愈发沉重,被逐出家门的羞辱感和对未来的恐惧交织在一起。

好不容易来到“墨韵斋”门前,铺子已经打烊,只有门缝里透出一点微弱的灯火。苏婉清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鼓起勇气,颤抖着手叩响了门环。

片刻后,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顾言希清俊而略带疑惑的脸出现在门后。他穿着一件半旧的青衫,手里还拿着一卷书,显然正在夜读。

“请问…”当他借着檐下灯笼的光看清门外狼狈不堪的人时,话音戛然而止,脸上瞬间布满惊愕,“婉清表妹?!你怎么…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快进来!”

他连忙侧身将苏婉清让进屋内,触到她冰凉湿透的手臂,眉头紧紧蹙起。

铺子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药草气味,温暖而安宁,与外面湿冷的街道仿佛是两个世界。顾言希迅速找来干爽的布巾和一件他自己的干净外袍。

“先擦擦,披上,别着凉了。”他的声音温和,带着显而易见的关切,并没有立刻追问缘由,这让身心俱疲的苏婉清稍稍安心。

她简单擦拭了雨水,披上还带着皂角清香的宽大外袍,身体才止住了些微颤抖。顾言希又去后间小厨房很快端来一碗冒着热气的姜汤。

“喝下去,驱驱寒。”他将姜汤递给她,这才在她对面坐下,目光温和却认真地看着她,“婉清,发生什么事了?苏世伯他知道你在这里吗?”

听到“苏世伯”三个字,苏婉清捧着温热的碗,眼圈瞬间红了。她咬着唇,强忍泪水,将今日在佛堂的发现、父亲的暴怒以及被毫不留情赶出家门的事情,略去了往生窟地图和最隐秘的细节,只含糊地说是发现了母亲一件不该存在的旧物(指春药瓶),与父亲发生了争执,便被盛怒之下驱逐。

“…父亲他,根本不听我解释…说我不知廉耻,窥探家族隐秘…”她的声音哽咽,带着无尽的委屈和后怕。

顾言希静静地听着,面色逐渐凝重。他沉吟片刻,缓缓道:“苏世伯的脾气确是刚烈了些…只是,竟为一件旧物如此动怒,甚至将你赶出家门…”他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但并未深究,而是温和道:“婉清,你若无处可去,便先在我这里住下。铺子后面虽简陋,但还算清净。只是…”

他顿了顿,略有迟疑:“我这里毕竟简陋,且你一个未出阁的女子留宿在此,恐于你名声有碍。再者,若苏世伯知晓你在我处,恐怕…”

苏婉清立刻抬头,急切道:“言希表哥,求你暂时收留我几日!我不会给你添太多麻烦,我会帮忙照料铺子,做些杂事!父亲…他既已将我赶出,想必也不会立刻来寻。我只需几日,想想日后该如何是好…”她眼下确实没有更好的去处了。

顾言希看着她苍白而坚定的脸,终是心软,点了点头:“好吧。那你便先安心住下。其他的,从长计议。”他起身,“我去给你收拾一下后间的小客房,许久未住人,需得打扫一番。你先把姜汤喝了。”

看着顾言希忙碌的背影,苏婉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感激。在这突如其来的困境中,这小小的“墨韵斋”仿佛成了她唯一的避风港。

她小口喝着辛辣的姜汤,身体渐渐回暖。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柜台后方的一排药柜,其中一个抽屉上贴着“曼陀罗”的标签,旁边还有一个标注着“蟾酥”的小瓷罐。

这些…似乎都是带有一定毒性的药材,常被谨慎用于某些药方或…别的用途。表哥的书画铺子里,为何会备有这些并不常见的药材?

她又想起母亲柳芸偶尔会让她送来的“东西”,有时是一些银钱,有时是几匹布料,有时…似乎是些晒干的、她不认识的草药。

一个模糊的念头在她心中升起:母亲柳家,或者说这位看似只是清贫书生的表哥顾言希,是否也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他与母亲,与那神秘的“往生窟”,又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

她被父亲赶出家门,意外逃入了这个或许藏着新线索的地方。往生窟的阴影,似乎并未远离,反而以另一种方式,悄然蔓延到了这间小小的书画铺子里。

夜深了,雨彻底停了。苏婉清躺在简单却干净的小床上,毫无睡意。白日发生的种种在脑中不断回放,父亲暴怒的脸、青黛腕间的红绳、观音像后的地图、还有表哥药柜里那些不寻常的药材…

她轻轻抚摸着袖中——那瓶惹祸的白玉春药瓶,她在被推出门时下意识地紧紧攥在了手里,此刻成了她身边唯一从苏家带出的、与秘密相关的东西。

或许,她该找个机会,让精通药理的表哥看看这瓶里的东西?

在表哥顾言希的“墨韵斋”勉强安顿了两日后,苏婉清心中的惊惶稍定,但迷茫与疑虑却与日俱增。父亲的绝情、苏家的秘密、青黛的诡异、以及表哥药柜里那些不合时宜的药材,都像巨石般压在她心头。

第三日清晨,天色灰蒙,似乎仍有未落的雨意。苏婉清向正在整理书架的顾言希提出想去城外的静慈庵烧香。

“静慈庵?”顾言希动作微顿,回头看她,眼神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闪烁,“那庵堂香火不算鼎盛,且路途稍远,表妹怎突然想去那里?”

苏婉清垂下眼睫,掩饰道:“心中烦闷,想寻个清净地方拜一拜,求个心安。听闻静慈庵虽偏远,却格外幽静,庵主慧明师太也是位有修为的。”她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而且…母亲生前似乎也曾常去静慈庵祈福。”这后半句是真话,她记得母亲柳芸确实有段时间频繁前往静慈庵,那时她还年幼,只以为是母亲诚心礼佛。

顾言希沉默片刻,点了点头:“也好。散散心也是好的。我陪你同去吧,你一人去我不放心。”

“不必麻烦表哥了,铺子需人照看。我认得路,自己去便可。”苏婉清连忙拒绝,她隐隐觉得,若真有线索,独自一人或许更容易发现。

顾言希看了看她坚持的神情,最终没有强求,只细心叮嘱道:“那你自己小心。早去早回,若遇雨就在庵堂歇歇再回来。”他递给她一把油纸伞和一小串铜钱,“添些香油钱。”

苏婉清道谢接过,心中微暖,却又因那份莫名的疑虑而有些复杂。

静慈庵坐落于城西郊外的山麓,掩映在一片翠竹之中,白墙灰瓦,确实如传闻般清幽寂静,甚至…有些过分的冷清。山门略显陈旧,匾额上的字迹也有些斑驳。踏入庵内,香火气息淡淡,只有寥寥数位年长的女居士在殿内诵经,不见什么香客。

一位面容清瘦、眼神却异常澄澈的中年尼姑迎了上来,双手合十:“施主是来进香的吗?”她穿着灰色的僧袍,腕间空无一物。

“是,师太。”苏婉清还礼,奉上香油钱,请了香烛,在正殿的观音像前虔诚跪拜。

然而,她的心思全然不在祈福上。目光悄然打量着四周——殿内的布置、佛像的样式、来往的尼姑…她特别注意每一位尼姑的手腕,但她们的法衣袖口都规整地束着,看不到任何红绳或胎记。

那位中年尼姑——后来得知她便是庵主慧明师太——一直安静地站在不远处,目光平和地注视着苏婉清,仿佛能看透她平静表面下的焦灼与寻觅。

上完香,苏婉清在庵堂内缓步行走,假意欣赏庭院景致,实则在寻找任何可能与“往生窟”、与那死去的尼姑、与母亲柳芸相关的蛛丝马迹。她走到庵堂后院的放生池边,池水清澈,几尾锦鲤悠闲游动。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放生池对面,一位正在清扫落叶的年轻姑子。那姑子身形瘦小,低着头,看不清楚面容。忽然一阵山风吹过,掀起了她宽大的僧袖一角——

刹那间,苏婉清的呼吸几乎停止。

在那姑子纤细的手腕上,赫然系着一条与她记忆中、与青黛腕间一模一样的褪色红绳!红绳的结法分毫不差!

那姑子似乎察觉到目光,猛地放下袖子,警惕地抬头朝苏婉清的方向望来。那是一张清秀却苍白的面孔,眼神里带着惊惶与戒备。两人目光在空中短暂相接,那姑子立刻低下头,匆匆拿起扫帚,转身快步朝后院更深处走去。

苏婉清心中剧震,几乎要立刻追上去。但慧明师太不知何时已悄然来到她身边。

“施主,后院是庵中清修之地,不便打扰。”师太的声音依旧平和,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阻拦意味。

苏婉清强行按下心中的激动与疑惑,转身看向慧明师太,试探着开口:“师太,方才那位小师父…看着好生面善,仿佛在哪里见过。”

慧明师太面色无波,淡淡道:“慧心自幼在庵中长大,甚少外出,施主应是看错了。”

慧心?那个惊慌失措的姑子叫慧心?

苏婉清不死心,又道:“许是我记错了。只是见她腕上红绳甚是别致,不知有何讲究?”她紧紧盯着师太的眼睛。

慧明师太的眼神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随即恢复古井无波:“不过是小女儿家的玩物,入了空门却还未彻底舍却尘心,让施主见笑了。”她轻轻一句话,便将那诡异的红绳归为普通饰物。

但苏婉清分明看到,在她提及红绳时,师太垂在身侧的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

这静慈庵,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那个慧心,一定知道些什么!还有这位看似平静的慧明师太,似乎也在刻意隐瞒。

苏婉清知道再问下去也无果,反而可能打草惊蛇。她按捺住急切的心情,故作平静地又与师太闲聊了几句家常,便借口天色不佳,告辞离去。

走出静慈庵的山门,回头望去,那掩映在竹林中的庵堂,在灰蒙的天色下显得格外幽深静谧,仿佛藏着无数不可告人的秘密。

她这一趟并非全无收获。至少她确认了,那特殊的红绳并非青黛独有,在这座母亲曾常来的静慈庵中,也出现了它的踪迹。往生窟的网络,似乎比想象中更为庞大和隐秘。

而下一个问题萦绕在她心头:表哥顾言希推荐\/未强烈反对她来此,是巧合,还是有意?他是否也知道静慈庵的秘密?

她握紧了手中的油纸伞,一步步走下青石台阶。山风拂过,带着雨前的湿润和一丝若有若无的香火气,却吹不散她心头的重重迷雾。

平壤喋血:盖苏文政变记

平壤的清晨,寒雾像掺了冰碴子,裹着宫墙的朱红漆色,连檐角铜铃都冻得发不出脆响。东部大人盖苏文的靴底碾过宫道上的霜花,玄色皮甲缝里还沾着东部山林的枯树叶,左颊那道从眉骨划到下颌的刀疤,在雾中泛着淡粉色——那是三年前跟靺鞨人拼杀时留下的旧伤,此刻随着他的呼吸,每一道纹路都透着凶气。

“大人,宫门禁卫已缴械,都捆在西偏院。”亲信乙支度躬身上前,他瘦高的身子裹在同色皮甲里,指节因攥着侍卫统领的铜符而发白,“殿内除了大王高武,还有大对卢渊太祚、南部大人金善德几位老臣,正在议新罗边境的事。”

盖苏文“嗯”了一声,抬手按住腰间的环首刀——刀柄是黑铁裹着兽皮,磨得发亮,是他当年斩杀突厥使者的战利品。他抬脚踹向殿门,厚重的木门“吱呀”惨叫着撞在墙上,殿内暖融融的熏香瞬间涌出来,混着盖苏文身上的寒气,凝成一团白雾。

殿中烛火正旺,高句丽王高武歪在铺着貂皮的龙椅上,手里捏着只描金酒樽,琥珀色的酒液晃得人眼晕。他见盖苏文带着甲士闯进来,酒樽“哐当”砸在金砖上,酒洒了龙袍下摆一大片,连滚带爬想抓旁边的玉玺,却手抖得连玉印的边角都没碰到:“盖、盖苏文!你……你敢反?禁军呢?朕的禁军在哪!”

“大王还惦记着禁军?”盖苏文往前走了两步,皮甲上的铜扣“叮当作响”,“您昨日还让禁军统领陪您猎鹿,今早他们就把宫门钥匙给我了——谁愿跟着个只知喝酒的王?”

“放肆!”大对卢渊太祚猛地站出来,他花白的胡须气得发抖,双手按在腰间的佩剑上,却因年老力衰,拔剑时“噌”地卡了壳,“盖苏文!你身为东部大人,受先王一脉恩惠,竟敢弑君谋逆?高句丽的列祖列宗不会饶你!”

盖苏文瞥了他一眼,突然笑了,刀疤扯得脸颊发紧:“先王一脉?先王一脉在时,新罗不敢越汉江一步;到了高武手里,连金城以西的三座城都丢了!老大人,您上个月还在朝堂上哭着求他派兵,他倒好,转头就召舞姬入宫——这就是您要护的王?”

渊太祚被噎得说不出话,胸口剧烈起伏,突然咳了起来,一口血沫喷在朝服上。旁边的南部大人金善德想扶他,却被盖苏文的眼神扫得缩回手,只能垂着头,指甲掐进掌心。

高武见没人帮自己,突然跪下来磕头,额头撞得金砖“砰砰”响,眼泪鼻涕混在一起:“盖大人!朕知道错了!朕把王位让给你,只求你留朕一条命!朕去当和尚,再也不管国事了!”

盖苏文蹲下来,伸手捏住高武的下巴,迫使他抬头:“大王早有这觉悟,何至于此?”他手腕一松,高武瘫在地上,还没来得及求饶,盖苏文已拔出环首刀——刀光闪过的瞬间,殿内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金善德慌忙捂住嘴,渊太祚闭着眼,老泪顺着皱纹往下流。

“拖出去,埋在宫后的松林里。”盖苏文擦了擦刀上的血,语气平淡得像在说埋一截木头,“别让血腥味污了殿内。”

两个甲士上前拖走高武的尸体,金砖上的血迹蜿蜒着,像条暗红色的蛇。盖苏文转身看向殿外,喊了声:“把高藏带来。”

没多久,一个瘦弱的少年被甲士引进来。他是高武的侄子,才十六岁,穿着件洗得发白的儒衫,手指紧紧绞着衣角,眼神躲闪着不敢看殿内的血迹:“大、大人……”

盖苏文走上前,亲手将一件叠得整齐的龙袍披在他身上——龙袍太长,拖在地上,高藏的身子晃了晃,差点绊倒。“从今日起,你就是高句丽的王。”盖苏文按住他的肩膀,力道大得让高藏疼得皱眉,“记住,好好坐着你的王位,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管的别管——有我在,没人敢动你。”

高藏慌忙点头,嘴唇哆嗦着,连“谢大人”都说不完整。

盖苏文走到殿中最高的位置,俯瞰着底下的大臣:“我自任莫离支,总揽军政要务。即日起,南部大人金善德负责粮草,乙支度统领禁军,渊老大人……”他顿了顿,看向还在发抖的渊太祚,“您年纪大了,就负责祭祀之事,不用再管朝堂。”

没人敢反对。殿内静得只剩下烛火“噼啪”爆火星的声音,金善德偷偷抬眼,见盖苏文的刀还插在金砖上,血珠顺着刀鞘往下滴,心里打了个寒颤。

不过半月,唐朝的使者李道宗就带着诏书来了平壤。他是唐太宗的堂弟,穿一身紫色朝服,腰佩金鱼袋,身后跟着两个持节的侍从,站在莫离支府的大堂里,气度雍容:“盖苏文大人,陛下有旨,劝高句丽与新罗罢兵,共尊大唐,永结盟好。”

盖苏文靠在铺着虎皮的座椅上,手里玩着枚墨玉珏,连起身都懒得动。李道宗递过诏书,他只用指尖拨了拨,连看都没看:“李使者,回去告诉你们陛下,新罗占了我高句丽的汉江三城,杀了我三千边民——这仇,我不能不报。”

“大人!”李道宗的脸色沉了下来,“大唐已派右卫大将军李世积率五万兵马驻在辽水南岸,若大人执意开战,便是与大唐为敌!高句丽国力远不及大唐,真要打起来,受苦的是高句丽的百姓!”

“百姓?”盖苏文猛地坐直身子,刀疤泛红,“我高句丽的百姓,宁死也不做大唐的附庸!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我们不也守住了?今日有我在,大唐想让我低头,除非踏过我的尸体!”

他抬手拍了拍案,乙支度立刻从门外进来,按在腰间的刀上,眼神警惕地盯着李道宗。盖苏文冷笑一声:“李使者,明日一早就请回吧。再敢在平壤提‘罢兵’二字,休怪我不留情面——莫离支府,不养说客。”

李道宗看着盖苏文决绝的脸,知道再劝无用,只能攥紧诏书,转身离开。走到府门外时,他回头看了眼莫离支府的匾额,只见盖苏文正站在廊下,玄甲在夕阳里泛着冷光,像一头盯着猎物的黑熊。

府内,乙支度低声问:“大人,真要跟大唐翻脸?李世积的兵力,我们怕是挡不住。”

盖苏文走到墙边,看着挂在墙上的高句丽地图,指尖划过汉江的位置:“挡不住也要挡。若今日我向大唐低头,明日新罗就敢来犯平壤,后日靺鞨人就敢抢东部的马场——高句丽要想活,就得硬气。”他转身看向乙支度,“传令下去,让东部的部落抽调青壮,南部加固城防,再派使者去百济,约他们共抗新罗——大唐的兵,迟早会来,我们得做好准备。”

那天的夕阳把平壤城染成了血色,莫离支府的炊烟混着宫墙的寒雾,飘在半空。街上的小贩慌忙收摊,老妇抱着孩子躲进巷子里,甲士们列队走过,脚步声整齐得像惊雷。百姓们都知道,平壤的天,变了——一个靠刀枪说话的铁腕时代,已经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