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 第22章 妖踪魅影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第22章 妖踪魅影

作者:棠帧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8 08:12:09

是夜,月隐星稀,长公主府邸“锦云堂”笼罩在一片异样的静谧之中。白日里的丝竹喧嚣早已散去,唯有巡夜更夫单调的梆子声偶尔划破寂静。

偏院一处厢房外,一道黑影如同融于夜色,悄无声息地立在那里。正是长公主的贴身护卫之一,**武如烟**。她一身利落的黑色夜行衣,勾勒出矫健的身姿,面容冷峻,目光如电,紧紧盯着那扇紧闭的房门。她自幼感知异于常人,今夜当值,一股若有若无、却令人极其不适的阴冷妖气,正是从此处弥漫出来。

就在她凝神感知之际,房内突然传出一声极其短暂凄厉的女子尖叫,随即戛然而止!

武如烟眼神一凛,不再犹豫,足尖轻点,身形如鬼魅般撞开房门!屋内景象令人毛骨悚然:一名侍女打扮的女子(我们暂且称她为**春晓**)倒在血泊之中,胸口有一个诡异的焦黑窟窿,双目圆睁,脸上凝固着极致的恐惧。而一道模糊的、散发着绿色幽光的影子正从窗口急窜而出!

“妖孽!休走!”武如烟厉喝一声,腰间软剑已然出鞘,化作一道银蛇直刺那绿影!

那妖物身形飘忽,似乎能扭曲光线,发出一阵刺耳的、非人的嘶啸,反身探出利爪般的气芒迎向武如烟。两者瞬间缠斗在一起!武如烟剑法凌厉,招招攻向妖物要害,身上隐隐有道家真气流转,显然受过正统玄门指点。那妖物道行不浅,动作迅疾诡异,喷吐的妖气带有腐蚀心智的寒意,一时间竟与武如烟打得难解难分,剑气妖风将屋内家具陈设搅得一片狼藉。

正当激斗至最酣处,院外忽然火光大作,嘈杂的脚步声和甲胄碰撞声迅速逼近!

“就在里面!”

“快!围起来!”

竟是巡城的金吾卫官兵被这里的打斗声和妖气惊动,匆匆赶来!

“砰!”房门被猛地撞开,十数名手持火把、刀剑出鞘的官兵涌入屋内。他们看到的景象便是:一片狼藉中,春晓惨死的尸体,以及——正手持滴血软剑、周身气息冷冽、与那几乎肉眼难辨的妖物缠斗的武如烟!

那妖物极其狡诈,感知到大量阳气涌入,趁机发出一声尖啸,周身绿芒爆闪,硬接了武如烟一剑,借力猛地向墙壁一撞,那墙面竟如水波般荡漾了一下,妖物瞬间遁入其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丝残留的腥臭妖气。

“妖…妖怪!”有兵士惊骇大叫。

为首的队正反应极快,虽未看清妖物如何消失,但眼前持剑的黑衣女子和地上的尸体却是实实在在的。他立刻将刀尖指向武如烟:“大胆妖女!竟敢在长公主府行凶杀人!给我拿下!”

武如烟心中叫苦,知道此事解释不清。眼看官兵们就要一拥而上,她当机立断,口中默念秘传口诀,身形在原地猛地一旋!

众目睽睽之下,只见那黑衣女子身影骤然模糊,下一刻,竟化作一只毛色乌黑发亮、唯有双眼碧绿如火的狐狸!它体型比寻常狐狸稍大,动作快如闪电,“嗖”地一声便从官兵们腿脚间的缝隙中窜出,瞬间消失在门外黑暗的庭院深处。

“狐妖!是狐妖!”官兵们惊愕万分,一阵大乱。

黑狐一路疾奔,凭借对长安街巷的熟悉和娇小身形的便利,专挑阴影处和屋檐墙头飞窜,很快便将追兵远远甩开。它体内妖力因方才的战斗和化形消耗巨大,急需一个安全且人多混杂的地方藏身恢复。

前方灯火璀璨,丝竹笑语之声隐隐传来——竟是平康坊的一家高级青楼“醉仙居”。黑狐毫不犹豫,寻了一处无人注意的角落,悄无声息地跃上二楼,从一个未关严的窗户钻了进去。

屋内无人,陈设华丽,弥漫着浓郁的脂粉香气。显然是一位红妓的闺房。黑狐(武如烟)迅速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屏风上搭着的一件华美的石榴红色齐胸襦裙上。她再次运转残余妖力,周身泛起微弱光芒。

光芒散去,那只黑狐已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位身着石榴红裙、身姿窈窕、容貌妩媚动人的年轻女子。正是武如烟利用幻术化形后的模样,与她原本冷峻的样貌有几分相似,却更添了几分属于这风月场所的柔媚与妖娆,只是脸色略显苍白。

她刚整理好衣襟,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自然些,房门却“吱呀”一声被推开了。

一名身着锦袍、头戴玉冠的年轻男子走了进来,他面容清秀,气质尊贵,眉宇间却带着一丝与这场所格格不入的局促和烦闷,身后还跟着两个看似护卫、却同样神色紧张的随从。

两人四目相对,皆是一愣。

武如烟心中剧震!她一眼便认出,眼前这位年轻人,正是当朝太子——李治!他怎么会微服来到这种地方?

李治显然也没想到会在此处撞见这样一位绝色女子,她出现的突兀,眼神中那一闪而过的锐利和苍白脸色,与周围那些刻意迎奉的女子截然不同。他一时有些失措,忘了言语。

武如烟反应极快,立刻压下心中惊骇,顺势做出惊慌模样,屈膝行礼,声音刻意放得柔婉:“不知贵人驾临,奴家失礼了…”她脑中飞速旋转,思考着如何利用这意想不到的遭遇摆脱眼前的危机,以及…太子出现在此的原因。

铜制怀表在李治掌心咔嗒轻响,齿轮咬合的节奏越来越慢,像在倒数某个宿命的时刻。他站在承庆殿廊下,望着天边渐沉的暮色,怀表金属外壳映出他眼底的凝重——昨夜武如意胸腔里转动的齿轮、奥兰多·霜语的冰霜巨剑、瑟琳娜隐形的匕首,还有钢骨那句“大唐将开启新时代”,在他脑中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殿下,萧才人遣人送来了回礼。”陈默低声禀报,呈上一个描金漆盒。盒内铺着猩红绒布,放着一枚水晶狼牙,与萧蔷耳坠上的一模一样,只是狼牙尖端泛着淡蓝荧光。

李治指尖刚触到狼牙,怀表突然发出刺耳的“咔嚓”声——最后一枚齿轮停了。

刹那间,长安城地底传来沉闷的震颤,像有巨兽从沉睡中苏醒。承庆殿地砖缝隙渗出幽蓝光芒,殿顶琉璃瓦映出十二道旋转的光柱,直指皇城中心的方向——那是凝香殿的位置,贤妃殒命之地。

“镜冢开了。”陈默按刀的手骤然收紧,远处传来禁军的惊呼声,“东宫方向有异动!”

李治握紧怀表,水晶狼牙在掌心发烫:“去凝香殿。

凝香殿已不复往日萧索。殿门被无形之力推开,门槛下裂开的地缝中涌出银白雾气,雾气里浮着无数细碎的镜光,在空中织成隧道。贤妃妆台上的铜镜悬浮半空,镜面如水波荡漾,映出的不再是殿内景象,而是一条幽深的甬道——正是李治曾坠入的镜冢入口。

“殿下小心。”谢惊鸿的声音从雾气中传来,他白衣染血,残剑拄地,左肩伤口又在渗血,“太子的人已经进去了,还有那个黑袍女人沈栖梧。”

李治迈步踏入雾中,脚下瞬间失重,仿佛坠入无底深渊。再次落地时,已站在十二面铜镜环绕的甬道里。每面铜镜都在发光,镜中景象比上次更清晰:最左侧的铜镜映出太子李承乾在暗室中画符,符纸用的竟是贤妃的发丝;中间一面镜里,柳如晦正对着一面破碎铜镜跪拜,镜中倒影却在狞笑;而最深处那面最大的铜镜,赫然映出一座悬浮的陵墓,墓门匾额上刻着“前朝秘藏”四个古字。

“这些铜镜不仅能照秘密,还能...引魂。”陆听微的声音从铜镜后传来,她后背的箭伤已愈,只是脸色苍白如纸,“你看那面镜。”她指向右侧第三面镜,镜中是贤妃的身影,正对着空气哭泣,“贤妃的魂魄被镜力困住了。”

镜中贤妃忽然转头,穿透镜面看向李治,嘴唇翕动着说:“镜...镜后有门...太子要...要取龙袍...”话音未落,镜中突然闯入一道黑影,将贤妃影像撕裂——是沈栖梧,她黑袍上的金线凤凰在镜光中活了过来,尖啸着撞向镜面。

“铛!”镜面震颤,裂纹如蛛网蔓延。沈栖梧的软剑穿透镜影,直刺陆听微心口!陈默拔刀格挡,火星溅在镜面上,竟被镜面吸附,凝成细小的火焰纹路。

“晋王殿下倒是来得快。”沈栖梧轻笑,软剑在十二面镜间游走,剑影透过镜面折射,化作无数剑刃笼罩众人,“可惜你们都得死在这里——镜冢之力能映万物,自然也能困杀万物。”

谢惊鸿残剑横扫,剑气撞在镜墙上,反弹回来的力道竟比原力更强,震得他虎口发麻:“这些镜子能反弹攻击!”

就在此时,甬道深处传来沉重的脚步声,萧景琰的方天画戟刺破雾气,戟尖寒光照亮他眼罩下的饕餮纹:“太子有令,取晋王首级祭镜!”他身后跟着数十东宫卫,个个手持弓弩,箭头涂着漆黑的毒液。

李治退到最大的铜镜前,后背抵住冰凉的镜面。镜中陵墓的门缓缓打开,露出里面堆积如山的金银,最顶端却放着一件龙袍,龙袍领口绣着与太子冠冕相同的纹路——原来镜冢藏的不是前朝秘宝,而是能证明太子谋逆的龙袍!

“那是...”李治刚要伸手触碰镜面,镜中突然伸出一只苍白的手,死死抓住他的手腕!那只手戴着半枚断裂的玉镯,正是贤妃生前戴过的那只!

“救...救我...”镜中传来贤妃凄厉的哭喊,陵墓深处涌出无数黑影,将她拖拽而去。

“娘娘!”李治用力回拉,镜面突然如水般化开,将他半个手臂吸入镜中。刺骨的寒意顺着手臂蔓延,他仿佛看到无数冤魂在镜中挣扎,其中竟有柳如晦的倒影,正对着他疯狂摇头。

“殿下!”陈默挥刀砍向镜面,刀刃却被镜面弹开,“镜力太强,不能碰!”

沈栖梧趁机挥剑刺来,软剑穿透数面铜镜折射,化作三道剑影直取李治咽喉、心口、小腹!谢惊鸿飞身挡在李治身前,残剑竖劈,硬生生接下三剑,鲜血顺着剑刃滴落在地,渗入地砖缝隙——那些血珠竟在地面凝成狼符图腾,与陈默怀中的狼符隐隐共鸣。

“狼符...”沈栖梧脸色微变,软剑攻势一滞,“你们果然带着这东西。”

甬道突然剧烈震颤,十二面铜镜同时爆发出强光。镜中景象开始扭曲:太子画符的镜中燃起大火,柳如晦跪拜的镜中覆上寒冰,两道异象穿透镜面,在甬道中碰撞出漫天蒸汽。

“卡修斯,你的蒸汽傀儡该收场了。”奥兰多·霜语的声音从雾中传来,他银蓝短发覆着白霜,冰霜巨剑拖过地面,留下一道冰痕,“时序守护者的规矩,不许干预王朝更迭。”

卡修斯·钢骨从另一侧雾气中走出,机械义肢泛着冷光,胸腔齿轮转动的声音在甬道中格外清晰:“规矩?当旧时代腐朽到骨子里,就该由新力量碾碎重来。”他抬手按下义肢按钮,甬道顶部突然落下数十枚齿轮暗器,带着尖锐的破空声射向奥兰多。

“冰封!”奥兰多巨剑横扫,暗器瞬间被冻成冰坨,坠地碎裂。两人身影在镜光中交错,冰霜与蒸汽碰撞的轰鸣震得铜镜嗡嗡作响,镜中影像越发混乱,竟映出未来的景象:长安城破,战火纷飞,龙袍染血...

李治趁机挣脱镜中之手,手腕上留下五道青黑指印。他看向谢惊鸿:“你说贤妃血书是真的,真凶究竟是谁?”

谢惊鸿咳出一口血,残剑指向最大的铜镜:“镜中陵墓...是前朝废帝的衣冠冢,太子要取的不是龙袍,是藏在龙袍里的传国玉玺——那玉玺能调动前朝旧部,他早就和沈栖梧勾结,想借镜冢之力伪造天命!”

“而贤妃...”陆听微忽然开口,指着镜中一闪而过的画面——贤妃发现太子在凝香殿挖密道,密道尽头正是镜冢入口,“她撞见了太子的秘密,才被灭口。韦贵妃只是被太子推出来的替罪羊。”

话音未落,萧景琰的画戟已破雾而来,戟尖直指李治面门。陈默横刀格挡,刀戟相交的瞬间,他怀中狼符突然飞出,贴在最近的铜镜上。铜镜爆发出刺眼金光,镜中竟映出萧景琰的记忆:太子许诺他“事成之后封王”,沈栖梧则用西域秘术强化他的武力,代价是右眼被饕餮纹吞噬...

“你!”萧景琰看到镜中景象,心神大乱,画戟攻势顿时溃散。陈默抓住机会,刀光如电,挑飞他手中画戟,顺势将刀架在他颈间。

“说!太子在哪?”陈默低吼,刀刃划破他颈侧皮肤。

萧景琰眼罩下的饕餮纹剧烈蠕动,似在承受极大痛苦:“在...在镜冢核心...他要...要用玉玺激活十二镜...”

甬道深处传来石门开启的巨响,十二面铜镜同时转向内侧,露出中间一道暗门。门后是圆形密室,中央立着一座石台,台上悬浮着传国玉玺,玉玺周围环绕着十二道镜光,太子李承乾正站在石台前,双手结印,口中念念有词。

“你们来得正好。”太子转身,脸上带着诡异的笑容,眉心竟也有一道与萧景琰相似的纹路,“待我用玉玺之力统合镜冢,这十二面镜就能照出每个人的死劫,届时整个大唐都将臣服于我!”

沈栖梧站在太子身侧,黑袍金线凤凰张开翅膀,护住石台:“晋王殿下,放弃吧。镜力已被太子掌控,你们谁也逃不掉。”

谢惊鸿突然大笑,笑声在密室中回荡:“你以为他掌控的是镜力?”他残剑指向太子脚下,那里刻着一个巨大的血阵,阵眼用的竟是贤妃的血玉镯碎片,“这是前朝禁术‘血镜祭’,用活人精血献祭镜冢,代价是施术者会被镜力反噬,变成镜中傀儡!”

太子脸色骤变:“你胡说!”他双手结印的速度更快,玉玺光芒越来越盛,可他眉心的纹路却在发黑,“我是天命所归,怎么会变成傀儡...”

“天命?”李治上前一步,怀表在掌心转动,“用贤妃的血、前朝的秘宝、无辜者的命换来的,也配叫天命?”他突然将怀表掷向石台,怀表在空中炸开,齿轮碎片撞上十二道镜光,竟让镜光出现了瞬间的紊乱。

就是此刻!陈默刀劈萧景琰手腕夺下画戟,反手掷向太子——画戟穿透镜光,直刺血阵中心!“铛”的一声,画戟撞在玉镯碎片上,血阵瞬间溃散,太子眉心的纹路猛地暴涨,他痛苦地捂住头,身体开始变得透明,仿佛要被吸入镜中。

“不!沈栖梧救我!”太子嘶吼着抓向黑袍女子。

沈栖梧却后退一步,冷笑:“太子不过是我开启镜冢的钥匙,现在钥匙没用了。”她软剑一挥,竟刺向太子心口,“这玉玺,该归真正的主人。”

“你!”太子难以置信地倒下,身体在镜光中渐渐消散,化作无数光点融入铜镜。

沈栖梧伸手去拿玉玺,手腕却突然被冰晶冻结——奥兰多·霜语不知何时出现在密室,冰霜巨剑抵在她颈间:“时序守护者的叛徒,该清算旧账了。”

卡修斯·钢骨紧随而至,机械义肢抓住玉玺:“这东西不该属于任何人。”他掌心射出蒸汽,将玉玺包裹,“它该回到属于它的时代。”

两道身影再次激战,冰晶与蒸汽在镜光中炸开,十二面铜镜剧烈震颤,镜中开始浮现更古老的画面:前朝覆灭的战火、镜冢建造的秘辛、十二面铜镜的真正用途——它们不是用来映照秘密,而是用来封印某个被称为“镜魇”的怪物。

“不好!”谢惊鸿脸色煞白,“血阵溃散,镜魇要出来了!”

最大的铜镜突然裂开,裂缝中伸出无数漆黑的触手,伴随着刺耳的尖啸。触手扫过之处,铜镜纷纷碎裂,镜中冤魂趁机逃出,在密室中盘旋哀嚎。

“快走!”陈默护着李治冲向暗门,陆听微紧随其后,谢惊鸿断后,残剑斩断追来的触手。

身后传来沈栖梧的惨叫和钢骨的怒吼,镜光与黑暗交织成一片混沌。当他们冲出凝香殿时,整座宫殿突然塌陷,地面裂开的缝隙中涌出银白雾气,很快又被夜色吞没,仿佛从未有过镜冢的痕迹。

李治站在废墟前,掌心还留着水晶狼牙的余温。远处东宫方向火光冲天,陈默说那是禁军在围剿太子余党。可他知道,事情远未结束——镜魇虽未完全逃出,时序守护者的目的尚未可知,而那十二面铜镜的碎片,或许正散落在长安城的某个角落。

夜风掀起他的衣袍,怀表的齿轮不知何时又开始转动,只是这次的节奏,比之前更快,更急,像在催促着什么。他望向天边将明的晨光,忽然明白钢骨那句话的真正含义:时代的齿轮一旦转动,就再也停不下来了。而他这个大唐的晋王,早已站在了新旧交替的风口上。

长安春雨连绵,太极宫的回廊湿滑如镜。高阳公主撑着描金伞,看着内侍引着个身着青布襕衫的少年走过,那少年眉眼间的温润,竟与先皇后隐隐相似。“他就是李明?”她指尖轻叩伞柄,珊瑚珠串叮当作响。

“回公主,正是司天台验过胎记的真皇子。”内侍低着头,“陛下已赐名‘治’,养在丽正殿。”

高阳冷笑一声,转身走进偏殿。案上摊着柳彤政的宗谱抄本,她指尖划过“柳若薇”的名字,旁边批注着“星砂养性,恐为狼噬”。三日前,她在狱中见了柳若薇,那女子盯着她鬓边的珍珠钗,突然说:“公主可知,您母妃当年的陪嫁里,也有半块血玉镯?”

此时陈默求见,捧着个锦盒:“公主,这是从李嵩府中搜出的密信,提及‘高阳公主府曾购星砂百斤’。”

高阳掀开锦盒,信纸边缘的星砂在烛光下泛着银蓝,与她妆奁里那盒西域贡品一模一样。“本宫买星砂,不过是制胭脂水粉。”她笑得坦然,“陈司天难道怀疑本宫与突厥勾结?”

陈默目光落在她腕间的玉镯上,那裂痕处竟有淡淡的红痕,与李明的血玉镯隐隐呼应。“不敢。”他躬身退下,心中却疑窦丛生——柳彤政的密信曾提“后宫有柳氏眼线”,高阳公主的玉镯,为何与认亲信物如此相似?

丽正殿的烛火总比民间的亮。李治(李明)攥着那半块血玉镯,指尖反复摩挲裂痕,这里的地砖冰冷,没有养父母家的灶膛暖。高秉晨走进来,将一本《帝范》放在案上:“殿下,明日要去太庙祭祖,需熟记宗室名录。”

“高大人,”李治抬头,眼中带着茫然,“我还是习惯别人叫我李明。”他想起养父母临终前说“你是天上的星,总有归位的一天”,却不知这皇位旁的荆棘如此锋利。

深夜,他溜出宫殿,想去柳府看看柳然——那个在妆奁阁护着密信的女子,是第一个让他觉得像亲人的人。却在巷口撞见高阳公主的马车,玄色车帘掀开,公主递出个木盒:“把这个交给柳府老管家,就说‘星砂账该清了’。”

李治躲在槐树后,看着内侍将木盒递进柳府,心突突直跳。他摸出怀中血玉镯,月光下裂痕泛着红光,与白日里高阳公主腕间的玉镯红痕如出一辙。回到丽正殿,他在枕下发现张字条,是陈默的笔迹:“公主府星砂用途可疑,柳彤政旧部称,先皇后陪嫁有‘双星镯’,一护真主,一镇外戚。”

太庙祭祖那日,李治穿着十二章纹的皇子朝服,腰间玉带硌得他生疼。高阳公主站在宗亲队列里,看着他祭拜列祖列宗,腕间玉镯突然发烫,裂痕处渗出细小红珠——与二十年前先皇后临终前,玉镯流血的模样一模一样。

“姐姐的镯子怎么了?”李治上完香,故意走近问道,目光盯着那道裂痕。

高阳迅速拢起袖口,笑道:“旧伤罢了。”转身却对侍女低语,“去查,李明是不是见过陈默。”

祭祖结束后,陈默将李治拉到司天台:“殿下请看。”他展开星图,用朱砂圈出两颗相邻的亮星,“紫微垣有‘帝星’与‘辅星’,对应先皇后的‘双星镯’。您的血镯是帝星,另一只是辅星,本应护持帝星,可高阳公主的镯子……”他指着星图上辅星旁的暗影,“似被星砂遮蔽,恐有异动。”

此时柳然求见,捧着个紫檀木匣:“这是亡夫高秉晨在柳襄密室找到的,里面有先皇后手书。”信纸泛黄,字迹娟秀:“双星相依,一主一辅,若辅星染砂,当断则断,护真主归位。”

李治指尖抚过“真主”二字,突然明白:高阳公主的玉镯,或许早已被柳氏势力污染。

高阳公主在密室翻查账簿,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贞观四年,购星砂于突厥商人阿史那烈,用于‘紫微易主’之术”。她猛地合上账簿,镜中倒影眼尾泛着红——当年母亲病重,柳襄说用星砂可续命,她才瞒着父皇买了星砂,却不知那是换婴阴谋的开端。

“公主,陈司天带着禁军来了。”侍女慌张禀报。

高阳将账簿塞进砖缝,转身打开房门,陈默举着搜查令站在门外:“奉旨搜查公主府星砂来源。”

禁军在库房搜出个银盒,里面装着星砂,盒底刻着突厥狼纹。“这是……”陈默指尖轻触星砂,灼烧感与柳彤政狼符上的如出一辙。

“是柳襄送的寿礼。”高阳强作镇定,“他说星砂可养颜,本宫不知是突厥之物。”

李治突然开口:“姐姐可知,星砂遇真主血会变红?”他割破指尖,将血滴在星砂上,银蓝细砂瞬间染成妖异的红,与玉镯裂痕的红光呼应。“柳襄用星砂控制辅星镯,让你不知不觉成了他的棋子。”

高阳踉跄后退,撞翻案上香炉,灰烬中露出半张纸——是她给柳襄的回信:“星砂已备好,望母妃安康。”原来她的孝心,早已被阴谋利用。

中秋祭月大典,宗室齐聚太庙。李治捧着祭文站在阶上,高阳公主位列右侧,腕间玉镯在月光下泛着冷光。突然,柳若薇的旧部冲出,举刀刺向李治:“杀了假皇子!柳氏天下才是正统!”

禁军护着李治后退,高阳却挡在他身前,银簪抵住刺客咽喉:“谁敢动我弟弟!”玉镯在她抬手时碎裂,红痕如血珠滴落,渗入太庙青砖。

“姐姐!”李治扶住她,碎玉片在她掌心划出伤口。

高阳望着碎镯,突然笑出声:“原来‘当断则断’,是要断这被污染的辅星镯。”她转向众宗亲,“当年本宫为救母妃,误信柳襄用星砂续命,却成了他操控的棋子。今日玉镯自碎,是告慰母亲在天之灵,女儿知错了。”

陈默呈上从砖缝找到的账簿:“柳襄利用公主孝心,借星砂掩辅星光芒,助假李治坐稳东宫。幸得柳彤政密信警示,真主方能归位。”

李治举起血玉镯,月光下裂痕已愈合,温润的玉光映着太庙的匾额。“姐姐也是受害者。”他看向父皇,“请父皇恕姐姐之罪,她本心向善,只是被奸人蒙蔽。”

太宗望着相拥的姐弟,叹息道:“既往不咎。从今往后,双星归位,共护李唐。”

柳彤政的“忠魂碑”在黑风口落成,李治与高阳亲自前往祭拜。碑上“护国侯柳彤政”的名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旁侧刻着粮道图的星纹,与司天台的星图遥相呼应。

林飒捧着柳彤政的旧物赶来,里面有封未寄出的信:“若薇吾女,双星镯本为护真主,你母留的那半块,切记不可染星砂……”

高阳抚摸着碑石,泪水滴在石缝里:“柳公早就知道星砂的危险,可惜我们都没听懂他的警示。”她将碎玉镯的粉末撒在碑前,“这辅星镯的罪孽,由我来偿。”

李治取出完整的血玉镯,放在碑前:“柳公护的不仅是粮道,更是李唐血脉。从今往后,黑风口的烽燧不再为狼啸点燃,只为守护百姓安宁。”

风过山口,似有茶盏轻敲的声响,七下,清越如旧。远处唐军巡逻的马蹄声传来,粮道上的商队络绎不绝,那些被柳彤政用生命守护的安宁,终于在他身后绽放。

长安的秋意染黄了御花园的银杏。李治在书房临摹《兰亭集序》,高阳走进来,放下一碟西域葡萄:“这是林飒从黑风口送来的,说那里的葡萄今年收成最好。”

“姐姐最近常去司天台?”李治抬头笑道,见她指尖沾着星砂粉末,“又在研究星图?”

“陈默说辅星虽碎,却能化作星砂护佑帝星。”高阳指尖轻点他的砚台,墨汁晕出星纹,“我在学看星象,以后姐姐帮你盯着那些不安分的星子。”

两人看向窗外,长公主带着柳然走来,柳然捧着个锦盒:“这是妆奁阁暗格找到的,柳襄的最后密信。”信中承认当年换婴时,是柳彤政暗中调换信物,才让真主血镯得以保全。

“柳公才是真正的双星守护者。”李治将信收入宗谱,“把他的事迹写进国史,让后世记得,曾有位巽山公,用一生践行盟约。”

高阳望着弟弟认真的侧脸,突然明白先皇后“双星相依”的深意——不是主辅之分,而是血脉相连的守护。宫墙内的风不再裹挟阴谋,只有新生的暖意,拂过少年皇子的眉眼,也拂过姐姐释然的笑靥。

狼符归尘

冬至这天,李治在太庙举行受玺大典。他将那枚见证阴谋的青铜狼符,与柳彤政的粮道图、双星镯的碎片一起,放入紫檀木匣,藏于太庙地宫。

“从此狼符归尘,星砂护境。”他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起誓,“朕必守疆土,护百姓,不负忠魂所托。”

高阳站在侧殿,看着弟弟接过玉玺,腕间戴着新琢的玉镯,上面刻着“辅佑”二字。陈默走到她身边,递上星图:“紫微垣的帝星明亮,周围再无暗影。”

礼毕后,李治与高阳并肩走出太庙,长安的百姓夹道欢呼。远处司天台的铜鹤在阳光下泛着金光,黑风口的烽燧安静矗立,那些被阴谋裹挟的岁月,终在血脉的归位与守护中,化作历史的尘埃。

而那七下茶盏的轻响,成了宫墙与山口共同的秘密——关于忠义,关于守护,关于在黑暗中永不熄灭的星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