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 第20章 梅落宫闱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第20章 梅落宫闱

作者:棠帧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8 08:12:09

盛夏,长安城的日头照得朱雀大街青石板反光,李世民却觉得领口里钻进无数小针——锦红绣的便服用的是蜀地进贡的冰绡,此刻被汗浸得贴在背上,洇出龙形暗纹。他捏着折扇的指节发白,眼前还晃着吴天霸车辕上镶的错金饕餮,那兽眼嵌的波斯玻璃珠,竟比含元殿垂旒上的东珠还刺眼。

陛下...锦红的声音像受惊的黄莺,指尖掐进他肘间衣料。她鬓边那支金步摇乱颤,坠着的南海珍珠扫过他颈侧——那是三日前他亲手簪上的,当时还笑说珠光不及卿眼波流转。

淑妃的蓬莱殿凉得似秋夜。柳如烟正对着一面螺钿铜镜簪赤金衔珠凤钗,镜里映出皇帝衣摆的泥点:圣人这是踏碎了曲江池的浪,还是...她忽然噤声,犀梳啪嗒落在玳瑁妆匣上——锦红中衣襟口微敞,露出半枚鎏金飞龙佩,那是去年上巳节她亲手系在皇帝腰间的。

阿烟。李世民忽然用十六年前唤她的乳名,朕今日遇见头豺狗。他任宫女褪去外袍,肩胛处一道紫痕狰然浮现——是躲避时撞上了吴天霸车辕突起的银螭首。

柳如烟霍然起身,裙裾扫翻盛着丹蔻的翡翠盏。她扯开皇帝里衣查看伤处时,腕间九鸾衔珠镯撞得叮当响:臣妾这就传太医署...

不必。皇帝握住她颤抖的手,倒不如说说,为何吴天霸马车辕木用的海南黄花梨,比朕紫宸殿的门槛还讲究?

地底深处传来铜壶滴漏声。更漏响到第七声时,暗卫首领玄影从屏风后转出,面覆银箔,说话时像碎冰相击:吴天霸的祖父是隐太子旧部,现管着将作监采买。何师爷娶了京兆尹夫人的梳头婢女。他呈上卷帛书,最有趣的是——今日追捕时,锦红夫人遗落的香囊里,滚出颗波斯金珠。

殿内霎时静得能听见冰鉴融化声。锦红突然跪地,石榴裙晕开深色水痕:是今早西市胡商塞给妾的...说求妾帮忙讨个通关文牒...她哽咽时像春莺泣露,妾原想交给阿监...

原想柳如烟冷笑,丹寇指甲掐进掌心,陛下可知,昨日尚服局报失三匹越罗,偏是绣着鸾鸟衔绶纹的——那纹样按制该是...她忽然瞥见锦红裙角露出的鞋尖,金线正绣着鸾鸟逐珠图。

李世民忽然将茶汤泼向窗外。褐色水痕在青砖地漫成狰狞的龙形:传朕旨意,三日后醴泉坊开无遮大会。

月牙爬上望火楼时,韦小福正在鬼市口啃胡麻饼。他脚边躺着个破布袋,里头乱糟塞着宫样绢花、半截玉带銙,还有揉皱的《兰亭序》摹本——全是今日从吴天霸别院顺的。忽见玄空和尚提着灯笼过来,僧袍下摆沾着血渍。

秃驴又超度谁去了?韦小福啐出芝麻。

阿弥陀佛。玄空从袖中抖出卷账本,吴天霸在怀远坊私开五家赌坊,昨日逼死个卖炭翁。他忽然眯眼,小福子,你顺的那块玉銙——像是去年吐蕃进贡的龙鳞玉。

二人身后忽然响起环佩叮当。锦红戴着帷帽现身,掌心托着颗鸽卵大的夜明珠:淑妃娘娘说,请二位看场好戏。明珠光晕里照见账本某页——三月廿三,何师爷收星州铁砂三百斤。

三日后无遮大会,吴天霸坐在醴泉坊彩棚最前排,正啃着西域蜜瓜。忽见韦小福拉着横幅冲上台,上面墨汁淋漓写着:吴天霸私运星州铁砂!

人群哗然中,玄空和尚敲着铜钵登台,袈裟一抖飞出无数账页:贫僧超度过的冤魂都记着呢!纸页纷飞间,竟有血手印赫然其上。

何师爷尖叫着要逃,却被暗卫踩住官靴。吴天霸掀翻案几欲扑向韦小福,忽见锦红出现在望楼——她褪去宫装改穿胡服,挽弓搭箭射落他发冠,冠中跌出颗带血的波斯金珠。

那是...那是王御史的眼珠!台下忽然有老吏惊呼。

李世民从帘后转出时,正接住玄影抛来的卷轴。展开竟是幅《豺狗分食图》,落款盖着吴天霸祖父小印:众卿可知,星州铁砂淬炼后专破明光铠?

鬼市最深处的熔炉忽然轰鸣。三百斤铁砂在烈焰中化作铁水,浇进刻着字的陶范——竟铸成具狗头铡。韦小福哼着宫调推动铡刀时,玄空和尚往刀口撒了圈梵文经咒。

血光溅起那瞬,皇帝正将冰绡袍披在锦红肩上:爱妃今日箭法,颇似平阳公主当年。柳如烟在旁轻笑出声,往他掌心放了枚新刻的飞龙佩:臣妾添了点砗磲粉——专镇豺狗魂。

夜风送来韦小福哼唱的调子,竟是《秦王破阵乐》的变徵之音。玄空和尚的铜钵里,血水正凝成颗舍利子的形状。

血溅豺狗铡的第三日,长安鬼市飘起了红雨。韦小福蹲在覆满铜绿的望火台上,看血水顺着瓦当兽首滴落,在青砖地积成小小的朱砂潭。他指间转着那日从吴天霸发冠里滚出的波斯金珠,珠心映出玄空和尚正在下方超度亡魂——老僧的袈裟内衬竟绣着突厥狼头纹。

秃驴果然不简单。韦小福嘟囔着把金珠弹向半空,却被一只覆着银甲的手截住。暗卫玄影从檐角阴影中显现,面甲缝隙淌出冰碴般的低语:珠芯藏着的不是王御史眼珠,是龟兹进宫的五石散药丸。

忽闻琵琶声裂空而来。锦红抱着曲颈琵琶坐在鬼市旗杆上,裙摆系着的银铃叮当响彻长街:陛下让我问二位,可愿看场更大的无遮大会?她反手拨弦,一根琴弦突然崩断,弦丝缠绕处显出幅地图——陇右道的盐铁官道竟与突厥狼骑踪迹完全重合。

此时淑妃正在蓬莱殿煮茶。茶釜里浮沉着星州铁砂淬炼的银针,她往李世民盏中添蜜时,腕间玉镯突然裂开细纹:臣妾查过了,锦红妹妹那日射落吴天霸发冠的箭镞,用的是将作监失窃的陨铁。

皇帝凝视茶汤里自己晃动的面容:爱妃可知,为何朕准你佩带九鸾衔珠镯?他突然捏碎茶盏,瓷片刺入掌心鲜血淋漓,因你父亲当年在玄武门,就是用这镯中毒针救了朕。

地底忽然传来闷响。三人循声潜入鬼市最深处的炼炉房,只见玄空和尚褪去僧袍露出满背刺青——三百狼首组成的大唐舆图上,所有盐铁矿脉都钉着星陨钉。韦小福正用偷来的宫纱擦拭钉身,每擦亮一枚,长安某处便传来房屋倒塌的轰响。

星陨钉不是兵器。玄空的声音突然变得苍老,是北堂赫奕用突厥巫术炼的镇龙钉,要钉断长安地脉。他忽然扯开胸前僧衣,心口处竟烙着与任宜萱相同的狼首珏纹。

锦红的琵琶在这时发出锐鸣。一根琴弦突然射向暗处,拽出个戴昆仑奴面具的人。面具碎裂时露出何师爷扭曲的脸,他嘶喊着:吴天霸只是幌子!真正要运的是...话音未落,七窍突然涌出铁砂。

李世民踢翻炼炉,铁水浇入地缝竟发出龙吟般的哀鸣。他抓起尚未凝固的星陨钉看向淑妃:柳如烟,你父掌管的将作监,究竟为突厥人铸了多少钉?

韦小福突然尖叫着指向窗外。月光下的长安城正在倾斜,大雁塔像根被掰弯的筷子般缓缓倒下。玄空和尚的袈裟在狂风中鼓成法幡,三百枚星陨钉从他袖中飞射而出,化作流星钉入地动山摇的皇城九门。

锦红抱着琵琶跃上太极宫殿脊,断弦在她指尖凝成血弓。她射出的第一箭穿透玄空和尚的梵文经咒,第二箭撞碎韦小福偷藏的玉带銙,第三箭直指皇帝心口——

却被淑妃的九鸾衔珠镯挡下。镯中迸发的毒针暴雨般射向锦红,却在触及她胸前飞龙佩时骤然转向,齐刷刷钉入李世民脚下的金砖地。砖缝间渗出黑色铁水,渐渐凝成北堂赫奕的狞笑面容。

好个连环局。皇帝踏碎铁面,从废墟中拾起半枚裂开的星陨钉。钉身内里竟刻着细小楷书: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玄武门。

玄镜司的蟠龙铁门在雨中泛着冷光,门楣上悬挂的照妖镜映出三个诡异人影——左侧老者撑着油纸伞,伞骨却缀满道家符咒;右侧童子提着灯笼,灯罩竟是人皮绷制;居中女子怀抱玉琵琶,弦丝根根渗血。

韦小福缩在石狮后牙齿打颤:那提灯童子...是去年暴毙的太子伴读!玄空和尚忽然捏碎佛珠,十八颗菩提子落地成阵:伞骨上挂的是龙虎山失传的镇魂符。

李世民负手立在阶前,任雨水冲刷龙袍上的血渍。他凝视人皮灯笼上摇曳的烛火:三位夜叩玄镜司,是要献魂还是索命?

抱琵琶的女子忽然拨弦,音波震碎数十雨珠:赫奕大人托我等传话——陛下可还记得武德九年,玄武门下的往生咒?她指尖划过琵琶面板,木质裂纹竟组建成一张人脸,正是隐太子建成濒死时的模样。

暗卫玄影的刀锋悄无声息架在女子颈间,却割出一串梵文经咒。提灯童子咯咯笑起来,灯笼里突然伸出只枯手,捏着块玄武门砖碎块,砖上沾着发黑的血迹。

好玩么?童子嗓音忽变成苍老男声,这块砖吸饱了陛下手足的血,正好用来养星陨钉呢。他灯笼一转,照出玄镜司门内景象——数百根星陨钉正钉在梁柱关节处,整个衙门竟已成巨大咒具。

撑伞老者突然咳嗽,喷出的血沫在雨中凝成卦象:寅时三刻,地龙翻身。他伞尖指向皇宫方向,淑妃娘娘此刻正在用九鸾镯刮太极殿金砖——每刮一道,星陨钉便入地三寸。

李世民突然笑出声,解下腰间蹀哅带抛向空中。玉带銙碰撞发出清响,竟与琵琶声织成《兰亭序》的韵律。雨中忽然浮现王羲之虚影,挥毫泼墨间镇魂符纷纷剥落。

尔等可知,皇帝踏着墨迹走向三人,朕当年在秦王府,每日临帖三百遍?他手指划过人皮灯笼,灯面突然显现锦红绣衣图样——那上面用金线密绣着反咒符文。

玄空和尚猛然扯开胸前僧衣,三百狼首刺青发出红光。韦小福趁机掏出偷藏的宫纱一抖,纱上突然浮现淑妃小楷:星陨钉实为锁龙钉,赫奕欲抽长安地脉炼长生药。

暴雨忽停,月破云出。月光照见玄镜司屋顶上悄然出现的身影:锦红倒悬檐角拉满血弓,箭尖竟同时瞄准三个诡异之人;而她身后站着柳如烟,九鸾镯中伸出百根银丝,正连着所有星陨钉。

陛下,淑妃的声音比月光更冷,该收网了。她镯中银丝骤然绷紧,整座长安城地下传来龙骨转动的轰鸣。

次日,长安早市:脂香伴笑语

长安西市的晨光刚漫过青石板路,卖胡饼的王三郎就支好了摊子,芝麻混着麦香飘出老远。隔壁卖胭脂的苏阿姊正清点瓷盒,忽听身后传来带着异域口音的笑声:“苏娘子,且慢动手,老夫有句话说。”

回头见是卖香料的胡商老康,他穿着波斯锦袍,手里转着颗玛瑙珠,眯眼打量苏阿姊:“你昨日晨起时鬓角还松快,今日却用银钗紧紧绾着,眼角眉梢还带着点未散的倦意——依老夫在长安三十年的眼力,定是昨夜与夫郎拌了嘴,没睡好,对不对?”

苏阿姊刚拿起的胭脂刷“啪”地落在托盘里,又气又笑地直起身:“老康!你这波斯老汉,倒会拿些旁门左道的话编排人!”她伸手点了点老康的锦袍下摆,“我昨日替隔壁李阿婆缝嫁裳,熬到三更天,鬓角松是累的,倦意是熬的,跟我家夫郎有甚相干?”

老康捻着颔下花白的胡须,还想辩解:“可你往常熬了夜,定会用西域的雪脂膏涂眼下,今日却没……”

“那是雪脂膏刚卖完!”苏阿姊拿起块胡饼塞到老康手里,“快拿着你的饼去忙!你这‘三十年眼力’,倒不如我家灶上的老锅看得准——净会狗骑骆驼,说些没用的!下次再敢瞎猜,我便让西市的姊妹们都不去你那儿买香料!”

老康被堵得噎了噎,啃了口胡饼,含糊笑道:“苏娘子莫恼,莫恼!老夫也是瞧你今日气色差,想问问缘故……是老夫眼拙,该罚,该罚!”说着作势要去摘腰间的香囊赔罪,惹得苏阿姊忍不住笑出声,周围摆摊的商贩也跟着打趣,晨光里的西市,顿时热闹了几分。

正笑着,就见巷口走来个提着竹篮的妇人,是常来买胭脂的张娘子。她几步到摊位前,笑着拍了拍苏阿姊的手背:“阿姊,可把你盼着了!我家阿囡下月初及笄,得要盒最衬肤色的胭脂,你这儿可有新鲜的?”

苏阿姊忙停下笑,从瓷盒里挑出块莹润的檀色胭脂,用银簪挑了点在手背:“你瞧这‘醉春红’,是前日刚从江南运来的,涂在颊上是淡淡的桃粉,不艳俗,阿囡及笄时用正合适。”

张娘子凑过来看了眼,连连点头:“好,就它了!对了,再要盒唇脂,最好跟胭脂配些的。”

老康在旁听得真切,也凑过来,从腰间解下个小巧的银盒:“张娘子且慢,我这有罐安息香末,你让阿囡及笄时,在胭脂里掺上一点,不仅香气能留大半天,还能衬得肤色更白润——这可是我上月从波斯商队那儿换来的好货,寻常人我不轻易拿出来。”

苏阿姊白了他一眼:“你倒会借花献佛,我这儿的胭脂本就好,哪用得着你添香料?”嘴上这么说,却也没拦着,毕竟安息香在长安是稀罕物,配着胭脂确实是份体面。

张娘子喜出望外,忙接过银盒:“那可太谢谢康郎君了!阿囡要是知道,定要高兴坏了。”说着付了胭脂钱,又要给香料钱,老康却摆手推回去:“不值当什么,就当给阿囡的及笄礼了——方才还惹苏娘子生气,这也算是赔罪了。”

苏阿姊听了,忍不住瞪他:“谁要你赔罪?下次少编排我就好。”话里带软,眼底却没了方才的气意。

这时,卖胡饼的王三郎隔着摊位喊:“老康!你再不回你摊子,你那罐胡椒要被路过的小童摸走了!”老康一听,忙揣好银盒,对着苏阿姊和张娘子拱了拱手:“失陪失陪,回头再跟你们唠!”说着慌慌张张往自己的香料摊跑,引得众人又一阵笑。

张娘子提着胭脂和香料,笑着跟苏阿姊道别。苏阿姊收拾着瓷盒,晨光已越发明亮,西市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叫卖声、说笑声混着胡饼的香、胭脂的甜、香料的醇,裹着长安早市的烟火气,漫过青石板路,飘向远处的朱雀大街。

长安金雨 九洲池畔

贞观盛世的阳光洒在洛阳城九洲池的碧波上,粼粼金光映照着池中九座小岛,宛如东海仙境落入凡间。这里是隋唐两代皇帝的避暑胜地,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池畔和岛上,瑶光殿的飞檐翘角倒映在水中,随波荡漾。

十三岁的武如意随长公主李静姝的车驾来到九洲池时,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她身着淡青色宫装,发髻简单绾起,却掩不住日渐显露的绝色姿容和非凡气度。

“如意,你看这九洲池,是先帝仿东海九洲所建,每座岛都有不同景致。”长公主指着池中岛屿,“圣上今年夏天要在这里避暑,命我先行打理。”

武如意恭敬地跟随在长公主身侧,目光却敏锐地扫视着周围环境。她注意到池畔有些建筑年久失修,几处回廊的漆色已经剥落。

“殿下,恕小女直言,若是圣驾亲临,这些亭台还需修缮一番。”武如意轻声说道。

长公主赞赏地点头:“你说得是。我已命将作监派人来修葺,只是宫中用度紧张,拨下来的款项有限。”

武如意心中一动,想起前日兄长武元爽来信中提到,武家商队刚从江南运来一批上等木材和漆料。

“殿下,家兄日前来信,说家中商队恰好运来一批建材,若是宫中需要,武家愿以成本价供应。”武如意小心翼翼地说道。

长公主眼中闪过惊喜:“果真?如意啊,你真是解了我燃眉之急。回头让你兄长与将作监接洽便是。”

正当二人沿着九曲回廊漫步时,迎面走来几位官员。武如意认出为首的是御史王德俭和户部张亮郎中,他们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官员,约莫二十出头,眉目俊朗,气度不凡。

“参见长公主殿下。”王德俭等人躬身行礼。

“诸位大人不必多礼。”长公主微微抬手,“今日是来查看九洲池修缮事宜?”

张亮郎中回道:“正是。圣上下月就要来此避暑,修缮工作需加紧进行。”他注意到长公主身后的武如意,“这位是...”

“这是武士彟之女武如意,现随我在宫中学习。”长公主介绍道,又转向武如意,“这位是新任将作监少监崔曜,崔大人年少有为,可是崔氏家族的俊杰。”

武如意与崔曜相互见礼,目光相交的瞬间,二人都不禁微微一愣。崔曜眼中闪过惊艳,而武如意则被他眼中的睿智和自信所吸引。

“久闻武小姐聪慧过人,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崔曜的声音清朗悦耳。

武如意谦逊地低头:“崔大人过奖。小女才疏学浅,还需向各位大人多多请教。”

王德俭咳嗽一声,打断这场相识:“殿下,修缮九洲池所需款项巨大,户部虽已拨付部分,但仍不足够。听闻武家愿以成本价供应建材,实在令人感佩。”

他的话听起来是称赞,但武如意却听出了一丝试探的意味。她从容回应:“武家承蒙皇恩,得以经营生计,自当知恩图报。能为九洲池修缮尽绵薄之力,是武家的荣幸。”

崔曜赞赏地看了武如意一眼,转向长公主:“殿下,臣查看过工程,若是有充足材料,加上精心设计,不仅可修复旧观,还可增添几处新景致。臣愿绘制图样,供殿下御览。”

长公主大喜:“如此甚好!就有劳崔少监了。”

众人又商议一番后,各自离去。武如意注意到崔曜离开前,特意回头看了她一眼,目光中带着难以言喻的深意。

————

数日后,武元爽带着商队抵达洛阳,亲自监督建材运送。在九洲池畔,他不仅见到了妹妹武如意,还意外邂逅了正在监督工程的崔曜。

“武公子来得正好。”崔曜展示着他设计的园林图样,“我打算在池西增建一座‘望仙台’,从此处望去,可将九洲池全景尽收眼底。需要上等木材做梁柱,不知武家能否提供?”

武元爽仔细查看图样,不禁为崔曜的设计才华所折服:“崔少监匠心独运,武家定当全力配合。我这次带来的楠木,正是从蜀地运来的上等货色,适合做亭台梁柱。”

武如意在旁静静听着,偶尔提出一两个问题,都切中要害。崔曜越发欣赏这个年纪虽小却见识不凡的女子,讲解时总是不自觉地多看她几眼。

趁着武元爽去监督卸货的间隙,崔曜忽然对武如意说:“武小姐可知,王御史前日向圣上递了奏折,说商人借供奉之名,行牟利之实?”

武如意心中一惊,面色却不变:“多谢崔大人提醒。武家此次确实是成本价供应建材,账目清晰可查。”

崔曜微笑:“我自然相信。只是提醒武小姐,朝中有人眼红武家得宠,需多加小心。”他压低声音,“特别是如今圣体欠安,太子监国,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

武如意敏锐地问:“崔大人是太子殿下的人?”

崔曜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太子殿下很欣赏武小姐的才慧。前日还问起九洲池修缮进展,特别提到希望武家能多多出力。”

武如意心中明了,这是太子在通过崔曜向她传递信息。她恭敬回道:“请崔大人转告太子殿下,武家必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期望。”

就在这时,一名宫女匆匆跑来:“武小姐,长公主殿下请您即刻过去,说是宫中来人了。”

武如意向崔曜告辞,随着宫女快步走向瑶光殿。她没想到,等在殿中的不仅是长公主,还有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咸宜观的任宜萱。

“如意!”任宜萱见到武如意,激动地起身行礼。她比五年前更加成熟端庄,眉宇间虽带着风霜,却更添坚毅。

“宜萱姐姐,你怎么来了?”武如意惊喜交加。

长公主笑道:“是我请任娘子来的。圣上夏日要来避暑,需要大量香品驱蚊防暑。宫中尚衣局推荐了咸宜观的香品,说是效果极佳。”

任宜萱谦逊地说:“承蒙长公主殿下看重。小道研制的‘九夏清心香’确实有驱蚊安神之效,已在全国多家道观寺院使用。”

武如意立即明白这是扩大生意的好机会:“殿下,若是九洲池选用咸宜观的香品,不仅实用,还可增添雅趣。宜萱姐姐可设计特制香炉,与九洲池景致相得益彰。”

长公主赞许地点头:“好主意!任娘子,此事就交给你了。需要什么材料,可与武家商行接洽。”

任宜萱感激地看了武如意一眼,恭敬领命。

事后,二人在九洲池畔散步时,任宜萱感慨道:“如意,若非当年武家相助,我恐怕早已流落街头。如今咸宜观的香品能得宫中认可,全仗你们兄妹一直以来的支持。”

武如意挽着她的手:“宜萱姐姐言重了。是你自己才华出众,方能脱颖而出。”她顿了顿,压低声音,“姐姐在各地道观往来,可曾听到什么朝中动向?”

任宜萱警觉地四下看了看,声音几不可闻:“听说圣上病体日益沉重,太子虽监国,但临川公主一派势力仍在暗中活动。近日有几位官员突然被贬,据说都是太子亲信。”

武如意心中一震,想起崔曜的提醒,顿时明白了局势的微妙。

————

一个月后,九洲池修缮工程基本完成。望仙台巍峨耸立,与瑶光殿遥相呼应;曲廊回环,连接着池中九岛;各色花卉争奇斗艳,尤其是牡丹园中,数百株名品牡丹正值盛放。

圣驾来临那日,九洲池畔鼓乐喧天,百官朝拜。病体初愈的皇帝李旦坐在御辇中,由太子李治陪同,长公主和李静姝引领,游览九洲池新景。

武如意和任宜萱作为特贡商家的代表,也获准在远处观摩盛况。让武如意惊讶的是,崔曜不仅负责导游讲解,还时常被皇帝召到近前问话,显见圣眷正隆。

“那位崔少监真是年轻有为。”任宜萱轻声赞叹。

武如意点头,目光却落在太子李治身上。这位年轻的储君眉目间既有父亲的温和,又有一股难以忽视的锐气。在参观望仙台时,太子特意停下脚步,向皇帝介绍了武家贡献建材的事迹。

皇帝闻言,特意召武元爽上前,温言嘉奖了几句。武如意远远看见兄长恭敬回话的姿态,心中既骄傲又忐忑。

更让人意外的是,当皇帝闻到空气中淡淡的清香,询问来源时,太子竟然亲自介绍了咸宜观的香品,并召任宜萱上前觐见。

任宜萱从容不迫地向皇帝行礼,讲解香品的制作工艺和功效,引得皇帝连连点头,当即下旨将咸宜香品列为宫中御用。

武如意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切,心中思潮起伏。她注意到崔曜与太子之间默契的眼神交流,明白这一切背后都有太子的精心安排。

傍晚时分,盛大的宴会将在瑶光殿举行。武如意正在偏殿帮忙打理宴席布置,忽然被一位宫女唤住:“武小姐,太子殿下召见。”

武如意心中一惊,整理衣饰后随宫女来到一处临水的亭台。太子李治独自站在亭中,望着池中落日余晖,金色的光芒洒在他身上,仿佛镀上一层神圣的光晕。

“民女武如意,参见太子殿下。”武如意恭敬行礼。

太子转身,温和地抬手:“免礼。武小姐,今日九洲池美景,可有感触?”

武如意谨慎回应:“九洲池宛若仙境,皆是圣上洪福和殿下精心打理之功。”

太子微笑:“也有你们武家之功。听说你不仅博学多才,还对商业经营颇有见解?”

武如意心中一紧,小心答道:“家父常教导,商道亦是大道理。流通货物,便利民生,与治国之道有相通之处。”

太子点头赞许:“说得好。如今朝廷需要懂得经济之道的人才。崔曜少监多次向我举荐你,说你有不输男子的见识和魄力。”

武如意这才明白崔曜竟是太子的亲信,连忙谦逊道:“崔大人过奖了。小女子才疏学浅,不敢当此赞誉。”

太子走近几步,声音压低:“如意,我知你非池中之物。如今朝局微妙,父皇病体难愈,临川公主一派虎视眈眈。我需要各方能人相助,特别是能理经济、通民情的人才。”

武如意心跳加速,她明白这是太子在招揽她:“殿下若有差遣,武家必当竭尽全力。”

太子满意地点头:“好。今后你可通过崔曜与我联络。眼下有一事需你协助:临川公主通过王德俭等人,控制了大量商业资源,特别是盐铁之利。我要你协助崔曜,暗中调查他们的经营账目,找出不法之处。”

武如意心中一震,明白自己即将卷入朝堂斗争的旋涡。但她毫不犹豫地应道:“谨遵殿下旨意。”

太子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枚玉玦:“这是信物,崔曜见此物如见我。切记,此事机密,万不可泄露。”

武如意恭敬接过玉玦,只觉得这块温润的玉石重如千钧。

离开亭台时,夕阳已经完全沉入九洲池的另一端,池面上泛着最后的金光。武如意握紧手中的玉玦,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人生将与大唐王朝的命运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远处,崔曜正在瑶光殿前等候。见到武如意,他快步走来,眼中有着询问的神色。

武如意微微点头,举起手中的玉玦。崔曜会意,唇角扬起一抹微笑。

九洲池的夜雾渐渐升起,笼罩着这座皇家园林,也笼罩着即将到来的权力更迭。武如意站在水边,望着池中倒映的初月,心中已然明了:在这盛世长安的金雨中,她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即将成为搅动风云的人。

御史台夜雨

长安的雨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八月末的风裹着湿意撞进御史台察院,卷着案头未收的汴州漕运案卷宗,墨迹在宣纸上洇出几缕皱痕。谢明远揉了揉发酸的眉心,烛火在他清瘦的脸侧跳动,将案头那盏青铜雁足灯的影子拉得老长,像极了去年冬日他在大理寺狱见到的犯人——同样的佝偻,同样的眼底藏着不敢言说的恐惧。

中丞,雨大路滑,李中丞说今夜不回府了。书吏崔昭捧着青瓷茶盏进来时,袖角还滴着水。他悄悄瞥了眼谢明远案头的《唐律疏议》,见那贪赃枉法条下朱笔批注的字被摩挲得发毛,喉结动了动,方才王涣说汴州那案子...柳公族亲的田契,怕是压不住了。

谢明远的手指在茶盏沿上顿住。窗外惊雷炸响,他望着案头堆成小山的监察文书,忽然想起今早出门时,巷口卖胡饼的老丈硬塞给他的油纸包——谢大人,您总吃冷饭,这饼热乎着呢。老丈的皱纹里全是关切,可他当时只来得及点头,连句都没说出口。

去把李中丞请来。他扯了扯青布直裰的领口,声音轻得像叹息。

李璟来的时候,发梢还沾着雨珠。他换了件月白绫袍,玉扳指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倒比白日里的绯色官袍多了几分清减。明远兄这是要跟我唱反调?他落座时故意碰响了茶盏,柳公昨日还在延英殿替圣上试新制的波斯锦,你说他族亲贪墨漕运粮,圣心能不震怒?

谢明远将一沓证词推过去。最上面那张是汴州仓曹参军的亲笔供状,墨迹未干,今早卯时三刻,张参军在台狱里撞柱了。他声音平静,血书三个字:柳、族、亲。

李璟的茶盏落地。谢明远看见他眼底闪过的慌乱,像极了三年前查剑南道盐铁案时,那个被盐商买通的县丞。明远兄可知,柳公的嫡女是韩国夫人的外孙女?他突然笑了,圣上从前最疼韩国夫人,如今虽去了,到底...

律法面前,没有外孙女。谢明远打断他,指尖叩在《唐律》条款上,议亲废法,我等与市井奸商何异?他起身从柜中取出个檀木匣,这是张参军临终前托人转来的,说是柳族亲与西域商队的往来账册。

李璟的瞳孔骤缩。谢明远瞥见他喉结滚动,忽然想起今早整理卷宗时,在王涣的案头见过半枚西域银铃——与柳家小姐柳婉娘前日在平康坊听琴时佩戴的那枚,纹路竟分毫不差。

明远兄这是要捅破天?李璟的声音冷了下来,你可知柳公昨日还在延英殿替圣上试新制的波斯锦,你说他族亲贪墨漕运粮,圣心能不震怒?

谢明远的手指在檀木匣上摩挲,匣底隐约有半枚璇玑玉的纹路。他想起昨夜崔昭说的话:大人,我在西市酒肆听人说,柳家小姐最近总去慈恩寺,身边跟着个戴青铜面具的胡商。

先压下。他将檀木匣收进袖中,明日我亲自去延英殿回禀。

李璟摔门而去时,雨势正盛。谢明远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雨幕里,忽然觉得喉间发苦。他摸出袖中那枚从废太子案里抄出的半枚玉珏,与檀木匣底的纹路一对——竟严丝合缝。

崔昭。他唤道。

书吏从案下钻出来,怀里还抱着他方才晾的茶盏。大人。

去慈恩寺。谢明远将檀木匣递给他,查查最近有没有西域胡商来京,特别是戴青铜面具的。

崔昭接过匣子时,指尖触到匣底的刻痕——是极小的西域文字,他认得,是星陨阁三字。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打在青瓦上噼啪作响。谢明远望着案头那盏将熄的灯,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陇州老家,母亲临终前塞给他的半块玉佩。他说那是定亲信物,可他娶了妻,生了女,那玉佩却始终锁在箱底。

大人,该歇下了。崔昭轻声道。

谢明远摇了摇头。他摸出袖中那枚半块玉珏,对着烛火看——玉上隐约有血痕,像极了当年他在陇州乱葬岗挖出的那具尸骸,胸口插着的青铜匕首上的血。

他说,还早。

沙海星轨

敦煌的月牙泉泛着幽蓝的光。柳婉娘的马车停在鸣山路,她掀开车帘时,风卷着沙粒打在她脸上,却吹不散她眼底的冷意。

小姐,阿史那说老宅的井又冒沙了。紫苏攥着她的披帛,声音发颤,昨夜我听见地底下有动静,像...像有人在哭。

柳婉娘没说话。她望着远处连绵的沙丘,腰间的金错刀硌得她生疼。这刀是三天前,那个自称安西军旧部的灰衣人送来的,刀鞘上刻着破阵乐三字,与她母亲临终前念叨的李将军的刀,笔画竟如出一辙。

去老宅。她掀开车帘,红裙在风中猎猎作响。

老宅的院墙上爬满了骆驼刺。阿史那·隼接过她手里的包袱时,手臂上的狼头刺青在夕阳下泛着暗红。小姐,您要的东西都备好了。他将包袱递过去,里面是半块璇玑玉、一卷《西域密录》,还有...她母亲的遗书。

柳婉娘展开遗书,墨迹已经晕开,却还能认出母亲的字迹:婉娘,若你见到这封信,说明柳家的劫数到了。我们柳家世代守护沙魔封印,你心口的沙魔图腾,便是钥匙。记住,找到星陨阁的圣女,她会帮你...

小姐!紫苏突然尖叫。

院中的老槐树倒了。柳婉娘抬头,看见树洞里滚出一颗人头——是昨夜来送茶的老仆,眼睛瞪得老大,嘴里塞着半块带血的玉珏。

沙魔醒了。阿史那抽出弯刀,小姐快走!

柳婉娘没动。她摸向心口的沙魔图腾,那里突然灼痛如焚。与此同时,老宅的地底下传来闷雷般的轰鸣,沙粒从地缝里涌出来,像活了似的缠住她的脚踝。

沙魔图腾!阿史那大喊,用金错刀!

柳婉娘抽出金错刀,刀刃刚碰到图腾,图腾里便渗出黑血。她看见幻象——二十年前的月牙泉边,穿紫袍的男人将匕首刺入她母亲心口,男人脸上的刺青,与阿史那的一模一样!

阿史那是沙魔的人!她喊。

阿史那的弯刀顿住。他望着柳婉娘身后的沙暴,突然笑了:小姐,您以为柳家是守护者?错了。我们是沙魔的奴仆,世代用血脉喂养它。您的母亲,您的祖母,都是这么死的。

住口!柳婉娘挥刀砍向他。

阿史那不躲不闪,弯刀划破他的手臂,却没有血。他的皮肤下,竟渗出沙粒。您看,他掀开衣袖,手臂上浮现出与柳婉娘相同的沙魔图腾,我们是一体的。

沙暴更大了。柳婉娘感觉有什么东西从体内涌出来,她低头,看见自己的手正在沙化。她想起三天前在慈恩寺,那个戴青铜面具的胡商说的话:圣女的血脉能镇沙魔,可您母亲用了二十年寿命才唤醒它,您...撑不过三个月。

小姐!紫苏哭着扑过来,我、我帮您!

柳婉娘看见紫苏颈间挂着半块玉珏,与她从老仆嘴里取出的那半块,正好拼成完整的璇玑玉。她突然想起母亲的遗书里还有句话:星陨阁的圣女,是你身边最亲近的人。

紫苏,你...

我是星陨阁派来的。紫苏握住她的手,您的沙魔图腾需要圣女的血才能完全激活,而我...是您的药人。

沙暴里传来驼铃声。柳婉娘抬头,看见一个穿玄色锦袍的男人骑着骆驼走来,他的脸隐在阴影里,却能看见腰间挂着的半块凤印——与她母亲遗书里提到的李静姝的凤印,纹路分毫不差。

柳小姐,男人的声音像砂纸擦过青铜,您母亲没告诉您吗?您要找的圣女,就是她。

他指向紫苏。紫苏的瞳孔突然变成金色,她颈间的玉珏发出刺目的光。柳婉娘感觉有什么东西从体内抽离,她低头,看见自己的沙化停止了,而紫苏的身体正在变得透明。

快走!紫苏喊,去莫高窟,找药师经变壁画!

柳婉娘被驼队带走时,回头看见紫苏的身体化作点点星光,融入沙暴。阿史那跪在地上,对着紫苏消失的方向叩首:公主,属下没能护住您。

驼队消失在沙海尽头。柳婉娘摸了摸心口的沙魔图腾,那里已经没有了灼痛。她知道,从今天起,她的人生彻底变了——她不再是柳家的大小姐,而是背负着沙魔封印的圣女,是星陨阁选中的棋子,是...

她摸出紫苏塞给她的半块凤印,与自己腰间的金错刀碰在一起,发出清越的响声。远处,莫高窟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像一只蛰伏的巨兽。

莫高窟。她轻声说,我会找到答案的。

东宫春寒

长安的春夜总是带着凉意。李治站在东宫的露台上,望着天上的新月,袖中还攥着太子妃王氏今晚亲手递的茶盏。茶是碧螺春,他素不爱喝,却因为她亲手泡的,喝到了最后一口。

殿下又在看月亮?王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今夜的风大,仔细着凉。

李治转身,看见她披着斗篷站在廊下,发间的九鸾衔珠钗在月光下闪着冷光。他想起今早她替他整理衣服时,指尖碰到他脖颈的温度,像一块冰。

王妃。他唤道。

王氏走上前,替他系好斗篷的带子:明日早朝,陛下要与你商议并州军粮的事。我让书史整理了近年并州的灾荒记录,您...仔细看看。

李治接过她递来的卷宗,指尖触到她手背的瞬间,像触到了火漆印——她的手总是凉的,像块玉。

知道了。他说。

王氏笑了笑,转身要走。李治突然叫住她:王妃,你...可曾见过沙魔?

王氏的脚步顿住。她缓缓回头,月光下,她的眼睛里没有丝毫波澜:殿下说什么?沙魔?那不过是西域的传说罢了。

李治望着她的背影,忽然想起三天前在太极殿,长孙无忌递给他的密折。折子上写着:柳氏女近日频繁出入慈恩寺,与沙门妖人往来密切,恐有异心。

王妃,他说,你说,这世上真的有能镇住沙魔的东西吗?

王氏没有回答。她转身走进殿内,斗篷的穗子在风中摇晃,像极了莫高窟壁画里的飞天飘带。

李治望着她的背影,忽然觉得胸口发闷。他摸出袖中那半块凤印——是从废太子案里抄出的,与王氏随身携带的半块,正好拼成完整的图形。

来人。他唤道。

贴身太监李荣进来时,他正盯着案头的《西域志》。殿下有何吩咐?

去查查,李治说,王妃的祖籍,可曾在河西一带。

李荣应了声,退下时,李治看见他袖中露出半截文书,上面写着星陨阁三字。

窗外的春风吹进来,卷着案头的奏章。李治望着那半块凤印,忽然想起母亲长孙皇后临终前说的话:治儿,你要记住,这宫里的每一个人,都戴着面具。你要做的,不是撕开他们的面具,而是学会在他们面具下,找到自己的路。

他摸了摸心口的太子金印,又摸了摸袖中的凤印,忽然笑了。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的人生,不再是被推着走的棋子——他要自己下这盘棋,哪怕代价是...失去所有。

莫高窟迷踪

莫高窟的月光像水一样,漫过第220窟的飞檐。柳婉娘站在壁画前,望着《药师经变》里端坐的药师佛,手中的琉璃盏里,盛着她的心头血。

你来了。沙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柳婉娘转身,看见那个戴青铜面具的男人。他的脸隐在阴影里,却能看见腰间挂着的半块凤印——与她手中的那半块,正好拼成完整的图形。

你是谁?她问。

男人笑了: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你是谁。

柳婉娘摸了摸心口的沙魔图腾,那里已经没有了灼痛。我是柳家的圣女,是沙魔的守护者。

男人摇头,你是星陨阁的圣女,是镇星纹的钥匙。

他走上前,指尖划过壁画上的药师佛。壁画突然泛起金光,露出下面的密文——正是《西域密录》里记载的镇星大阵。

两千年前,星陨阁的先祖用二十八星宿的力量,封印了沙魔。男人说,而你,柳婉娘,是最后一个能唤醒镇星纹的人。

柳婉娘望着壁画上的星图,忽然想起紫苏说的话:您的命星在危宿,只有您的心头血,能激活镇星纹。

为什么是我?她问。

男人摘下面具。柳婉娘倒吸一口冷气——他的脸,与壁画里的药师佛,一模一样。

因为你是他的转世。男人说,两百年前的沙暴里,他用最后一口气,将自己的魂魄封印在你的血脉里。现在,沙魔要醒了,你必须...

他的话被一阵婴儿的啼哭打断。柳婉娘低头,看见壁画前的供桌上,放着一个襁褓。襁褓里的婴儿正在啼哭,眉心有个淡红色的凤印——与她手中的凤印,分毫不差。

这是...她惊道。

你的孩子。男人说,星陨阁用你的血脉养了他二十年,现在,他是唤醒镇星纹的最后希望。

柳婉娘伸手去抱婴儿,指尖刚碰到襁褓,襁褓里的婴儿突然睁开眼睛——那是一双金色的眼睛,与紫苏的一模一样。

母亲。婴儿开口,声音却像个成年人。

柳婉娘浑身一震。她想起二十年前,在乱葬岗挖出的那具尸骸,胸口的青铜匕首上,刻着二字。

昭雪...她轻声说。

婴儿笑了:母亲,跟我来。

他伸出小手,牵住柳婉娘。柳婉娘感觉有什么东西从体内涌出来,她低头,看见自己的身体正在变得透明。她想起紫苏临死前说的话:去莫高窟,找药师经变壁画,那里有你要的答案。

答案是什么?她问。

婴儿没有回答。他牵着她的手,走向壁画。壁画里的药师佛突然睁开眼睛,金色的光芒笼罩了他们。柳婉娘感觉自己的记忆开始翻涌——她是星陨阁的圣女,是柳家的嫡女,是...昭雪的母亲。

原来如此。她笑了。

婴儿将她抱进怀里,转身走向壁画深处。柳婉娘最后看了一眼洞窟外的月亮,轻声说:谢昭雪,记住,好好活着。

她的身影消失在金光里。壁画前,只留下半块凤印,和一滩尚未干涸的血。

星途归处

长安的雪下了三天三夜。谢明远站在御史台察院的屋檐下,望着天上的雪,手里攥着半块凤印——是从李治那里借来的,说是查案需要。

大人,崔昭捧着热茶过来,柳家老宅的井已经封了,阿史那·隼被关进天牢,招了供。

谢明远接过茶盏,喝了一口。茶是碧螺春,他素不爱喝,却觉得今天的格外香甜。

柳婉娘呢?他问。

崔昭摇了摇头:没人知道。有人说她回了西域,有人说她在莫高窟坐化了。

谢明远望着案头的《西域志》,想起三天前在慈恩寺,那个戴青铜面具的男人说的话:柳小姐是星陨阁的圣女,她的使命是镇沙魔。

崔昭,他说,帮我查查,星陨阁是什么。

崔昭应了声,退下时,谢明远看见他袖中露出半块璇玑玉——与他从废太子案里抄出的那半块,正好拼成完整的图形。

窗外的雪停了。谢明远望着远处的太极殿,屋顶的明黄色琉璃瓦在雪地里闪着光。他知道,这天下还有无数的秘密,无数的棋局,无数的...他摸了摸心口的太子金印,又摸了摸袖中的凤印,忽然笑了。

他想起二十年前,在陇州老家,母亲临终前说的话:明远,你要记住,这世上的路,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他摸出袖中的半块凤印,对着雪光照了照。凤印上隐约有血痕,像极了当年他在陇州乱葬岗挖出的那具尸骸,胸口插着的青铜匕首上的血。

崔昭,他喊住要走的书吏,去慈恩寺,查查最近有没有西域来的商队。

崔昭应了声,转身时,谢明远看见他眼里闪过一丝笑意。他知道,有些事,不需要说破。就像他和崔昭之间的默契,就像他和李治之间的信任,就像...他和那个素未谋面的柳婉娘之间的缘分。

雪地里传来孩童的笑声。谢明远抬头,看见两个小太监在堆雪人,其中一个戴着红围巾,像极了...他突然想起,崔昭说过,他的未婚妻邵清婉,最爱的就是红围巾。

大人,崔昭回来时,手里捧着个油纸包,西市的胡饼刚出炉,热乎着呢。

谢明远接过油纸包,咬了一口。饼里的羊肉馅很香,他突然觉得,这二十年来,他第一次尝到了甜味。

崔昭,他说,明天去看看邵姑娘,就说...我替他带了份胡饼。

崔昭笑了,眼角的细纹里全是温柔。谢明远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李治说的话:明远兄,这官场的水太深,可你不一样,你心里有团火。

是的,他心里有团火。那是母亲的教导,是良知的坚守,是对正义的信仰。哪怕这团火很小,哪怕会被风吹灭,他也会用尽全力,把它重新点燃。

雪还在下。谢明远捧着油纸包,望着天上的月亮。他知道,这天下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在黑暗中摸索,在困境中坚持。他们或许渺小,或许平凡,但正是这些渺小的人,用他们的坚持,照亮了这黑暗的时代。

就像柳婉娘,就像李治,就像崔昭,就像...他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