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 第13章 深宫毒影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第13章 深宫毒影

作者:棠帧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8 08:12:09

秋宴惊变

贞观十年的重阳佳节,太极宫内菊香馥郁。李世民在御花园设宴,邀后宫妃嫔与近臣共赏秋色。

武如意身着藕荷色襦裙,发髻间簪着新摘的白玉兰,安静地侍立在杨淑妃身后。她的十指染着鲜红的凤仙花汁,袖中暗藏淬毒银针和解毒香囊——这是她入宫后养成的习惯。

宴至酣处,韦贵妃忽然提议:“今日佳节,不如请近日名动长安的琴师薛听澜入宫献艺?听闻虽盲眼,却能以音辨心,神乎其技。”

李世民颔首应允。不多时,内侍引一青衣女子款款而来。她以竹杖轻点青石板,耳畔鲛人泪坠子泛着幽蓝微光。正是以“诛心琴音”闻名的盲眼琴师薛听澜。

薛听澜落座抚琴,琴音淙淙如流水。忽然弦音一转,凄厉刺耳。贤妃手中的琉璃盏应声而裂,佳酿溅湿裙裾。

“弦断音裂,非吉兆也。”薛听澜盲眼望向贤妃方向,轻声道,“这位娘娘近日恐有血光之灾,当心...脚下高低。”

贤妃脸色煞白,韦贵妃眼中却闪过一丝得意。武如意注意到这个细节,心中警铃大作。

阶下疑云

三日后,贤妃果然在甘露殿台阶摔倒,重伤不起。

正当韦贵妃向李世民进谗言诬陷杨淑妃时,武如意挺身而出作证,指出贤妃鞋底被磨光、步摇异常等疑点。

李世民命玄镜司彻查此案。陈默奉命入宫时,正遇武如意在查验贤妃的步摇。

“这步摇的簪尖淬过‘缠绵散’。”武如意将步摇递给陈默,“中毒者会手足酸软,易失平衡。”

陈默惊讶地看着这位深宫才人:“武才人懂毒理?”

武如意浅笑,梨涡微现:“家父曾任太医署博士,略传授了些皮毛。”她袖中滑出一个小香囊,“这是解药,可惜发现得太迟。”

此时苏绾云也应召入宫查验毒物。她双螺髻上的白玉兰在阳光下莹莹生光,银线流苏随步伐轻响。

“参见陛下。”苏绾云行礼后直奔主题,“臣女查验过贤妃娘娘的鞋履,鞋底不仅被磨光,还涂了一层‘蛛滑液’,遇水极滑。”

她取出一枚银针探入鞋底缝隙,银针瞬间变黑:“更致命的是,银针变黑显示还有‘寸肠断’之毒。幸好贤妃娘娘摔倒时毒素未直接入伤口,否则早已毙命。”

案情陡然升级,从陷害变成了谋杀。

陈默循线索查到一个被收买的宫女,但那宫女已在狱中自尽。尸检时,苏绾云发现她耳后有一个奇怪的烙印:一个算盘图案。

“阎罗账房。”陈默面色凝重,“一个神秘的杀手组织,专接朝堂后宫的黑活。要价极高,以算盘烙印为记。”

为追查线索,陈默夜访长安地下黑市。在一个赌坊后院,他见到了号称“阎罗账房先生”的慕容昭。

慕容昭面覆鎏金面具,金丝软甲在烛光下泛着冷光。他马鞍上挂的西域骷髅头格外骇人,马鞭由人发编织而成。

“玄镜司的陈默?”慕容昭笑声如鸦鸣,“为贤妃案子来的?可惜啊,客户信息是商业机密。”

陈默亮出玄镜司令牌:“阎罗账房的手伸进后宫,不怕被剁了吗?”

慕容昭把玩着人发马鞭:“我们只是账房,管收支不管恩怨。不过...”他忽然压低声音,“可以告诉你的是,这次的主顾,用的不是金银结账。”

“那用什么?”

“一条命。”慕容昭诡异一笑,“有人用一条命,换贤妃的命。”

谈话间,群鸦突然惊飞。慕容昭摆手送客:“提醒你一句,小心观测者。那些总盯着星星看的人,最擅长在黑暗中做手脚。”

星夜密会

陈默刚离开黑市,就在巷口遇见银发及踝的楚望舒。他背负的青铜浑天仪在月光下流转星光,步伐过处,地面竟现星辰投影。

“陈兄留步。”楚望舒额间火焰纹似在跳动,“可是为慕容昭说的‘观测者’三字而来?”

陈默手握刀柄:“楚先生总是适时出现,不得不让人生疑。”

楚望舒轻笑:“我若是你,就不会在此浪费时间。此刻苏绾云姑娘有难,有人要杀她灭口。”

陈默急返皇宫,果然发现苏绾云在太医署遭刺客袭击。幸好武如意恰在附近,袖中毒针击退刺客。

“刺客目标是苏姑娘查验的毒物样本。”武如意展示手中银针,“幸好我提前掉包了。”

苏绾云惊魂未定:“毒物样本显示,‘寸肠断’来自西域。而最近从西域获得此毒的,只有...”

三人异口同声:“韦贵妃!”

原来韦贵妃的侄儿刚从西域归来,带回不少珍奇药物。

李世民得知调查结果后勃然大怒,但韦贵妃矢口否认,反指武如意与苏绾云勾结陷害。

关键时刻,薛听澜再次被请入宫。她以竹杖轻敲地面,耳坠幽光闪烁。

“贵妃娘娘,”薛听澜的盲眼“望”向韦贵妃,“您可知那西域毒药为何叫‘寸肠断’?因中毒者肠断寸寸,死前会不停念叨最悔恨的事。”

她转向李世民:“陛下若不信,可派人查证贵妃寝宫内的紫檀木匣,底层暗格应有剩余毒药。”

韦贵妃顿时面无血色。果然内侍搜出毒药,她终于瘫软在地。

事后陈默问薛听澜如何知晓,盲眼琴师轻笑:“人心比眼可见之物更清晰。韦贵妃身上的药味和她心跳的变化,都在告诉我真相。”

是夜月圆,楚望舒又神秘失踪。陈默悄然跟踪,发现他在观星台上与一人密会——竟是慕容昭!

“观测者与阎罗账房有勾结?”陈默心惊,却听楚望舒道:“...星象显示,韦家与西域某股势力勾结。贤妃撞破他们的秘密,才遭灭口。”

慕容昭点头:“韦家以一条命换贤妃的命,那命是贤妃宫中宫女小翠的妹妹。如今小翠也已‘自尽’,线索全断。”

楚望舒叹息:“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紫微星暗,妖星现于后宫,恐有更大变故。”

陈默悄然离去,心中沉重。原来贤妃案只是冰山一角,深宫之中,还有更多阴谋在暗处滋生。

而武如意站在寝宫窗前,望着观星台方向,手中把玩着一枚沾毒的银针,梨涡深陷:“观测者...阎罗账房...这深宫比想象中还有趣呢。”

秋风吹过,带来阵阵菊香,却也吹不散弥漫在宫廷中的迷雾与杀机。

深宫夜行

贞观十年的深秋,九岁的晋王李治独自坐在立政殿的偏殿内。烛火摇曳,将他尚且稚嫩的身影投在墙上,竟有几分与他年龄不符的沉静。

案上摊开着《汉书》与《孙子兵法》,旁边还散落着几卷西域舆图。自母亲长孙皇后去世后,李治越发沉静好学,常常独自读书到深夜。

“殿下,该安歇了。”老内侍冯保轻声劝道,“明日还要早朝。”

李治抬头,眼中有着超越年龄的思虑:“冯伴伴,你说贤妃娘娘摔倒,当真只是意外吗?”

冯保迟疑道:“老奴不敢妄议...”

“我听见宫人私语,说韦娘娘诬陷杨娘娘。”李治轻声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狼符——这是父皇在他获封右武侯大将军时赐下的,“这后宫之中,似乎藏着很多秘密。”

冯保正欲回话,忽见窗外有人影闪过。李治迅速吹熄蜡烛,悄声移至窗边。

只见月光下,一个双螺髻的身影匆匆穿过庭院,银线流苏在月色中泛着微光。

“是苏绾云姑娘。”李治轻声道,“这么晚了,她为何还在宫中?”

冯保低声道:“听说苏姑娘奉诏入宫查验贤妃娘娘案中的毒物,许是才忙完吧。”

李治却皱起眉头:“太医署在东面,她为何往西面的冷宫方向去?”

主仆二人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疑惑。

李治悄声对冯保道:“冯伴伴,你在此等候,孤去去就回。”

冯保大惊:“殿下不可!夜已深了,若是遇到危险...”

“无妨。”李治眼中闪着与他年龄不符的锐利,“孤有狼符在身,况且这皇宫大内,还能有什么危险?”

不等冯保再劝,李治已悄无声息地溜出偏殿,借着月色和树影的掩护,尾随苏绾云而去。

苏绾云步履轻盈,对宫中路径似乎极为熟悉,七拐八绕地来到西苑一处荒废的宫苑。这里原是前朝妃嫔的居所,如今早已荒废,少有人至。

李治藏身在一棵古槐后,只见苏绾云在破败的宫门前停下,左右张望后,轻轻叩门三长两短。

宫门吱呀一声开启,一个身影将她拉了进去。

李治心中一惊:那身影虽然模糊,但他认出那是近日因贤妃案而被怀疑的韦贵妃身边的一个老嬷嬷!

他悄悄绕到宫苑后方,从一个破旧的窗隙向里望去。只见屋内点着一盏昏暗的油灯,苏绾云与那老嬷嬷正在低声交谈。

“...东西带来了吗?”老嬷嬷声音沙哑。

苏绾云从袖中取出一个小纸包:“这是最后的量了,用完就再没有了。”

老嬷嬷急切地接过:“够了吗?能不能...”

“足够送她上路了。”苏绾云的声音冷得出奇,“记住,三更时分,放在熏香里。无色无味,保证查不出来。”

李治心中巨震:她们要毒杀谁?难道是...

正当李治全神贯注窃听时,不慎踩到一根枯枝,发出“咔嚓”一声轻响。

“谁?!”屋内两人顿时警觉。

李治急忙蹲下身,藏在窗下阴影中。心跳如鼓,手心里全是冷汗。

脚步声逼近,窗子被推开,老嬷嬷探出头来四处张望。李治屏住呼吸,尽量缩成一团。

“怕是野猫吧。”苏绾云的声音传来,“这破地方野猫多的是。”

老嬷嬷嘀咕了几句,终于关上了窗。

李治不敢再多停留,悄然后退,想要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却不料后退时撞上了一个柔软的身躯!

他吓得几乎叫出声,却被一只微凉的手捂住了嘴。

“别出声。”一个熟悉的女声在耳边低语。

李治转头,在月光下看清来人——竟是武如意!

武如意示意李治跟随她,二人悄无声息地远离了那座废宫,来到一处假山后。

“晋王殿下为何在此?”武如意压低声音问道,眼中满是惊讶。

李治镇定下来:“孤还想问武才人呢。这么晚了,为何不在寝宫休息?”

武如意苦笑:“妾身看见苏绾云鬼鬼祟祟地往西苑来,觉得可疑,便跟来看看。没想到遇见了殿下。”

她仔细打量着李治:“殿下刚才听到了什么?”

李治犹豫片刻,决定相信这个曾经仗义执言的才人:“她们要下毒,三更时分,放在熏香里。”

武如意脸色顿变:“果然...我早就怀疑苏绾云不简单。她表面帮杨淑妃洗清冤屈,实则另有所图。”

“她们要毒害谁?”李治急切地问。

武如意眼中闪过复杂神色:“如果我没猜错,目标是杨淑妃。”

“为何?贤妃案不是已经了结了吗?”

“殿下还小,不懂这其中复杂。”武如意轻叹,“有些人,一计不成,又会生一计。”

她忽然警觉地抬头:“有人来了!殿下快回去,这里交给妾身。”

李治却坚定地摇头:“孤既已卷入,就不能袖手旁观。武才人,我们得阻止她们。”

武如意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年仅九岁却异常沉稳的皇子,终于点头:“好,但殿下必须答应我,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暴露自己。”

三更时分,杨淑妃的寝宫内静悄悄。一个黑影悄无声息地潜入,在香炉中撒入一些粉末。

黑影正欲离开,忽然灯火通明。李世民在陈默和玄镜司众人的护卫下,从屏风后走出。

“拿下!”皇帝声音冰冷。

侍卫上前擒住那人,竟是韦贵妃身边的老嬷嬷!

“陛下饶命!是、是苏绾云指使奴婢的!”老嬷嬷瘫软在地,连声求饶。

李世民面色铁青:“传苏绾云!”

然而当陈默带人赶到苏绾云的住处时,发现她已服毒自尽,只留下一封遗书,承认一切罪责,称是因嫉妒杨淑妃得宠而心生怨恨。

案件似乎就此了结。但李治总觉得哪里不对。

次日,他私下找到武如意:“武才人,你觉得苏绾云真是畏罪自尽吗?”

武如意沉吟道:“殿下明察,妾也觉得太过巧合。但人证物证俱在,陛下已经定案。”

李治摩挲着狼符,忽然道:“孤记得那夜,苏绾云说‘这是最后的量了’。若她早有死志,为何还要说这样的话?”

武如意眼中闪过赞赏:“殿下心细如发。但此事已被定案,我们恐怕...”

“孤明白。”李治点头,“但孤会记住这件事。总有一天,会查个水落石出。”

他望向远处,目光深邃。经过这一夜,他更加确信:这座辉煌的皇宫里,藏着太多秘密和危险。而他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

秋风掠过宫墙,吹动少年王爷的衣袂。夜色中,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悄酝酿。

次日清晨,李治如常向李世民请安。待众臣退去后,他故意留在殿内,仰头望着父皇。

“父皇,儿臣昨夜观星,见紫微星暗淡不明,恐后宫有变。”李治稚嫩的声音带着几分与他年龄不符的忧虑,“又见妖星现于西北,主阴谋诡计,似与近日贤妃娘娘之事有关。”

李世民正在批阅奏折的手微微一顿,挑眉看向幼子:“稚奴何时学会观星了?”

李治恭敬行礼:“母后在时,常于夜间教儿臣观星象、明事理。她说天象关乎人事,不可不察。儿臣不敢忘。”

李世民放下朱笔,将李治揽到身边,目光深邃:“那依你看,贤妃之事该如何处置?”

李治正色道:“儿臣以为,当明察秋毫,勿枉勿纵。既不可冤枉好人,也不可放过真凶。”他忽然压低声音,凑近李世民耳边,“父皇可否让儿臣暗中留意此事?儿臣年纪小,或许能看见大人们看不见的东西。”

李世民凝视幼子良久,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终于点头:“准。但务必小心,有事即刻告知朕或玄镜司。”

“儿臣遵旨。”李治垂首掩去眼中的光芒。

有了父皇的默许,李治开始暗中调查。这日午后,他特意在御花园“偶遇”正在采花的武如意。

“武才人。”李治佯装偶然遇见,露出天真的笑容,“听说你日前仗义执言,为杨淑妃作证,孤很佩服。”

武如意急忙放下花篮行礼:“晋王殿下过奖,妾身只是据实以告,不敢居功。”

李治示意她走近,屏退左右后低声道:“孤听说韦娘娘近日常常召见一个盲眼琴师,名唤薛听澜。武才人可知道此人?”

武如意眼中闪过讶异:“殿下如何得知?”她警惕地四下张望,“此事极为隐秘...”

李治微笑,把玩着腰间狼符:“这宫中之事,孤自有办法。孤还听说,这位薛大家能以音辨心,甚为神奇。”

武如意压低声音:“殿下既然问起,妾身不敢隐瞒。薛听澜确实不简单,她...”话未说完,武如意突然神色微变,望向李治身后。

李治回头,只见玄镜司校尉陈默正朝这边走来。

陈默步履沉稳,行至李治面前恭敬行礼:“晋王殿下,武才人。陛下命臣前来保护殿下安全。”

李治心中不悦,面上却保持平静:“孤在宫中,有何危险?”

陈默目光如炬:“近日宫中多事,陛下担心殿下安危。”他若有深意地看了武如意一眼,“尤其殿下与某些人走得太近时。”

武如意脸色微白,垂首道:“既然陈校尉有事与殿下相商,妾身先行告退。”

待武如意走远,陈默方低声道:“殿下,贤妃一案水深莫测,陛下不希望您涉险。”

李治抬头直视陈默:“陈校尉可是查到了什么?”

陈默沉吟片刻:“臣只能告诉殿下,此事牵扯的不只是后宫争斗。薛听澜背后,似乎有一个庞大的组织。”

“什么组织?”

“‘幽冥道’。”陈默声音极低,“一个极为隐秘的组织,据说能通天彻地,甚至在朝中都有他们的眼线。”

李治心中震动,却故作镇定:“既如此,陈校尉更该让孤相助。孤年纪小,或许正是他们不会防备的人。”

陈默还要再劝,忽见一个内侍匆匆而来:“晋王殿下,陈校尉,陛下急召!”

李世民急召二人,原是因收到了一个神秘线报:今晚有人要在冷宫废殿密会。

“朕要你们暗中监视,查明是何人密谋。”李世民神色凝重,“但切记,只可远观,不可打草惊蛇。”

夜幕降临,李治与陈默潜伏在冷宫外的假山后。果然,三更时分,几个黑影悄然而至。

为首者玉冠束发,手持折扇,举止温文尔雅,正是近日在京中声名鹊起的才子裴清晏。他轻摇折扇,谈笑风生,却不料扇骨中暗藏毒针。

另一个黑袍人浑身散发着阴冷气息,左眼的琉璃义眼在月光下泛着诡异光芒。他行走时身后铁链拖曳作响,链坠竟是由人指骨串成。正是令人闻风丧胆的“血债血偿”上官烬。

最后一人素衣佩笛,足踝银铃在夜风中清脆作响。江浸月轻抚玉笛,笛孔中暗藏毒粉,自称“亡魂引路人”。

李治屏息静气,只听裴清晏道:“...社稷图已得大半,只差最后一块碎片。”

上官烬冷笑:“公主生辰将至,若再找不到最后那块玉佩,你我都得陪葬。”

江浸月幽幽道:“笛声已召来水鬼指引,三日后月圆之夜,一切自有分晓。”

三人密谈片刻,忽然同时噤声。只见远处又一个身影悄然接近——竟是薛听澜!

薛听澜以竹杖点地,准确无误地走到三人面前:“观测者让我传话:紫微虽暗,帝星未动。尔等计划恐有变数。”

裴清晏轻笑:“楚望舒未免太过谨慎。只要得到最后一块社稷图碎片,便是帝星也能动摇。”

薛听澜摇头:“晋王李治已注意到你们,此事不再隐秘。”

暗处的李治心中一惊,险些弄出声响。陈默急忙按住他,示意勿动。

上官烬的琉璃义眼突然转向李治藏身之处:“有人!”

危急时刻,李治腰间的狼符突然发出微弱光芒,一道无形屏障将二人笼罩。上官烬的目光扫过假山,却似无所见。

“疑神疑鬼。”裴清晏轻笑,“既然消息传到,我等告辞。”

四人迅速散去,留下心惊胆战的李治和陈默。

“殿下,您的狼符...”陈默惊讶地看着仍在发光的狼符。

李治同样震惊:“孤也不知为何会如此...”

回到寝宫,李彻夜未眠。他摩挲着狼符,回想今夜所见所闻:社稷图、公主生辰、亡魂引路人...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一个惊人的秘密。

而更让他不安的是,这一切似乎都与已故的母亲有关。因为他清楚地记得,长孙皇后也有一块类似的玉佩,上面刻着一个特殊的生辰。

那个生辰,与裴清晏腰间玉佩上所刻的,一模一样。

夜色深沉,李治望着窗外星空,轻声自语:“母后,您到底留下了什么样的秘密?”

晋王府夜宴

暮色四合,晋王府内灯火通明。在李治的精心安排下,一场小型的夜宴正在举行。名义上是赏乐宴,实则只为请来一位特殊的客人——盲眼琴师薛听澜。

九岁的晋王端坐主位,虽稚气未脱,却已显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他特意屏退了多余侍从,只留老内侍冯保在旁伺候。

“薛大家远道而来,孤备薄宴,望勿推辞。”李治举杯相邀,举止得体有度。

薛听澜微微欠身,鲛人泪耳坠在烛光下流转着幽蓝光芒:“殿下厚爱,草民愧不敢当。只是不知殿下今日想听什么曲子?”

李治放下酒杯,目光深邃:“孤听闻薛大家能以音辨心,不知可否为孤抚琴一曲,让孤见识见识这传说中的‘诛心琴音’?”

薛听澜满眼“望”向李治,唇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晋王殿下想听的,恐怕不是普通的曲子吧。”

她轻抚琴弦,指尖流转间,一缕清音自指下溢出。

琴音初时淙淙如流水,渐转幽咽如泣诉。李治凝神静听,只觉那琴音似能穿透肺腑,直抵人心。

忽然间,弦音一转,变得尖锐刺耳。薛听澜开口道:“殿下心中有事...关乎一位坠落的娘娘,和一段台阶。”

李治手中茶杯微微一颤,茶水溅出几滴:“您如何...”

“琴音会告诉听者许多事。”薛听澜轻抚琴弦,盲眼仿佛能看透人心,“比如,那位娘娘摔倒时,现场还有第三个人。”

“第三个人?”李治屏住呼吸。

“一个身上带着西域香料气味的人。”薛听澜的琴音忽高忽低,仿佛在模拟当时的场景,“此人站在台阶上方,冷眼看着一切发生。他袖中藏有暗器,却始终未出手。”

李治想起韦贵妃的侄儿韦胥刚从西域归来,且平日就爱用浓重的西域香料,心中豁然开朗。但他不明白的是,为何韦贵妃要如此大费周章地陷害贤妃。

薛听澜仿佛看穿他的疑惑,琴音陡然转急,如金戈铁马:“有些事,表面是争宠,实则是灭口。贤妃娘娘...恐怕是知道了不该知道的秘密。”

琴音越来越急,薛听澜的鲛人泪耳坠发出奇异的光芒。李治只觉得眼前景象开始模糊,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幻境。

他看见贤妃摔倒的那一幕重现在眼前:贤妃脚下打滑,向后仰去。而在她上方的台阶阴影处,确实站着一个身影,袖中寒光一闪。

“看见了吗?”薛听澜的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那袖中的寒光,是西域特有的暗器‘蝎尾针’。若是射出,必取性命。”

李治震惊:“那他为何...”

“因为他知道,不需要他出手。”薛听澜琴音一转,变得幽深莫测,“有人早已在贤妃的步腰和鞋底做了手脚。那人要的不仅是贤妃的命,更是要借此陷害杨淑妃,一石二鸟。”

幻象中,李治看见贤妃摔倒前下意识摸向发间步摇,脸上闪过惊疑之色。显然,她发现了步摇被人动过手脚。

琴音戛然而止。薛听澜轻声道:“贤妃娘娘当时或许已经察觉到了什么,可惜为时已晚。”

李治良久才从琴音幻象中回过神来,背后已被冷汗浸湿。他凝视薛听澜:“薛大家既然知道这么多,为何不向父皇禀明?”

薛听澜微微一笑,指尖轻拨琴弦,发出一声幽叹:“殿下以为,陛下就真的一无所知吗?”

李治愕然。

“深宫之中,谁没有几个眼线?”薛听澜淡淡道,“陛下之所以按兵不动,是在等待更大的鱼上钩。贤妃娘娘撞破的,恐怕不止是后宫阴私那么简单。”

她忽然侧耳,仿佛在倾听什么:“比如现在,隔墙有耳。殿下您的人中,就有别人的眼线。”

李治心中一凛,看向侍立一旁的冯保。老内侍连忙跪下:“老奴对殿下忠心耿耿!”

薛听澜摇头:“不是冯伴伴。”她满眼“望”向窗外,“是那个每晚为您守夜的侍卫。他的心上人在韦贵妃宫中当差,每日都会将您的一举一动禀报上去。”

李治震惊不已,他从未想过自己身边就有眼线。

薛听澜重新抚琴,琴音渐趋平和:“殿下可知,为何今日我会来此?”

李治沉吟:“因为孤的邀请?”

“不。”薛听澜摇头,“是因为有人希望我来。有人想借我的琴音,告诉殿下一些事情。”

“谁?”

“一个殿下想不到的人。”薛听澜指尖流转,琴音如涟漪荡漾,“我只能说,后宫之中的势力盘根错节,远非表面看来那么简单。韦贵妃固然势大,但她背后,还有更大的势力。”

她忽然转向李治,盲眼仿佛能直视人心:“殿下可知道‘幽冥道’?”

李治心中巨震,这正是陈默日前提到的神秘组织。

薛听澜不待他回答,继续道:“贤妃娘娘撞破的,或许就是这个组织的秘密。而韦贵妃,可能也只是其中的一枚棋子。”

琴音渐止,薛听澜起身行礼:“今日琴音已尽,草民告退。”

李治急忙道:“薛大家请留步!孤还有一事相问——您为何要告诉孤这些?”

薛听澜在门前驻足,回眸“望”向李治。鲛人泪耳坠在月光下泛着幽光:“因为有人托我转告殿下:小心观测者,他们并非表面看来那般超然物外。”

言毕,她飘然而去,留下李治独自沉思。

夜风穿过庭院,带来阵阵凉意。李治摩挲着腰间的狼符,心中波涛汹涌。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卷入了一个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的旋涡之中。

而这场以琴音为引的对话,只是刚刚拉开了序幕。

得到线索的李治,暗中通知了陈默。

陈默顺藤摸瓜,果然在韦贵妃侄儿处搜到了西域香料和与阎罗账房往来的证据。但最关键的联系人——那个在赌坊后院与慕容昭接头的神秘人——仍然成谜。

就在这时,李治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亲自去见慕容昭。

“殿下不可!”陈默劝阻,“慕容昭极度危险!”

李治却道:“正因危险,才更要去。孤是皇子,他不敢轻易动手。”

在玄镜司的暗中保护下,李治来到了长安地下黑市。慕容昭见来者竟是个孩童,先是诧异,随即大笑。

“有意思!大唐的晋王殿下竟亲临我这阎罗账房!”

李治不卑不亢:“孤来与你做笔交易。”

慕容昭感兴趣地俯身:“什么交易?”

“你告诉孤幕后主使,孤保你全身而退。”李治目光如炬,“否则,玄镜司即刻踏平这里。”

慕容昭冷笑:“殿下好大的口气。但您可知,这幕后之人,连皇帝都要忌惮三分?”

李治向前一步,虽矮小却气势逼人:“大唐之内,莫非王土。孤倒要看看,是谁能让父皇忌惮。”

对视良久,慕容昭忽然大笑:“好!有胆识!但我不能直接告诉你,只能给你一个提示:观测者。”

月下的观测者

李治立即想起楚望舒——那个银发及踝、背负浑天仪的观测者。

是夜月圆,李治借观测星象之名,登上了宫中观星台。果然,楚望舒正在那里,浑天仪流转着星辰光芒。

“晋王殿下也对星象感兴趣?”楚望舒并不意外。

李治直截了当:“先生可知阎罗账房?”

楚望舒轻笑:“观测者观测星辰,不管人间恩怨。”

“但星辰会告诉我们人间的恩怨。”李治指向夜空,“比如那颗忽明忽暗的星,主后宫变故;那颗带赤芒的星,主阴谋诡计。”

楚望舒凝视李治,眼中闪过讶异:“殿下果然非同一般。但有些事,不知道反而更安全。”

李治坚定道:“父皇赐孤右武侯大将军之职,就是要孤学习守护大唐。若连后宫都守护不了,何谈守护天下?”

楚望舒长叹一声:“贤妃撞见的是韦家与西域某股势力的秘密交易。她本想告诉杨淑妃,却被韦贵妃先下手为强。”

“什么交易?”

“事关边境兵防图。”楚望舒压低声音,“韦家有人通敌卖国。”

李治震惊不已。原来一切的背后,竟是如此惊天阴谋!

李治立即将情况密报李世民。皇帝震怒,下令玄镜司暗中调查韦家。

证据确凿后,李世民以雷霆手段处置了韦家及其党羽。韦贵妃被废为庶人,打入冷宫;其侄儿及一众涉案官员被问斩。

贤妃案终于水落石出。李世民感慨地抚着李治的头:“稚奴长大了,能替父皇分忧了。”

李治却无喜色:“父皇,楚望舒为何要帮我们?他到底是谁?”

李世民目光深远:“观测者一脉自古有之,守护着某些古老的秘密。楚望舒帮你,或许是因为...他看到了你的未来。”

案件了结后,李治特意找到武如意:“武才人,这次多亏你仗义执言。”

武如意恭敬道:“殿下英明,妾身不敢居功。”

李治凝视她良久,忽然道:“孤看得出,你非池中之物。这深宫之中,危机四伏,望你好自为之。”

武如意心中一震,抬头对上李治那双过于早慧的眼睛,忽然明白这位小王爷远比表面看上去更加深不可测。

夜色中,李治独自登上观星台,仰望星空。楚望舒悄然出现在他身后:“殿下在看什么?”

“看大唐的未来。”李治轻声道,手中狼符在月光下泛着幽光,“先生,告诉孤,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楚望舒浑天仪流转,星辰投影在地上形成奇异图案:“路在殿下脚下。只需记住: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李治默默记下这句话,眼中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睿智光芒。

深宫中的又一场风波平息了,但李治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前方还有更长的路,等着他去走。

观星台的夜露沾湿了李治的衣摆,楚望舒指尖划过浑天仪的星辰刻度,地面投影的星图忽然泛起诡异的暗红 —— 原本明亮的紫微星旁,一颗暗星骤然亮起,如凝血般悬在天幕。

“这是‘血光星’。” 楚望舒的声音比夜露更凉,银发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三日内,长安必有血光之灾,且与殿下息息相关。”

李治攥紧腰间狼符,符身的暖意似乎也抵不住这星象带来的寒意:“是幽冥道的余党?” 他想起裴清晏、上官烬等人尚未落网,心头一沉。

楚望舒却摇头,浑天仪的铜环转动发出轻响:“不止。血光星与‘观测者’星盘相连,这次的危机,恐与我这一脉的叛徒有关。” 他忽然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羊皮卷,展开后露出复杂的星象图谱,“观测者分‘守序’与‘逆乱’两派,我属守序,而逆乱派早已投靠幽冥道,他们想借星象术篡改社稷图的定位,打开天玑库。”

李治凑近一看,图谱上标注的 “天玑库秘门” 位置,竟与母亲长孙皇后生前珍藏的玉佩纹路隐隐吻合。他忽然想起裴清晏腰间的玉佩,心脏猛地一跳:“逆乱派的人,是不是也在找社稷图?”

“是,且他们已找到关键线索。” 楚望舒的指尖落在图谱的 “洛阳古墓” 标记上,“那里藏着观测者世代守护的‘星钥’,有了它,就能借星象定位社稷图最后一块碎片。三日后月圆之夜,他们会去盗星钥。”

话音刚落,观星台的石阶下传来轻响。陈默提着佩刀现身,刀刃上还沾着未干的血迹:“楚先生所言非虚。玄镜司刚截获幽冥道的密信,裴清晏已带着上官烬、江浸月前往洛阳,目标正是古墓。”

李治眼中闪过决断:“我们也去洛阳!绝不能让他们拿到星钥!”

楚望舒却拦住他:“殿下不可。逆乱派设下了‘星杀阵’,需以‘守序者’的血脉为引才能破阵,殿下若去,只会成为他们的诱饵。” 他从怀中掏出一枚青铜令牌,上面刻着与浑天仪同源的星纹,“陈校尉,你带着这枚‘守星令’,可调动洛阳周边的守序观测者。我会留在长安,用星象术干扰逆乱派的定位,为你们争取时间。”

陈默接过令牌,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忽然想起慕容昭说的 “观测者非表面那般超然”—— 原来观测者内部早已分裂,而楚望舒,一直是守护大唐的那一方。

三日后的洛阳古墓,月色被乌云笼罩,墓道内的火把忽明忽暗。陈默带着玄镜司护卫潜入,刚踏入主墓室,就见裴清晏正举着匕首,对着一具石棺念念有词 —— 石棺上刻满星象纹路,正是星钥的藏匿之处。

“陈校尉来得正好。” 裴清晏轻笑,折扇展开,扇骨的毒针在火光下闪着冷光,“只要拿到星钥,社稷图就能集齐,到时候,这大唐的江山,该换个主人了。”

上官烬挥起人骨铁链,链坠直砸陈默面门,江浸月则吹动玉笛,淡紫色的毒粉弥漫开来。陈默早有准备,让护卫撒出苏婉留下的醒神散,自己则握着守星令冲向石棺 —— 按楚望舒的嘱咐,守星令需贴在石棺中央的星纹上,才能唤醒星钥的守护之力。

就在守星令触到石棺的瞬间,墓顶突然降下无数毒箭,是逆乱派埋伏的观测者!陈默侧身躲过,却见裴清晏已趁机撬开石棺,取出一枚泛着星光的玉钥 —— 正是星钥!

“想走?” 陈默挥刀拦住,刀刃与裴清晏的折扇相撞,火星溅落在星钥上,玉钥突然亮起,映得整个墓室如同白昼。石棺后的墙壁轰然裂开,露出一条密道,密道尽头竟连着洛阳的漕运河道 —— 幽冥道早已备好船只,等着接应裴清晏。

上官烬与江浸月拼死缠住陈默,裴清晏抱着星钥往密道跑。危急时刻,一道银光从密道外射来,直刺裴清晏的手腕 —— 是李治!他竟瞒着众人,悄悄跟着玄镜司来到洛阳,此刻正举着一把小型弩箭,眼神锐利如鹰。

“殿下!” 陈默又惊又喜。李治却没空解释,只喊道:“别让他跑了!”

裴清晏手腕中箭,星钥掉落在地。陈默趁机上前,将他制服。上官烬见大势已去,想要引爆身上的炸药,却被及时赶到的苏婉用银针射中穴位,动弹不得。江浸月则趁乱钻进密道,消失在漕运河道的黑暗中。

墓室的火光重新亮起,李治捡起星钥,玉钥的星光映在他脸上,满是坚定:“楚先生说,这星钥能定位社稷图最后一块碎片。只要我们先找到碎片,幽冥道的阴谋就永远无法得逞。”

陈默看着眼前的少年王爷,忽然明白李世民为何会默许他参与查案 —— 这九岁的孩子,早已在深宫的风波中,长出了能守护江山的筋骨。

而长安的观星台上,楚望舒望着洛阳方向的星象,浑天仪的投影渐渐恢复正常。他轻声呢喃:“血光已破,却还有更大的风暴在等着……” 天幕上,那颗暗星并未消失,只是暂时隐匿,如同幽冥道的余党,仍在暗处窥伺着大唐的江山。

洛阳古墓的石棺旁,陈默将裴清晏押入囚车,李治握着星钥,忽然想起楚望舒在观星台说的话:“路在殿下脚下。” 他抬头望向洛阳的夜空,月光穿透乌云,洒在少年的脸上,也洒在大唐即将到来的新棋局上 —— 这场关于社稷图、观测者与幽冥道的较量,才刚刚进入最关键的阶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