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 第7章 青石板上的暖意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第7章 青石板上的暖意

作者:棠帧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8 08:12:09

大漠巾帼:武如烟的沙州剑影

贞观十一年夏,程知节率领的三千部曲抵达沙州。黄沙漫天,烈日如火,远处的祁连山雪顶在热浪中若隐若现。

“报——!”一骑探马飞驰而来,“前方发现突厥游骑百余人,正在袭击商队!”

程知节浓眉一竖:“来得正好!某正要试试这些突厥崽子的斤两!”说罢就要亲自率军出击。

“将军且慢!”武如烟突然开口,她已经换上一身轻便的胡服,腰间佩着一柄细长的唐刀,“让末将前去即可。”

程知节哈哈大笑:“武参军,你是个文官,还是...”

话未说完,武如烟已经纵马而出,只留下一句:“区区百骑,何劳大将军亲征!”

但见她单骑冲向敌阵,身后只跟着十余名亲兵。突厥骑兵见来者是个女子,纷纷发出嘲弄的呼哨。

武如烟唇角微扬,突然从马鞍旁取出一张铁胎弓,连珠三箭射出。但听三声惨叫,三个突厥骑兵应声落马。

“好箭法!”程知节在后方不禁喝彩。

突厥人恼羞成怒,纷纷拍马冲来。武如烟不慌不忙,将铁弓挂回马鞍,反手抽出腰间唐刀。阳光下,刀身泛起秋水般的光泽。

就在突厥骑兵即将冲到的瞬间,武如烟突然从马背上腾空而起,如飞燕般掠过冲在最前的突厥百夫长头顶。刀光一闪,那百夫长的头颅已然落地。

“好身手!”这次连程知节身边的亲兵都忍不住惊呼。

武如烟落地时正好骑在那百夫长的战马上,手中唐刀舞成一团银光。所过之处,突厥骑兵纷纷落马。她的亲兵们也趁机杀入敌阵。

不过一炷香时间,百余名突厥骑兵非死即逃。武如烟勒马回转,白衣上竟未沾一滴血。

程知节拍马迎上,虎目圆睁:“武参军,你这身武功...”

武如烟微微一笑,收刀入鞘:“家父曾任左武卫将军,末将自幼随父习武。”

原来武如烟的父亲武元庆乃是当年秦王府旧将,曾随太宗征战四方。武如烟作为独女,自幼被当作男儿培养,不仅熟读诗书,更练就一身好武艺。

程知节恍然大悟:“难怪陛下让你做参军!好!从今日起,你兼领骑兵教头,训练士卒!”

武如烟抱拳领命:“末将遵命!”

当夜,沙州大营中点起篝火。武如烟正在帐中研究沙州地图,忽听帐外传来喧哗声。

“我们要见武参军!”几个士兵在帐外叫嚷,“凭什么让个女人来训练我们?”

武如烟缓步走出营帐,见是几个彪形大汉,显然是军中的刺头。

“诸位有何见教?”她平静地问。

一个满脸虬髯的队正上前一步:“武参军,不是某等不服。只是这沙州乃边塞苦寒之地,不是女人该来的地方。某等请参军回长安去。”

武如烟目光扫过众人,忽然笑了:“既然如此,不如比试一番。若我输了,即刻回长安。若你们输了...”

“若某等输了,甘愿受参军差遣!”虬髯队正拍着胸膛道。

校场上火把通明。武如烟依旧是一身白衣,手中持着一根训练用的木棍。

虬髯队正使一杆长枪,大喝一声刺来。武如烟不闪不避,待枪尖将至时突然侧身,木棍轻轻一点,正中队正手腕。长枪当啷落地。

“好快的出手!”围观的士兵惊呼。

又一个士兵持刀扑来,武如烟腾空翻身,木棍如闪电般点中对方后心。那士兵向前踉跄几步,扑倒在地。

接连五人上前挑战,都在三招内被武如烟制服。最后一人使双刀,武艺明显高出同侪许多。

双刀翻飞,如雪花般罩向武如烟。她却如蝴蝶穿花,在刀光中从容闪避。突然,她卖个破绽,诱使对方双刀齐出,随即一个滑步贴近,木棍轻点对方咽喉。

“承让了。”武如烟收棍后退。

那士兵愣在原地,半晌才抱拳道:“参军武艺高强,某心服口服!”

至此,全军上下无不对武如烟刮目相看。

次日清晨,武如烟开始训练士卒。她不仅教习刀法箭术,还独创了一套适合沙漠作战的战阵。

“沙漠作战,贵在机动。”她向程知节解释,“突厥骑兵来去如风,我军若固守传统阵型,必陷被动。”

程知节看着沙盘上武如烟布置的新型阵型,连连点头:“妙!以小队为单位,相互策应,正适合沙漠地形。”

一个月后,突厥大股部队来犯。武如烟率她训练的三百精骑迎敌。

沙漠中,但见唐军骑兵忽聚忽散,如流水般灵活。突厥骑兵虽众,却如拳头打蚊子,无处着力。

武如烟一马当先,手中唐刀如银蛇吐信,所向披靡。突然,一队突厥骑兵从侧翼包抄过来。

“参军小心!”部下惊呼。

武如烟却不慌不忙,从马鞍下取出一把奇怪的武器——那是她根据沙漠作战特点改造的飞索,索端系有铁锥。

飞索出手,如灵蛇般缠住冲在最前的突厥骑兵的马腿。战马嘶鸣倒地,后面的骑兵收势不及,顿时人仰马翻。

此战,武如烟以三百骑大破突厥千骑,斩首百余,自身伤亡不足十人。

捷报传回长安,太宗大喜,特旨嘉奖:“武如烟文武双全,实为巾帼楷模。加封沙州司马,秩同四品,赐金百两。”

程知节在庆功宴上大笑:“某当初还小看武参军,真是有眼无珠!来,某敬你一杯!”

武如烟举杯一饮而尽,脸上泛起红晕。月光下,她望着远方沙丘,轻声道:“将军,该开始屯田了。”

程知节一拍大腿:“对!种地!某差点忘了正事!”

第二日,武如烟又变回那个精于农事的参军。她亲自勘测水源,指导开渠,教授士兵种植耐旱作物。

有时她白衣胜雪,在田间指导耕种;有时她戎装佩刀,巡视边防。沙州军民皆称她为“白衣司马”,敬畏有加。

一日,武如烟正在教授士兵种植棉花,忽听警报又起。但这次不是突厥人,而是一场罕见的沙暴。

狂风卷着黄沙,如排山倒海般扑来。武如烟立即下令:“全军撤回营寨!保护好粮种!”

她自己却逆风而行,去救几个被困的士兵。沙暴中,她如白色幽灵般穿梭,先后救出十余人。

最后一批士兵撤回时,却发现武如烟没有回来。

程知节大惊,正要亲自去寻找,却见风沙渐息处,一个白衣身影缓缓走来。武如烟怀中抱着一个受伤的士兵,身后还跟着几个走散的人。

她的白衣已被沙尘染黄,脸上带着疲惫,但目光依然明亮。

“参军!”士兵们纷纷跪地,“谢参军救命之恩!”

武如烟轻轻放下伤兵,对程知节笑道:“将军,沙暴过后,正是播种的好时机。”

程知节望着这个看似柔弱实则刚强的女子,不禁感叹:“大唐有女如此,何愁不兴!”

夕阳西下,武如烟的身影在沙漠中拉得很长。她既是文人,也是武将;既是农师,也是医者。在这片黄沙漫天的边塞之地,她正如一株倔强的胡杨,深深扎根,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而远在长安的太宗,看着沙州传来的奏报,对左右笑道:“这武如烟,倒是让朕想起平阳公主了。”

狐魅附身:沙州司马的劫难

沙州屯田事业方兴未艾,武如烟却日渐憔悴。原本明艳照人的面容渐渐失去光泽,白玉般的肌肤变得暗沉,窈窕的身形也开始消瘦。最令人担忧的是,她那双总是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明眸,如今常常显得空洞无神。

这一切,都要从三个月前那个月圆之夜说起。

那夜武如烟巡视完边防线,独自骑马返回大营。途经一片胡杨林时,忽见一道白影掠过。战马受惊嘶鸣,武如烟勒马四顾,却什么也没发现。

她不知道的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白狐精正好途径此地,被她身上的纯阴之气吸引。这狐精见武如烟貌美非凡,又身负武功,精气比常人更加纯净,顿时起了歹念。

当夜,狐精便施展隐身术,悄无声息地附在了武如烟身上。

起初数月,狐精吸取精气十分谨慎,每日只取少许。武如烟只觉偶尔疲倦,以为是屯田事务繁忙所致。程知节见她面色不佳,还特意吩咐厨子多炖补汤。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狐精贪念愈盛,吸取的精气越来越多。武如烟的身体每况愈下,不仅面色黧黑,身形消瘦,更是整日精神恍惚。

“参军近日气色不佳,可要请医官看看?”程知节关切地问。

武如烟勉强一笑:“不妨事,许是近日劳累。”

但她自己心中也觉奇怪:往日通宵研读兵书也不觉疲倦,如今却常常日上三竿还难以起身。

又过一月,武如烟已经瘦得脱了形。昔日合身的铠甲如今松松垮垮,练武时更是气力不济,有次甚至险些从马背上摔下。

程知节见状大惊,立即请来沙州最好的郎中。郎中诊脉后却连连摇头:“脉象虚浮,精气亏损,似是劳损过度。只是...”郎中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程知节急问。

“只是这亏损之状,又不似寻常劳损。”郎中皱眉,“倒像是...像是被人吸取了精气。”

武如烟闻言苦笑:“先生说笑了,沙州大营戒备森严,谁能近我的身?”

郎中开了些补气养血的方子,但连服半月仍不见效。

这时远在长安的武父母也收到女儿病重的消息。武母当即收拾行装,快马加鞭赶往沙州。

见到女儿那一刻,武母几乎认不出来:眼前这个面色黧黑、瘦骨嶙峋的女子,真是她那个明艳照人的女儿吗?

“我的儿啊!”武母抱住女儿痛哭,“你这是怎么了?”

武如烟虚弱地靠在母亲怀中,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武母立即修书回家,让武父遍请长安名医。然而一个个郎中来了又走,都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令嫒此症非同寻常,”一位老郎中悄悄对武母说,“老夫行医数十年,从未见过如此古怪的病症。似是...似是邪魅缠身啊!”

武母闻言心惊,立即想起民间关于狐精附体的传说。她连夜派人前往长安城南的清虚观,请来了有名的玄机子。

玄机子见到武如烟第一面,就倒吸一口凉气:“好厉害的狐妖!”

他取出罗盘在房中探测,罗针疯狂旋转,最终指向武如烟所在的方向。

“果然如此。”玄机子面色凝重,“此妖已有千年道行,附在司马大人身上,吸取精气。若再不驱除,只怕...”

“只怕什么?”武母急问。

“只怕性命难保!”玄机子叹道,“更麻烦的是,此妖与司马大人的魂魄已经纠缠在一起,若是强行驱除,恐怕会伤及司马大人的元神。”

武母跪地痛哭:“求天师救小女一命!”

玄机子连忙扶起武母:“夫人请起。降妖除魔本是贫道本分,只是此事需从长计议。”

当晚,玄机子在院中设下法坛。只见他手持桃木剑,步罡踏斗,口中念念有词。忽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武如烟在房中突然发出凄厉的惨叫,那声音竟不似人声!

“妖孽!还不现形!”玄机子大喝一声,桃木剑直指武如烟。

但见一道白影从武如烟身上窜出,在空中化作一只巨大的白狐,眼泛红光,獠牙外露。

“臭道士!敢坏我好事!”白狐口吐人言,向玄机子扑来。

玄机子不慌不忙,取出符咒迎风一展。金光闪过,白狐被震退数步。

就在这时,武如烟突然睁开双眼,眼中红光一闪,竟伸手向玄机子抓来!

“不好!狐妖与司马大人的魂魄已经部分融合!”玄机子急忙后退。

原来这狐妖极其狡猾,知道武如烟意志坚定,难以完全控制,便采取渐进的方式,让自己的妖魂与武如烟的人魂慢慢交融。如今若要强行驱妖,武如烟的魂魄也会受损。

玄机子只得暂时收手,对武母说明情况。

武母泪如雨下:“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

玄机子沉吟片刻:“为今之计,唯有找到此妖真身所在,毁其肉身,方可逼其离开司马大人身体。”

就在这时,程知节闻讯赶来。听说情况后,这位沙场老将勃然大怒:“某这就点兵,就算挖地三尺,也要找出那妖孽的巢穴!”

玄机子摇头:“将军有所不知,妖狐真身必定藏在极隐秘之处,寻常手段难以找到。”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武如烟突然虚弱地开口:“胡杨林...那夜在胡杨林...”

程知节恍然大悟:“是了!参军那夜巡边回来,就说在胡杨林受了惊吓!”

玄机子立即起身:“快带我去胡杨林!”

月光下,胡杨林显得阴森诡异。玄机子手持罗盘,在林间穿梭。最终,罗盘在一棵巨大的胡杨树前停下。

“就在此处!”玄机子指着树下一个隐蔽的洞穴。

程知节立即命士兵挖掘。果然,在洞穴深处发现一具白狐的尸体,周围还布置着诡异的阵法。

“这就是妖狐的真身!”玄机子取出符咒,“待我焚毁这具肉身,逼那妖魂离体!”

就在符咒即将触碰到狐尸的瞬间,远处大营中突然传来武如烟凄厉的惨叫!

“不好!妖魂要做最后一搏!”玄机子大惊,“快回大营!”

而此时在大营中,武如烟正经历着生死考验。狐妖为保真身,疯狂地冲击着她的神识,想要完全控制她的身体。

武如烟虽在病中,但意志依然坚强。她运转内功,守住灵台清明,与狐妖展开激烈的神识交锋。

“放弃吧!”狐妖的声音在她脑中回荡,“与我融合,可得长生!”

武如烟咬牙回应:“邪魔外道,休想得逞!”

就在这时,玄机子等人赶回。见武如烟面色痛苦,周身黑气缭绕,知道情况危急。

玄机子立即布下天罡北斗阵,将武如烟护在中央。程知节则率亲兵在外围护法。

“司马大人!守住心神!”玄机子大喝一声,开始诵念驱邪咒文。

武如烟只觉得脑中剧痛,仿佛有两个灵魂在激烈争夺身体的控制权。她凭借多年练武磨练出的意志,死死守住最后一丝清明。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远在胡杨林的士兵终于焚毁了狐妖的真身。

“啊——”一声凄厉的惨叫从武如烟口中发出,一道白影从她身上窜出,在空中扭曲挣扎,最终消散无形。

武如烟顿时瘫软在地,不省人事。

当她再次醒来时,已是三日之后。武母守在一旁,见她醒来,喜极而泣。

“娘...”武如烟虚弱地开口,声音虽然微弱,却恢复了往日的清澈。

经过月余调养,武如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容貌。虽然依旧清瘦,但肌肤重新变得白皙,眼神也恢复了神采。

程知节见她康复,大喜过望,特意设宴庆祝。

宴席上,武如烟举杯对玄机子道:“多谢天师救命之恩。”

玄机子却摇头:“司马大人不必谢我。若非大人意志坚定,早已被妖狐完全控制。真正救您的,是您自己那颗坚定不移的心。”

武如烟望向远方,轻声道:“经此一劫,我更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人是妖,最重要的都是守住本心。”

月光下,她白衣胜雪,仿佛一朵在沙漠中绽放的白莲,历经风霜,却越发坚强。

而这段狐妖附身的经历,也让武如烟因祸得福——在与狐妖的神识交锋中,她意外获得了一些超乎常人的感知能力,这在她日后的人生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崴脚风波

雨后的西市青石板路湿滑如镜,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在路面洒下斑驳的光斑。晚来轩的伙计们正忙着清扫门前积水,石中玉拿着扫帚追着跑,哑叔蹲在门槛边修补松动的木楔,老马则在灶房熬着新酿的酸梅汤,香气顺着窗缝飘到街上。

苏婉踩着木屐从后院出来,手里捧着刚晒好的草药——是老马说能安神的薰衣草,要装成香袋给住店的客人。后院的石阶沾着青苔,她走得急了些,脚下一滑,一声向后踉跄。哑叔眼疾手快地扔开木楔,大步冲过去扶住她,可苏婉的右脚已经崴了,脚踝瞬间肿起个红通通的包。

苏姐!你咋了? 石中玉扔下扫帚扑过来,脸都白了,是不是很疼?我去叫郎中!说着就要往外跑。

苏婉咬着唇摇摇头,额角渗出细汗:别慌,老毛病了,以前走商时在山道上崴过。她试着动了动脚趾,疼得倒抽口气,就是...这下怕是要麻烦你们多照应了。

老马闻声从灶房跑出来,围裙上还沾着面粉,他蹲下身轻轻碰了碰苏婉的脚踝,眉头皱成个疙瘩:这肿得邪乎,怕是伤着筋了。石中玉,去我灶房药箱里拿红花油和麝香壮骨膏,再把那罐陈年艾叶拿来!

哑叔早已搬来张竹凳让苏婉坐下,自己则转身回屋,不多时拿着块平整的杉木板和布条出来,蹲在苏婉脚边比划着——是要做个简易夹板固定。他的动作轻得很,指尖触到苏婉脚踝时特意放柔了力道,像是怕碰碎什么易碎物。

陈默送酥饼过来时,正撞见这阵仗。他刚进门就听见石中玉咋咋呼呼:马师傅,这药膏要加热吗?哑叔,布条是不是太紧了?苏婉坐在竹凳上,额角还挂着汗,却在笑着安抚他们:不碍事,过两天就好了。

怎么回事?陈默放下酥饼快步走过去,系统界面自动弹出:【检测到软组织挫伤,伴随轻微韧带拉伤,建议冷敷后热敷,配合活血化瘀草药】。他看着苏婉红肿的脚踝,需要帮忙吗?我认识平康坊的正骨郎中,手法很好。

不用麻烦陈小哥了。老马已经点燃了艾叶,青灰色的烟卷着药香升起,我在御膳房时学过几招推拿,再用上这红花油,保准三天就能下地。他边说边蘸着温热的药油,指尖在苏婉脚踝处轻轻按揉,动作竟比女子还细致。

苏婉疼得吸气,却仍惦记着店里的事:今日南厢房住的波斯客商要赶早市,石中玉记得提醒他带伞,预报说午后还有雨。她又看向哑叔,后院的草药晒得差不多了,帮我收进柜里吧,别受潮了。

哑叔点点头,却没立刻起身,而是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里面是双千层底布鞋,针脚细密,鞋头还绣着朵小小的兰草,正是苏婉常穿的样式。他指了指苏婉脚上的木屐,又指了指新鞋,意思是让她换双软底的养脚。

苏婉看着那双鞋,眼眶微微发热。这鞋是哑叔趁夜里客栈打烊后,就着油灯一针一线纳的,她前几日偶然提过木屐磨脚,没想到他记在了心上。谢谢你,哑叔。她轻声说,哑叔却只是摆摆手,转身扛起扫帚去扫院角的积水了。

午后,陈默带着玄机子来客栈歇脚,刚进门就见苏婉拄着根竹杖,正坐在柜台后算账。她换了身浅绿的襦裙,脚踝处缠着厚厚的布条,却依旧把账本理得清清楚楚。苏老板娘倒是闲不住。玄机子笑着坐下,听说你崴了脚,老道特意带了瓶太医院的活络丹。

苏婉刚要道谢,就见哑叔从外面匆匆回来,手里比划着什么——他去西市采买时,见长孙府的卫卒在军械库附近转悠,还抬着几个沉甸甸的木箱,箱角漏出点黑色的粉末,看着像是火药。

陈默心里一紧,系统立刻提示:【黑色粉末含硝石与硫磺成分,与军械库火药匹配】。玄机子也收起了笑意:看来他们要动手了。他看向苏婉,老板娘可知军械库附近有暗道?

苏婉想了想,拄着竹杖起身:我丈夫以前走商时提过,从西市杂粮铺的地窖能通到军械库后墙,只是那地窖早就废弃了。她刚走两步,脚踝一阵刺痛,踉跄着差点摔倒,陈默连忙扶住她。

你坐着歇着,我去查。玄机子起身就要走,苏婉却叫住他,从柜台下摸出把铜钥匙:这是杂粮铺的备用钥匙,当年我丈夫帮铺主修过地窖门,他送的谢礼。她把钥匙递过去,路上小心,那些人怕是已经布下暗哨了。

玄机子接过钥匙,深深看了她一眼:老板娘这份情,老道记下了。

暮色降临时,哑叔端来一碗热腾腾的山药粥,里面还卧着个荷包蛋。苏婉靠着柜台小口喝着,看着伙计们忙碌的身影:老马在灶房颠着锅,石中玉在给客人端面,哑叔在擦拭窗户上的水汽,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着这家客栈。

陈默坐在窗边,看着苏婉脚踝处的布条,又看了看窗外渐暗的天色。他突然明白,这长安的安稳,从来不是靠哪个人的神通或权谋,而是靠苏婉这样的坚韧,老马的细致,石中玉的机灵,哑叔的沉默守护——就像这青石板路上的暖意,哪怕有风雨,有伤痛,也总能在寻常烟火里,开出温柔的花来。

苏婉喝着粥,忽然对陈默笑了笑,眼角的痣弯成好看的月牙:陈小哥放心,等我脚好了,让老马给你们炖当归羊肉汤,补补身子。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晚来轩的灯火在暮色里亮得愈发温暖,仿佛能驱散这长安所有的寒意。

萤光魅影

子时的梆子刚敲过第一响,晚来轩的灯笼忽明忽暗,像是被夜风掐住了喉咙。苏婉正坐在柜台后核对账目,脚踝的肿痛让她时不时蹙起眉,竹杖斜靠在柜台边,杖头的铜铃偶尔轻响。突然,门帘被风掀起,带进股潮湿的桂花香,混着点说不清的腥气。

住店。一个沙哑的女声响起,像被砂纸磨过的铜器。苏婉抬头,看见门口站着对母女:母亲约莫四十岁,穿件洗得发白的青布襦裙,头上罩着顶灰布帷帽,帷帽的纱网垂到胸口,看不清面容,只露出截苍白的手腕,指尖缠着圈褪色的红绳;身旁的小女孩约莫七八岁,梳着双丫髻,髻上别着两朵干枯的野菊,她怀里紧紧抱着个黑木匣子,匣子上刻着歪歪扭扭的虫纹,一双眼睛亮得惊人,在昏暗里像两星萤火。

柳月娘,带小女阿萤,求住一晚。妇人的声音依旧沙哑,递过两枚开元通宝,铜钱边缘磨得光滑,沾着点绿色的铜锈。

苏婉接过铜钱,指尖触到妇人的手,冰凉得像刚从井里捞出来。她指了指二楼的空房:只剩北厢房了,简陋些,姑娘不嫌弃就好。眼角的余光瞥见那叫阿萤的小女孩,正睁着大眼睛盯着灶房的方向,怀里的木匣子动了动,像是有活物在里面爬。

不嫌弃。柳月娘的声音没什么起伏,领着阿萤往楼梯走。她们的脚步声很轻,踩在木质楼梯上几乎没声响,倒像是飘上去的。走到二楼拐角时,阿萤突然回头,对柜台后的苏婉露出个古怪的笑,嘴角咧得太开,露出两颗尖尖的乳牙。

苏婉心里莫名一紧,刚要开口,就见哑叔从后院走出来,手里端着盆炭火。他看了眼楼梯口,又看向苏婉,左手在胸前比划了个的手势——哑叔年轻时在边关当兵,见过异族用毒虫传递密信,此刻脸色凝重得很。

灶房里,老马正给汤罐添柴,见哑叔进来,压低声音问:那母女俩不对劲?哑叔点点头,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又指了指二楼——他听见木匣子里有细碎的声,像是翅膀扇动的声音。

石中玉抱着被褥送上去时,特意多看了两眼。阿萤正坐在床边,把木匣子放在桌上,手指轻轻敲着匣子盖,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谣:萤虫飞,飞上天,点点火,照黄泉...柳月娘则站在窗边,帷帽的纱网对着玄武门的方向,一动不动,像尊石像。石中玉放下被褥要走,阿萤突然说:哥哥,你闻,今晚的风里有硝石味。

石中玉一愣,这丫头的声音脆生生的,和她娘的沙哑完全不同。等他跑下楼说给苏婉听,苏婉正摩挲着那两枚带铜锈的铜钱,闻言眉头皱得更紧:硝石?军械库那边...

这时陈默带着玄机子从外面回来,两人刚去杂粮铺地窖探查过,地窖尽头的石门果然通军械库,只是被粗铁链锁着,链上还挂着铃铛。苏老板娘,见过两个陌生人吗?长孙府的人可能...陈默话没说完,就被玄机子拽了拽袖子。

玄机子望着二楼的方向,指尖掐诀,眉头紧锁:好重的阴煞气,还混着蛊虫的腥气。他压低声音,那母女俩不对劲,尤其是那木匣子,灵气波动很怪。

陈默立刻调出系统扫描,界面弹出:【检测到生物能量波动,疑似鞘翅目昆虫,伴随微量硝石反应】。他心里一惊——鞘翅目?难道是萤火虫?可萤火虫怎么会有硝石反应?

三更天时,客栈里静得只剩烛火噼啪声。苏婉被脚踝的疼醒,正想喝口水,忽然听见二楼传来轻微的开窗声。她拄着竹杖悄悄上楼,就见北厢房的窗户开着道缝,柳月娘站在窗边,手里拿着根细竹管,管尖沾着点黄色粉末,正往窗外吹。而阿萤坐在桌前,打开了木匣子,里面果然爬着几十只萤火虫,绿光幽幽,每只萤火虫的翅膀上都沾着层细灰——陈默的系统瞬间提示:【灰层成分为硫磺与木炭混合物】。

原来如此。苏婉心头雪亮。这些萤火虫被喂了火药粉末,翅膀扇动时会带起火星,柳月娘吹的黄色粉末怕是引火的硫磺,她们是要借萤火虫的光,在子时风向最稳时点燃军械库的火药!

她刚要转身下楼报信,阿萤突然转过头,眼睛在绿光里亮得吓人:老板娘,你看它们飞得多好看。小女孩伸出手指,萤火虫纷纷落在她指尖,绿光映着她的脸,竟有种诡异的天真,娘亲说,等它们飞到军械库,就能见爹爹了。

柳月娘猛地回头,帷帽的纱网扫过烛火,露出半张脸——左脸颊有道狰狞的疤痕,从眼角一直划到下颌,像是被利器劈开的。她声音发狠:谁让你多嘴!

苏婉握紧竹杖,杖头的铜铃突然响了,惊动了楼下的哑叔。哑叔提着刀鞘冲上楼,虽然刀早就没了,但他常年劈柴的手劲极大,一把按住柳月娘的手腕。柳月娘挣扎着要吹竹管,老马不知何时也上来了,手里端着碗滚烫的羊肉汤,劈头就泼过去:妖孽!敢在晚来轩作祟!

羊肉汤泼在竹管上,黄色粉末遇热冒烟,柳月娘惨叫一声,手腕被烫得通红。阿萤吓得抱紧木匣子,萤火虫受惊乱飞,绿光在屋里撞来撞去,像散落的星子。混乱中,陈默和玄机子冲了上来,玄机子甩出张黄符,贴在木匣子上,符纸金光一闪,萤火虫顿时蔫了下去,纷纷落在地上。

说!谁派你们来的?玄机子按住柳月娘,帷帽被扯掉,露出她满是疤痕的脸,军械库的火药,是不是长孙无忌让你们引爆的?

柳月娘看着地上奄奄一息的萤火虫,突然笑了起来,笑声比哭声还难听:引爆?不...是祭奠。她指了指阿萤,她爹爹是军械库的看守,被长孙府的人杀了,就埋在库墙下...我要让这些萤火虫,带他回家。

阿萤抱着匣子哭起来:爹爹说,萤火虫会带着亡魂找路...娘亲说,火光大了,爹爹就能看见了。

苏婉看着这对母女,心里像被什么堵住了。她想起自己的丈夫,也是这样不明不白地没了。她对玄机子摇摇头: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太苦了。

哑叔默默地捡起地上的萤火虫,用布小心包好,递给阿萤。老马则去灶房端了碗热粥,放在柳月娘面前:先暖暖身子,有话慢慢说。石中玉跑去找药,给柳月娘烫伤的手腕上药。

陈默看着系统界面,萤火虫翅膀上的硫磺粉末浓度很低,根本引不爆火药,看来柳月娘只是想用这点微光,完成一个母亲的执念。玄机子叹了口气,收起黄符:军械库的事,大理寺会查清楚,不会让好人白死。

天快亮时,柳月娘带着阿萤要走。阿萤把木匣子里的萤火虫放走,绿光在晨雾里渐渐散开。她送给苏婉一朵野菊干花:老板娘,你的镯子很好看,像我爹爹给娘亲的银簪。苏婉摸了摸手腕上的旧银镯,对她们笑了笑:路上小心。

柳月娘走时,沙哑的声音软了些:子时的风最稳,萤火虫会沿着风的方向飞...

晨光透过窗棂照进客栈,哑叔在扫地上的萤火虫翅膀,老马在熬新的酸梅汤,石中玉在给苏婉的竹杖缠防滑布。苏婉望着账本上的字迹,突然明白,这长安的风雨里,藏着多少这样的执念与苦。而她们这些守着客栈的人,能做的,或许就是在风雨里点一盏灯,让每个迷路的人,都能找到片刻的暖意。

陈默看着窗外渐渐散去的萤光,系统界面弹出新的提示:【检测到军械库方向能量稳定,威胁解除】。他回头时,见苏婉正对着那朵野菊干花出神,眼角的痣在晨光里,温柔得像滴未落的泪。这长安的故事,总在权谋与烟火间流转,而最动人的,从来都是这些藏在怪异背后的,寻常人的悲欢。

雨寺秘踪

杜氏的绣鞋踏碎满地青苔,雨珠顺着宝相花纹的鞋尖滚落,在青石板上洇开一小片深色水渍。她手擎的油纸伞骨泛着乌木的暗光,雨水顺着伞沿织成帘幕,敲打在太平禅寺斑驳的山门上,与檐角铜铃的叮当声缠成一片细碎梵音,倒比寺里的晨钟更添几分幽寂。

智圆法师引她穿过三重月洞门时,灰布僧袍的袖口不经意扫过门柱,袖中藏着的铜铃突然暗响一声,细弱却尖锐,惊得檐角悬着的风铃猛地一颤,碎雨被震得四散飞溅。杜氏下意识攥紧了袖中的锦囊,锦囊里是半截绣着军械库徽记的丝线——这是她从丈夫尸身上找到的,而丈夫正是前日军械库大火里失踪的看守。

禅房的木门被推开时,沉水香的雾气扑面而来,混着檀木榻上积年的尘味,熏得杜氏鬓边的金步摇微微发烫。步摇上的珍珠随着她的呼吸轻晃,在墙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军械库那晚飞散的萤火。

小娘子且看这《金刚经》拓本。智圆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指腹带着常年捻珠的薄茧,袖口滑落的紫檀佛珠堪堪擦过她手背。杜氏的指尖猛地一缩——那佛珠上第三颗珠子缠着圈暗红的血沁,色泽沉郁,倒像是新鲜的血渍浸透了木头纹理。

她正心头发紧,忽听得后院传来一声脆响,是瓦片碎裂的动静,惊得案上的茶盏猛地一颤,碧色茶汤里浮起一圈圈涟漪,将智圆倒映的影子搅得支离破碎。

许是野猫闯了祸。智圆笑得温和,眼底却掠过一丝冷光,伸手就要去捂袖中的铜铃。

而此刻,禅房后墙的老槐树上,陈默正扒着湿漉漉的枝桠往下看。他按玄机子的嘱托来太平禅寺追查长孙党羽的踪迹,系统界面早已弹出警示:【检测到两处能量异常点,一处位于禅房檀木榻下,一处为后院柴房】。刚才的瓦片声,正是他从柴房顶翻落时不小心踩碎的。

他借着雨幕隐在树影里,目光透过禅房窗缝望去——杜氏正低头盯着拓本,金步摇的流苏垂在纸页上,遮住了拓本末尾的落款。智圆的手看似在翻页,实则正悄悄往榻边的暗格摸去,袖中的铜铃又响了一声,这次更急,像是在发信号。

这拓本...似乎少了后半卷?杜氏忽然开口,声音带着刻意压柔的颤抖,指尖轻轻点在拓本边缘,我夫君生前常说,完整的《金刚经》拓本该有应无所住的批注。

智圆的动作顿住了,佛珠在指间猛地收紧:小娘子说笑了,此乃寺中孤本,怎会残缺?他话音未落,后院突然传来几声闷响,像是有人被捂住了嘴。

陈默瞳孔一缩,系统瞬间扫描到柴房方向的异动:【检测到三名持械人员,携带弩箭,正靠近禅房】。他摸出腰间的短刀——这是玄机子给的防身武器,刚要跳下去,却见禅房里的杜氏突然抬手,金步摇的尖钩猛地划过智圆手腕!

说!我夫君是不是你们杀的?杜氏的声音再无半分柔意,锦囊里的丝线被她甩在案上,这军械库的徽记,为何会出现在太平禅寺的佛经里?

智圆吃痛,佛珠散落在地,露出袖中藏着的青铜令牌,上面赫然是长孙府的狼头纹。他厉声道:不知好歹的妇人!既然你自己撞上门来...

话音未落,陈默已踹开后窗翻了进来,短刀架在智圆颈间:长孙无忌的狗,倒是藏得深。系统界面在他眼前亮起:【智圆,俗名周显,曾为市令司文书,参与军粮走私】。

后院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陈默拽着杜氏往榻边退,同时扫向系统标记的暗格:榻下有密道!杜氏反应极快,伸手掀开榻垫,果然露出个黑黝黝的洞口,潮湿的风裹着泥土味涌上来。

智圆趁机要按动墙上的机关,却被追进来的哑叔一脚踹翻——原来哑叔不放心陈默独自行动,悄悄跟了过来,刚才的闷响正是他解决了柴房的守卫。

陈默推杜氏进密道,自己转身迎向冲进来的卫卒。雨声、兵刃碰撞声、铜铃的急促脆响混在一起,禅房里的沉水香被血腥味冲淡,只有那本《金刚经》拓本还摊在案上,被溅落的雨水打湿了纸页,应无所住四个字在水渍里渐渐模糊。

杜氏顺着密道往下爬时,指尖摸到洞壁上粗糙的刻痕,像极了丈夫生前刻在军械库墙上的记号。她攥紧那半截丝线,听着身后传来的打斗声,忽然明白,这太平禅寺的梵音里,藏着的不是慈悲,而是沾满血污的权谋。而雨幕里那些奔忙的身影,无论是陈默的刀光,还是哑叔的拳脚,都在为这长安的清明,劈开一条生路。

雨还在下,打在禅房的瓦上,敲在山门上,与远处隐约的钟声缠在一起。陈默解决完最后一个卫卒时,看见哑叔正捡起地上的紫檀佛珠,佛珠上的血沁在雨水中愈发暗红。他抬头望向窗外,雨帘里,太平禅寺的飞檐刺破云层,像一柄未出鞘的剑,静静守护着这风雨飘摇的长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