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2003年6月7日这一天,一辆辆的大巴车从一个个学校里驶出,在全国各地的道路上缓缓行驶,路过一个个熟悉的街景,在无数人的注视和祝福下,又驶入一个个学校。
车上载的是寒窗12载甚至更多年的孩子们,载着神情肃穆又自信满满的他们,驶向淬炼神丹的金炉,经过涅盘之后,再走向各自灿烂的人生。
而此时,东昌县栗黍镇郝家庄的翠花和李秀秀正悄悄往公交站走。两个人手里都提着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水果、点心和香烛。
在东昌县城的一个站点跟翠兰一起会面后,三个女人相携往县城北边的高庙走去。
鑫鑫和圆圆都是复读生,去年没考上理想的大学,今年压力更大,她们做母亲的,心里比孩子还紧张,容不得一点闪失。
所以,她们决定采取最古老、最神圣又最管用的仪式——烧香拜佛。为孩子顺利通过考试祈祷。
“你说咱们这样,会不会被孩子知道啊?” 翠兰小声问,眼神里有些犹豫。
她们都知道,孩子不信这些,要是知道了,肯定会说她们封建迷信。
“知道什么呀,你不说我不说她不说,孩子们怎么能知道呢!” 李秀秀道。
翠花叹了口气,“我这心里啊,天天都揪着,就盼着孩子能考个好成绩,不然这一年又白熬了。”
两个人正说着,身后传来一个声音:“翠兰姐,翠花姐,你们这是去哪儿啊?”
她俩回头一看,是张家庄的张秀英,也是学生家长,从小跟她们一起长大,平时和她们关系不错。她的儿子今年也参加高考,是应届生。
翠兰愣了一下,赶紧说:“没去哪儿,就是出来买点东西。”
张秀英笑了笑:“我看你们提着红袋子,是要去高庙吧?我也正想去呢,求菩萨保佑孩子高考顺利,咱们一起吧。”
翠兰和翠花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看来是同道中人。
李秀秀也小声跟翠兰说:“你看,这就是到大事上了,谁都一样,都想求个心安。”
来到高庙,庙里密密麻麻的人群把几个人惊呆了。
这么多人!
都是来烧香拜佛祈祷孩子高考顺利的家长。
翠花心里哀嚎:“这么多人!看来鑫鑫和圆圆的竞争不小啊!”
高考如期拉开帷幕。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考点入口增设了“防疫通道”,考生需出示健康证明、测量体温后才能进入考场。每个考场除监考老师外,还配备了一名医护人员,随时应对突发健康状况。
一名考生入场时因为紧张导致体温略高,医护人员立即将其带至临时观察区,经休息、二次测量后体温恢复正常,顺利进入考场。
真真是......激动人心啊。
2003年的全国高考,是不平凡的高考,注定是要载入史册,被后人反复提及的。
6月8日上午的数学考试的考场上。
起初,一切正常。
可考试刚刚过了半小时,监考老师慌了。
因为监考老师突然发现,考场上的学生貌似心情激动,拿笔的手不住地颤抖,身体也摇摇晃晃,慢慢的,一个、两个、三个同学出现这种紧张的情绪,甚至有人小声地啜泣起来。
一瞬间,仿佛传染一样,更多的同学小声啜泣起来。
楼道里出现了细细碎碎的脚步声,监考的、巡考的、考点调度的人都出现在走廊里,紧张的情绪迅速蔓延,有的孩子抬起头,看着窗外的老师红了眼睛。
但很快,楼道里巡考老师跟监考老师耳语几声后匆匆离去,窗外又恢复了安静。
监考老师镇定了一下情绪,用眼神安抚同学们,同时将手掌心轻轻往下压,提醒同学们注意平稳心情、认真答题。
考场上的同学们稍稍安稳情绪,尽力投入到考试中,但考场上“哗啦呼啦”大力翻动试卷的声音、桌椅挪动的声音一直没停,整个考场始终弥漫在紧张烦躁的情绪中。
此时此刻,鑫鑫正面临着严重的自我怀疑。
平时他的数学成绩都在145以上,整张试卷都遇不上的疑难复杂题目,在前十道选择题中已经出现了2道。
看题2分钟,5分钟,毫无解题思路。
冷汗从背上、脸上,细细碎碎地流出来。
怎么回事?!
鑫鑫打破自己的做题习惯,把试卷直接翻到了最后几道大题。
不会,不会,没见过。
这是什么题目?
如此刁钻、如此复杂深奥,这是奥赛的题目!
“轰!”
徐朝鑫的脑子像要炸开似的。
老师的话在他脑海中炸响:“你的基础很牢靠,各个知识点掌握得扎实,但灵活性和纵深性还是差点,你这样的学生打奥赛还差点意思,但应付高考没有问题,不用冲奥赛了,把高考数学拿到145以上就行了。”
这他妈的这就是奥赛题目!
谁能想到高考考奥赛的题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