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故乡故事 > 第237章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故乡故事 第237章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作者:水里有小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06:08:13

2001年底,“郝特蔬”品牌联盟成员的每个新棚利润都回到了三万多,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这些年轻的新型农民,不怕吃苦,怕的是吃了苦受了累还得不到收获。

光芒认真告诫大家:“咱们这是靠质量赢回来的,以后不管行情怎么变,只要咱们守住安全这个底线,就不怕卖不出去。”

众人郑重点头。经过去年的蹉跎,大家都深刻地认识到了产品质量和良好品牌的重要性。

经过2000年的洗礼,2001年的痛定思痛、奋起直追,东昌蔬菜逐渐进入了可持续发展阶段,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蔬菜种植的主流。

春节前,光芒带着韩国客商来参观,看着满棚的优质蔬菜,客商竖起大拇指:“东昌蔬菜,是真正的‘中国一号菜园子’!”

咱们的“东昌好特菜蔬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郝特蔬”品牌为敲门砖,已经敲开了各大批发市场和超市的大门,以一种火箭式喷发的速度成长起来。

这不是光明和光芒他们自己的本事,这是整个时代发展的必然,站在时代的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光明和光芒乘胜追击,积极响应东昌县政府的号召,按照县里“一乡一品”的种植布局,在“郝特蔬”品牌下又开辟了不同的子品牌。“孙家黄瓜”“吕家银瓜”“古城番茄”等特色品牌也逐渐打开了市场。成了外地客商的“指定货源”。

2001 年初,县农业局找到大勇他们,希望以“郝特蔬”品牌的种植规程为基础,制定全县统一的蔬菜种植标准。大勇和光芒跟着农技专家一起,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从育苗、施肥到防虫、采摘的每个环节都写进了规程,还加入了产品溯源体系,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蔬菜的种植过程。这套规程后来被评为“东昌标准”,还被推广到了全国,成为蔬菜行业的标杆。

这一年,东昌新认证了 5 万亩优质农产品基地,15 个蔬菜品牌,“东昌蔬菜”的名声不仅恢复了,还比以前更响了。

有外地的考察团来参观“郝特蔬”的种植园,大勇带着他们走进大棚,指着墙上的种植日志说:“以前咱们种菜靠经验,现在靠标准,靠良心。只要每个菜农都守住这个标准,东昌蔬菜就永远不会倒。”

大家聚在一起,讨论这段时间咱们种菜卖菜的得失。

大勇和光芒谈论着病虫害的防治,光明跟三勇说起自己的新想法:“三勇哥,我看报纸上省农调队产量处的专家说,咱们东昌蔬菜至今仍然是重生产轻加工,生产出来的菜原封不动打包出售,顶多是有个品牌,什么包装啊营销的手段都没用上,现在流行一种净菜清洗加工,可以直接进超市和餐馆。我觉得这又是一个新路子。”

三勇尴尬笑笑。光明他们大张旗鼓地开公司创品牌的时候,他打了退堂鼓,现在大家说的话他都听不懂插不上话了。

光明见三勇笑笑没说话,以为他是没有听懂。

“我去年去南方地方时候就考察了他们的蔬菜脱水工艺。就是把鲜菜脱水成干菜,产值翻好几番。就是机器设备太贵了。不知道咱们县里有没有支持补贴?”

光芒倒是感兴趣,“有鲜菜不吃,谁吃脱水蔬菜?那玩意好吃?费劲巴拉地把蔬菜脱水,能卖上价?”

光明摆摆手:“你想想,咱们的蔬菜从地头出10吨,运到京城,菜值多少钱,人工和物流费值多少钱?如果在地头就把菜脱水成干菜,人工和物流又能省下多少钱?那如果这些脱水蔬菜出国出海呢?”

这么一说大家就明白了。

永红叹气:“深加工好处多,价格高,好卖,但是设备也贵,一吨脱水蔬菜能卖十几万元,现在国外需求也很大,但加工设备就要一千多万,太贵了。”

光明也说:“就是啊,我们都知道品牌化和深加工的好处,这是将来的发展趋势,但我们实力不行,暂时只能像十几年前一样卖菜。”

大家叹气,心有余而力不足,说的就是这个吧。

好在咱们现在的买卖做得风生水起,先积攒资金和经验吧,没有那个金刚钻,甭想揽那个瓷器活。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

三勇回到家,想起今天聚会时大家的谈论,心里郁闷又起。“我早就说让你跟光明一起注册公司,你偏不听!现在好了,想注册品牌都注册不了了!”

三勇气得把手里的政策文件摔在桌上,文件上 “严控特菜品牌申请,需自有连片种植基地不少于50 亩”的字样格外醒目。

闪花也红了眼,声音带着委屈:“我当初不让你干,不也是怕风险吗?谁知道政府会突然出这政策!再说了,咱们现在跟着光明他们干,不也能赚钱吗?”

“赚钱?能跟光明比吗?”三勇语气里满是憋屈,“人家现在有自己的品牌,菜能卖高价,还能带动农户一起干,咱们呢?只能靠拉货赚点辛苦钱!当初要是听我的,现在咱们也有自己的品牌了!以前是他跟着我干,我是师傅,现在是我跟着他干,他吃肉,我喝汤!”

闪花还想辩解,可看着三勇通红的眼睛,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知道,三勇心里委屈,当初因为她的反对,错过了最好的时机,现在想追都追不上了。

第二天一早,三勇去找大勇,两人蹲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各抽着一支烟,沉默了许久。

大勇看着三勇憔悴的样子,叹了口气:“兄弟,别太难受了,我当初不也错过了改种特菜的好时机吗?这就是命,一步慢,步步慢。”

三勇苦笑了一声:“你现在不也跟着种特菜了吗?种菜一年两季,慢了一年两年都能赶上趟。可我呢?想搞品牌都搞不了了,县里出政策了,要想注册新品牌,必须有连片规模种植!以前都是光明跟着我干,我带他跑市场、找销路,可现在呢?是我跟着他干,靠他的订单活着。咱们张家兄弟,是真的落后于郝家兄弟了。”

大勇感慨:“是啊,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以前谁能想到,光明能把公司做得这么大,光芒能成种植能手?咱们啊,还是太保守了,总怕冒险,结果把机会都错过了。”

三勇不甘心啊,咱是一步慢,总不能步步慢吧。

想起光明和光芒说的深加工和脱水蔬菜,三勇开始琢磨,这,也许就是下一个风口。

喜欢故乡故事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故乡故事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