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翠花送种米展示了自己卓越的做饭手艺,志远和桂英惊觉,原来二妮会做这么多好吃的,来了这么多天,尽做些家常菜,没有发挥出真本事来。
既然有大厨,就不能浪费。
最近志远和桂英都愿意去赶个早市,买个鸡买个鱼的,各种海鲜山珍等鲜物天天往家搬,也不在单位食堂吃饭了,中午无论多晚都赶回家吃午饭,翠花对家务越做越上手,不仅把嫂子颖颖伺候得身心舒畅,家里的卫生饭菜也搞得有声有色。一家人皆大欢喜。
一家人安心地享受着翠花提供的服务,觉得这个保姆找得真是值当,颖颖开始担心,如果翠花伺候完月子就回家了,她可是做不了这样的活计。
桂英也有这个担心,于是小茜茜满月后,桂英又大方决定,要给儿媳妇坐个双月子。
一家人都高兴。唯独老太太不愿意。
“二妮啊,你啥时回?你在这里待了一个月了,不回家掰棒子?”
翠花:“......”
“桂英啊,二妮什么时候走,待了一个月了吧,不让她回家?”
桂英不乐意婆婆管得太多,翠花在这家待多久她都要管着。这个家她是长辈不错,又不是她当家,总是仗着自己年纪大,对家里的事指手画脚。
“颖颖要坐双月子,这还没出月子呢,翠花还要再待一个月,你少管。”
老太太扁扁嘴,这些个孩子,心里没数,雇着这么一个大人看孩子,一天得吃多少粮食,颖颖出了月子什么事都能自己做,为啥家里再养一个闲人。
这段时间狠着劲吃吃喝喝,家底都要掏光了吧,你看一家人吃的,个个满脸红光,一家人都跟着颖颖坐月子了!
老太太叨叨个不停,她不知道,她以为自己在心里嘀咕的话,都从嘴里秃噜出来,入了他人的耳朵。
众人不跟她计较,还是我行我素。
家里的伙食还是一如既往的丰盛,把翠花的脸吃得又白又圆。活计熟了干得也快,小茜茜也听话,嫂子也能自己干点。园子里的菜也侍弄得枝繁叶茂、板板正正,实在没活干了。
这个双月子,不仅大伯家过得舒坦,翠花也舒坦。
翠花觉得手头开始闲下来了,有点不好意思。
翠花又开始了打毛线和裁衣服。这是跟着村里的婶子学的。
邻居家有个婶子干裁缝,手巧得很,翠花农闲了就跟在婶子身边帮忙,理个线,挑线头啥的,很有眼色。
翠花始终记着她爹说的,人得有个手艺,有手艺就有活钱。老农民光靠天吃饭,永远吃不饱。
邻家婶子见她讨喜,也聪明,就教她织毛衣、裁剪衣服。
这个时代,家里有缝纫机的不少,但裁剪衣服的还是得专门裁缝才敢下手,好不容易扯块布,一旦裁坏了可疼人。
只要裁好了,不管针线活粗细,好歹能缝起衣裳来。
翠花学了这一招,一家八口的衣服就不用花钱找裁缝了,打毛线更是简单,在翠花看来,打毛线就是拿着线在针上缠绕,有的是花样,一次不行就拆了重来,比裁衣服可简单多了。
这时,茜茜出了月子,也大了,半晌午半下午,天气不冷不热的时候,颖颖便和翠花端着马扎在家属院里乘凉。
翠花手里不闲,总是拿着棉线或者毛线,给嫂子织披肩,给茜茜织毛衣,给大娘和老太太织手套。
众人看着她两只针上下翻腾,一会功夫就织出一块花样繁杂图案,也是纷纷称奇。
“二妮啊,你这是跟谁学的,织的毛衣咋这么俊呢?你也教教我吧。”说话这人是邻居陈政委家的儿媳妇王春兰,年纪跟颖颖差不多大,这已经是第二胎了,头胎是个小小子,才两岁多,此刻正趴在他娘腿上啃指头。
“跟村里裁缝婶子学的,人家才是能手,一件衣服能织出前后不同的图案,都看不出哪里打结来。裁衣裳从来不用图纸,一把尺子一块粉笔一把剪刀,三两下就能裁好衣裳。”
翠花提起美香婶子来也是一脸敬佩,从来没见过那么聪慧的女人。
“你还会裁衣服?我这有块布料,想着做件褂子,一直没想出啥样,也没找人裁,要不你给我裁裁吧!”
“行啊,你想要啥样式的。”翠花和春兰站起身,开始比划起来。
颖颖眯着眼看着翠花,这小妮子会的还真是多,可惜没上过学,只认识几个大字,要不然能出个好手。
两人叽叽咕咕商量半天,春兰便领着翠花去了她家。一会功夫就出来了。
“裁好了?”众人惊道。
“哎呀你还别说,我还真没见过这样裁衣服的,就这样这样这样,画了几道线,我还没反应过来呢,二妮拿起剪刀,咔嚓咔嚓,没几下就把布裁开了,看得我眼花缭乱,什么都没看清楚,就裁好了。”春兰一脸崇拜地看着二妮。
“明天我就让我婆婆把衣服缝起来。”
武装部的家属院,几乎各家都有缝纫机,这个年代,还是流行上街扯布自己缝制衣服,缝纫机都有,但这裁剪衣服却是没有几个敢下手的,好不容易扯的布,一不小心裁坏了可就麻烦了。又拼不回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