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轩”的茶香似乎还在鼻尖萦绕,但省城的空气却并未因此变得轻松。
吴振邦的“和气生财”更像是一层薄纱,掩盖着底下涌动的暗流。
周若雪深知,吴家绝不会轻易放弃省城这块肥肉,暂时的退让不过是权衡利弊后的蛰伏。
分公司办公室内,阳光正好。陈瑶抱着一摞刚打印好的文件,小碎步跑到周若雪桌前:“周总,临江项目一期供应商的资质审核报告整理好啦!”她额角渗出细汗,小脸红扑扑的。
“辛苦了。”周若雪接过文件,快速翻阅,“效率不错。”
“是林薇姐教我的方法,用表格筛选快多啦!”陈瑶开心地说,大眼睛瞟向坐在窗边沙发、正对着保温杯吹气的姜涛,带着点小得意,“姜哥,我是不是进步啦?”
姜涛抬眼,目光掠过她亮晶晶的眼睛,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嗯。” 算是认可。
林薇端着咖啡杯走过来,笑道:“小瑶学东西很快。不过下次别跑那么急,当心摔着。”
她自然地坐到周若雪对面,开始汇报:“吴家那边,明面上很安静。
吴振邦这两天频繁出入‘听雨轩’,似乎见了几个外地的古董商。另外,他那个二弟吴振华,最近倒是很活跃。”
“吴振华?”周若雪放下文件。
“对,吴家老二,和吴振邦的儒商路子不同,早年是混迹省城码头起家的,手底下养了不少练家子,开了几家武馆和安保公司,脾气火爆,江湖气重。”
林薇调出资料,“张魁就是他以前一手带出来的。张魁被废,吴振华那边反应最大,这几天他名下的‘振华武馆’和‘四海安保’的人,活动明显增多,似乎在打听什么。”
“看来吴家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周若雪若有所思,“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有可能。吴振邦示弱稳住我们,吴振华则在积蓄力量,或者…制造摩擦点。”林薇分析道。
这时,姜涛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黑虎发来的加密信息:
「姜哥,查到点有趣的。吴振华手下有个叫‘铁手刘’的硬茬,练外家拳的,在‘四海安保’挂名副总。
他最近私下接触了几个从南边来的拳手,路子很野,不像是打擂台的。另外,‘听雨轩’那个柳老头,背景有点玄乎,本地人叫他‘柳半仙’,据说早年是跑江湖卖艺的,懂点奇门遁甲和相面,后来被吴振邦奉为上宾,很得信任。
姜涛看完,手指在保温杯光滑的杯壁上轻轻敲了两下。
吴振华这条线,看来是吴家放出来试探的疯狗。
至于那个柳玄青…“奇门遁甲”?他眼神微动,想起茶局上那短暂的对视。
“姜涛,你怎么看?”周若雪看向他。
“等。”姜涛言简意赅,“苍蝇自己会撞上来。”
下午,城西老城区,“知味居”茶楼。
这是一家有年头的老茶楼,两层木结构,茶香混合着市井烟火气。
楼下多是街坊邻居喝茶聊天打牌,楼上雅座清静些。
姜涛受周若雪所托,来此与一位对省城老建筑颇有研究的学者见面,了解临江新区保留历史风貌的细节。
陈瑶也跟着来了,美其名曰“学习本地文化”。
二楼靠窗的雅座,姜涛与一位戴着眼镜、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李教授)交谈着。陈瑶坐在旁边,认真地在小本子上记录,时不时好奇地问几句关于飞檐斗拱、雕花门窗的问题。
姜涛安静地听着,保温杯放在手边。
茶香袅袅,气氛平和。楼下传来搓麻将的哗啦声和街边小贩的吆喝,充满了生活气息。
就在这时,楼梯口传来一阵略显沉重的脚步声。
几个穿着黑色紧身背心、肌肉虬结的汉子走了上来,目光扫视一圈,最后落在了姜涛他们这一桌。为首一人,身材不高但极其敦实,双臂肌肉如铁疙瘩,双手骨节粗大,布满老茧,正是“铁手刘”。他眼神凶悍,带着毫不掩饰的挑衅。
“几位,拼个座?”铁手刘走到桌边,大喇喇地拉开一张椅子就要坐下,根本没管李教授和陈瑶惊愕的目光。
李教授皱眉:“这位先生,我们这里有人了。”
“有人?我看位置很宽嘛!”铁手刘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目光却死死盯住姜涛,“这位朋友,面生得很啊?不是本地人吧?在哪儿发财?”
他身后几个汉子也围了上来,隐隐形成包围之势。茶楼二楼的空气瞬间凝固,其他茶客察觉到不对,纷纷噤声侧目。
陈瑶小脸绷紧,下意识地往姜涛身边靠了靠。李教授脸色有些发白。
姜涛眼皮都没抬一下,端起保温杯,慢条斯理地吹了吹热气,喝了一口。
水温刚好。他放下杯子,这才抬眼看向铁手刘,声音平淡无波:“有事?”
“没啥大事。”铁手刘见对方如此镇定,眼中戾气更盛,故意把蒲扇般的大手按在桌面上,五指发力!坚硬的实木桌面,竟被他按出五个浅浅的指印!“就是看朋友你气度不凡,想交个朋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