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在和蔡邕聊了天之后,也就不再有急迫的心理了。
到了第二天,张宁就正式将蔡邕从副教育部长的位置。
调到了司隶总督的位置上,正式的将整个司隶的民事交给了蔡邕来处理,蔡邕同时还要兼任司隶的教育局长。
同时,张宁任命黄忠为司隶地区的战区司令。
负责司隶的所有军事部分,同时将这次参加讨董会盟的士兵,步兵留下八千人,骑兵留下两千人,由黄忠指挥。
任命高幽为司隶的税务局局长,其余的大小政府人员由蔡邕自己提出名额,最后由张宁负责审核。
安排好了这些以后,张宁就很熟练的当起了甩手掌柜。
除了一些非她不可的事情,其他事情就都交给了手下人去解决了。
蔡邕来到洛阳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蔡邕现在的名声,可比他在原历史上还要大太多了。
毕竟,蔡邕原历史上可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张宁强行被注释了很多的典籍。
并且,这些典籍还被张宁的中山商行卖的整个大汉到处都是,甚至很多都卖到大汉之外的地方。
比如西域和胡人那里,不要怀疑在这个时候汉人的文明就是整个地球上最先进,最优秀的文明。
那些西域的无论是商人,还是贵族都是以学习汉人文化而骄傲的。
由于那些典籍都是以蔡邕的名义注释的,因此这个时空里的蔡邕的名声。
在读书人圈子里,那可真的是无人能敌的。
本来张宁要是脸皮够厚的话,将《字典》和《词典》的着作者霸占了,那张宁肯定是比蔡邕要强无数倍的。
不过,谁让张宁不愿意做那种恶心的事情呢。
因此,也就只能让蔡邕成为目前在读书人中最受敬仰的人了。
本来汉末这个时候最受敬仰的大儒,应该是郑玄的。
不过这时空吗,由于郑玄的作品只在其家族中传播。
那他就没有资格和蔡邕争了,所以蔡邕就成了大汉最有名的大儒了。
而蔡邕到来洛阳的消息传播开以后,那些已经开始收拾东西打算各回各家。
但是,还没有走的诸侯们自然是要拜访蔡邕的。
其中尤以曹操最为正式,因为曹操也算是蔡邕的半个弟子了。
因此,曹操是以弟子之礼拜见的蔡邕。
蔡邕也是以半师的礼仪招待了曹操,一番礼仪之后。
双方入座,曹操先是请教了一些对典籍的疑惑。
在得到了蔡邕的一一解答以后,在某个时空曹操顺口问道:“老师现在已经决定跟随那位大贤良师了吗?”
蔡邕看了一眼曹操,就曹操的那点心思。
在蔡邕眼里,根本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蔡邕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道:“孟德以为,儒家士子的理想国家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曹操闻言,陷入了思考中。
曹操可不认为,蔡邕真的是在问他儒家士子的理想世界。
因为,蔡邕作为现在天下最有盛名的大儒,他不可能不知道儒家的大同世界是个什么东西的。
想了一会,曹操恍然了。
蔡邕是在告诉他曹操,他蔡邕不是在追随哪个人,而是在追随一个比儒家的大同世界还要美好的理想。
想明白这些以后,曹操也就将他想说其他话语都埋在心里了。
因为曹操知道,那些拉拢的话语已经毫无意义了。
因此,接下来的时间里。
曹操就只是和蔡邕聊典籍,聊各种奇闻趣事。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曹操和蔡邕的相处是真的相当的不错的。
直到曹操告辞离开的时候,两个人都是笑呵呵的。
不过,无论是蔡邕还是曹操。
两个人都明白,他们以后除了那一点本来就没有多少的师生情份以外,就只能是敌人了。
在曹操之后,袁绍和其他的诸侯也都来拜访了蔡邕。
当然了,这些诸侯们中有些情商高的。
见到蔡邕以后,自然不会找不痛快。
都是和蔡邕谈一些儒家经典,甚至有几个比如刘备就干脆是来请教蔡邕关于某些典籍的含义的。
当然了,也有人干脆就是来和蔡邕进行辩论的。
这个人就是孔融,孔融同样作为汉末这个时候的大儒。
他对于儒家经典的理解,除了他们孔家流传下来的精译注释以外,孔融自己本身也是有他自己的理解的。
所以,同样都是大儒。
孔融和蔡邕在相同的典籍上,但凡有不同的理解。
那两个人,肯定是都不会认为自己的理解是错的,都觉得对方是异端。
因此,孔融和蔡邕见面以后。
聊了没多久,就相互辩论起来了。
而作为和孔融一同见蔡邕的刘关张,一时间也只能在旁边干看着。
是一句话也插不进去的,不过两个人的辩论。
倒是让刘备三人,获益匪浅。
最后,在蔡邕和孔融道别的时候。
说句实在话,刘备和关羽甚至还有点意犹未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