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星尘古径,遗忘哨站与冰棺的无声咆哮
摆脱了星骸寄生虫群的死亡拥抱,“希望号”并未敢有丝毫停歇。林薇下令星舰保持着最高警戒状态,引擎以超越设计标准的负荷持续运转,力求以最快速度远离那片被“阙歌者”阴影笼罩的星域。舷窗外,星辰被拉长成模糊的光带,唯有舰体内部各种系统运行的轻微嗡鸣与警报解除后残余的紧张氛围,提醒着人们刚刚经历的惊心动魄。
林薇坐在舰长席上,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她的目光落在主屏幕一侧,那里显示着通往“葬星海”边缘的最新航线修正图。根据星瞳提供的坐标和现有星图叠加分析,他们需要穿越一段被远古数据库标记为“星尘古径”的异常区域。关于这片区域的记载极其稀少且矛盾,有的描述其为相对安全的古老航道残迹,有的则警告其中潜藏着连光都能吞噬的“遗忘陷阱”。
“博士,关于刚才的‘虚空低语’……”一位专精于灵能与异常现象的研究员走上前,脸上带着未褪的惊悸与强烈的好奇,“我们记录了部分低语的频率和意念碎片,虽然无法完全解析,但其中反复提及的一个概念是‘帷幕’与‘观测孔的污迹’……这似乎与星瞳‘观测者’的身份,以及‘阙歌者’的腐化特性,存在某种隐含的关联。”
林薇接过初步分析报告,快速浏览着。低语中蕴含的信息支离破碎,充满了非人的视角,但“观测孔的污迹”这一描述,让她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阙歌者”那种扭曲现实、玷污法则的特性。难道在“虚空低语者”这类存在眼中,“阙歌者”的行为就像是在宇宙这张完美的“帷幕”上涂抹的污迹?
“继续分析,尝试建立信息模型。任何关于‘阙歌者’本质的线索都至关重要。”林薇指示道,同时将这份报告与星瞳的警告、以及之前遭遇“空间水母”被引导的事件联系起来。一个模糊的、关于“阙歌者”真正威胁的轮廓,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他们或许不仅仅是文明的毁灭者,更是某种试图篡改宇宙底层规则的“病毒”。
“即将进入‘星尘古径’预估边界。”导航官的声音传来,打断了林薇的沉思。
主屏幕上,前方的星域呈现出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景象。不再是纯粹的黑暗与点缀的星光,而是弥漫着一种稀薄的、散发着微弱各色荧光的星尘物质。这些星尘如同宇宙中的极光,缓慢地流淌、旋转,形成了一条条蜿蜒曲折、望不到尽头的“光之河流”。更远处,一些巨大的、如同破碎山脉般的星体残骸悬浮其中,沉默地诉说着远古的沧桑。
“探测到中度空间曲率变化,引力场复杂,常规雷达探测效率下降百分之六十。”探测员汇报,“建议切换至灵能感应和长波引力探测模式。”
“按建议执行。减速至标准巡航速度,保持编队警戒队形。”林薇下令。在这片未知的古径中,莽撞的高速航行无异于自杀。
“希望号”如同一位小心翼翼的探路者,缓缓驶入了这片梦幻而危险的星尘海洋。星尘拂过舰体护盾,激起一圈圈微弱的能量涟漪,发出细微的、如同风铃碰撞般的悦耳声响,与舰内紧张的沉默形成了鲜明对比。
航行数小时后,一座异常庞大的星体残骸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它并非自然崩解形成的碎块,其结构依稀可辨——巨大的环形主体,一侧延伸出数根断裂的、如同骨架般的巨型桅杆,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宇宙尘冰和撞击坑,但某些区域依然能看到金属的反光和隐约的、早已黯淡的符文刻痕。
“这是一艘……星舰残骸?”武器官难以置信地低语,“如此庞大的体积……是泰坦级的吗?属于哪个文明?”
“能量扫描显示内部有微弱的、结构化的能量残留,非自然现象。”探测员报告,“生命迹象扫描……无结果。但检测到一种……非敌意的、类似信标的周期性低频脉冲。”
信标?
林薇心中一动。“尝试解析脉冲信号,匹配已知文明数据库。”
片刻后,结果令人失望。信号模式古老而独特,未在任何已知(包括玄瞳数据库)的文明记录中找到匹配项。
“派遣一支侦察小队,乘坐‘探索者’穿梭机,前往残骸外部进行初步勘察。注意安全,如有任何异常,立即撤离。”林薇做出了决定。在这条充满未知的古径上,任何可能的线索或资源都值得谨慎探查。
很快,一艘小型穿梭机从“希望号”腹部弹射而出,如同灵活的游隼,悄无声息地靠近那艘巨大的星舰残骸。高清摄像仪将清晰的画面传回主屏幕:残骸的表面遍布岁月的伤痕,那些巨大的符文即便黯淡,也依然能感受到其蕴含的磅礴力量。穿梭机沿着断裂的桅杆飞行,最终在环形主体一个相对完好的区域,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被冰封的入口。
“发现入口。结构完整,但被高强度宇宙冰层封闭。能量读数显示门禁系统仍有极其微弱的供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