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悟空离了万蛛林,并未施展筋斗云那般声势浩大的神通,亦未撕裂空间强行跨越。他只是悠然踏步于虚空之中,一步迈出,脚下便自然生出一道金桥,桥身虚幻,由无数细密的太虚符文与暗金道纹交织而成,延伸向无尽远方。步伐看似不快,然而每一步落下,周遭星辰便如流光般向后飞逝,山河大地在他脚下缩成寸许图卷。
这是一种对空间法则臻至化境的运用,远超缩地成寸,近乎“言出法随,念动即至”的无上妙境。他并未刻意隐匿行踪,亦未张扬气息,但那自然流露的、与天地共鸣的道韵,却让沿途所有感知敏锐的修士、山神、土地乃至潜修的妖王,皆心生感应,不由自主地望向天际那道若有若无的金桥虚影,感受到一股源自生命本能的敬畏与悸动。
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正是西牛贺洲的灵山,大雷音寺。
灵山,佛光普照,梵唱不绝。八宝功德池中金莲摇曳,菩提树下光影婆娑。然而今日的灵山,却笼罩在一股前所未有的凝重氛围之中。自新生悟空于万蛛林初啼,言明要“见一见故人”,灵山上下便已做好了准备。
山门之外,以斗战胜佛为首,观音、文殊、普贤三位大士并列,其后是五百罗汉,三千揭谛,比丘尼、优婆塞等无数僧众,肃然列队。佛光浩荡,汇聚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庄严而肃穆。这并非示威,而是一种最高规格的迎接,亦是一种无声的戒备。
当那道悠然踏步的身影出现在灵山天际时,所有目光瞬间聚焦。金桥消散,新生悟空显出身形,依旧是那副完美道体,黑发暗金,眸藏星海与混沌,眉心的道印与灵山的佛光隐隐形成某种微妙的抗衡与交融。
他目光平静地扫过严阵以待的灵山诸圣,最后落在为首的斗战胜佛身上。两者目光交汇,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涟漪荡漾开来。斗战胜佛金色的眼眸中,充满了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感慨,有审视,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隔阂。他们同源而出,此刻却仿佛站在了不同的道途之上。
“你来了。”斗战胜佛开口,声音沉稳,带着佛门的祥和,却也难掩一丝紧绷。
新生悟空微微一笑,那笑容仿佛能消融冰雪,却也让诸佛心中更添警惕:“来了。来看看故人,也来看看,这镇压我五百年的地方,如今是何光景。”
他的话语很平淡,没有兴师问罪的咄咄逼人,却让在场许多经历过五百年前那场风波的老牌罗汉菩萨心中一紧。
“阿弥陀佛。”观音大士上前一步,手持净瓶杨柳,宝相庄严,“悟空尊者历劫归来,明心见性,实乃三界幸事。佛祖已在大雄宝殿相候,请。”
新生悟空点了点头,并未多言,迈步便向灵山之内走去。他步伐从容,所过之处,那浩荡的佛光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柔和地排开,自动让出一条通路。列队的罗汉揭谛,感受到他身上那股虽不张扬,却深邃如渊、混元如一的气息,竟生不出丝毫阻拦之意,只能目送他一步步走向大雷音寺。
大雄宝殿内,金碧辉煌,瑞气千条。如来佛祖端坐九品莲台之上,丈六金身散发着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智慧。诸佛菩萨、金刚护法分列两旁,宝相庄严,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新生悟空步入大殿,目光直接迎上了如来那仿佛能洞彻三界十方的深邃眼眸。
殿内寂静无声,落针可闻。所有存在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这场注定将影响三界未来走向的对话。
“佛祖,别来无恙。”新生悟空率先开口,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悟空,你回来了。”如来佛祖的声音恢弘而平和,如同暮鼓晨钟,回荡在殿宇之间,“观你形神,已非昔日猢狲,亦非那混沌魔猿,大道初成,混元可期。可喜可贺。”
“大道初成,不敢当。”新生悟空淡然道,“不过是侥幸未死,于毁灭中窥得一线生机,明悟了些许本来面目罢了。今日前来,一是谢过佛祖当年五行山下五百年的‘成全’,若无那五百年的沉淀与磨砺,亦无今日之我。”
他这话听起来是感谢,但其中蕴含的意味,却让诸佛暗自皱眉。五百年的镇压,无论初衷为何,对当事人而言,终究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磨难。
如来神色不变,缓缓道:“世间万法,缘起缘灭,皆有定数。昔日镇压,是为消弭戾气,护持三界秩序,亦是你命中之劫。你能于劫中超脱,明悟己身,乃是你的造化。”
“造化?”新生悟空嘴角微扬,露出一丝似笑非笑的神情,“或许吧。只是不知,佛祖当年镇压于我时,可曾算到会有今日?可曾算到那混沌之力会趁机渗透?可曾算到玉帝会心生魔障,几乎毁了三界根基?”
一连三问,语气依旧平淡,却如同惊雷,炸响在诸佛心头!这是在质疑佛祖的预见,质疑灵山维持秩序的代价,更是直指当年镇压可能引发的连锁恶果!
殿内气氛瞬间降至冰点。一些菩萨罗汉面露怒色,金刚护法更是握紧了手中法器,佛光隐隐躁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