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 > 第218章 烛光里的妈妈(二)

递交活动方案的第二天上午,风平浪静,蔡老师并没有像詹晓阳期待的那样,第一时间传来关于方案审批的消息。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时间已经很紧迫了,詹晓阳心里不免有些打鼓,难道方案有什么问题?或是学校觉得不妥?

这种悬而未决的等待,一直持续到下午。

下午正是班主任蔡老师的英语课。上课铃声响起,蔡老师抱着教案走进教室,脸上带着不同于往常的、略显严肃而又隐含兴奋的神情。

她没有立刻开始讲课,而是站在讲台中央,目光缓缓扫过全班同学。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宣布一个好消息。”蔡老师清了清嗓子,声音清晰地传遍安静的教室,“由我们班班长游金彦同学、团支书许汉文同学牵头策划,组织委员詹晓阳同学具体执笔的,‘母亲节感恩活动’方案,学校学生科和校领导已经审阅完毕,并且——给予了高度肯定!”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骚动,同学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惊喜的表情。詹晓阳的心也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蔡老师停顿了一下,等大家稍微安静,继续说道:“校领导认为,这次活动主题深刻,形式新颖,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现实关怀,是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契机。因此,学校决定,将本次活动的规格进行全面升级!”

“升级?”同学们面面相觑,充满了好奇。

“是的,升级!”蔡老师肯定地点点头,公布了具体安排:“活动时间不变,依然是明天,五月八日晚上七点半。但是,活动地点由我们班教室,更改到教学楼一楼的电教室!”

“哇!电教室!”下面一阵惊呼。电教室是学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教室,通常只用于重要会议和大型公开课。

“这还不是全部,”蔡老师微笑着,抛出了更重磅的消息:“届时,学校将启动可视化视频系统,向全校所有班级进行同步直播! 也就是说,明天晚上,我们班的这场母亲节活动,将成为一场面向全校师生的公开活动!”

这个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教室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同学们都惊呆了,随即爆发出热烈无比的掌声和欢呼声!

向全校直播?这阵仗也太大了!这在他们潮城卫校的历史上,除了校领导重要的年度讲话或庆典,一个班级自发组织的活动享受到这种“待遇”,几乎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蔡老师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语气变得郑重:“同学们,这是学校对我们班的信任,也是巨大的考验!距离活动开始只有不到24小时的准备时间了!时间紧,任务重!要求我们每一位班委,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全力以赴,精心准备,确保活动圆满成功!展现出我们95级口腔班最好的精神风貌!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声音洪亮,充满了激动和斗志。

此时的詹晓阳,感觉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着。

规格提升到全校直播,这完全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想,压力陡增!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

刘小惠在不经意间回过头,飞快地看了他一眼,眼神里充满了鼓励、骄傲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詹晓阳对她微微点头,示意自己没事。

接下来的时间,蔡老师英语课讲了什么,詹晓阳几乎没听进去多少。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迅速调整着活动方案的细节,思考着在直播条件下需要注意的每一个环节——现场布置、灯光、音响、机位、主持人串场、嘉宾情绪、观众互动、应急预案……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也有一股热血在奔涌。

五月八日,在紧张而有序的筹备中终于到来。

晚自习时分,潮城卫校的校园仿佛迎来了一个不寻常的夜晚。

每一间教室都灯火通明,同学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埋头自习,而是坐姿端正,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教室前方那台平日里并不常开的彩色电视机。

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教学楼电教室的实时画面。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种全校范围的视频直播,本身就充满了新鲜感和庄严感。

他们翘首以盼,想知道这个由口腔班策划的、竟能惊动全校直播的母亲节活动,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此刻的电教室,已经布置妥当。讲台前方,用课桌拼成了一个简易的主席台,铺着干净的蓝色桌布。

台前摆放着几盆绿植。最引人注目的是,台上一字排开,点燃了数十支细长的白色蜡烛,温暖的烛光跳跃着,将整个讲台区域映照得温馨而庄重。

摄像师已经就位,调整着镜头。气氛紧张而又充满期待。

晚上七点三十分整,新闻联播的片尾曲刚刚结束,全校各个教室的电视屏幕画面统一切换到了电教室。

活动准时开始!

担任主持人的团支书许汉文,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领,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主席台中央的立式话筒前。

他今天穿着整洁的白衬衫和深色裤子,显得格外精神。

他手中拿着的串词卡,正是詹晓阳熬夜修改、精心打磨的版本,融入了那篇通讯稿开篇的精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许汉文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校园每一个角落,清晰而富有磁性,“五月的康乃馨,绽开了笑颜;五月的阳光,洒满了温暖。在这个充满感恩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母亲节。”

他的开场白,引用了詹晓阳稿件中的句子,语言优美而深情:“世上有一位最善良、最伟大的女性,她就是我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世上有一种最动听、最永恒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然而,今晚,我们要认识的这位母亲,她既平凡,又不平凡……”

许汉文用简洁而真挚的语言,介绍了活动的背景和主题,并隆重请出了今晚的特殊嘉宾——周姨母女。

当周姨牵着她女儿的手,有些拘谨但步伐坚定地走上台时,全场,无论是电教室现场还是各个班级通过电视观看的同学,都自发地报以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这掌声,是欢迎,更是敬意。

活动按照詹晓阳方案设计的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一个环节,是主持人许汉文与詹晓阳的合唱——《烛光里的妈妈》。

许汉文和詹晓阳站在烛光旁,没有伴奏,他们用清亮而饱含深情的嗓音,缓缓唱响了那首感人至深的歌曲:

“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么多牵挂……”

歌声透过电波,传遍校园。

起初,只是台上的两个人在唱,但很快,电教室里有同学开始轻声跟唱,接着,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各个班级里,也陆续响起了合唱声。

歌声由小变大,由零星变得整齐,最终,仿佛变成了潮城卫校当晚的大合唱!

许多同学唱着唱着,眼眶就开始湿润了。

这歌声,是对母爱的集体致敬,也为接下来的分享营造了无比庄重和感人的氛围。

歌声落下,主持人许汉文走到周姨身边,引导她开始分享。

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看似普通,却蕴藏着巨大能量的母亲身上。

周姨显得有些紧张,双手紧紧攥着衣角。她看了看台下,又看了看身边始终带着懵懂微笑、专注玩着手中那支康乃馨的女儿,深吸了一口气,仿佛从女儿身上汲取了力量。

她没有拿稿子,开始用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平缓甚至有些木然的语调,讲述起她的故事。

她讲述丈夫早逝后,独自抚养女儿的不易;讲述为了给女儿筹集药费,她如何起早贪黑,去做最脏最累的清洁工,去帮人洗衣服、做饭,去建筑工地搬砖挑沙……

她讲述着一次次被雇主挑剔、被旁人误解、被生活重压几乎击垮的瞬间。

她的语气始终是平静的,没有哽咽,没有流泪,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但正是这种近乎麻木的平静,这种将巨大苦难轻描淡写的叙述,反而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她提到女儿时,眼神会变得格外柔和。“小美小时候可聪明了……后来病了……但她很乖,不吵不闹,就是喜欢笑,喜欢花……” 周姨的女儿,自始至终,都安安静静地坐在母亲身边的椅子上,脸上挂着纯真无邪、仿佛不谙世事的笑容,专心致志地摆弄着那朵同学们送给她的康乃馨,对母亲讲述的苦难浑然不觉,仿佛活在一个只有她和鲜花的美好世界里。

这巨大的反差——母亲平静叙述下的惊涛骇浪,与女儿无忧无虑的纯净笑容—— 像一把钝刀,狠狠地切割着每一位听众的心!电教室里,已经能听到女同学极力压抑的、低低的抽泣声。

通过电视画面,许多班级里,不少同学早已红了眼眶,悄悄抹着眼泪。

周姨的讲述接近尾声,她抬起头,目光扫过现场和镜头,语气依然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今天,我来跟孩子们说起这些不堪的往事,不是来跟大家诉苦,博取同情。日子再难,总得往前过。我看着你们,就像看着希望。你们是学医的,是将来要救死扶伤的人。我希望你们能好好学本事,学好本领,将来可以造福一方百姓,让人世间,能少一些像我们这样遭罪的人,少一些像我们这样不容易的家庭。”

这番话,从一个饱经沧桑的母亲口中说出,没有了之前的个人悲情,而是升华到了一种对社会、对未来的朴素期盼和嘱托!

话音落下,短暂的寂静后,电教室内外,爆发出了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掌声,是对这位母亲坚韧品格的最高敬意,也是对她殷切期望的郑重回应!

掌声稍歇,周姨突然站了起来,用尽全身力气,几乎是喊出了最后一句话:“我会努力的!努力的活好我自己!不为别的!就为了能照顾我的小美,更长久一些!再久一些!”

说完这最后一句,两行滚烫的、忍了太久的泪水,终于从周姨那布满细纹的眼角,无声地滑落。

而她的女儿,依旧对着母亲,露出了一个灿烂的、不染尘埃的笑容。

这一刻,情感达到了顶点!詹晓阳看到,电教室里,许多女同学再也控制不住,纷纷趴在课桌上,肩膀剧烈地抖动,发出无声的痛哭!

男同学们也红着眼圈,用力地鼓掌!这泪水,是为伟大的母爱而流,也是为生命的坚韧而流!

同学们起立,用长达数分钟的热烈掌声,欢送周姨母女下台休息。

副班长黄梅华红着眼睛,上前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周姨,带着她们母女到隔壁的休息室稍作平静。

接着,班主任蔡老师上台做了简短而动情的点评,她赞扬了周姨的坚强,也肯定了同学们策划这次活动的意义。

随后,学生科的章科长也上台发言,他高度评价了这次活动,并勉励全体同学要牢记医学生的使命,不负周姨的期望。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现场募捐。班长游金彦和团支书许汉文各端着一个铺着红纸的捐款箱,神情庄重地走向电教室里的口腔班同学们。

同学们早已准备好,默默地将自己的一份心意——或多或少,都是他们从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郑重地放入捐款箱中。整个过程安静而有序,充满了庄严感。

与此同时,电视直播的画面,适时地切换到了各个班级。

令人感动的是,其他班级的同学虽然不在现场,但也自发地组织起了募捐。

他们没有统一的捐款箱,就灵机一动,拿出了实验室里用的不锈钢托盘!同学们排着队,依次将钱放入托盘中,场面同样感人。这份跨越空间的爱心汇聚,让今晚活动的意义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很快,捐款统计结果出来。口腔班现场募得善款3150元。黄梅华再次将周姨母女请回台上。

由蔡老师和班长游金彦作为代表,将封装好的善款和一个象征着全班同学祝福的礼物,一起交到周姨手中。

紧接着,更令人动容的一幕出现了。各个班级派出的学生代表,陆续来到电教室,将他们班级募集的善款,一份份地交到周姨手里。

詹晓阳早已准备好纸笔,在一旁飞快而清晰地记录下每一个班级的名称和捐款金额。

数字在不断累加,爱心在持续汇聚。周姨捧着沉甸甸的、凝聚着全校师生深情的善款,激动得浑身颤抖,语无伦次,只是一个劲地鞠躬,说着“谢谢!谢谢同学们!谢谢老师们!”

突然,她双腿一弯,就要跪下去谢恩!“使不得!周姨!”站在她身边的班长游金彦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上前,牢牢地扶住了她的双臂,坚决不让她跪下。

这个瞬间,通过镜头,清晰地传递到每个班级的电视屏幕上,深深地烙印在了所有师生的脑海中!

这不是施舍与受助,这是爱与尊严的传递,是生命对生命的支撑!

晚上九点十分左右,这场感人至深的母亲节特别活动,在温暖与感动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班长和团支书负责护送周姨母女安全回家。

而詹晓阳则顾不上休息,他快步走到隔壁休息室,拿出早已写好的通讯稿,借着现场尚未散尽的激情,迅速补充了活动的最后部分——特别是详细、准确地记录了每一个班级的捐款数额和那感人至深的现场细节。

写完最后一个字,詹晓阳拿起稿纸,冲出电教室,几乎是跑着来到了教学楼三楼的广播站办公室。

广播站站长林师姐果然还在值班,等着收取各班的通讯稿。

“林师姐!通讯稿写好了!抱歉来晚了!”詹晓阳气喘吁吁地将稿纸递过去。

林师姐接过稿纸,快速浏览了一下,脸上露出赞赏的笑容:“不晚不晚,你是最后一个,赶得正好!詹晓阳,今晚的活动非常成功!影响力巨大!这篇通讯稿写得也很及时、很生动!这场活动能办得这么好,你这策划者和主笔,功不可没!”

“师姐过奖了,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詹晓阳谦逊地抱拳致谢。

离开广播站,詹晓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心情却久久无法平静。

夜晚的校园,安静了许多。他习惯性地走向教学楼下的花圃。

果然,刘小惠、汪胖子、黄朝彬、林珊珊等几个最要好的伙伴,已经等在那里了。

汪胖子默默地递过一瓶冰镇的可乐。

没有人说话。大家只是静静地坐着,手里拿着可乐,偶尔喝上一口,任由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却难以冷却心中那份因感动而激荡的热流。

今晚,对于这群十七八岁的少年来说,无疑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和成人礼。

那烛光里妈妈平静而坚韧的面容,那纯净无邪的笑容,那汇聚爱心的托盘,那险些跪下又被牢牢扶住的身影……这一切,都将成为他们青春记忆里,最珍贵、最沉重,也最温暖的一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