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 > 第18章 骨骼之密

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 第18章 骨骼之密

作者:空空如斯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9 06:06:08

南方的九月还是很闷热的,下午同学们早早坐在座位上,从宿舍到教室也不过七八分钟,但很多同学都有汗渍斑斑的感觉,而头上嗡嗡的电风扇却是那么的亲切。

同学们的课桌右上角整齐摆放着蓝色封面的《人体解剖学》课本,书页间隐约可见精心绘制的标记和笔记。

詹晓阳轻轻摩挲着课本封面,心中涌起一阵奇特的感慨。前世他第一次接触骨骼系统时,只觉得枯燥难记,如今重来一次,却深知这些知识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有多么重要。

上课铃骤然响起,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脚步声由远及近,谢世川老师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教室——但今天与往常不同,他手中捧着一副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教室里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叹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副洁白的骨骼模型吸引。模型被小心地放置在讲台旁的支架上,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象牙般的光泽。

黄朝彬忍不住小声嘀咕:这是真人的骨头吗?

同桌林浩杰下意识地缩了缩肩膀,眼中却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詹晓阳推了推眼镜,仔细打量着模型的每个细节。

谢老师微笑着扫视全场: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骨骼系统的学习。他轻轻拍了拍骨骼模型的肩胛骨,这是你们未来行医路上最亲密的伙伴之一。

请翻开课本第15页。谢老师的声音清晰而温和,今天我们将学习骨骼系统第一部分:骨学总论和躯干骨。

詹晓阳翻开课本,那些熟悉的插图映入眼帘:骨骼系统全景图、椎骨结构示意图、胸廓构成图...前世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如今看来却如此亲切。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人体的骨骼构成。谢老师走到骨骼模型旁,一个成年人的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组成。这些骨头根据位置可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

他轻轻抬起模型的手臂:附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共126块。接着手指划过脊柱:中轴骨包括颅骨、椎骨、胸骨和肋骨,共80块。

谢老师从讲台下取出一个透明盒子,里面装着各种类型的骨头标本:骨根据形态可分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他拿起一根股骨标本:这是长骨,主要分布于四肢,起杠杆作用。又拿起一块腕骨:这是短骨,多位于腕部和踝部,能承受较大压力。最后展示一块顶骨:这是扁骨,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

詹晓阳注意到同学们都伸长了脖子,想要看得更清楚。谢老师很体贴地拿着标本在过道间走动,让每个人都能近距离观察。

现在我们来重点学习椎骨。谢老师回到讲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典型的椎骨结构图,每个椎骨都由椎体、椎弓和突起三部分组成。

他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各个部位:椎体是承重的主要部分;椎弓与椎体共同围成椎孔,所有椎孔连起来形成椎管,容纳脊髓;突起包括横突、棘突和关节突...

谢老师讲得生动形象,不时在骨骼模型上指出相应位置。当他讲解到椎间盘时,还特意拿出一个橡胶制成的椎间盘模型进行演示。

椎间盘就像垫片一样位于两个椎体之间,他挤压着橡胶模型,具有缓冲震荡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跳能跑而不伤及大脑。

接着,谢老师开始讲解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椎后凸。这些弯曲不仅使脊柱更具弹性,还能帮助我们保持重心平衡。

他让同学们站起来,互相观察彼此的脊柱曲线。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好奇地摸着对方的后背,感受脊柱的起伏。

现在请大家摸到自己背后突起的部分,谢老师指导着,那就是棘突。从颈椎到腰椎,感受它们的不同。

詹晓阳注意到右前排的刘小惠小心翼翼地触摸着自己的颈椎,神情专注而认真。前世她就是这样,对每个细节都力求精确。

骨骼第一个课节在谢老师深入浅出声情并茂的讲解下,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响起,似乎同学们意犹未尽还沉浸在其中。

趁着课间休息,同学们争先恐后挤到骨骼模型前研究观察,还不停地向谢老师提些问题。

原来肋骨这么长啊,黄朝彬比划着,我一直以为只到侧面呢。

许文珊指着腰椎:这些椎骨真的好大,承受的压力一定很大吧?

游金彦则在研究颅骨缝:骨缝的形态很有规律。

“好了,同学们!”谢老师大声的说道:“请不要拥挤碰倒了模型,当我们学完课本理论知识后,会安排同学们到实验室上课,到时你们都可以看到每一块骨骼的标本,现在都去休息。”

在班长的挥手下,同学们无奈的散去。

课程进入第二个课时,只见谢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精美的胸廓示意图: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骨和1块胸骨构成,形似一个鸟笼,保护着心和肺等重要器官。

他指着骨骼模型的胸廓部分:注意观察肋骨的走行方向。肋骨从背部开始,向前下方斜行,最后通过肋软骨与胸骨相连。

第1-7对肋骨直接与胸骨相连,称为真肋;第8-10对肋骨通过肋软骨与上一肋的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对肋骨前端游离,称为浮肋。

谢老师讲到这里,突然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肋骨要采用这样的斜行走向?

教室里一片寂静。班长游金彦举起了手:这样可以在保护内脏的同时,允许胸廓在呼吸时进行扩张和收缩。

很好!谢老师赞许地点头,正是这种结构让我们能够自由呼吸。

接下来,谢老师详细讲解了胸骨的结构:胸骨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柄与锁骨相连,胸骨体与肋骨相连,剑突在年轻时是软骨,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骨化。

他让同学们摸自己的颈静脉切迹:就在锁骨中间凹陷处,这是胸骨柄的上缘。又指导大家找到胸骨角:第二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处,是计数肋骨的重要体表标志。

詹晓阳看着同学们认真地在自己身上寻找这些骨性标志,不禁想起前世在临床工作中,这些知识如何帮助他快速定位和诊断。

讲完胸廓内容后,谢老师开始讲解颅骨。颅骨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颅骨示意图,脑颅骨共8块,围成颅腔保护大脑;面颅骨共15块,构成面部支架。

他特别详细讲解了颞骨、蝶骨和筛骨等复杂骨骼:颞骨内部有听觉和平衡器官,蝶骨形似蝴蝶,筛骨就像个筛子...

当讲到鼻窦时,谢老师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鼻窦就像是骨骼里的空气房间,既能减轻头颅重量,又能共鸣声音。感冒时鼻窦发炎,就会感到头痛和声音改变。

詹晓阳注意到谢老师对每个骨骼的讲解都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讲到椎骨时提到椎间盘突出,讲到肋骨时提到肋骨骨折,讲到颅骨时提到颅脑外伤。

这些知识不仅是为了考试,谢老师强调,更是为了将来的临床实践。每个骨骼的形态特征都有其功能意义,每个骨性标志都有其临床价值。

课程接近尾声时,谢老师布置了一个实践任务:两人一组,互相触摸并辨认学过的骨性标志。下节课我会随机抽查。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忙碌的声音。

先找颈静脉切迹,詹晓阳轻声指导同桌林浩杰,“对,就在这里。他的手指轻轻点在林浩杰的锁骨之间。

林浩杰认真地点点头:然后找胸骨角?

对,往下一点...对,就是这里,第二肋的连接处。

另一边,黄朝彬正在汪楷身上摸索:这是肋骨吗?怎么摸起来软软的?

那是我的肥肉!汪楷哭笑不得,往下一点!

谢老师在过道间巡视,不时纠正同学们的误差:太往下了,那是第三肋...对,这就是髂嵴...

下课铃响起时,同学们都意犹未尽。

解剖课后骨骼话题,一直到晚自习后同学们还谈得津津乐道。

回到宿舍,话题仍然围绕骨骼。

我到现在还能摸到自己的肋骨,黄朝彬躺在床上比划,一二三四...

郑世林则在练习椎骨计数:第七颈椎最突出...

“浩杰,你过来下。”汪胖子的嘴形有点不怀好意。

当林浩杰走到汪楷的铺位时,汪楷一把按倒林浩杰,并掀起他的上衣,“哥几个过来呀,浩杰骨瘦如柴,他的胸椎骨最好认啦。”

“死胖子,你……”挣扎声和嬉笑声响成一片。

詹晓阳摇了摇头,不对,上一世他也被大家按住了,因为他跟林浩杰一样的瘦小。想到这,他赶忙拿起脸盆和洗漱用品冲出宿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