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的清晨总带着几分凛冽,克鲁伦河面上还浮着薄雾,互市点东侧的工地上已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敲打声。赵烈踩着露水走到地基旁时,张二牛正光着膀子指挥工匠们搬运砖石——按照“漠北发展蓝图”的规划,这里将是商贸小镇的核心区域,商铺、驿站、转运仓库要一并建起,而从系统获得的“商货转运站建设图纸”,正摊在临时搭建的木桌上,图纸上的墨线在晨光下格外清晰。
“将军,您来得正好!”张二牛擦了擦额角的汗,快步迎上来,“砖石够今天用的,但水泥不够了——咱们自己烧的水泥凝结慢,还容易裂,再这么下去,商铺的地基怕是赶不上工期。”
赵烈俯身摸了摸刚砌好的砖墙,指尖触到粗糙的水泥面,确实能感觉到缝隙里的松散。他皱了皱眉,转头看向不远处的窑厂——那是半个月前搭建的临时窑厂,专门用来烧制水泥和砖瓦,可工匠们都是从大明招来的普通泥瓦匠,没掌握改良水泥的法子,烧出来的成品始终差些火候。
“先让工匠们放缓砌墙速度,优先搭建仓库的木架。”赵烈沉吟片刻,对张二牛吩咐道,“我去趟宣府,看看能不能从关内调些改良水泥过来,顺便把东向商路的转运站事宜敲定。”
话音刚落,亲兵匆匆从互市点跑来,手里攥着一封书信:“将军!宣府的刘掌柜派人送信来,说他们筹备了第一批布匹和铁器,想下个月通过东向商路运过来,但担心沿途的残寇,想让咱们派些士兵护送。”
赵烈接过书信,快速扫了一眼——刘掌柜不仅说了物资的事,还在信里提了一嘴,宣府最近来了一批江南的商人,带了不少改良水泥和新式工具,只是价格不菲,还被本地的盐商垄断了。他眼睛一亮,对张二牛说:“不用等了,我今天就出发去宣府,顺便把水泥的事解决了。”
当天午后,赵烈带着五名亲兵,骑着良马往宣府赶。沿途的东向商路已初见雏形,工匠们正在拓宽土路,每隔十里就搭建一个临时驿站,供过往行人歇脚——这是按照“商队通关章程”的要求赶工的,只待转运站建成,就能正式通行。
三日后抵达宣府时,刘掌柜已在城门处等候。刚进刘掌柜的商铺,赵烈就开门见山:“刘掌柜,我听说江南商人带了改良水泥来?能不能帮我牵个线,我要大量采购。”
刘掌柜脸上露出难色:“将军,不瞒您说,这批水泥被宣府的王盐商包了——他说要用来修自家的盐仓,不肯分给别人。我试着跟他谈过,可他仗着跟周大人有些交情,根本不松口。”
“王盐商?”赵烈皱了皱眉——他在宣府时听过这个名字,此人靠着垄断宣府的盐运发了财,行事向来霸道。他思索片刻,对刘掌柜说:“你带我去见他,我亲自跟他谈。”
王盐商的府邸在宣府的东城区,青砖黛瓦,门口站着两名精壮的护卫。通报后,两人被领进客厅,王盐商正坐在太师椅上喝茶,见赵烈进来,只是抬了抬眼皮,语气带着几分傲慢:“赵将军大驾光临,有何贵干?”
“我来跟王掌柜谈笔生意。”赵烈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开门见山,“我知道你包了江南商人的改良水泥,我想用高于市价两成的价格,买走一半,用来建设漠北的商贸小镇和商路驿站。”
王盐商放下茶盏,冷笑一声:“赵将军,不是我不给你面子,而是这批水泥我有急用——我的盐仓再不修,雨季一来就要漏了,实在分不出给你。”
“盐仓的事好解决。”赵烈拿出一张图纸,推到王盐商面前,“这是漠北互市点的盐巴储备清单——下个月,瓦剌的商队会送一批盐巴过来,数量是你现在库存的三倍。只要你肯分我一半水泥,我可以让你优先采购,价格还比市场价低一成。”
王盐商眼睛一眯,拿起图纸仔细看了起来——清单上的数字清晰明了,若是真能优先采购低价盐巴,不仅能省下一大笔钱,还能扩大盐运生意。他沉吟片刻,语气缓和了些:“水泥可以分你一半,但你得保证,瓦剌的盐巴准时送到,而且价格不能变。”
“我以明军将领的身份担保。”赵烈当即答应,“另外,东向商路开通后,你的盐队也可以加入转运站,我让你优先使用驿站的仓库和护卫,只收你三成的分成。”
这条件彻底打动了王盐商——优先用驿站、低分成,意味着他的盐运成本能大大降低。他立刻起身,伸手道:“赵将军果然爽快!水泥的事,我这就让人去安排,明天一早就给你运到城外的转运站工地。”
谈妥水泥的事,赵烈又与刘掌柜敲定了第一批物资的护送事宜——下个月初一,刘掌柜的商队会带着五百匹布、两百斤铁器出发,由二十名明军士兵护送,走东向商路前往漠北。
次日清晨,赵烈带着满载水泥的车队离开宣府。返程途中,他特意绕到东向商路的驿站工地——工匠们正在搭建驿站的屋顶,见水泥送来了,都欢呼起来。赵烈叮嘱工头:“先用这批水泥把驿站的地基加固好,等漠北的转运站建成,就能跟宣府的驿站连起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