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统一铸就了秩序的脊梁,经济一体化疏通了奔涌的血脉。
然而,江辰深知,若要这名为“联邦”的庞然巨物真正凝聚不散、戮力同心,还需要为其注入一个不朽的灵魂。
这灵魂,便是超越地域、部落与过往恩怨的,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塑造“联邦公民”这一全新的身份,让来自天南地北、习俗各异的人们,从心底里说出“我们”二字,其难度,尤甚于打赢十场战争。
---
新希望城,联邦文化与教育部(由原“知识与文化部”升格而来)的顶层观景厅内,一场关乎文明灵魂的会议正在举行。窗外,是日渐繁华、车水马龙的城市景象;窗内,气氛却带着思想交锋特有的凝重。
江辰依旧坐镇主位,但今日的主角,是新任文化与教育部长,原“知识回响”档案馆的副守藏史,文质彬彬却目光坚定的苏文瑾。林薇、雷娜亦在席,因为文化与认同的塑造,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与武力的守护。
巨大的全息屏幕上,展示着一份份令人触目惊心的调查报告:
语言隔阂: 联邦境内已记录在案的语言、方言超过三百种,许多偏远地区民众完全无法用通用语交流,基层政令传达、技术推广困难重重。
历史认知碎片化:各势力对“大灾变”的起因、过程认知迥异,历史叙述或被神化、或被扭曲、或充满仇恨,缺乏共同的历史记忆与反思。
身份归属混乱:绝大多数民众的认同感仍停留在“XX部落的人”、“XX聚落的民”,对“联邦公民”概念模糊,缺乏归属感与荣誉感。
“元首,诸位,”苏文瑾的声音温和却有力,如同涓流穿透岩石,“肌肉与骨骼已然强健,血脉亦在贯通。如今,是时候为我们共同的躯体,注入一个统一的灵魂了。否则,外力一击,或有分崩离析之危。”
他提出了三大核心战略:
“第一,语言为桥,推广联邦通用语! 确立以旧时代‘普通话’为基础、吸收各地方言合理元素的‘联邦语’为唯一官方及教学语言。强制要求所有学校、官方场合、公共媒体使用。设立遍布各处的‘联邦语夜校’、‘扫盲点’,目标在五年内,实现十六岁以上公民联邦语普及率超过八成!”
“第二,历史为鉴,编写共同历史教材! 集合各方学者,去伪存真,编纂一部客观、公正的《联邦通史》。从大灾变的科技灾难与人性反思写起,涵盖黑暗时代的挣扎、重建时期的探索,直至联邦成立的辉煌。必须明确:我们的共同敌人是过去的愚昧与混乱,而非彼此!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文明的未来!”
“第三,仪式与象征,塑造公民身份认同! 设计并推广联邦旗、联邦徽、联邦服(标准制式)。创作联邦之歌,确立联邦成立日为法定节日‘复兴日’。在所有公共场所、学校、军队,推行升旗仪式、宣誓仪式。让联邦的符号,融入日常,深入人心!”
计划宏大,立意高远。但台下,几位来自保有强烈自身文化特色地区的代表,脸上已露出明显的不豫之色。
“苏部长此言差矣!”一位来自西部高原、以古老诗歌和独特语言为傲的部落长老,颤巍巍地站起,手中镶嵌着宝石的权杖重重顿地,“语言乃神灵所赐,是我部族之魂!强制推行你们的语言,是要扼杀我们的传承,让我们忘记祖先吗?!”
“还有历史!”一位来自南部丛林、脸上纹着部落战纹的酋长声音低沉,“我们的史诗代代传唱,记录了祖先如何与变异兽搏杀,如何与其他部落征战!你们编写的‘公正’历史,会不会把我们的英雄写成强盗?把我们的抗争写成叛乱?”
“那些旗子、徽章、歌曲……”一位北地机车族的老技师嘟囔着,“能有我们机油的轰鸣和风驰电掣的自由感让人热血沸腾吗?”
质疑声再起,这一次,关乎的是比利益更深的——文化与信仰的根。
苏文瑾没有急于反驳,他示意助手播放了一段影像:
画面中,一个来自东部渔村的孩子,因为语言不通,在联邦设立的新式学校里被孤立,眼神惶恐;一支联邦医疗队因为无法与当地居民有效沟通,延误了疫情防治;两个因为历史宿怨而敌对的聚落,即便在联邦治下,依旧摩擦不断……
“长老,酋长,诸位,”苏文瑾的声音带着深沉的悲悯,“我理解你们对自身文化的珍视。联邦从未要求你们忘记自己的语言、歌谣和历史。相反,联邦鼓励文化的多样性,这将是我们文明宝贵的财富。”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坚定:“但是,我们需要一座沟通的桥梁!一座能让来自高原的孩子与来自丛林的孩子成为朋友的桥梁,一座能让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的桥梁!这座桥,就是联邦通用语,就是共同的历史认知!”
“我们不是要扼杀,而是要融合与升华!”他提高声调,“你们的古老语言,联邦会拨款资助研究、记录、保存!你们的部落史诗,可以被收录进联邦的文化宝库,作为《通史》的重要补充,让更多人了解你们的英勇与智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