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府危如累卵的消息,如同冰水泼进滚油,在帝国朝堂和北疆军中炸开。骁骑将军李光弼的三万步骑精兵,虽已星夜兼程,但依靠马蹄和脚板,赶到烽火连天的大同仍需数日。而铁勒真的游骑,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狼群,已开始在大同外围肆意扫荡,切断通讯,攻击粮队,甚至有小股精锐试图攀爬城墙,守军压力陡增,人心惶惶。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并非主力、却注定要改变战场节奏的身影,出现在了连接大同与后方基地的钢铁命脉——刚刚贯通不久的“京同铁路”线上。
这便是帝**工部门秘密试制、尚未正式列装的战争新锐——装甲列车“龙啸一号”。
“龙啸一号”其貌不扬,乍看之下只是几节加挂了厚重钢板、车窗被缩小成射击孔的黑黢黢车厢,由一台同样经过装甲防护的蒸汽机车牵引。但它体内蕴含的,却是这个时代罕有的火力与机动性的结合。列车核心是三节武装车厢:首节是“猎犬厢”,配备两门可旋转的37毫米速射炮和数挺重弩,负责前方警戒与清除障碍;中间是“巨熊厢”,堪称移动炮台,搭载一门令人望而生畏的105毫米短管榴弹炮,专为轰击密集队形和简易工事而生;末节是“雷霆厢”,装备多门霰弹炮和火箭巢,用于近距防御和覆盖性打击。此外,还配有一节运兵车厢,可搭载一个全副武装的步兵哨,用于下车作战和轨道抢修。
负责指挥这列钢铁怪物的,是位名叫雷震的年轻校尉,他原是炮兵出身,性格沉稳中带着一股钻研技术的狠劲。接到的命令是:以大同火车站为基地,沿铁路线进行战斗巡逻,确保后勤线路畅通,并视情支援城外守军,迟滞敌军行动。
清晨,薄雾笼罩着饱经战火摧残的大同车站。“龙啸一号”像一头蛰伏的巨兽,静静地停在侧线,锅炉维持着低气压,发出沉闷的呼吸声。士兵们正在紧张地进行出发前的最后检查:擦拭炮膛、装填弹药、检查通讯线路。站台上,大同守将派来的联络官,看着这从未见过的钢铁造物,眼中满是怀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希望。
“雷校尉,”联络官语气急促,“城东三十里,黑山坳粮仓昨夜遇袭,虽击退敌军,但通往粮仓的驿道已被虏骑控制,一支运粮队被困途中,生死不明!能否……”
雷震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挂在车厢壁上的大幅铁路线路图前,手指沿着代表铁路的黑线滑动,最终停在了一个叫“鹰嘴崖”的小站附近。那里距离黑山坳直线距离不远,且铁路有一段高地,视野开阔。
“通知运粮队,若能坚持,向鹰嘴崖方向靠拢。”雷震斩钉截铁,“‘龙啸一号’,目标鹰嘴崖,出发!”
汽笛发出一声不同于寻常客货列车的、更加低沉威严的长鸣,“龙啸一号”缓缓启动,钢铁车轮碾压在铁轨上,发出沉重而有节奏的轰鸣,离开了残破的大同站,驶入前方战云密布的原野。
列车行驶的速度并不快,但那种钢铁堡垒般的气势,却给沿线偶尔看到的溃兵或百姓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车顶了望塔上的哨兵,手持望远镜,警惕地扫视着铁路两侧的旷野和丘陵。无线电天线(早期火花隙式)在风中微微颤动,尝试与后方保持联系。
午后时分,列车抵达鹰嘴崖小站。这是一个废弃已久的小站,站房破败,但地势极高。雷震命令列车停靠在站台旁,正好利用站台和后面的山体作为天然掩护。了望哨报告:东北方向约五里外,有烟尘扬起,隐约可见骑兵活动,并有零星火铳声传来。
“定位黑山坳方向,计算射界!”雷震下令。炮兵们迅速操作,那门105毫米榴弹炮的粗短炮管开始缓缓转动,调整仰角。
“报告!运粮队信号!他们在东南方约三里的一片树林边缘,正在被至少两百骑围攻!”了望哨的声音突然拔高。
雷震心中一紧。东南方,不在预设射界内,且距离较远,超出了榴弹炮的有效精准射程。
“猎犬厢,前出五百米,建立警戒!雷霆厢,准备火箭覆盖射击,标定东南方树林边缘区域!巨熊厢,装填榴霰弹,随时准备火力延伸!”雷震一连串命令下达,语速快而清晰。他决定冒险进行远程火力支援。
“龙啸一号”再次发出怒吼,但这次是“雷霆厢”的火箭巢。数十支拖着尾焰的火箭呼啸而出,如同火雨般砸向东南方向的树林边缘。虽然精度感人,但突如其来的爆炸和覆盖范围,瞬间在围攻运粮队的虏骑中造成了混乱,人马惊嘶。
几乎在火箭发射的同时,东北方向的烟尘陡然加剧,一大股约五六百人的虏骑主力,显然被这边的动静吸引,正朝着鹰嘴崖车站猛扑过来!他们发现了这个停在铁路上的“铁盒子”,虽然不知是何物,但直觉告诉他们,这一定是敌人的重要装备。
“猎犬厢报告!敌骑高速接近!数量五百以上!”
真正的考验来了!雷震深吸一口气,知道不能再分散火力。“雷霆厢停止射击!巨熊厢,目标东北方向冲阵敌骑,榴霰弹,三发急速射!猎犬厢,自由射击,阻止其靠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