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国”间谍案的尘埃,并未在紫禁城的高墙内落定,反而如同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持续扩散,牵动着帝国最高决策层的神经。养心殿内,连日来的气氛都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凝重。江辰并未像外界猜测的那样勃然大怒,或是立刻采取激烈的外交报复,他的沉默,更像是在积蓄力量,酝酿一场更深思熟虑、也更致命的反击。
这日,一场小范围的高层御前会议在极为保密的情况下召开。与会者仅有安全总局负责人、工部尚书、海军衙门主管以及首席**官等寥寥数人。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应对愈演愈烈的技术窃密威胁,以及如何利用技术优势,为帝国谋取最大利益。
安全总局负责人首先呈上了一份厚厚的评估报告,详细分析了帝国目前主要技术领域面临的泄密风险点,从蒸汽机制造、特种冶金到火炮设计、化学工业,几乎涵盖了帝国新兴工业的所有命脉。报告指出,随着与西洋各国交流的增多,单纯依靠严防死守,成本极高且防不胜防。
“陛下,”安全总局负责人面色严峻,“‘日落国’事件绝非孤例。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至少还有两三个西洋国家的商馆或传教士,在以各种方式探听我们的核心技术。他们手段狡猾,利用学术交流、合资办厂、甚至慈善活动作掩护,无孔不入。”
工部尚书忧心忡忡地补充:“尤其是一些关键工匠,对方开出的价码极高,很难保证所有人都能抵住诱惑。而且,技术本身具有扩散性,我们领先的优势,并非牢不可破。”
海军衙门主管更是直接:“新式铁甲舰的设计图纸,乃帝国海军未来十年之基石,万不可有失!必须采取最严厉的措施!”
众人议论纷纷,核心观点倾向于进一步收紧保密制度,加强内部监控,甚至限制与某些西洋国家的往来。这是一种本能的自保反应,筑起更高的墙。
江辰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勾勒着某种图案。直到众人声音渐歇,他才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心腹重臣,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话:
“诸卿所言,皆是固守之策。然,一味筑墙,只能被动挨打。最好的防御,有时恰恰是进攻。”
进攻?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如何用技术去进攻?
江辰站起身,走到那张巨大的寰宇全图前,目光锐利如刀:“西洋诸国,并非铁板一块。有‘日落国’这种咄咄逼人、惯于巧取豪夺的,也有相对保守、与我朝尚无直接冲突,甚至有意交好的。比如,北方的罗刹国,一直对我国的铁路技术和陆军火器兴趣浓厚;再比如,欧陆的法兰西王国,其君主多次通过传教士表达了对东方文化的仰慕和对贸易的渴望。”
他停顿了一下,让众人消化这番话,然后继续道:“我们的反制,应分为明暗两条线。明线,自然是‘筑高墙’:修订《保密法》,设立技术密级,对涉密人员实行更严格的审查和忠诚保障制度(如高薪养廉、严惩泄密),在关键工坊、研究所推行‘分区隔离’管理,无关人员不得越区。这一点,安全总局和工部要立刻拿出细则,雷厉风行!”
“臣等遵旨!”安全总局负责人和工部尚书齐声应道。
“而暗线,”江辰的声音压低,却带着更强的战略穿透力,“则是‘开侧门’,甚至是‘主动输出’。”
“主动输出?”海军衙门主管失声惊呼,“陛下,这……这可是我们好不容易才……”
江辰抬手制止了他,嘴角浮现出一丝莫测高深的笑容:“不是输出我们最新的蒸汽轮机、后膛速射炮或者高爆炸药。而是输出……次一级的、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甚至即将被更新的技术。”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比如,将我们五年前使用的早期卧式蒸汽机技术,连同部分矿山机械的制造图纸,打包出售给罗刹国。他们广袤的西伯利亚需要铁路和矿山设备,我们正好用这些‘旧技术’,换取他们珍贵的毛皮、木材,甚至是他们在西方牵制‘日落国’的战略默契。”
“再比如,可以向法兰西王国输出改良后的纺织机技术和部分丝绸、瓷器的精加工工艺。他们的奢侈品行业发达,对此需求旺盛。我们可以借此打开欧洲市场,换取白银,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友好’的技术合作关系,从而在西洋诸国中打入一个楔子,分化他们可能的联合打压。”
首席**官陆明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陛下此策,深合纵横之道。此乃阳谋,让得到技术的国家受益,从而与我朝形成利益捆绑;同时,我们淘汰的技术,却能换回真金白银和战略空间,并引导对手的技术发展方向,使其始终慢我们一步。”
“正是此理!”江辰赞许地看了陆明远一眼,“这就叫,用二流技术,换一流利益。同时,我们要严格划定技术输出的红线!最新、最核心的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试图触碰红线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敌对行动,予以最坚决的反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