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的信号发射器躺在工作台上,看起来寒酸而脆弱,与其所要承担的风险毫不相称。莉安娜·瑞德的手指拂过冰冷的金属外壳,内心在天人交战。
向那个隐匿的、拥有可怕力量的存在主动发出信号,无异于蒙着眼在雷区跳舞。对方是善意还是恶意?是好奇的观察者还是冷漠的猎手?一次错误的接触,可能招致的就是彻底的毁灭。
但困守于此,等待那遥遥无期的援军,同样是在慢性死亡。能源的获取越发艰难,意识种子因上次的爆发而萎靡,林小七的状况虽稳定却毫无好转迹象。她们需要变数,哪怕这变数伴随着巨大的危险。
最终,决心压倒了犹豫。她必须知道那片沉默的天空后到底藏着什么。
她精心选择了发射时间。根据之前的观察和能量引导的经验,这是一天中“深度7”地下活动相对平缓、环境能量干扰较低的时段,希望能让信号更加清晰地被目标接收,同时减少被地下存在察觉的概率。
她将发射地点选在远离避难所和“星尘号”的一处岩峰背后,尽可能避免波及它们。她架设好发射器,将其对准之前估算的神秘光束来源方位——那片空域至今依旧没有任何可见的物体,仿佛攻击来自虚无本身。
发射内容是她反复推敲过的:一段以脉冲形式重复播放的、基于素数序列和基本物理常数的数学语言,辅以代表和平与求助的简单几何图形编码。这是人类早期尝试与地外文明沟通时使用的方法,古老,但或许能跨越科技鸿沟传递最基本的意图。
她设定了极低的发射功率和极短的发射时间——每次只持续17秒,间隔很长一段时间再重复。最大限度减少暴露。
一切准备就绪。莉安娜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启动了发射器。
发射器发出几乎听不见的微弱嗡鸣,指示器亮起。无形的信号穿透稀薄的大气,射向那片未知的虚空。
十七秒。心跳如同秒针敲打。
时间到。发射自动停止。
四周只有风声。没有任何变化。
她等待了足足一个小时,才进行第二次发射。
同样十七秒。同样寂静无声。
第三次…
第四次…
一整天过去了,她断断续续发射了六次信号。天空依旧沉默,仿佛她的尝试只是对虚无的自言自语。
失望和一丝庆幸交织。或许对方根本不屑于理会这种低级的信号?或许它已经离开了?或许…它只是在观察,等待更好的时机?
夜幕降临,气温骤降。莉安娜收拾好设备,带着复杂的心情返回避难所。
接下来两天,她重复着这个过程。白天外出发射信号,晚上维护设备,照顾同伴,警惕地观察任何风吹草动。
依旧没有回应。
就在她几乎要认定这次尝试失败,准备另寻他法时——
第三天的黄昏,她刚刚结束一次发射,正准备收拾设备——
她随身携带的、用于监听环境电磁信号的简易接收器,突然捕捉到了一个极其短暂却异常清晰的信号反馈!
那信号并非她发射内容的重复,而是一种高度压缩、结构复杂得多的数据包,同样以脉冲形式瞬间发回,精准地覆盖了她刚才发射的方位!
莉安娜的心脏猛地一跳!几乎停止呼吸!
她立刻尝试记录和解码这个反馈信号。
但信号的结构太过复杂先进,她的设备根本无法解析其内容,甚至连其使用的编码方式都完全无法识别。它就像天书,但无疑证明了对方的存在,并且收到了她的信号,并做出了回应!
只是这回应,她无法理解。
这是一个突破,也是一个新的困境。
她不甘心,尝试着改变了自己发射信号的内容,加入了更多代表“不理解,请重复”或“使用更简单编码”的请求信息。
再次发射后,她紧张地等待。
对方的反馈再次如期而至,依旧是一个复杂的数据包,但内容似乎与上次有所不同?
它似乎理解了莉安娜“请求沟通”的意图,但却无法或者不愿降低其通信的复杂度来迁就她。仿佛一个高等文明在试图用微积分向一个只懂加减法的原始人解释问题。
沟通似乎陷入了僵局。
莉安娜坐在冰冷的岩石上,看着逐渐被星幕笼罩的昏黄天空,感到一阵无力感。
就在她苦思冥想其他方法时,她的目光无意中扫过了放在一旁的、意识种子的维护单元。
一个大胆的念头闪过。
既然意识种子能够与“星尘号”的系统进行深层次的能量交互,甚至能干扰外部的入侵,那么…它是否能作为一个“翻译器”?或许它能理解那种复杂的信号,或者至少,能以一种更本质的能量语言与对方进行某种程度的互动?
这个想法极其冒险。意识种子状态未明,强行将其卷入未知的通讯中,后果难料。
但她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她将维护单元带到发射点,小心地将其放置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她并没有直接将种子接入电路(那太危险),而是调整了“意识锚点”发生器的频率,试图在种子、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建立一个微弱的能量耦合场,希望种子能作为一个被动的中介或滤波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