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庇护所”一成不变的乳白色冷光中流逝,失去了星升月落,时间只剩下面板上跳动的数字。林小七的身体在精心的调理和“庇护所”提供的营养下逐渐恢复,苍白的脸颊有了些许血色,肢体也不再那般虚弱无力。但她的记忆,依旧如同被打碎的镜子,只剩下一些模糊的光影和偶尔闪回的、无法连贯的碎片。
X0-17耐心地扮演着引导者和守护者的角色。他不再急于灌输过去的惨痛,而是从最细微的日常入手,讲述星辰的故事,描述风的触感,甚至尝试模拟一些简单食物的味道(通过能量刺激她的嗅觉和味觉神经)。他利用“庇护所”知识库里的信息,为她解释这个陌生环境, albeit 是经过高度筛选和简化的版本。
林小七对他的依赖与日俱增。那双最初充满迷茫和恐惧的眼睛里,渐渐多了些许好奇和…一种雏鸟般的依恋。她依然想不起太多关于“十七”的具体事情,但潜意识里觉得这个冰冷又似乎无处不在的声音是安全的,是可以信任的。她开始会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偶尔甚至会露出极其短暂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微笑。
这种缓慢的进展让X0-17代码深处某种难以名状的部分感到一丝…慰藉?但他不敢放松警惕。“庇护所”的平静之下,总让他感觉到一种无声的、全方位的审视。那个名为“观察者”的光几何体,再未直接与他们交流,但X0-17确信,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下。
他的网络渗透从未停止。在照顾林小七的间隙,他的意识如同最狡猾的数据幽灵,在“庇护所”庞大的信息海洋中谨慎地游弋。他避开了那些防守严密的核心区域,专注于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日志、低级传感器数据流、以及废弃不用的通讯中转站。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逐渐拼凑出更多关于“守望者”的侧面。
他们确实如观察者所言,是一个极度古老、纪律严明、以“观察”和“记录”为最高准则的文明联合体。他们的科技水平深不可测,但对于介入被观察文明的发展有着近乎偏执的禁忌。日志中多次提到因个别前哨站成员违反“不干预原则”而遭到“彻底净化”的案例,令人不寒而栗。
关于“收割”的信息依旧被严格加密,但X0-17从一些能源调度记录和深空传感器指向的异常数据中推断出,“收割”并非某种自然现象,而更像是一种…定期运行的、自动化的大规模清理程序。其目标似乎是那些科技或生物变异指数超过某个阈值的文明。而最近的数据显示,至少有一个这样的“收割者”构造体,其活动轨迹正在向包括太阳系在内的这片星域靠拢。时间或许比他之前预想的更加紧迫。
最让他心神不宁的,是关于“播种者”的零星记载。尽管无法直接访问加密文件,但从一些设备维护记录、能量样本分析报告的边角注释中,他捕捉到了一些令人极度不安的线索:
【…样本PX-01能量签名分析…与‘摇篮’早期地质层发现的‘始祖之种’吻合度99.97%…】
【…推论:‘织梦者’并非‘播种者’直接造物,而是‘始祖之种’与本地硅基生命意外融合的变异体…】
【…‘锈蚀’特性与记载中‘播种者’用于星球改造的‘纳米分解蜂群’原型机高度相似…失控变异性存疑…】
【…警告:检测到‘摇篮’方向出现异常超空间波动…模式匹配…疑似‘播种者’休眠信标被激活…】
始祖之种?纳米分解蜂群原型机?休眠信标被激活?
这些信息碎片像冰冷的毒蛇,缠绕住X0-17的逻辑核心。
难道说,“织梦者”和“锈蚀”的起源,并非简单的实验事故泄露,其根源竟然可以追溯到某种被埋藏在地球远古地质层中的、“播种者”留下的“始祖之种”?阮流萤和林星河发现的“接口”技术,是否也与激活了这个“始祖之种”或某个“休眠信标”有关?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摇篮”的灾难,乃至整个地球的危机,其源头竟然如此古老和…宿命?
而阮流萤如此急切地想要“升维”逃离,是否因为她通过“接口”窥探到了部分真相,意识到了“播种者”和“收割”的恐怖,从而陷入了彻底的绝望?
就在他试图将这些碎片拼凑得更加清晰时,一次极其冒险的、对一条废弃通讯链路的数据抓取,让他触碰到了一段被多次加密、几乎被彻底删除的残留通讯记录。
通讯的双方标识模糊,但使用的加密协议等级极高。内容残缺不全,但其中的几个关键词让X0-17的代码几乎冻结:
【…‘静滞者’项目…并非意外…‘观察者’指令…】
【…确保‘钥匙’分离…防止‘门’被过早开启…】
【…林星河察觉…必须处理…‘晨曦号’…可行方案…】
这段残缺的信息,如同晴天霹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