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屏上的画面骤然切换,两行加粗的文字赫然浮现
【承乾!请陛下称太子!】
短短九个字,像惊雷般炸在所有朝代的宫殿里。
那些身为太子的人,无论是大汉的刘据、大唐的李承乾,还是大明的朱标,全都“唰”地站了起来,眼神里满是震惊。
“敢这么跟皇帝说话?”
朱标攥着衣角,小声嘀咕,“这是……要逼宫?”
连一向沉稳的刘据,也皱紧眉头,太子与皇帝反目,从来都是最惨烈的结局。
大明的朱棣坐在龙椅上,捻着胡须笑得格外得意,对着殿下文武道:“都给朕好好看!等会儿该笑的时候别憋着!”
他还记着之前李世民嘲笑他“夺位”的事,如今见“轮到李家太子出事”,哪能不乐?
手指飞快在光屏上敲出弹幕:“李老二!李老二!这回该你头疼了吧?朕倒要看看,你家太子怎么闹!”
朱棣的弹幕太扎眼,瞬间被各朝帝王看见。李世民撇了撇嘴,对着空气翻了个白眼:“这朱棣,心眼比针鼻还小!不就是当年笑了他两句吗?至于记到现在?”
嘴上这么说,身体却诚实地坐直了,目光紧紧盯着光屏,他倒要看看,这“承乾请立”的戏码,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顺便瞥了眼站在一旁的亲儿子李承乾,心里暗道:“定是后人演绎的,我家承乾怎会如此?”
画面里,两道身影逐渐清晰:中年男人身着明黄龙袍,眉眼间满是帝王的威严,头顶标注着【李世民】;旁边的年轻人穿着太子冠服,脊背挺得笔直,却难掩眼底的倔强,标注着【李承乾】。
“果然是他……” 李世民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紧龙椅扶手,呼吸微微一滞。
下一秒,中年李世民猛地一拍案,声线带着怒火:“我问你!为什么要谋反!”
李承乾猛地抬头,梗着脖子,声音里满是委屈与不甘,几乎是吼出来的:“你问我为什么谋反?我李承乾谋反,是为了自救!
可我自救,就必然冒犯到你这位当皇帝的爹!你想封魏王李泰做太子,把他住进武德殿
陛下!你告诉我,武德殿是什么地方?那是当年你当秦王时住的地方!我是太子,还是他李泰是太子?”
他上前一步,眼眶通红:“你想让他做十九年前的你,可我不愿意成为十九年前的李建成!你现在问我为什么谋反,当年皇爷爷(李渊),不也是这么问你的吗?!”
“轰!” 这句话像重锤,狠狠砸在大唐的宫殿里。
原本还带着几分审视的李世民,瞬间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瘫坐在龙椅上,脸上的威严荡然无存,只剩下难以置信的茫然与痛苦。
他看着光屏里的李承乾,又转头看向身边真实的、还年幼的承乾,嘴唇嗫嚅着,却说不出一句话
是啊,他怎么就忘了?武德殿是他当年的居所,李泰住进去,对承乾而言,不就是当年他对李建成的“威胁”吗?
是他,一步一步把儿子逼到了谋反的地步。
殿下文武大臣们,全都把头埋得低低的,没人敢看李世民的眼睛。
连最敢直言的魏徵,也攥紧了朝笏,沉默不语,这是帝王的家事,更是父子间的死结,谁也插不上嘴。
“好家伙……这是把话挑明了啊!”
刘邦看得直咋舌,对着吕雉道,“父子反目,还扯出当年的玄武门,李家这摊子事,比咱当年还乱!”
他虽也经历过皇子争储,却没到“太子谋反”的地步,此刻竟有些同情李世民。
朱元璋摸着下巴,眼神复杂:“帝王家最是无情,可把儿子逼到喊出‘不愿做李建成’,这做爹的,怕是真没顾及到太子的感受。”
他想起自己对朱标的看重,心里暗自庆幸,还好自己从没想过要废长立幼。
朱棣则没了之前的调侃,靠在龙椅上,眼神沉沉:“他当年笑朕夺位,如今却被自己儿子戳穿‘玄武门’的旧事,这滋味,怕是不好受。”
虽是记仇,可看到李世民这副模样,也生不出太多嘲讽。
【弹幕里,网友们的评论满是唏嘘:
“李承乾太敢说了!直接戳李世民的痛处——你当年怎么对李建成的,现在就怎么对我!”
“李世民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想培养李泰,却忘了自己当年就是‘弟弟逼哥哥’的角色。”
“千古四帝凑不出一个完整太子,诚不欺我!李家父子这戏,比电视剧还虐!”
“心疼承乾,明明是太子,却活在父亲和弟弟的阴影里,谋反也是被逼的。”
“李世民现在该后悔了吧?早知道就不偏心李泰了。”】
林远坐在沙发上,看着光屏里瘫坐的李世民,也忍不住叹气:“帝王家的父子情,总是掺杂着太多权力纠葛。”
“李承乾不是不想做个好太子,只是李世民忘了,自己当年也是‘挑战者’,没能给儿子足够的安全感。”
李世民此刻看着李承乾,脑海里却反复回放着光屏里的画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