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东北那些灵异事 > 第26章 赊刀人

东北那些灵异事 第26章 赊刀人

作者:镇之 分类:恐怖 更新时间:2025-11-09 15:32:46

漫漫历史长河中,农村曾发生过许多稀奇古怪的事、出现过许多稀奇古怪的人。

有些事、有些人,因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朋友们就当是个故事,听个乐子也好。

今天要讲的,就是靠山屯里来了几位神秘的“赊刀人”——

他们把菜刀赊给屯里人,不收钱,只说:“等羊过千、牛过万,大米超过一块半,我们才来收钱。”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且听我慢慢道来。

故事发生在小三子九岁那年,也就是七十年代。

有一天,小三子和小虎子兴冲冲地从外边跑回来,三子手里还拎着一把菜刀。

这可把三子妈吓坏了,连忙说道:“你们两个疯孩子,从哪儿拿的菜刀?多危险!赶紧给我放那儿!欠揍了是不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还没等三子说话,小虎子就气喘吁吁地抢着说:“婶、婶子……这刀是买的!不不,也不是买的……没花钱,不用花钱!”

三子妈越听越糊涂:“不是买的,难不成是偷的?我告诉你们,可不能偷东西!小时候偷把刀,长大就敢抢供销社!快放回去!说,哪来的?”

这时三子喘匀了气,赶紧解释:“妈,是买的,但现在不用给钱!井沿那儿来了几个外地人,说话听不太明白,叽里呱啦地说卖刀,但现在不要钱,说以后再收!所以我们就拿了一把跑回来了!”

三子妈一听,更来气了:“俩小子净瞎掰!哪有这种好事?还不要钱?哼,看我不揍你!偷东西不好,撒谎更不行!”

她一边说,一边抄起笤帚疙瘩追着小三子跑。

小三子一边躲一边嚷:“妈!你这人咋不讲理呢?是真的,我没偷也没撒谎!你凭啥打人呀?”

正当娘俩在院子里闹得不可开交时,西院的柱子和柱子媳妇闻声赶来:“婶子,您打三子干啥?这是咋了?”

三子妈气呼呼地说:“他嫂子你可不知道,这小瘪犊子真把我气死了!偷人家的刀不说,还撒谎说是赊来的!你说说,一个小屁孩,谁会把刀赊给他?不揍不行,我看揍都是轻的!”

柱子媳妇一听就笑了:“哎,婶子,三子没撒谎,是真的!您看,我也拿回一把,还有剪子和镰刀呢!不过一家只能拿一个。”

三子妈顿时愣住了:“咋的?还有这种好事?天上真掉馅饼了?”

她好奇心起,也想看个究竟,于是放下笤帚,拿起刀,另一手拽着小三子就往井沿走。

柱子媳妇见状,也跟了上去。

没多大功夫,几人就来到了井沿。

靠山屯的这口老井不知有多少年历史了,连三子爷爷来的时候就有。

井边很宽敞,还有棵大柳树,平时大家都爱在这儿乘凉、担水、聊天、讲闲话,非常热闹。

三子妈走到大树下一看,嗬,人还真不少——

老五他妈、三子爸学校的下放老师王老师、虎子爸,还有一大帮左邻右舍,都围在那儿看热闹。

人群中间是两个南方人:一个老头,一个中年人。

中年男人面前摆着十几把菜刀,嘴里叨咕着类似普通话的方言,反复说着:“我的刀不卖,我就是赊!啥时候来取钱?等羊过千、牛过万、大米超过一块半,我再来收钱!”

旁边有个老头眯着眼晒太阳,一声不吭,他面前摆着几把镰刀头。

大家交头接耳,都觉得稀奇:哪有卖东西主动不要钱、赊给老百姓的?这不是奇闻怪事吗?里头肯定有说法!

多数人只是围观,真正赊了刀的只有四五个人,赊刀人也只记个姓名,其他一概不问。

这其中就包括小三子和柱子媳妇。

据说小三子报名字时只说“小三子”,没姓也没大名,对方就把刀赊给了他——简直太奇怪了。

三子妈见王老师也在,知道他见多识广,是从北京下放来的,就小声问他:“王老师,您说这是咋回事?怎么这么奇怪?”

王老师微微笑了笑,没说话。

三子妈又问:“您说小三子还拎回一把,我怕没这便宜事,正想还回去。您看用不用还?”

王老师只回了两个字:“都行。”然后依旧笑而不语。

三子妈见问不出什么,只好走上前去问道:“那个……刚才我家孩子拿回一把刀,我问问多少钱?”

老头还是不说话,中年人又重复道:“不卖,就赊。等羊过千、牛过万、大米超过一块半,我再来收钱。”

三子妈见他们翻来覆去就这一句,心想这便宜可不能占,就把刀“啪”地扔在地上。

柱子媳妇在一旁犹豫不决。

自从老五不当民兵连长后,柱子就接任了,她怕拿人家的刀算不算干部家属犯错误?

可不拿又舍不得这便宜,正愣神着呢。

而那两位赊刀人,似乎根本不在乎刀有没有人赊,也没人拿他们也不管,只管说那几句话。

这时,后院的老赵头来了。

他是个老庄稼把式,干了一辈子农活,看见岁数大的赊刀人面前有几把镰刀,挨个看了一遍,转身就走。

不一会儿又回来了,手里拿着两个馒头、两个鸡蛋和两块咸菜疙瘩。

他对那位年纪大的赊刀人说:“老哥,我看你也没吃饭吧?先垫垫肚子。我呢,看上你这把镰刀了,既然不要现钱,我就赊一把。您记着靠山屯老赵把头就行!放心,我没了,我儿子孙子也能还钱!”

这时,一直闭眼的老头睁开眼,说道:“吃的我们不要,要了就不是赊给你,变成换的了。你把镰刀拿走,吃的也拿走,我们有吃的。将来我会回来取镰刀钱。就算我不来了——岁数大了,或者没了,我的孩子也会去找你的孩子。”

老赵把头问:“那行,俺就赊!可您啥时候来取钱?给多少合适?万一真来了,也不能没个数吧?”

岁数大的赊刀人对老赵头说:“我和那个卖菜刀的取钱时间不一样。我家取钱的时候,是家家都能吃上大米饭、结婚彩礼都过万、麦子涨到一块钱,那时候我再来收钱。现在是五毛钱一把,但等我来取,就得是十五块钱一把。你看你还赊不赊?自己掂量。”

大伙一听,都觉得这老爷子是不是疯了?一把破镰刀头要十五块钱?

要知道,当时三子爸挣国家工资,一个月才二十五块!这镰刀也太贵了!

可再一想,要等到“彩礼过万”?简直可笑!那时候谁家娶个媳妇,也就一二百块钱。

说归说,大家都觉得这两人太神秘,这事也透着诡异,大部分人都没敢拿刀。

老赵把式实在太喜欢那把镰刀,一咬牙就拿了一把,又把吃的往赊刀人面前推了推,两人看都没看,摇摇头,老头继续闭眼晒太阳。

这时柱子来了,后边还跟着两个民兵。

他一把夺过媳妇手里的刀扔在地上,瞪了她一眼,然后对那两个赊刀人说:“你们有介绍信吗?跟我们去大队部一趟!”

就在这时,王老师过来拉了一把柱子。

虽然他是下放到屯子来的,还被说是“臭老九、黑五类”,但屯里人都很尊重他,知道他是真有学问的能人。

柱子见王老师似乎有话要说,就跟着他走到一边。

王老师低声对他说:“柱子,你别带他们去大队部,让大伙都散了。赊不赊刀都没事。你要想知道是咋回事,晚上来三子家张校长那儿,我跟你们讲讲。”

柱子一听,知道王老师肯定明白些内情,就大声招呼大家散了。

但他还是秉公办事,检查了赊刀人的介绍信,见没什么问题,也就没再追究。

大家散的时候,仍觉得这件事太蹊跷。

只有两个人拿了刀、留了名,其余人都议论纷纷地回家了。

三子妈见屯子里的二狗拿刀时留的是柱子的名字,也只是笑笑没说什么,领着三子、虎子就往回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