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光储惠农暖乡野,心随民安话深耕
2029年10月20日(周一)的江苏常州,御景园6幢1601的晨光裹着豆浆香——妈妈正坐在爬爬垫旁,教刚满九个月的小电认图,指着林小雨画的乡村宣传稿,说“爷爷”“房子”,小家伙眨着眼睛,突然对着画里村口的老槐树,含混地喊“树、树”;林凡蹲在旁边笑,苏晚晴帮小雨改宣传图细节,姑娘捏着平板皱眉:“哥,光储集的张经理发了村里的照片,说村民要在图里加‘灌溉泵’和‘充电凳’,我画了储能站,可怎么把‘王大爷坐在凳上充电’画得自然?总不能让人物挡着设备吧?”
“把充电凳画在储能站旁边,王大爷坐凳上,手里举着手机充电线,旁边画台灌溉泵,标‘储电灌溉’,用虚线连到储能站,既显场景又不挡重点。”林凡刚说完,手机响了,强子的声音裹着村里的狗叫声,透着热乎:“凡子,西北的石洼村火了!上次装的储能站,村民用得比咱们想的还多——李婶用储电浇枸杞、王大爷天天来充手机、村小学用储电给电脑供电上网课,可新问题来了:灌溉泵功率大,储电撑不了2小时;晚上充电的人多,插座不够用;邻村的人都来问啥时候装,下周五县里要组织‘光储惠农现场会’,一周内得给石洼村加配‘灌溉专用储电’和‘便民充电口’,还得准备推广方案!”
“晚晴,我去公司盯光储扩展,顺便去石洼村看看,小雨的图你帮着改,加村民的真实场景,张经理说这样更接地气。”林凡帮小电把掉在地上的画纸捡起来,又摸了摸小雨的头,“画灌溉泵时,记得画旁边的枸杞地,李婶说她的枸杞全靠这泵浇,别漏了。”妈妈把刚热的包子递过来:“去吧,小电有我呢,刚又喊了声‘树’,比你小时候认东西快,包子给你留着,路上吃。”
上午9点半,林凡赶到公司新能源车间——强子已经把灌溉泵、便民充电凳的样品摆好了,旁边放着石洼村的照片:储能站旁围满村民,李婶的灌溉泵接在储能柜上,王大爷坐在小马扎上充手机,村小学的窗户里亮着灯。“凡子,你看,石洼村的枸杞地有20亩,灌溉泵每小时耗电5度,原来的储能站只够1小时,得加个‘50kWh灌溉专用电池组’,单独供电;充电口不够,就做10个带USB的便民充电凳,摆在储能站周围,村民坐着就能充,还能歇脚。”强子指着照片里的空地,“张经理说储能站旁有片树荫,刚好摆充电凳。”
陈教授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灌溉电池组样品:“电池组用防水设计,放在灌溉泵旁边,下雨也不怕;充电凳的电线埋在地下,防绊倒村民,凳面用防腐木,晒不烫、淋不坏,能用十年。”
“这周就做‘光储惠农两件事’:一是石洼村升级,二是方案推广,分四步走,保准赶现场会。”林凡敲了敲充电凳的样品,每一步都扣着“村民真需求”——不是纸上方案,是要让老人坐着方便、农妇用着省心。
第一步“方案落地”,周一(10.20)下午搞定——强子牵头,张教授出参数:灌溉电池组下午3点出装配图纸,用现成的高密度电芯,车间4小时就能组装;充电凳让木工坊赶制,晚上8点出样品,USB接口选防漏电的,村里有小孩,得安全。“木工坊说防腐木现成,今晚就能做3个样品;电池组的防水壳用铝合金,车间有模具,下午就能打样。”强子边说边给石洼村的张经理发照片,让他先看样品合不合心意。
第二步“样品试制 村里调研”,周二(10.21)——强子留公司盯样品,林凡带着小雨的宣传图初稿,坐高铁去石洼村。车刚到村口,就看见储能站旁围了人:王大爷坐在小马扎上,举着手机冲林凡笑:“林总来啦!这储能站好啊,我再也不用跑5里地去镇上充电了!”李婶拉着林凡往枸杞地走,地里的灌溉泵正转着,水顺着渠流进枸杞苗根:“你看这苗,前阵子旱得蔫,用储电浇了三天,全活过来了!就是电不够,浇半亩就得等充电。”
村小学的王老师领着林凡进教室,10个学生正用电脑上网课,屏幕上是城里老师的讲课画面:“原来电脑总断电,现在有储能站,每天能上2小时网课,娃们能学英语、看动画了。”林凡摸着发烫的电脑,心里发暖——原来技术落地不是看参数,是看娃们眼里的光、农妇手里的泵、老人手里的手机,这些才是真价值。他掏出小雨的宣传图,给村民看:“这画里的灌溉泵、充电凳,下周就装,大家看看还有啥要改的?”村民围过来,七嘴八舌提意见:“充电凳加个靠背,老人坐久了不累”“灌溉泵的开关弄低点,我老婆子够得着”,林凡一一记在本子上,心里软乎乎的。
第三步“升级安装 培训”,周三(10.22)到周四(10.23)——强子带着灌溉电池组、充电凳赶到村里,按村民的意见改:充电凳加靠背、灌溉泵开关调低10厘米。安装时,村民全来帮忙:年轻的搭架子、老人递工具、小孩围着看充电凳的USB口,眼里闪着好奇。强子边装边教:“这充电凳按一下就通电,拔了自动断电,娃们也能安全用;灌溉电池组满电够浇2亩地,用完记得按复位键。”王大爷学得认真,还记了笔记,说要当“储能站管理员”,帮邻里解决小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