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 > 第30章 初战告捷

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 第30章 初战告捷

作者:君者风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9 15:33:30

南京的清晨带着一丝清冷,剧组核心成员们被召集到临时充作会议室的宾馆房间。

经过昨日“金陵寻踪”的洗礼,大家的精神面貌明显不同,彼此间多了几分默契,但也带着对即将开始的正式拍摄的忐忑。

李扬没有多余寒暄,直接将一叠装订好的“《南京照相馆》三十五日攻坚计划”分发到每个人手中。

封面上清晰印着的“35天”字样,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瞬间激起了波澜。

王紫逸第一个跳起来,眼睛瞪得溜圆:“三十五?!扬子,这…这能行吗?刨去刮风下雨、头疼脑热,这不得一天当三天用?”

他嗓门大,道出了许多人心中的第一反应。

然而,当众人带着怀疑翻开计划书后,房间内的嘈杂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深的翻阅声和偶尔发出的惊叹。

计划书详尽得超乎想象。

它不仅列出了每天要拍摄的戏份清单,更细化到了每场戏的预计拍摄时长、主要演员、核心道具、所需灯光效果、甚至预留出的机动缓冲时间。

后面还附带了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王紫逸嘟囔着“我靠,真细啊”。

手指飞快地划过属于他制片部门的任务线,从车辆调度到盒饭供应时间,从外联协调到群众演员管理,每一项都清晰列明。

他脸上的质疑迅速被一种“这活儿能干”的兴奋取代。

张晓龙老师看得格外仔细,他戴着眼镜,手指逐行划过涉及自己戏份的安排。

他的眉头先是微蹙,似乎在评估其强度,随后渐渐舒展,最终露出赞赏的目光。

他抬头对李扬说:“李导,计划做得非常专业、系统。

情绪铺垫和拍摄节奏的安排尤其合理。如果真能按此执行,这个目标,并非不可能。”

他的肯定,像一根定海神针,稳住了场子。

吴越老师安静地翻阅着,她的目光锐利,迅速捕捉到关键信息。

看完后,她合上计划书,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我没问题。”

简单的三个字,传递出强大的专业自信和配合度。

王传君看得最慢,几乎是在研读。

他时而推一下眼镜,时而在某一页停留良久。

终于,他抬起头,非常认真地问李扬。

“李导,第7天下午标注拍摄‘王广海目睹暴行后内心挣扎’的戏,预留了3小时。这个时间长度,是基于对表演难度的判断,还是对技术实现时间的预估?”

李扬早有准备,解释道。

“主要是基于表演难度。这场戏需要极致的情绪层次和爆发力,我需要给你和摄影机足够的时间去捕捉最完美的瞬间。3小时是理想值,但我们有相邻的缓冲时段可以借用。”

王传君听完,沉吟片刻,点头:“判断合理。我接受这个安排。”

陈小纭看到自己前面几天就有不少情绪戏,下意识地有点紧张,手指绞在一起。

但她很快在计划的备注栏里看到了“注意演员情绪疏导,必要时灵活调整顺序”的字样。

她悄悄松了口气,碰了碰旁边的宋轶,小声说:“轶姐,这计划…好像把什么都想到了?我们是不是跟着走就行?”

宋轶的目光则更多停留在李扬身上。

她看到他站在那儿,虽然年轻,但周身散发着一种基于周密思考和强大自信的沉稳气场。

她眼中的最后一丝疑虑也消失了,转化为全力的支持。

她迎着李扬看过来的目光,坚定地说:“需要我们怎么做,你就直接安排。”

没有任何人质疑计划的可行性本身。

这份极致详尽的计划书,以其无可辩驳的逻辑性和前瞻性,征服了每一位专业者。

疑虑化为动力,团队像一台精密仪器,迅速启动,投入高速运转。

第一阶段:磨合与内景(第1-12天) 的战斗正式打响。

核心战场——“吉祥照相馆”内景片场。

李扬的工作模式固化下来,如同上了发条的钟表:

清晨: 第一件事就是与剪辑组查看前一天粗剪的素材,核实进度是否匹配计划,发现问题立即标记。

开工前:发布当日详细到小时的任务单,让每个部门负责人清晰知晓自己的目标。

拍摄中:全身心投入执导和表演,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大脑如同高速处理器,时刻评估着整体进度。

收工后:与各组负责人开短会复盘,核查当日进度,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第二天能无缝衔接。

然而,计划再完美,现实总会抛出难题。

难题一:暗房光影。

拍摄暗房戏份时,为了极致还原历史感,坚持使用低照度的红光和有限的单一补光源,拒绝使用现代灯具带来的虚假效果。

但这也意味着布光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加,预计的布光时间严重超时,进度表上的红灯第一次亮起。

“启动b预案!”

李扬没有慌乱。他立刻指令灯光师集中攻坚主镜头光效,同时命令b组(由王紫逸协调带队)立刻转移到另一个已布好光的角落,拍摄计划表上次优先的、不需要复杂光效的戏份——诸如苏柳昌摸索照相机构造、金婉仪擦拭相框等细节镜头。

机器未停,时间未被浪费。 最终,灯光组熬夜钻研,在计划预留的缓冲时间内成功攻克了光效难题。

难题二:情绪崩溃。拍摄金婉仪(陈小纭 饰)一场极度恐惧的哭戏时,巨大的压力和代入感让陈小纭连续NG十几次,情绪彻底崩溃,躲在角落哭泣,无法继续。

李扬果断叫停了拍摄。

他没有指责,而是宣布休息半小时。

他让宋轶过去安慰陪伴陈小纭,自己则立刻和张晓龙、摄影师讨论起下一个镜头的机位和调度,仿佛刚才的中断只是计划的一部分。

半小时后,陈小纭情绪逐渐平复,在宋轶的鼓励下重新回到镜头前。

这一次,她将自己真实的崩溃感融入表演,一条通过。灵活的调度和人性化的管理,确保了核心演员的状态和整体进度。

难题三:道具穿帮。

一场戏拍完,场记在当晚的粗剪回放中发现,背景书架上一本书的书名过于现代,是一个致命的穿帮。

“日清日毕”制度发挥了巨大作用。

问题在24小时内被发现。

李扬立即调整次日开工顺序,第一件事就是补拍那个镜头的正确角度。

一个小失误被迅速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了日后可能耗费巨大成本的重拍。

每一天,李扬都如同乐队的指挥,既要保证自己的“演奏”(表演)精准无误,更要确保每个“声部”都在节奏上。

他的绝对专注和对计划的坚定信念,感染了所有人,成为了团队的定心丸。

第12天,傍晚。

片场内弥漫着疲惫而紧张的气氛。

当天最后一个镜头——金承宗(张晓龙 饰)在暗房微光下,眼神复杂地凝视着刚刚显影的罪证照片——拍摄完成。

“咔!”

李扬的声音有些沙哑。

全场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投向场记。

场记低头飞快地核对着计划表和拍摄日志,然后抬起头,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喜悦,用尽力气大声宣布:“第12天,计划内镜头——全部——完成——!”

瞬间的寂静。

随即,“轰”的一声,片场爆发出巨大的、如释重负的欢呼声和掌声!

摄影师扔掉了帽子,灯光师互相击掌,王紫逸直接跳起来,狠狠抱住了身边的剧务:“牛逼!计划真牛逼!扬子真牛逼!”

张晓龙老师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无比欣慰的笑容,他走到李扬面前,真诚地说:“李导,你做到了。这十二天,是我经历过最高效、最专注的拍摄周期之一。这份计划,功不可没。”

吴越老师也走过来,言简意赅却分量十足:“谢谢你,导演。这计划让我心里特别有底。”

这是她罕见的直接赞扬。

王传君若有所思地看着计划表,喃喃道:“看来精确的计划非但不扼杀创作,反而能提供更安全、更自由的创作空间…”

陈小纭激动地眼圈发红,对着周围的工作人员不住鞠躬:“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没放弃我…”

宋轶走到李扬身边。

她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有为他成功的骄傲,有共同奋战后的疲惫,更有一种“我果然没看错人”的深切认同与难以言喻的柔情。

所有的压力与辛苦,在计划如期完成的这一刻,都化为了巨大的成就感和对李扬无条件的信任。

团队的情绪经历了从怀疑、到紧张、到疲惫、再到此刻的狂喜与信服。

他们对计划的信任,对李扬领导力的认可,以及一种“我们能成”的磅礴自信心,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当晚,李扬独自坐在房间。

他在那份已被翻得卷边的计划表上,“第一阶段”的末尾,郑重地打上了一个勾。

他没有加入外面的庆祝,而是轻轻呼出一口气,翻开了计划书的下一页——“第二阶段:外景与重头戏”。

他的眉头微微锁起。

内景的攻坚战虽胜,但接下来的挑战,才是真正的硬仗。

户外不可控的因素更多,情绪消耗更大的重头戏密集展开。

然而,此刻的他,背后不再是一支充满疑虑的队伍,而是一支经历了成功淬炼、信心爆棚、凝聚力空前的虎狼之师。

他看向窗外,南京的夜空下,这座城市依旧沉默而厚重。

但李扬的眼中,只剩下沉静如水的坚定和迎接下一场战斗的锐利锋芒。

第一阶段的胜利,为他赢得了无比的权威和信任。

接下来的硬仗,他已做好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