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位战国人物,那可真是个人物——匡章,齐国大将,人称。这位老兄在战国历史上可是个另类,打仗厉害不说,为人处世更是特立独行,堪称战国版的叛逆少年。咱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位叛逆将军的趣闻轶事。
一、出身名门却不务正业
匡章这哥们儿出身可不简单,他爹是齐国名将田忌——没错,就是那个和孙膑一起玩田忌赛马的田忌。按理说,这种官二代应该从小锦衣玉食,读圣贤书,走仕途正道。可咱们匡章偏不,从小就爱舞枪弄棒,整天跟着军营里的老兵油子混,学了一身江湖气。
他爹田忌看着儿子这样,急得直跺脚:章儿啊,你爹我可是齐国重臣,你怎么整天跟那些粗人混在一起?
匡章脖子一梗:爹,您那些之乎者也的学问,能挡得住秦国的铁骑吗?
田忌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心想这小子怎么这么能抬杠。
更绝的是,匡章长大后,居然跑去拜孟子为师。要知道,孟子那可是讲究仁义道德的儒家大师,和匡章这号舞刀弄枪的主儿怎么看都不搭调。可匡章偏要去,还学得挺认真。
有一回,孟子问他:章啊,你为何来学儒?
匡章回答得那叫一个实在:老师,我觉得光会打仗不行,还得会讲道理。不然打赢了人家不服气。
孟子听了差点没背过气去——这学生把儒家思想当吵架技巧学了!
二、将军的另类孝顺
匡章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被当时人骂。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匡章的老爹田忌晚年得罪了齐威王,被逼得逃亡楚国。按当时的礼法,儿子应该跟着老爹一起跑路,这叫。可匡章偏不,他留在齐国继续当他的将军。
这一下可炸了锅了,满朝文武都说匡章不孝。连孟子都跑来问他:章啊,你爹在楚国受苦,你却在齐国享福,这合适吗?
匡章不急不慢地回答:老师,您说孝顺是什么?是跟着老爹一起逃亡,然后两个人都成丧家之犬?还是留在朝中掌握实权,等有机会再把老爹接回来?
孟子被问住了,这角度够刁钻啊!
后来事实证明匡章是对的。齐威王死后,齐宣王即位,匡章立刻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把老爹从楚国接了回来,还恢复了田家的地位。那些当初骂他不孝的人,一个个都闭上了嘴。
这事儿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似叛逆的选择,反而是最深谋远虑的孝顺。当然,这种叛逆孝顺也就匡章这种狠人玩得转,普通人还是老老实实听爹妈话比较稳妥。
三、打仗界的泥石流
说到打仗,匡章绝对是战国时期的一股泥石流。别人打仗讲究排兵布阵,他打仗讲究怎么爽怎么来。
最经典的就是那场垂沙之战。当时楚国大军来犯,齐国上下慌得不行。匡章被任命为主将,大家都等着看他怎么排兵布阵。
结果这位爷倒好,直接下令:全军听令,把铠甲都脱了!
士兵们以为自己听错了:将军,脱...脱铠甲?
匡章眼睛一瞪:对!全脱了!穿着那玩意儿多碍事!
要知道,战国时期打仗,铠甲可是保命的东西。匡章这一手,简直就是在玩命。
更绝的是,他还命令士兵们——就是嘴里叼根木棍,防止出声。然后趁着月黑风高,带着这群光膀子大军悄咪咪地渡过沅水,直接杀到楚军大营。
楚国人哪想得到齐国人会这么玩啊?大半夜的看见一群光着膀子、嘴里叼着棍子的疯子冲进来,还以为闹鬼了呢!结果楚军大败,主将唐昧被杀。
这场仗打完,匡章名声大噪。有人问他为什么让士兵脱铠甲,他理直气壮地说:穿着铠甲渡河,沉了怎么办?当然是脱了游过去啊!
听听,这理由朴实无华得让人无法反驳。
四、怼人界的扛把子
匡章不仅打仗野,怼人也是一把好手。在齐国朝堂上,这位爷是出了名的。
有一回,齐宣王想打燕国,问大臣们意见。一群文臣引经据典说了一堆仁义道德,意思是不该打。
轮到匡章发言,他直接来了一句:要我说,该打!燕国国君哙把王位让给相国子之,这不是乱来吗?要都这么搞,天下还不乱套了?
有个文臣不服气:匡将军,此言差矣。禅让是美德啊,尧舜就是这么做的。
匡章冷笑一声:哦?那你怎么不把你老婆让给我?
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那文臣脸都绿了。齐宣王憋笑憋得差点内伤。
还有一次,齐国要和秦国结盟,派匡章去谈判。秦王想给匡章个下马威,故意问他:听说匡将军打仗不按常理出牌?
匡章眼皮都不抬:是啊,就像秦王您治国也不按常理出牌一样。
秦王一愣:此话怎讲?
匡章慢悠悠地说:别的国家都是国君说了算,秦国是太后说了算,这不是也不按常理吗?
当时秦国确实是宣太后掌权,这话直接戳到秦王痛处。但出人意料的是,秦王非但没生气,反而哈哈大笑:好个匡章!难怪孟轲先生说你虽不纯乎儒,然必有事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