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位两千多年前的基建狂魔——李冰。这位老兄可不是一般的官员,他是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更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界的扛把子。他主持修建的都江堰,至今还在四川成都平原上发挥着作用,堪称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下面,就让我们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看看这位水利大神的趣闻轶事。
一、上任前的:秦王的心机
话说公元前256年,秦国准备拿下蜀地这块天府之国。秦王嬴稷(就是那位后来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的曾祖父)琢磨着:蜀地虽好,但年年发大水,得派个能人去治水。
于是秦王开始候选人。第一位官员上来就夸夸其谈:臣到任后,必当修筑高堤,让洪水不敢泛滥!秦王摇摇头:下一个。
第二位更有:臣打算祭祀河神,祈求风调雨顺!秦王直接翻了个白眼。
轮到李冰时,这位老兄不慌不忙:臣要先去看看蜀地地形,了解水情,再决定怎么办。秦王眼睛一亮:就你了!
后来事实证明,秦王的眼光确实毒辣。李冰这一去,不仅解决了水患问题,还顺手给秦国挣了个天府之国的粮仓。
二、初到蜀地的震撼教育
李冰刚到蜀地就遭遇了下马威。当地官员告诉他:大人,您来得正好,明天就是祭祀江神的日子。
李冰纳闷:祭祀江神?
是啊,每年都要选两位美貌少女扔进江里,不然就会发大水。
李冰一听就炸了:什么?拿活人祭祀?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套!
第二天,祭祀现场人山人海。李冰站在江边,看着哭成泪人的少女,突然大喝一声:且慢!本官有话要对江神说!
只见他走到江边,对着江水喊道:江神听着!本官乃新任蜀郡太守李冰,今日特来与你谈判!你要娶妻可以,但得先过我这关!
说完,他转身对众人说:本官要亲自会会这位江神!然后纵身跳入江中。
岸上百姓都吓傻了,以为太守大人疯了。谁知过了一会儿,李冰湿漉漉地爬上岸,手里还抓着一条大鱼:看!这就是你们的!今晚加菜!
从此,蜀地再也没人提用活人祭祀的事了。不过据小道消息,那天李冰其实是偷偷在衣服里藏了渔网...
三、都江堰的神来之笔
治水工程开始后,李冰遇到了大难题:如何把岷江水分流?当时可没有挖掘机、爆破技术,全靠人力。
一天,李冰愁得在江边散步,看到一群小孩在玩垒石头过河的游戏。他突然灵光一闪:对啊!可以在江心筑个分水堤!
但问题又来了:用什么材料才能不被冲走?李冰苦思冥想,直到有天看到当地妇女用竹篓装石头来压泡菜坛子...
有了!李冰一拍大腿,我们可以编大竹笼,装满卵石,沉到江底做堤坝!
这就是着名的技术。用现代话说,就是最早的生态工程——材料天然,施工环保,效果持久。
更绝的是他设计的分水堤。这个像鱼嘴一样的建筑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泄洪。而且还能自动调节水量——洪水时六成水走外江,枯水时六成水走内江。堪称古代的自动调节阀!
当地百姓都看傻了:李大人,您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李冰笑而不语,深藏功与名。
四、李冰的土办法智慧
在没有现代测量仪器的年代,李冰发明了不少土办法。
比如确定河床高度,他让人在枯水季节立石人于水中,刻上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作为水位警戒线。
又比如开凿玉垒山时,他发明了火烧水激法——先用火烧热岩石,再泼冷水,热胀冷缩使岩石开裂。这招比硬凿效率高多了,堪称古代的热力破岩术。
最搞笑的是测试水流速度的方法。李冰让士兵站在上游放鹅,自己在下游计时,通过鹅的漂流速度计算水流。据说第一次试验时,士兵太紧张,把鹅扔出去时喊了声飞吧!,结果鹅真飞走了...李冰无奈:放鹅不是放鸽子啊!
五、与儿子的水利二人转
李冰有个儿子叫李二郎(不是神话中那个二郎神),也是个水利高手。父子俩经常上演水利二人转。
有一次,李冰设计的分水堤角度总是不对,急得直挠头。李二郎看了看说:爹,您这角度太死板了,得顺着水势来。然后拿起木棍在地上画了个弧线。
李冰一试,果然水流顺畅多了。他拍拍儿子肩膀:好小子,比你爹强!
后来民间传说越传越神,把李二郎说成了有第三只眼的二郎神,能看透水势。李冰要是知道,估计会笑骂:这小子小时候连尿布都经常穿反,哪来的第三只眼!
六、工程验收的另类标准
都江堰竣工后,秦王派特使来验收。特使看着这个没用多少石材,主要靠竹笼卵石筑成的工程,满脸怀疑:李大人,这...能行吗?
李冰不慌不忙:大人请看。说着让人牵来一头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