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三个高炮连和一个导弹连外,高炮营中还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单位——火控排。
这个单位配备了李清河带来的火控系统。
比如5901型指挥仪和瞄5型炮瞄雷达。
专门用于指挥各防空火炮执行防空任务,可以说火控排就是整个高炮营的中枢神经。
相比于以往靠经验进行的概略射击,现在有了指挥仪和雷达辅助,命中率大大提升。
不过火控排的所有操作人员都来自深蓝警备队。
这并非李清河不信任独立团,而是出于必要的保密考虑。
况且这些设备独立团目前也无法熟练使用。
李清河后来也想明白了,与其自己单独组建一支高科技部队.
不如将这些先进装备作为辅助力量嵌入到独立团之中。
这样能将先进装备安全有效地整合进独立团体系,大幅提升其作战能力。
只要这些核心设备由深蓝警备队人员操作,就能在保密性上有所保障。
第三个新组建的单位则是火箭炮营。
李清河直接将火箭炮独立出来,组建了一个专门的营。
全营共配备18门107毫米火箭炮。
每门火箭炮为12联装,总共可一次齐射216枚火箭弹。
足以将敌军阵地彻底覆盖。
此外,独立团还直辖一个炮兵连,配备四门82式130毫米轮式自行火箭炮和两门PLZ45自行火炮。
这个单位属于独立团的战略打击力量,通常不会轻易动用。
至于常规炮兵营,就不多赘述了。
全营下辖三个连,炮一连和炮二连合计装备12门51式122毫米榴弹炮。
炮三连则配备6门66式152毫米重型加榴炮。
还有一个炮四连和一个火控排。
炮四连装备9门120毫米重型迫击炮。
而火控排则自然配备了反炮兵雷达,也由深蓝警备队负责操控。
除此之外,独立团还增设了一个反坦克连。
配备的武器有两款,分别是7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
以及在野狼谷缴获的红箭8单兵反坦克导弹。
这些反坦克武器不仅适用于打击装甲目标.
在摧毁各类防御工事时也十分有效。
尤其是红箭8反坦克导弹,能够在敌方重机枪射程外精准摧毁目标工事。
命中精度主要取决于操作员的熟练程度,总体精度相当可观。
至于通讯连、后勤处、野战医院、运输大队、维修连等保障单位,依旧维持原有编制不变。
从这个编制结构可以看出,独立团如今已经成长为一支怎样的战斗力量。
也难怪赵刚会露出震惊的神情。
八个步兵营、一个火力加强营、一个火箭炮营、一个重炮营、一个高炮营,还有一个即将组建的坦克连。
整个独立团拥有13个营级单位和多个直属连级单位。
总兵力已经突破万人,达到了一万两千人左右。
而358旅发展至今,如果不包括独立团,兵力也不过刚刚超过万人。
这样的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旅的编制。
不过目前这些还只是纸面上的数字。
装备虽然先进了,但对士兵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想要真正形成战斗力,没有一年半载的积淀,根本难以实现。
“老李,你有没有考虑过兵源的问题?这可是好几千号人,咱们不能操之过急,搞不好会把自己给拖垮的。”
但李云龙早就有了打算。
“光靠一个十里河村肯定是不够的。”
“我们在十里河村留下两个步兵营和一个附属营,其余的六个步兵营全部派出去,让他们去扩充兵力、发展地盘。”
“我只需要负责他们的装备和补给就行了。”
“这样既能扩大我们军分区的影响力,也能解决兵员不足的问题。”
赵刚听后眼前一亮,笑着说道:“还是你老李脑子活,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李云龙听到夸奖也不由得露出得意的笑容。
但没多久,他的笑容就消失了。
虽然坦克是搞到了手,而且一口气弄来了二十辆,可问题也随之而来——没人会开。
“团长,我要去学坦克驾驶!”
“团长,我也要报名!”
沉默寡言的骑兵连连长孙德胜和副团长兼一营长张大彪找到了李云龙。
李云龙打量了两人一眼,好奇地问:“你们俩怎么回事?怎么一块儿来找我了?”
张大彪和孙德胜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张大彪开口道:“我和孙连长商量过了,将来组建坦克营的话,我当营长,他当副营长。”
李云龙当即沉下脸来,训斥道:“张大彪,你是欠收拾了吧?你这是来跟我讨官来了?不过也不是不行。”
骂完之后,李云龙语气一转,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听张大彪这么一说,这个主意还真不错。
整个独立团里,好像就他们两人最适合作搭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