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大勇和赵猛在东北高歌猛进之时,东方的朝鲜半岛,战云密布。
九月中旬,倭国。
在德川幕府的默许下,激进的武士首领佐藤,再次集结了十万大军,对朝鲜发动了疯狂的进攻。
这一次,他吸取了上次在仁川惨败的教训。他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兵力,还通过大英东印度公司,购买了五千支当时欧洲最先进的燧发枪,并配备了二百多门火炮。
倭军的攻势异常猛烈,汉城西门,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轰!轰!轰!”
倭军的火炮阵地不停地发出怒吼,炮弹拖着黑烟,雨点般地落在汉城的城墙上。城墙被炸得碎石飞溅,多处出现了坍塌。
城墙上,朝鲜军和少数留守的汉军士兵,依托着残破的城防工事,拼死抵抗。
“放!”
随着一名汉军军官的怒吼,城头上一百多支五雷神机同时开火。密集的弹雨扫向城下正在蚁附攻城的倭军,冲在最前面的倭寇成片倒下。
但是,倭军的数量实在太多了。他们就像是疯了一样,踩着同伴的尸体,一波接着一波地向上冲。一些倭寇已经爬上了云梯,正在和城头的守军进行着惨烈的白刃战。
朝鲜国王李焞穿着一身铠甲,亲自在城头督战。他看着岌岌可危的西门,心急如焚。
汉军虽然给他们留下了一千支五雷神机,但朝鲜军缺乏训练,兵力也不足,面对十万倭寇的疯狂进攻,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
“使者呢!派往东北的使者回来了没有?”李焞对着身边的大臣嘶吼道。
“回禀大王……还……还没有消息……”大臣战战兢兢地回答。
李焞一脚踹在他身上:“废物!都是废物!再派人去!告诉汉王,若是朝鲜亡了,倭寇下一个目标就是他的辽东!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不会不懂!”
求援的信使,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终于穿过战火,将李焞的亲笔信送到了远在西安的李信手中。
李信看着信使呈上的血书,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立刻召集了徐文良等核心幕僚,召开紧急会议。
“诸位都看看吧。”李信将血书传给众人,“倭寇在朝鲜增兵十万,猛攻汉城。李焞快顶不住了。”
众人传阅着血书,议事厅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这个佐藤,还真是个疯子。”徐文良看完,忧心忡忡地说道,“朝鲜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就像我们东北大门前的一道屏障。一旦朝鲜落入倭寇之手,我们的整个东北侧翼,都将暴露在倭寇的兵锋之下。所以,朝鲜,我们必须得救。”
“可是,”一名将领提出了疑虑,“我们的大军主力,此刻正在东北,准备和罗刹鬼决战。这可是关系到国运的大事,万万不能分心。如果现在分兵去救朝鲜,东北的战事一旦被拖延,错过了最佳的进攻时机,让罗刹鬼缓过劲来,那后果不堪设想。”
一时间,议事厅内陷入了两难。救,还是不救?这是一个问题。
救,可能影响到东北的决战。不救,则等于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后患无穷。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李信,等待着他的决断。
李信沉默着,手指在地图上朝鲜半岛的位置上轻轻敲击着。
良久,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朝鲜,要救。东北的决战,也不能耽误。”
众人都是一愣,这怎么可能做到?
只听李信继续说道:“我们的陆军主力,确实抽不出来。但是,我们忘了我们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
他的手,从朝鲜半岛,滑向了东边的黄海。
“水师。”徐文良眼睛一亮,瞬间明白了李信的意思,“对啊!我们可以派水师去!”
“没错。”李信点了点头,“倭寇虽有十万大军,但他们是跨海作战,补给线漫长而脆弱。只要我们能切断他们的海上补给,这十万大军,不攻自破。”
“传我命令!”李信当即下令,“命山东水师总兵吴涛,立刻率领麾下三千水师,以及五艘新下水的蒸汽炮船,即刻从登州出发,火速驰援朝鲜!”
他又对那名朝鲜信使说道:“你立刻回去告诉你们大王,援军已经在路上!让他无论如何,坚守七日!七日之内,我大汉水师,必到!”
“是!”信使大喜过望,叩谢之后,飞奔而去。
倭国,仁川大营。
佐藤收到了汉军水师即将前来增援的情报。
“八嘎!”他一脚踢翻了面前的案几,“又是汉军!又是水师!他们真是阴魂不散!”
一名部将建议道:“将军,汉军的蒸汽船虽然快,但数量不多。我们帝国的水师,战船数量是他们的十倍!我们可以在朝鲜海峡设伏,将他们一举歼灭!”
“哟西!”佐藤眼中闪过一丝凶光,“就这么办!传令下去,命帝国水师主力,立刻出动,在朝鲜海峡,给我把汉军的船,全部击沉!”
几天后,朝鲜海峡,一场遭遇战不期而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