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是天然的斗篷,两艘经过伪装的快艇如同幽灵,切开墨色的海面,只留下转瞬即逝的白色尾流。陈默操控着方向盘,感受着引擎低沉而稳定的震动,目光紧盯着GPS屏幕上那个不断接近的坐标——“蓬莱”岛。李雯坐在旁边,检查着随身装备:加密通讯器、信号放大器、以及多个存有“证据核”副本的微型存储器。她的动作熟练了许多,这是九天高强度训练的成果。
老吴的快艇在他们侧后方保持着可视距离,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接近岛屿警戒范围前分离,从不同方向寻找潜入和接应的机会。
海风带着咸腥味扑面而来,远处,“蓬莱”岛的轮廓在稀疏的星光和自身点缀的灯火中逐渐清晰。它并非想象中郁郁葱葱的热带岛屿,反而呈现出一种冷峻的科技感。岛屿中心矗立着几栋线条流畅、泛着金属光泽的摩天建筑,如同冰冷的巨人俯瞰着周边精心规划的区域。码头停靠着不少豪华游艇,更远处,隐约可见机场跑道的灯光。整个岛屿被一层无形的、低沉的嗡嗡声所笼罩,那是大量电子设备和高功率能源系统共同运作的底噪。
“已进入外围海域,提高警惕。”通讯器里传来老吴压低的声音,带着电流的杂音。
陈默回应了一声,将快艇速度进一步降低,沿着预定的、利用洋流和海底地形规避主要雷达扫描的路线迂回前进。李雯则启动了一个巴掌大小的、类似罗盘的装置,这是“方舟号”提供的“灵知探测器”,能够感知异常的能量波动和主动扫描信号。
装置边缘泛起微弱的红光。
“有主动扫描,强度不高,但覆盖范围很广。”李雯低声道,“应该是岛屿外围的常规警戒圈。”
陈默调整方向,试图寻找扫描模式的间隙。他们像两条小心翼翼的海鱼,在无形的网周围游弋。
突然,探测器发出一声轻微的蜂鸣,红光变得急促!
“高强度聚焦扫描!三点钟方向!”李雯急道。
陈默猛地一转方向,快艇几乎贴着海面划出一道锐利的弧线。几乎同时,一道肉眼不可见但能被探测器清晰捕捉的能量脉冲从他们刚才的位置扫过!
“被发现了吗?”陈默心头一紧。
“不确定……扫描没有持续,可能是随机抽查。”李雯紧盯着探测器,冷汗浸湿了后背。对方的安保级别果然极高。
通讯器里,老吴的声音再次响起,更加急促:“我这边也遇到了扫描。按第二方案执行,我们分开,在C区汇合点待命。保持静默,非紧急情况不通讯。”
“明白。”
“小心。”
短暂的交流后,两艘快艇如同受惊的墨鱼,迅速没入更深的黑暗,朝着不同的预定方位驶去。
陈默和李雯按照计划,将快艇驶向岛屿西北角一片地图上标记为“未开发礁石区”的地方。这里地势险峻,暗礁丛生,大型船只无法靠近,理论上监控也会相对薄弱。他们需要在这里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点,等待老吴的信号,同时也为可能需要的快速撤离做准备。
靠近礁石区,海浪变得汹涌起来,拍打着嶙峋的黑色礁石,发出雷鸣般的轰响。陈默凭借这几天锻炼出的技巧,小心翼翼地操控着快艇,在礁石间的狭窄水道中穿行,最终将船驶入一个被巨大礁石半包围的、相对平静的小小水湾。这里上方有突出的岩石遮挡,从天空和远处都难以发现。
关闭引擎,世界瞬间被海浪的咆哮所充斥。两人松了口气,但神经依旧紧绷。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陈默检查了一下快艇的伪装和固定情况,低声道。
李雯点了点头,拿出高倍望远镜,调整焦距,观察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岛屿核心区。那里,几栋主要建筑如同水晶宫般璀璨,尤其是中央那座最高的、被称为“明日之塔”的建筑,正是峰会的主会场。可以看到,即使是在深夜,那里依然有不少车辆和人员在活动,进行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守卫很森严。”李雯轻声说,“入口处有多重身份验证,巡逻队的频率很高,而且……似乎有非人类的巡逻单位。”她调整望远镜,看到一队闪烁着红色光学镜头的、类似犬类形态的机器人,正迈着精确的步伐沿着预定路线巡逻。
陈默也拿起另一个望远镜观察。压力巨大。要在这样的铜墙铁壁中完成任务,接应老吴,难度超乎想象。
时间在等待中缓慢流逝。海岛的夜晚并不宁静,除了海浪,还能隐约听到岛上传来的、进行设备调试和压力测试的各种声响,以及偶尔掠过头顶的、用于巡逻的小型无人机发出的蜂鸣。
大约凌晨三点左右,一直保持静默的加密通讯器,突然传来了三声极轻微的、约定好的敲击声——这是老吴发出的“已就位,等待时机”的信号。
陈默和李雯精神一振。老吴成功潜入进去了!
他们回复了同样的信号,表示己方也已就位。
现在,只等峰会正式开始,以及老吴寻找到那个最佳的动手时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