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摊开的山西地图上,用红色铅笔标注着待修复的公路、铁路线,旁边散落着各团的兵力统计表和训练报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水味与纸张的清香。
曾夏勇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沿,目光扫过面前的李保华、陈定国、林锐、周卫国,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各位,延安之行确定了美苏合作的初步方向,总部也明确了接下来的三大任务 —— 招兵扩编、换装训练、建设山西。咱们独立旅作为总部直属的主力部队,得扛起这面旗,每一项工作都不能出纰漏。”
李保华放下手中的笔,身体微微前倾:“旅长,你尽管部署,我们一定配合到位。现在山西百姓参军热情高,招兵扩编的基础很好,关键是怎么把人招来、留住,还得练出战斗力。”
“政委说到了点子上。”
曾夏勇点点头,拿起桌上的兵力统计表,“咱们旅现在有 6 万 5 千人,下辖 6 个作战团、空一团、陆航团等 12 个单位,平均每个团的兵力已经超编。总部和组织那边会尽快落实扩编方案,但在方案下来之前,咱们先把‘人’的问题解决 —— 计划招兵 4 到 5 万人,把全旅兵力扩充到 10 万左右,这样后续不管是调整编制,还是支援兄弟部队,都有底气。”
话音刚落,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周卫国身上 —— 作为分管后勤与兵员动员的副旅长,招兵工作自然由他牵头。
周卫国立刻挺直腰板,接过话茬:“旅长放心!招兵的事我来统筹!这几天我已经让参谋组摸了底,太原、晋中、晋北的百姓参军意愿特别高,光太原周边就有近万名青年报名。接下来我计划在晋西、晋南再设 8 个招兵点,每个点配 2 名军官、5 名战士,负责登记、体检、初步政审,争取一个月内完成招兵任务。”
“好,就按你说的办。”
曾夏勇赞许地点头,“有几个细节要注意:第一,体检要严,不能让有传染病、身体残疾的同志入营,这是对战士负责,也是对战斗力负责;第二,政审要细,重点排查有汉奸、敌特背景的人,防止混进咱们的队伍;第三,要跟地方政府配合,给参军战士的家属落实优待政策 —— 分粮食、免赋税,让战士们没有后顾之忧。”
周卫国拿出笔记本,飞快地记下这几点,抬头应道:“明白!我会让招兵点的同志跟地方政府对接,把优待政策一条条落实,保证让战士们安心,家属放心。”
解决了 “招兵” 的问题,曾夏勇的目光转向林锐:“林锐,新兵的训练工作交给你。咱们旅的训练大纲你最熟,新招来的兵大多是农民,没接触过先进装备,得从基础抓起 —— 队列、体能、枪械操作,再到班组战术、协同作战,一步都不能少。”
林锐对训练工作了如指掌,他立刻说道:“旅长,我计划把新兵分成 10 个训练营,每个营配 3 名有实战经验的教官,先进行 3 个月的基础训练,再根据新兵的特长,分到作战团、炮兵团、工化团等单位进行专业训练。”
“还要加上思想训练。”
李保华适时补充,作为政委,他最看重战士的思想建设,“新战士大多是冲着‘打鬼子、保家乡’来的,但对我们八路军的宗旨、纪律可能不太了解。我会组织政工干部,给新兵上思想课,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咱们旅的战斗历史,让他们明白‘为谁打仗、怎么打仗’,把‘要我练’变成‘我要练’。”
曾夏勇笑着点头:“政委这个补充很重要。咱们的部队不仅要武艺精,思想更要红。新兵训练期间,你多去训练营地看看,跟战士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有问题及时解决。”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除了咱们自己的新兵训练,总部还安排咱们协助晋察冀、冀鲁豫军区的兄弟部队进行换装训练。林锐、卫国,你们俩辛苦一下,到时候等太原这边的工作安排妥当后就去干这个任务,我会在大同等地安排军事学院,让晋察冀、冀鲁豫等兄弟部队能更好的进行学习训练,我会从各团抽掉骨干跟着你们,争取两个月内帮他们把骨干队伍带出来。”
“没问题!”
林锐和周卫国齐声应答,眼里满是干劲 —— 能帮兄弟部队提升战斗力,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认可。
“我也会抽时间过去看看,跟他们的指战员同志们交流一下战术心得。”
曾夏勇补充道,“咱们不能只把装备送过去,还得把‘怎么用装备打胜仗’的经验传过去,让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
会议进行到一半,服务员端来热茶,众人喝了一口,继续讨论接下来的后勤保障工作。
“招兵、训练要抓,后勤也不能拖后腿。” 曾夏勇指着地图上的公路、铁路线,
“山西的基础设施被日军破坏得厉害,太原到晋西的公路有三段被炸毁,太原到大同的铁路也断了好几处。定国,你负责统筹战备公路、铁路的修复,还有农业生产的协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