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宋纪一 (公元420年-423年)

资治通鉴白话版 宋纪一 (公元420年-423年)

作者:鬼老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23:16:34

公元420年(永初元年)

正月己亥日,北魏皇帝拓跋嗣回到皇宫;西秦王乞伏炽磐立儿子乞伏暮末为太子,还让他总管全**事,随后大赦天下,把年号改成“建弘”。

当时手握大权的“宋王”刘裕,想让东晋皇帝把皇位“禅让”给自己,却不好意思明说。他特意召大臣们喝酒,假装闲聊:“当年桓玄篡位,东晋其实就没了天下。是我带头举义,恢复晋室,南征北战平定四方,功劳多了才受了‘九锡’(古代大臣最高荣誉)。现在我年纪大了,地位这么高,可‘物极必反’,没法长久安稳。我想把爵位还回去,回京城养老。”大臣们只知道夸他功劳大,没一个懂他的真实想法。

散席后,中书令傅亮才反应过来,但宫门已经关了。他赶紧敲门求见,刘裕马上开门见他。傅亮进来只说:“我得暂时回一趟京城(建康)。”刘裕秒懂,没多问,只说:“要几个人送你?”傅亮答:“几十人就行。”傅亮当晚出发,看到彗星划过整个天空,拍着大腿感叹:“我以前不信天象,现在居然应验了(暗示要改朝换代)。”

傅亮到建康后,四月就上奏请刘裕进京“辅佐”皇帝。刘裕留儿子刘义康镇守寿阳(今安徽寿县),管豫州、司州等四州军事;因为刘义康年纪小,又派刘湛当长史帮他处理事务——刘湛从小就想当宰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诸葛亮,读书多、不空谈,刘裕很看重他。

五月乙酉日,北魏把之前的“宣武帝”谥号改成“道武帝”(针对开国皇帝拓跋珪)。

北魏的淮南公司马国璠、池阳子司马道赐想叛逃,被司马文思告发。拓跋嗣杀了两人,封司马文思为“郁林公”。这次叛乱牵连了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几十位豪门,全被灭族。其中章安侯封懿的儿子封玄之本该被牵连,拓跋嗣因为封家是燕国旧贵族,想留他一个儿子。封玄之说:“我侄子封磨奴从小没了父母,求保他一命。”最后杀了封玄之四个儿子,只留了封磨奴。

六月壬戌日,刘裕到了建康。傅亮暗示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写“禅位诏书”,还把草稿递给他,让他抄一遍。恭帝很痛快地拿起笔,对身边人说:“当年桓玄篡位时,晋朝就该没了,是刘公(刘裕)让晋朝多活了近二十年,今天这事我心甘情愿。”说完就把诏书抄在红纸上。

甲子日,恭帝退到琅邪王府,大臣们拜别时,秘书监徐广哭得特别伤心;丁卯日,刘裕在南郊搭祭坛,正式登基当皇帝(南朝宋开国皇帝宋武帝)。仪式结束后,他从石头城(今南京)坐仪仗车进建康皇宫,徐广又哭了。侍中谢晦劝他:“徐公是不是有点太过了?”徐广说:“你是宋朝开国功臣,我是晋朝老臣,伤心和高兴的事本来就不一样。”

刘裕登基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初”,还宣布:之前因“乡论清议”(民间或官员对品行的评价)被定罪的人,一律赦免,给他们重新开始的机会。不过史学家裴子野不认同这事:古代舜帝继位流放坏人,周武王灭商后迁走顽固分子,天下的坏人都一样,刘裕赦免品行有问题的人,做得不对。

刘裕封恭帝为“零陵王”,待遇照着晋朝初年安置曹魏皇室的规矩来,让他住在原来的秣陵县宫,派将军刘遵考带兵看守,把褚皇后降为“王妃”;随后封赏功臣宗室:封弟弟刘道怜为太尉、长沙王,追封已故的弟弟刘道规为临川王,让刘道怜的儿子刘义庆继承爵位,徐羡之等功臣也各有升官封爵。

他还追封已故谋士刘穆之为“南康郡公”、将领王镇恶为“龙阳县侯”,感叹说:“刘穆之要是没死,肯定能帮我治天下,真是‘贤人一死,国家就衰败’啊!”又说:“刘穆之不在了,别人都敢轻视我了。”

此外,刘裕立皇子刘义真为庐陵王、刘义隆为宜都王、刘义康为彭城王;还把原来的《泰始历》改成《永初历》。

当时拓跋嗣正在翳犊山,后来到了冯漟池,听说刘裕登基,赶紧派人召谋士崔浩来,说:“你去年说的话应验了,我今天才相信‘天道’(指晋亡宋兴是天意)。”

丁酉日,拓跋嗣去了五原;丁未日,又去了云中。

甲辰日,刘裕下诏封北凉的凉公李歆为征西将军、酒泉公,管高昌等七郡军事;封西秦王乞伏炽磐为安西大将军。

交州刺史杜慧度攻打林邑国(今越南中部),把对方打得大败,杀了一半以上的人。林邑国求和,杜慧度把之前被掠夺的人都送了回去。杜慧度在交州当官,治理得像管自己家一样细致,官民又怕他又爱他,晚上城门都不用关,路上没人捡别人丢的东西。

河西王沮渠蒙逊想打西凉,先假装带兵攻西秦的浩亹(今甘肃永登),到了之后悄悄撤兵,驻扎在川岩,等着西凉上钩。

凉公李歆想趁沮渠蒙逊出兵,偷袭北凉都城张掖。大臣宋繇、张体顺拼命劝他,他不听;太后尹氏也劝:“咱们是刚建的小国,地少人少,守住自己都难,哪有精力打别人?你爹临终前反复说,要谨慎用兵、保住国土、安定百姓,等合适的时机。这话还在耳边,你怎么就忘了?沮渠蒙逊很会打仗,你打不过他,这些年他一直想吞了咱们。咱们国家虽小,好好治理、修养德行,等着就行——他要是昏庸,百姓会来投奔你;他要是贤明,你就臣服他,怎么能冒险侥幸?我看你这一去,不光会打败仗,国家都要没了!”李歆还是不听,宋繇叹着气说:“这下彻底完了!”

李歆带三万步兵骑兵向东出发。沮渠蒙逊听说后,说:“李歆已经进圈套了,但他要是知道我撤兵了,肯定不敢前进。”于是故意在西边散布消息,说自己已经打下浩亹,要进攻黄谷。李歆信了,高兴地进了都渎涧,沮渠蒙逊趁机带兵出击,在怀城把他打得大败。有人劝李歆退回酒泉,他说:“我不听母亲的话才打败仗,不杀了这个胡人(指沮渠蒙逊),没脸见我母亲!”又带兵在蓼泉交战,最后被沮渠蒙逊杀了。

李歆的弟弟们逃到敦煌;沮渠蒙逊进酒泉后,禁止士兵抢劫,百姓没受影响。他任命宋繇负责选官,善待西凉有才能的旧臣,让儿子沮渠牧犍当酒泉太守。敦煌太守李恂(李翻的弟弟)弃城逃到北山,沮渠蒙逊派索元绪代理敦煌太守。

后来沮渠蒙逊回到北凉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见了西凉太后尹氏,还安慰她。尹氏说:“李氏被胡人灭了,我没什么好说的!”有人劝尹氏:“现在你母子的命都在别人手里,怎么还敢傲慢?国家亡了、儿子死了,你怎么不难过?”尹氏答:“生死存亡都是天意,我怎么能像普通人一样哭哭啼啼?我就是个老太婆,国破家亡,难道还惜命当别人的女仆?赶紧死才好!”沮渠蒙逊佩服她的气节,没杀她,还让儿子沮渠牧犍娶了她的女儿。

辛未日,刘裕追封已故的妃子臧氏为“敬皇后”;癸酉日,立太子刘义符为皇太子。

闰月壬午日,刘裕下诏,让东晋历代皇帝的陵墓都安排卫兵看守。

九月,西秦振武将军王基等人偷袭北凉王沮渠蒙逊的“胡园戍”,俘虏了2000多人后返回。

西凉旧臣李恂在敦煌时,治理得不错;而北凉派的敦煌代理太守索元绪,性格粗暴、喜欢杀人,特别不得人心。敦煌本地人宋承、张弘信就暗中招李恂回来。冬天,李恂带几十名骑兵回到敦煌,索元绪吓得向东逃到凉兴(今甘肃安西附近)。宋承等人推举李恂为冠军将军、凉州刺史,还把年号改成“永建”(李恂重建西凉,史称“后西凉”)。沮渠蒙逊派儿子沮渠政德攻打敦煌,李恂紧闭城门不交战。

十二月丁亥日,可城羌族首领狄温子,带着3000多户人家投降北魏。

北魏国主拓跋嗣的姚夫人去世,被追谥为“昭哀皇后”。

公元421年(永初二年)

正月辛酉日,刘裕到南郊祭祀天地,同时宣布大赦。史学家裴子野评论:祭天是每年该做的常规礼仪,借这机会赦免罪犯,实在没必要!

刘裕任命扬州刺史、庐陵王刘义真为司徒;尚书仆射徐羡之为尚书令、扬州刺史;中书令傅亮为尚书仆射(核心权力层调整,巩固统治)。

正月辛未日,拓跋嗣前往公阳(今山西大同附近)。

正月,沮渠蒙逊带2万大军攻打敦煌的李恂。

西秦王乞伏炽磐派征北将军木弈干、辅国将军元基攻打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地盘),赶上连雨天,没打就撤回来了。

三月甲子日,北魏阳平王拓跋熙去世;随后拓跋嗣征调6000名“代地人”修建皇家园林,园林东边包括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周长30多里。

沮渠蒙逊在敦煌城外筑堤坝拦水,用水灌城;李恂请求投降,沮渠蒙逊不许。李恂的部将宋承等人只好开城投降,李恂自杀。沮渠蒙逊进城后屠城,抓获李恂的侄子李宝,把他囚禁在姑臧。从此,西域各国都来拜见沮渠蒙逊,称臣纳贡。

四月己卯初一,刘裕下诏,废除各地除“蒋子文祠”(民间信仰中守护南京的神)以外的“淫祠”(没官方认可、不合礼制的祠堂);但纪念先贤或有功劳德行的祠堂,不在废除之列。

吐谷浑王慕容阿柴(西北游牧政权首领)派使者投降西秦,乞伏炽磐封他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安州牧、白兰王(西秦拉拢游牧势力)。

六月乙酉日,拓跋嗣向北巡到蟠羊山(今内蒙古兴和附近);七月,向西巡到黄河边。

沮渠蒙逊派右卫将军沮渠鄯善、建节将军沮渠苟生,带7000人攻打西秦。乞伏炽磐派征北将军木弈干等人,率5000步兵骑兵抵抗,在五涧(今甘肃武威附近)打败沮渠鄯善,俘虏沮渠苟生,杀了2000人后返回。

刘裕想杀零陵王司马德文(前东晋恭帝),先把一瓮毒酒交给前琅邪郎中令张伟,让他去毒死司马德文。张伟感叹:“毒死君主求活命,不如死!”就在路上自己喝毒酒死了。

当时太常褚秀之、侍中褚淡之,都是司马德文王妃褚氏的哥哥。司马德文之前每生儿子,刘裕都让褚秀之兄弟趁机杀掉。自从禅位后,司马德文特别怕遭祸,和褚妃住在同一间屋子,自己在床前做饭,吃的喝的都由褚妃亲手准备,南朝宋的人没机会下手。

九月,刘裕让褚淡之和他哥哥右卫将军褚叔度去探望褚妃,褚妃出门到别的房间见面;埋伏的士兵立刻翻墙进去,给司马德文递毒酒。司马德文不肯喝,说:“按佛教规矩,自杀的人不能再投胎做人。”士兵就用被子把他闷死了。之后刘裕带领百官,在朝堂上为他哭吊了三天。

九月庚戌日,拓跋嗣回到平城皇宫。

十月己亥日,刘裕下诏,封沮渠蒙逊为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承认北凉的地位,稳定西北边境)。

十月己亥日(与南朝宋诏书同日),拓跋嗣前往代地(北魏发源地,今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

十一月辛亥日,把司马德文葬在冲平陵(今江苏南京附近),刘裕带领百官送葬。

十二月丙申日,拓跋嗣向西巡到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

西秦王乞伏炽磐派征西将军孔子等人,率2万骑兵,在罗种(今青海湖附近)攻打契汗秃真(西北游牧部落首领)。

沮渠蒙逊任命的晋昌太守唐契(唐瑶的儿子,唐瑶是西凉开国功臣)占据晋昌郡叛乱,沮渠蒙逊派儿子沮渠政德去讨伐。

之前刘裕还是“宋公”时,谢瞻任宋台中书侍郎,他弟弟谢晦任右卫将军。当时谢晦已经权势很重,从彭城回都城接家人时,手下和宾客挤满门口,巷子都堵了。谢瞻在家看到这场景,特别震惊,对谢晦说:“你名声职位不算特别高,怎么这么多人来巴结!咱们家一直以淡泊退让为家业,不愿卷入时事,交往的也只是亲戚朋友。你现在权势盖过朝野,这可不是家族的福气啊!”说完就用篱笆把自家门和谢晦家隔开,说:“我不忍心看这景象。”

后来谢瞻回到彭城,对刘裕说:“我本来是普通读书人,父祖官职最高也不过二千石。我弟弟才30岁,能力平庸,却在朝廷里地位极高、掌管机密。福气太多就会招来灾祸,肯定快了;求您把他降职,保住我们衰败的家族。”之后还多次提这件事。谢晦有时把朝廷机密告诉谢瞻,谢瞻就故意跟亲戚朋友说出来,还当玩笑讲,让谢晦不敢再跟他说机密。

等刘裕登基后,谢晦因为是开国功臣,地位更重,谢瞻也更担忧害怕。这一年,谢瞻任豫章太守(今江西南昌),生病后不肯治疗。临终前给谢晦写信说:“我能保全身体善终,也没什么遗憾了!弟弟你要好好努力,为国家也为家族。”

公元422年(永初三年)

正月甲辰初一,拓跋嗣从云中西巡到屋窦城(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附近)。

正月癸丑日,刘裕任命徐羡之为司空、录尚书事(相当于宰相,总领朝政),仍兼任扬州刺史;江州刺史王弘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领军谢晦为领军将军兼散骑常侍,进入皇宫值班,总管皇宫警卫(刘裕开始安排托孤大臣,徐羡之、谢晦成为核心)。

徐羡之出身平民,没什么学问,全靠意志和度量成事。一旦身居高位,朝野都服他,都认为他有宰相之才。他性格沉稳少言,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还很会下棋,但看别人下棋时总像没看懂,当时人更因此推崇他。傅亮、蔡廓常说:“徐公懂所有事,能调和不同意见。”徐羡之曾和傅亮、谢晦聚会,傅亮、谢晦才学高、能言善辩,徐羡之却风度庄重,该说话时才说。郑鲜之感叹:“看徐羡之、傅亮的言论,就不会再觉得有学问是最大的长处了。”

西秦征西将军孔子等人,大败契汗秃真,俘虏2万男女,缴获50多万头牛羊。契汗秃真带几千骑兵向西逃跑,他的偏部首领树奚,带领5000户人家投降西秦。

二月丁丑日,刘裕下诏,把豫州淮河以东的地区分出来设“南豫州”,治所放在历阳(今安徽和县),任命彭城王刘义康为刺史;又从荆州分出10个郡设“湘州”,治所放在临湘(今湖南长沙),任命左卫将军张邵为刺史(拆分大州,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控制)。

二月丙戌日,拓跋嗣回到平城皇宫。

三月,刘裕生病,太尉、长沙王刘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一起进宫侍奉医药。大臣们请求祈祷神灵,刘裕不许,只让侍中谢方明把病情告诉皇家宗庙。刘裕本来就不信鬼神怪事,早年有很多“祥瑞”(传说预示他当皇帝的吉兆),等他显贵后,史官想核实这些传闻,他都拒绝回答。

刘裕任命檀道济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让他统管淮南所有军队。

当时的皇太子刘义符总跟品行不端的小人混在一起,谢晦跟刘裕提醒:“陛下年纪大了,该为江山长久考虑,皇位太重要,不能让没能力的人来坐。”刘裕问:“那庐陵王刘义真怎么样?”谢晦说:“我去见见他再定。”

谢晦出宫去见刘义真,刘义真特别想跟他深谈,谢晦却故意不怎么回应。回来后对刘裕说:“刘义真的德行配不上他的才能,不是当君主的料。”三月丁未日,刘裕下诏把刘义真调出京城,任命他为“都督南豫、豫、雍等六州诸军事”“车骑将军”,镇守南豫州。从这以后,南朝宋的大州长官大多兼任“都督”,有的甚至管五十个州,具体职位太多,没法一一记载。

刘裕病情好转后,在三月己未日宣布大赦。

秦州、雍州(今陕西、甘肃一带)的流民向南逃到梁州(今陕西南部、四川北部),三月庚申日,刘裕派人送一万匹绢到梁州,还从荆州、雍州调运粮食,救济这些流民。

当年刁逵被刘裕诛杀后,他的儿子刁弥一直逃亡。三月辛酉日,刁弥带几十人潜入京口城(今江苏镇江),被太尉留府司马陆仲元击杀。

三月乙丑日,北魏河南王拓跋曜去世。

四月甲戌日,北魏国主拓跋嗣立皇子拓跋焘为太平王,兼任相国、大将军;还封其他儿子拓跋丕为乐平王、拓跋弥为安定王等。

四月乙亥日,刘裕下诏封仇池公杨盛为武都王。

西秦王乞伏炽磐任命折冲将军乞伏是辰为西胡校尉,在汁罗(今青海附近)修筑列浑城,用来镇守当地的胡人部落。

五月,刘裕病情加重,召来太子刘义符,叮嘱他:“檀道济虽然有才干谋略,但没太大野心,不像他哥哥檀韶那样有难以驾驭的傲气;徐羡之、傅亮应该不会有二心;谢晦跟着我打过很多仗,懂随机应变,要是将来有人叛乱,肯定是他。”还亲手写诏书:“以后如果有年幼的君主,朝廷大事全交给宰相,太后不用临朝听政。”

刘裕指定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为“顾命大臣”。五月癸亥日,刘裕在西殿去世。

刘裕生活简朴,没什么**,治国有法度,穿的用的比普通读书人还节俭,很少举办宴会,后宫妃嫔也少。他曾得到后秦高祖姚兴的侄女,特别宠爱,甚至因此耽误政事;谢晦稍微劝谏,他立刻把这个女子送走。国家财帛都由外府管理,他自己没有私人储藏。岭南曾进贡一种“入筒细布”,一匹有八丈长,刘裕嫌这种布太精美、耗费人力,立刻让有关部门弹劾进贡的太守,把布退了回去,还下令岭南禁止再织这种布。公主出嫁,陪嫁不超过二十万钱,没有锦绣等贵重物品。朝廷内外都遵守禁令,没人敢奢侈浪费。

太子刘义符继位,当时才十七岁,宣布大赦,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立妃子司马氏为皇后(司马氏是前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女儿海盐公主)。

拓跋嗣长期服用“寒食散”(魏晋南北朝流行的丹药,副作用大),多年来药性发作,加上天灾异象频繁,他很担心自己的身后事,暗中派使者问白马公崔浩:“最近在赵、代地区(今河北、山西一带)发生日食,我病了一年多没好,怕哪天突然去世,儿子们都还小,该怎么办?你帮我想想身后事。”

崔浩说:“陛下还年轻,病会好的;如果真要做准备,我就说几句浅见。自从北魏建立,一直没重视立太子,所以永兴初年,国家差点动乱。现在该早点立太子,选贤能的公卿当太子的老师,找可靠的大臣当太子的朋友,让太子在内总管朝政、在外掌管军事。这样陛下就能安心养病,就算将来去世,国家有成熟的君主,百姓有依靠,坏人没机会作乱。皇子拓跋焘快满十二岁,聪明温和,立长子为太子是礼法的根本,如果等皇子成年再选,打乱长幼顺序,会招来祸乱。”

拓跋嗣又问南平公长孙嵩,长孙嵩说:“立长子名正言顺,立贤能的人能让大家信服,拓跋焘既是长子又贤能,这是天意。”拓跋嗣听从建议,立太平王拓跋焘为皇太子,让他在正殿处理朝政,成为国家副主。

拓跋嗣任命长孙嵩、奚斤、安同为“左辅”,坐在东宫东厢,面朝西;崔浩、穆观、丘堆为“右弼”,坐在西厢,面朝东;百官都向太子汇报工作。拓跋嗣自己搬到西宫,有时偷偷观察太子处理事务,特别满意,对大臣们说:“长孙嵩是有德望的老臣,侍奉过四代君主,对国家有功;奚斤能言善辩、有智谋,名声远扬;安同懂民间情况,办事老练;穆观懂政务关键,知道我的心意;崔浩知识渊博、能洞察天象人事;丘堆虽然没大才,但办公专心谨慎。有这六个人辅佐太子,我和你们去巡视边境,讨伐叛乱、安抚降民,就能称霸天下了。”

长孙嵩本姓“拔拔”,奚斤姓“达奚”,穆观姓“丘穆陵”,丘堆姓“丘敦”。当时北魏大臣中,来自代北(北魏发源地)的人,姓氏大多复杂重复,直到后来孝文帝迁都洛阳,才把这些复姓改成单姓。旧史书觉得复姓难记,就用了后来的单姓,这里也沿用这个习惯。

拓跋嗣又因为典东西部刘絜、门下奏事古弼、直郎卢鲁元忠诚谨慎、做事勤勉,让他们在东宫任职,分别掌管机密事务和传达命令。太子拓跋焘聪明大度,大臣们有时上奏疑难问题,拓跋嗣就说:“这事我不懂,你们该找太子决定。”

六月壬申日,任命尚书仆射傅亮为中书监、尚书令;让领军将军谢晦兼任中书令;侍中谢方明为丹阳尹(京城最高行政长官)。谢方明擅长治理地方,到任之处都有能干的名声;他接任别人职位时,不轻易改变原有政策,确实需要改的,就慢慢调整,让人看不出痕迹。

六月戊子日,长沙景王刘道怜(刘裕的弟弟)去世。

北魏建义将军刁雍侵犯青州(今山东一带),被青州守军击败。刁雍收拢残兵,逃到大山里防守。

七月己酉日,把宋武帝刘裕葬在初宁陵(今江苏南京附近),庙号“高祖”。

九月,北凉王沮渠蒙逊派前将军沮渠成都带一万兵马,在岭南(今甘肃张掖以南)炫耀武力,随后驻扎在五涧。西秦王乞伏炽磐派征北将军出连虔等率六千骑兵反击。

之前拓跋嗣听说刘裕攻克长安(指刘裕灭后秦),特别害怕,派使者求和,之后每年双方都有使者往来。等刘裕去世时,南朝宋殿中将军沈范等人正在北魏出使,返回时到了黄河边,拓跋嗣派人追上并扣押了他们,商议出兵夺取洛阳、虎牢、滑台(今河南一带,南朝宋北部重镇)。

崔浩劝谏说:“陛下当初没因为刘裕出身低微而拒绝他的使者和贡品,刘裕也恭敬对待陛下。现在他不幸去世,咱们趁人家办丧事去攻打,就算打赢了,也不光彩。而且咱们现在也没法一举拿下江南,反而落下‘伐丧’的坏名声,我觉得不该这么做。不如派人去吊唁,安抚他的孤儿寡母,体恤他们的丧事,让道义的名声传遍天下,这样江南不用打就会归顺。何况刘裕刚死,他的部下还没分裂,咱们派兵过去,他们肯定一起抵抗,不一定能成功。不如等一等,等他们内部有权臣争权,必定会发生内乱,到时候再派兵,就能不费力气拿下淮北。”

拓跋嗣说:“刘裕当年趁姚兴去世灭了后秦,现在我趁刘裕去世攻打南朝宋,有什么不行?”崔浩反驳:“不一样。姚兴死后,他的儿子们互相争斗,所以刘裕才趁机讨伐;现在江南没内乱,不能比。”拓跋嗣不听,给司空奚斤加“晋兵大将军”“行扬州刺史”头衔,让他统领宋兵将军周几、吴兵将军公孙表,一起入侵南朝宋。

九月乙巳日,拓跋嗣前往南宫,随后到广宁(今河北涿鹿附近);九月辛亥日,北魏修筑平城的外城,周长三十二里;之后拓跋嗣又去乔山(今山西大同附近),再向东到幽州(今北京一带),十月甲戌日回到皇宫。

北魏军队即将出发时,公卿大臣在太子面前开会,讨论先攻城还是先占地。奚斤想先攻城,崔浩说:“南方人擅长守城,当年苻坚攻襄阳,打了一年都没拿下。现在用大军围攻小城,如果不能很快攻克,会挫伤士气;等敌人慢慢做好准备来救援,咱们疲劳而敌人锐气正盛,这很危险。不如分兵占领土地,一直到淮河为止,设置地方官,征收粮食,这样洛阳、滑台、虎牢就处在咱们军队的北边,他们没希望得到南方救援,肯定会沿黄河向东逃跑;就算不逃,也成了咱们的囊中之物,还怕拿不下吗?”公孙表坚持要先攻城,拓跋嗣听从了公孙表的意见。于是奚斤等人率两万步兵骑兵,渡过黄河,在滑台东边扎营。

南北朝战事与朝政通俗解读

当时,司州刺史毛德祖驻守虎牢关,东郡太守王景度向他求救,毛德祖就派司马翟广等人率领三千步兵和骑兵去援救。

在此之前,司马楚之在陈留一带聚集了一批人,听说北魏军队渡过黄河,就派人去请求归降。北魏任命司马楚之为征南将军、荆州刺史,让他去骚扰东晋的北部边境。毛德祖赶紧派长社县令王法政带五百人驻守邵陵,又派将军刘怜带二百骑兵驻守雍丘,防备司马楚之。后来司马楚之带兵偷袭刘怜,没能成功。正好朝廷运送军用物资过来,刘怜出城去迎接,酸枣县百姓王玉赶紧跑去把消息告诉了北魏。丁酉这天,北魏尚书滑稽带兵偷袭仓垣,守城的士兵官吏全翻城墙逃走了,陈留太守严棱(冯翊人)只好向奚斤投降。北魏任命王玉为陈留太守,派兵让他驻守仓垣。

奚斤等人攻打滑台,一直攻不下来,就请求增兵。北魏国主很生气,严厉斥责了他。壬辰这天,国主亲自率领各部落五万多士兵,从南出天关,翻过高山,给奚斤等人当后援。

西秦的出连虔和河西的沮渠成都交战,把沮渠成都活捉了。

十一月,北魏太子拓跋焘带兵驻守在边境要塞上,让安定王拓跋弥和安同留守都城。

庚戌这天,奚斤等人猛攻滑台,终于攻了下来。王景度逃走,他的司马阳瓒被北魏抓住,坚决不投降,最后被杀。北魏国主任命成皋侯苟儿为兖州刺史,驻守滑台。

奚斤等人又在土楼攻打翟广等人,把他们打败后,乘胜逼近虎牢关。毛德祖带兵和他们交战,多次打败北魏军队。北魏国主另外派黑槊将军于栗磾带三千人驻守河阳,打算夺取金墉城,毛德祖就派振威将军窦晃等人沿着黄河防守。十二月丙戌这天,北魏国主到了冀州,派楚兵将军、徐州刺史叔孙建带兵从平原渡过黄河,去攻占青州、兖州。东晋豫州刺史刘粹派治中高道瑾带五百步兵和骑兵守住项城,徐州刺史王仲德带兵驻守湖陆。于栗磾渡过黄河后,和奚斤一起合力攻打窦晃等人,把他们打败了。

北魏国主又派中领军娥清(代郡人)、期思侯闾大肥(柔然人)带七千人,会合周几、叔孙建向南渡过黄河,在碻磝驻军。癸未这天,东晋兖州刺史徐琰放弃尹卯向南逃走,泰山、高平、金乡等郡随后都被北魏占领。叔孙建等人向东进入青州,之前司马爱之、司马季之在济水东边聚集了人马,这时也都投降了北魏。

戊子这天,北魏军队逼近虎牢关,东晋青州刺史竺夔(东莞人)驻守东阳城,赶紧派人去求救。

己丑这天,东晋朝廷下诏,让南兖州刺史檀道济总管征讨的各项军事事务,和王仲德一起去援救。庐陵王刘义真派龙骧将军沈叔狸带三千人去投奔刘粹,让他根据情况前去支援。西秦王乞伏炽磐征召秦州牧乞伏昙达,任命他为左丞相、征东大将军。

(景平元年,公元423年)

春季正月己亥初一,东晋宣布大赦,改年号为景平。

辛丑这天,皇帝到南郊举行祭天仪式。

北魏的于栗磾攻打金墉城,癸卯这天,东晋河南太守王涓之放弃城池逃走。北魏国主任命于栗磾为豫州刺史,驻守洛阳。

北魏国主向南巡视垣岳,丙辰这天到了邺城。

己未这天,东晋朝廷下诏征召豫章太守蔡廓担任吏部尚书。蔡廓对傅亮说:“如果选拔官员的事全交给我负责,我就上任;不然的话,我没法接受这个职位。”傅亮把这话告诉了录尚书徐羡之,徐羡之说:“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以下的官员,全交给蔡廓负责,我们不用管;但这以上的官员,还是应该一起商量决定。”蔡廓说:“我可不会做在徐干木(徐羡之的小字)签名后面署名的事!”最终没接受任命。原来,选拔官员的文书是写在黄纸上的,需要录尚书和吏部尚书一起签名,所以蔡廓才这么说。

沈约评论说:“蔡廓坚决推辞吏部尚书的职位,是不愿让自己的志向受委屈。他难道不知道录尚书和吏部尚书职责相连,不该单独做决定吗?其实是因为当时君主昏庸、时局艰难,他不想承担决定官员升降的责任。这见识真是深远啊!”

庚申这天,檀道济的军队驻扎在彭城。

北魏的叔孙建进入临淄,所到之处的城池都被攻破。竺夔召集百姓保卫东阳城,对没进城的百姓,让他们各自占据险要的山头,把田里的庄稼都割掉。北魏军队到了之后,没地方抢粮食。济南太守垣苗也率领部众投靠了竺夔。

刁雍在邺城拜见北魏国主,国主说:“叔孙建等人进入青州后,当地百姓都藏了起来,城池总攻不下来。他们一向佩服你的威望,现在派你去帮他们。”于是任命刁雍为青州刺史,给他骑兵,让他去招募士兵夺取青州。北魏渡过黄河开往青州的骑兵共有六万人,刁雍招募到五千士兵,又安抚当地百姓,百姓们都送来粮食供给军队。

二月,柔然侵犯北魏边境。戊辰这天,北魏修筑长城,从赤城向西修到五原,绵延两千多里,还安排了守卫的士兵,防备柔然。

丁丑这天,东晋太皇太后萧氏去世。

河西王沮渠蒙逊和吐谷浑王慕容阿柴都派使者来东晋进贡。庚辰这天,朝廷下诏任命沮渠蒙逊为都督凉、秦、河、沙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凉州牧、河西王;任命慕容阿柴为督塞表诸军事、安西将军、沙州刺史、浇河公。

三月壬子这天,东晋把孝懿皇后(萧氏)葬在兴宁陵。

北魏的奚斤、公孙表等人一起攻打虎牢关,北魏国主从邺城派兵支援。毛德祖在城内挖地道,挖到七丈深,又分成六条通道,一直通到北魏军队的包围圈外。他招募了四百名敢死队员,让参军范道基等人带领,从地道出去,偷袭北魏军队的后方。北魏军队又惊又怕,被杀死了几百人,敢死队还烧毁了他们的攻城器械才返回。北魏军队虽然暂时溃散,但很快又重新聚集,攻打得更猛烈了。

奚斤从虎牢关率领三千步兵和骑兵,到许昌攻打颍川太守李元德等人,北魏任命颍川人庚龙为颍川太守,驻守许昌。

毛德祖出兵和公孙表大战,从早上打到傍晚,杀死几百名北魏士兵。正好奚斤从许昌回来,和公孙表一起夹击毛德祖,把他打得大败,东晋士兵损失了一千多人,毛德祖只好又退回城里坚守。

北魏国主又派一万多人从白沙渡过黄河,驻守在濮阳南边。

东晋朝廷商议,认为项城离北魏军队不远,不是少量军队能守住的,就让刘粹召回高道瑾,把他带回寿阳;如果沈叔狸已经进军,也该赶紧追回来。刘粹上奏说:“敌人正在攻打虎牢关,还没向南进攻,如果突然撤军放弃项城,那淮西各郡就没了依靠。沈叔狸已经驻扎在肥口,也不该突然撤退。”当时李元德率领两百名残兵到了项城,刘粹让他帮忙高道瑾防守,还请求朝廷赦免李元德战败逃跑的罪过,朝廷商议后都同意了。

乙巳这天,北魏国主在韩陵山打猎,之后又到了汲郡,最后到了枋头。

当初,毛德祖在北方时,和公孙表有旧交。公孙表有谋略,毛德祖很担心他,就故意和他互通书信;又秘密派人游说奚斤,说公孙表和自己串通。毛德祖每次给公孙表回信,都故意修改很多地方;公孙表把信拿给奚斤看,奚斤就起了疑心,把这事告诉了北魏国主。在此之前,公孙表和太史令王亮年轻时在同一个官署任职,公孙表经常轻视侮辱王亮;王亮就上奏说:“公孙表把军队驻扎在虎牢关东边,没选对有利地形,所以才让敌人到现在还没被消灭。”北魏国主一向迷信占卜算命之类的事,就信了王亮的话,再加上之前对公孙表的不满,就派人夜里到公孙表的帐篷里把他勒死了。

北魏国主从灵昌津渡过黄河,随后前往东郡、陈留。

叔孙建率领三万骑兵逼近东阳城,当时城里的文官武将总共才一千五百人。竺夔、垣苗全力坚守,还时常派出奇兵袭击北魏军队,多次击败对方。北魏的步兵和骑兵围绕城池列阵,绵延十多里,还大力打造攻城器械。竺夔挖了四道壕沟,北魏军队填了三道,又造攻城车攻城;竺夔就派人从地道里钻出去,用粗麻绳套住攻城车,把它拉断。北魏军队又修筑长长的包围圈,攻城越来越猛烈。时间一久,城墙逐渐损坏,战士死伤众多,剩下的人又累又乏,城池随时可能被攻破。

檀道济到了彭城后,因司州、青州都形势危急,自己兵力却不足,无法同时救援。考虑到青州路途更近,且竺夔兵力更弱,他就和王仲德一起日夜赶路,先去救青州。

甲子日,刘粹派李元德偷袭许昌,斩杀了北魏任命的颍川太守庾龙。李元德随后留在许昌安抚百姓,并上缴当地的粮食。

北魏国主到了盟津,于栗磾在冶阪津建造浮桥。乙丑日,国主领兵向北渡过黄河,向西前往河内。娥清、周几、闾大肥攻占土地到湖陆、高平一带,当地百姓聚集起来用弓箭抵抗,娥清等人攻破了高平各县,屠杀几千家,掳走一万多人。东晋兖州刺史郑顺之驻守湖陆,因兵力少不敢出城。

北魏国主又派并州刺史伊楼拔协助奚斤攻打虎牢关。毛德祖根据不同情况抵抗,杀了不少北魏士兵,但自己的将士也逐渐减少。

北魏国主到了成皋,切断了虎牢关从黄河取水的通道。他停留三天,亲自监督士兵攻城,最终没能攻克,于是去洛阳观赏《石经》,还派人祭祀嵩山。

叔孙建攻打东阳时,攻破了北城三十多步宽的缺口。刁雍请求趁机进城,叔孙建不同意,最终没能攻克。后来听说檀道济等人快到了,刁雍又对叔孙建说:“敌军害怕我们的精锐骑兵,用铁链把战车连起来组成方阵。大岘山以南道路狭窄,战车没法并排走。我请求带招募的五千士兵占据险要地势拦截他们,一定能打败敌军。”当时天气炎热,北魏军队很多人染上瘟疫,叔孙建说:“士兵中一半以上都病了,要是僵持下去,士兵会全死光,还打什么仗!现在保全军队撤退,才是上策。”

己巳日,檀道济的军队驻扎在临朐;壬申日,叔孙建等人烧毁营帐和器械逃走。檀道济到东阳后,粮食吃完了,没法追击。竺夔因东阳城墙损坏,不能再守,就转移到不其城驻守。

叔孙建从东阳赶往滑台,檀道济分派王仲德前往尹卯。檀道济把军队停在湖陆,王仲德还没到尹卯,就听说北魏军队已经走远,于是返回和檀道济会合。刁雍随后留守尹卯,召集谯、梁、彭、沛等地五千多家百姓,设置二十七座营寨管理他们。

蛮王梅安率领几十个部落首领向北魏进贡。起初,蛮族原本居住在江淮之间,后来部落逐渐增多,分布在多个州,东到寿春、西通巴蜀、北接汝水颍水一带都有蛮族居住。在北魏时他们没造成太大祸患,到东晋时逐渐繁盛,开始侵扰百姓。后来刘渊、石勒作乱中原,蛮族没了忌惮,逐渐向北迁移,伊阙以南的山谷里到处都是蛮族。

河西世子沮渠政德攻打晋昌,攻克了城池。唐契和弟弟唐和、外甥李宝一起逃到伊吾,召集流亡百姓,归附他们的有两千多家,随后向柔然称臣,柔然任命唐契为伊吾王。

西秦王乞伏炽磐对大臣们说:“现在南宋虽然占据江南,夏国在关中称雄,但都不值得我们结盟。只有北魏国主世代英明勇武,能任用贤才,而且预言说‘恒山以北会有真命天子’,我准备全国归附北魏。”于是派尚书郎漠者阿胡等人去拜见北魏国主,献上二百斤黄金,还陈述讨伐夏国的策略。

闰四月丁未日,北魏国主到河内,登上太行山,抵达高都。

叔孙建从滑台向西与奚斤会合,一起攻打虎牢关。虎牢关被围两百天,每天都在作战,精锐士兵几乎全战死,而北魏的援兵却越来越多。北魏军队拆毁外城,毛德祖在城内又修筑三重城墙抵抗,北魏军队又拆毁两重,毛德祖最后只守住一座城,日夜抵抗,将士们的眼睛都因长期作战生了疮。毛德祖用恩德安抚将士,没人叛离。当时檀道济在湖陆、刘粹在项城、沈叔狸在高桥,都因害怕北魏军队强大而不敢前进。

丁巳日,北魏军队挖地道,把虎牢关城里的井水流光,井深四十丈,山势陡峭没法防备,城里的人马又渴又乏,受伤的人连血都流不出来,再加上饥饿和瘟疫,北魏军队趁机猛攻。己未日,城池陷落。将士们想扶毛德祖逃走,毛德祖说:“我发誓和这座城一起毁灭,绝不能让城亡了我还活着!”北魏国主命令将士:“抓到毛德祖,一定要活的。”将军豆代田(代郡人)抓住毛德祖献上。城里的将领官员都被北魏俘虏,只有参军范道基带领两百人突围向南逃回。北魏士兵也有两三成死于瘟疫。

奚斤等人平定了司州、兖州、豫州各郡县,设置地方官安抚百姓。北魏国主命周几镇守河南,河南百姓得以安定。

徐羡之、傅亮、谢晦因丢失领土,上奏章请罪,朝廷下诏不予追究。

徐羡之哥哥的儿子、吴郡太守徐佩之经常参与朝政,和侍中王韶之、程道惠,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结为党羽。当时谢晦长期生病,不能见客,徐佩之等人怀疑他装病,有谋反之心,就假称徐羡之的意思告诉傅亮,想让傅亮起草诏书杀谢晦。傅亮说:“我们三人一起接受先帝遗命,怎么能自相残杀!你们要是真这么做,我就辞官回家。”徐佩之等人只好作罢。

五月,北魏国主回到平城。

六月己亥日,北魏宜都文成王穆观去世。

六月丙辰日,北魏国主向北巡行,到了参合陂;七月癸酉日,东晋尊皇帝的母亲张夫人为皇太后;北魏国主到了三会屋侯泉;八月辛丑日,到马邑,视察水源。

柔然侵犯河西,河西王沮渠蒙逊命世子沮渠政德迎战。沮渠政德轻敌,率轻骑兵进攻,被柔然杀死,沮渠蒙逊立次子沮渠兴为世子。

九月乙亥日,北魏国主回宫,召奚斤回平城,留下士兵守虎牢关;派娥清、周几镇守枋头;把司马楚之带领的百姓安置在汝南、南阳、南顿、新蔡四郡,扩充豫州。

十月癸卯日,北魏扩建西宫外的围墙,周长二十里。

秃发傉檀死后,河西王沮渠蒙逊派人引诱他的前太子秃发虎台,许诺把番禾、西安二郡给他,还借兵让他讨伐西秦,为父报仇、收复旧地。秃发虎台暗中同意,事情泄露后没能实施。西秦王乞伏炽磐的王后是秃发虎台的妹妹,乞伏炽磐对她还像以前一样好。王后却暗中和秃发虎台谋划:“西秦本来是我们的仇人,虽然用婚姻拉拢我们,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先王的死,也不是天命。他留下遗命不让报仇,是想保全子孙。作为儿子,怎么能给仇人当臣仆却不想报仇呢!”于是和武卫将军越质洛城谋划杀乞伏炽磐。王后的妹妹是乞伏炽磐的左夫人,受宠信,知道谋划后告发,乞伏炽磐杀了王后、秃发虎台等十多人。

十一月,北魏周几侵犯许昌,许昌守军溃散,颍川太守李元德逃到项城;戊辰日,北魏军队包围汝阳,汝阳太守王公度也逃到项城。刘粹派将领姚耸夫等人带兵协助防守项城。北魏军队拆毁许昌城和钟城,划定疆界后返回。

己巳日,北魏太宗拓跋嗣去世;壬申日,世祖拓跋焘即位,宣布大赦;十二月庚子日,北魏把明元帝葬在金陵,庙号太宗。

北魏世祖追尊母亲杜贵嫔为密皇后,从司徒长孙嵩以下官员都晋升爵位。任命襄城公卢鲁元为中书监,会稽公刘为尚书令,司卫监尉眷、散骑侍郎刘库仁等八人分别掌管四部事务(尉眷是尉古真的侄子)。

任命河内镇将罗结(代郡人)为侍中、外都大官,总管三十六曹事务。罗结当时一百零七岁,精神很好,北魏世祖因他忠诚,很信任他,还让他兼任长秋卿,管理后宫,能出入皇帝的寝宫。直到一百一十岁时,才允许他退休,朝廷每次有大事,还派人骑马去咨询他,又过了十年才去世。

左光禄大夫崔浩精通儒家经典和典章制度,朝廷礼仪、军政诏书都由他负责。崔浩不喜欢《老子》《庄子》,说:“这是虚妄的学说,不合人情。老子熟悉礼仪,是孔子的老师,怎么会写破坏礼法的书来扰乱先王的治国之道呢!”他尤其不信佛教,说:“为什么要供奉这个胡人的神!”世祖即位后,身边很多人诋毁他,世祖不得已,让崔浩以公爵身份回家。但世祖一向知道他有才能,每次有疑难,还是会召见他询问。崔浩长得纤细白皙,像美女一样,常自比张良,还认为自己在研究古事方面超过张良。回家后,他开始修炼服食丹药、养生的方法。

寇谦之改革道教:起初,嵩山道士寇谦之(寇赞的弟弟)修习张道陵的道术,自称曾遇到老子降临,命令他继承张道陵为天师,传授他不吃粮食、轻身飞行的法术和《科戒》二十卷,让他整顿道教。后来又遇到神人李谱文,自称是老子的玄孙,传授他《图箓真经》六十多卷,让他辅佐北方的太平真君,还传授了天宫静轮法,其中几篇是李谱文亲手写的。寇谦之把这些书献给北魏世祖,朝廷内外大多不信,只有崔浩拜他为师,学习他的道术,还上书称赞说:“我听说圣明的君主受命,一定有上天的感应。《河图》《洛书》都是通过鸟兽的文字传递信息,不如现在人神直接对话,清晰明确,言辞深刻奇妙,自古没有能比的。怎么能因世俗的常见想法忽视上天的命令呢!我实在担心陛下会错过。”世祖很高兴,派人带着玉帛、祭品祭祀嵩山,迎接寇谦之在山中的弟子,尊崇天师,宣扬新的道教教法,向天下推广。还在平城东南修建天师道场,建五层祭坛,给一百二十名道士提供衣食,每月举办几千人的斋会。

司马光评论:司马光说:《老子》《庄子》的主旨是看淡生死、轻视进退,而神仙之术是通过服药修炼追求飞升,炼丹药变金银,和老庄思想完全相反。所以刘歆《七略》把道家归为诸子,神仙归为方技。后来又出现画符念咒的法术,到寇谦之这里就把道家和神仙术合为一体,至今沿用,实在太荒谬了!崔浩不喜欢佛、老的书,却相信寇谦之的话,原因何在?从前臧文仲祭祀海鸟爰居,孔子认为他不明智;像寇谦之这样的人,比爰居更过分。《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君子选择学术,能不谨慎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