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汉纪十八 (公元前61年-前59年)

资治通鉴白话版 汉纪十八 (公元前61年-前59年)

作者:鬼老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8 14:52:32

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

春天正月,皇帝首次前往甘泉城,在泰畤祭祀天神;三月,又前往河东,祭祀土地神后土。皇帝大力效仿汉武帝时期的旧例,祭祀前严格遵循斋戒之礼,还听信方士的话,增设了不少神祠。听说益州有金马、碧鸡等神灵,通过祭祀就能请神降临,于是派谏大夫、蜀郡人王褒持符节前去寻找。

起初,皇帝听闻王褒才华出众,便召见他,让他写一篇《圣主得贤臣颂》。王褒在文章里写道:“贤能之士,就像是国家的有用工具。任用贤才,国家决策就会精简,功绩也能广泛惠及百姓;工具好用,花费的力气小,成效却很大。就好比工匠用钝器干活,累得腰酸背痛,一整天忙忙碌碌也做不了多少;等到技艺高超的铁匠铸成干将宝剑,再让视力绝佳的离娄校正墨绳,鲁班依照墨线砍削木材,就算要建造五层高楼、百丈长的宫殿,也不会有差错,这就是工具与人配合得当。普通人驾驭劣马,即便把马嘴勒破、马鞭抽断,马也不愿意往前走;但要是驾驭良马,让擅长驾车的王良手握缰绳,韩哀在车舆边协助,就能周游天下,万里行程也能轻松抵达,差距多么大啊,这就是人与马配合默契。所以,穿着清凉葛布的人,不怕酷暑炎热;身披暖和貂皮的人,不惧寒冬凛冽。为什么呢?因为有了合适的装备,应对起来就容易。贤能的君子,就是圣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好工具’。从前周公为招揽贤才,吃饭、洗头时多次中断,才有了国家牢狱空虚的昌盛局面;齐桓公设立庭燎之礼,广纳贤才,才成就了匡正天下、九合诸侯的功业。由此可见,君主辛苦求贤,得到贤才后就能轻松治国。臣子也是如此。从前贤才没遇到明主时,出谋划策,君主不采纳;表达忠诚,君主不信任;做官无法施展才能,被罢黜又并非自己有错。所以伊尹曾在厨房辛苦烹饪,太公曾在肉铺杀牛卖肉,百里奚卖身自卖,宁戚喂牛谋生,都经历过这样的困境。但他们遇到明君圣主后,出的计谋符合君主心意,进谏也能被采纳,进可尽忠,退可守节,为官能施展抱负,还能被分封土地,光耀祖宗。所以世间必定先有圣明智慧的君主,而后才有贤明能干的臣子。就像老虎长啸会带来寒风,神龙出现会兴起云雾,蟋蟀等到秋天才鸣叫,蜉蝣在阴天现身。《易经》说:‘飞龙在天,利于见到大人。’《诗经》说:‘想到众多贤士,生在这个王国。’所以世道太平、君主圣明,贤才自然就会到来。贤才在朝堂上光明磊落、庄严肃穆,大家齐心协力,能力就会更加彰显,就算是俞伯牙弹奏递钟名琴,逢蒙拉弯乌号神弓,也不足以形容这种君臣相得的美好意境。所以圣明的君主必定要依靠贤臣才能成就大业,贤能之士也等待明主才能彰显品德。君臣上下心意相通,其乐融融,千年难遇的契合,彼此信任毫无猜疑,轻快得如同鸿毛遇上顺风,畅快得如同大鱼游入深潭。君臣如此默契,还有什么禁令不能施行,什么命令不能贯彻!德政能传播到四方极远之地,影响无穷无尽。这样一来,圣明君主不用四处张望就能看得明白,不用极力倾听就能听得清楚,天下太平的责任尽到了,悠闲自得的愿望实现了,吉祥的征兆自然降临,寿命绵长没有尽头,何必像彭祖那样注重养生,像赤松子、王子乔那样修炼呼吸吐纳,超凡脱俗地远离尘世呢!”当时皇帝很迷信神仙,所以王褒的文章特意提到了这些内容。

京兆尹张敞也上书劝谏皇帝:“希望陛下能时常放下对车马的喜好,摒弃方士的虚妄之言,用心钻研治国之道,这样太平盛世或许就能到来。”皇帝听了他的建议,遣散了尚方所有等待诏令的方士。自从赵广汉死后,继任的京兆尹都不称职,只有张敞能延续赵广汉的治理成效。虽然张敞在谋略和获取消息的能力上比不上赵广汉,但他经常用儒家经术和文雅的方式处理政务。

皇帝生活逐渐讲究起来,宫殿、车马、服饰等的奢华程度远超汉昭帝时期;许氏、史氏、王氏等外戚家族也备受恩宠。谏大夫王吉上书说:“陛下天生圣明,统御天下,一心思考治国大事,想要开创太平盛世,每次诏书下达,百姓都欢欣鼓舞,感觉像是获得新生。我仔细思考,陛下这份恩泽确实深厚,但还没有抓住治国的根本。能实现天下大治的君主,不是每个时代都有的,如今公卿大臣有幸遇到陛下这样的明主,进言能被听取,谏言能被采纳,可大家至今没有提出能让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也没能辅佐陛下达到夏商周三代那样的盛世。现在大家只专注于处理公文、审理案件这些事务,这可不是太平盛世的根基。我听说百姓看似弱小,却无法战胜;看似愚笨,却不可欺骗。圣明的君主深居宫中,做得好,天下人就会称赞;做得不好,天下人就会议论,所以陛下一定要谨慎挑选身边近臣,仔细选择外派官员。身边的近臣能帮助陛下端正自身,外派的官员能传播陛下的德政,这才是治国根本。孔子说:‘使君主安定、治理百姓,没有比礼更好的了。’这可不是空话。在新的礼仪制度还没制定出来时,陛下可以先采用古代先王那些适合当今的礼仪。我希望陛下顺应天意,开创伟大事业,与公卿大臣、儒生们一起,阐述古代礼仪,明确圣王制度,引领天下百姓走向仁爱长寿的境地,这样一来,社会风气怎么会不如周成王、周康王时期,陛下的寿命又怎么会不如商高宗呢!我发现当下社会有很多不符合正道的风气,特地逐条上奏,希望陛下斟酌选择。”王吉认为:“如今社会上,婚嫁时聘礼、嫁妆没有节制,穷人负担不起,所以很多人不敢生孩子。而且,汉朝列侯娶公主,诸侯的儿子娶翁主,使得男子侍奉女子,丈夫屈从于妻子,颠倒了阴阳秩序,所以常常出现女子祸乱的情况。古时候,衣服、车马的样式,根据身份高低都有严格规定;现在上下等级混乱,人人随意制作,导致大家贪图钱财、追逐利益,连死亡都不害怕。周朝之所以能达到刑罚搁置不用的大治局面,是因为他们能在邪恶刚有苗头时就禁止,在恶行还没发生时就杜绝。”王吉还说:“舜和汤不任用世袭的三公、九卿,而是选拔皋陶、伊尹,让不仁之人远离朝廷。如今却让品行不端的官吏子弟为官,这些人大多骄横傲慢,不通古今,对百姓毫无益处,陛下应该明确选拔贤才,废除任子制度;对于外戚和旧友,可以多给他们钱财,但不应让他们担任官职。取消角抵表演,削减乐府规模,精简尚方机构,向天下明确展示节俭的态度。古时候,工匠不制作雕刻华丽的器物,商人不流通奢侈靡费的商品,并非工匠、商人天生贤良,而是政策教化的结果。”皇帝觉得王吉的话不切实际,没怎么重视他,王吉于是称病辞官回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