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
春天正月,皇帝首次前往甘泉城,在泰畤祭祀天神;三月,又前往河东,祭祀土地神后土。皇帝大力效仿汉武帝时期的旧例,祭祀前严格遵循斋戒之礼,还听信方士的话,增设了不少神祠。听说益州有金马、碧鸡等神灵,通过祭祀就能请神降临,于是派谏大夫、蜀郡人王褒持符节前去寻找。
起初,皇帝听闻王褒才华出众,便召见他,让他写一篇《圣主得贤臣颂》。王褒在文章里写道:“贤能之士,就像是国家的有用工具。任用贤才,国家决策就会精简,功绩也能广泛惠及百姓;工具好用,花费的力气小,成效却很大。就好比工匠用钝器干活,累得腰酸背痛,一整天忙忙碌碌也做不了多少;等到技艺高超的铁匠铸成干将宝剑,再让视力绝佳的离娄校正墨绳,鲁班依照墨线砍削木材,就算要建造五层高楼、百丈长的宫殿,也不会有差错,这就是工具与人配合得当。普通人驾驭劣马,即便把马嘴勒破、马鞭抽断,马也不愿意往前走;但要是驾驭良马,让擅长驾车的王良手握缰绳,韩哀在车舆边协助,就能周游天下,万里行程也能轻松抵达,差距多么大啊,这就是人与马配合默契。所以,穿着清凉葛布的人,不怕酷暑炎热;身披暖和貂皮的人,不惧寒冬凛冽。为什么呢?因为有了合适的装备,应对起来就容易。贤能的君子,就是圣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好工具’。从前周公为招揽贤才,吃饭、洗头时多次中断,才有了国家牢狱空虚的昌盛局面;齐桓公设立庭燎之礼,广纳贤才,才成就了匡正天下、九合诸侯的功业。由此可见,君主辛苦求贤,得到贤才后就能轻松治国。臣子也是如此。从前贤才没遇到明主时,出谋划策,君主不采纳;表达忠诚,君主不信任;做官无法施展才能,被罢黜又并非自己有错。所以伊尹曾在厨房辛苦烹饪,太公曾在肉铺杀牛卖肉,百里奚卖身自卖,宁戚喂牛谋生,都经历过这样的困境。但他们遇到明君圣主后,出的计谋符合君主心意,进谏也能被采纳,进可尽忠,退可守节,为官能施展抱负,还能被分封土地,光耀祖宗。所以世间必定先有圣明智慧的君主,而后才有贤明能干的臣子。就像老虎长啸会带来寒风,神龙出现会兴起云雾,蟋蟀等到秋天才鸣叫,蜉蝣在阴天现身。《易经》说:‘飞龙在天,利于见到大人。’《诗经》说:‘想到众多贤士,生在这个王国。’所以世道太平、君主圣明,贤才自然就会到来。贤才在朝堂上光明磊落、庄严肃穆,大家齐心协力,能力就会更加彰显,就算是俞伯牙弹奏递钟名琴,逢蒙拉弯乌号神弓,也不足以形容这种君臣相得的美好意境。所以圣明的君主必定要依靠贤臣才能成就大业,贤能之士也等待明主才能彰显品德。君臣上下心意相通,其乐融融,千年难遇的契合,彼此信任毫无猜疑,轻快得如同鸿毛遇上顺风,畅快得如同大鱼游入深潭。君臣如此默契,还有什么禁令不能施行,什么命令不能贯彻!德政能传播到四方极远之地,影响无穷无尽。这样一来,圣明君主不用四处张望就能看得明白,不用极力倾听就能听得清楚,天下太平的责任尽到了,悠闲自得的愿望实现了,吉祥的征兆自然降临,寿命绵长没有尽头,何必像彭祖那样注重养生,像赤松子、王子乔那样修炼呼吸吐纳,超凡脱俗地远离尘世呢!”当时皇帝很迷信神仙,所以王褒的文章特意提到了这些内容。
京兆尹张敞也上书劝谏皇帝:“希望陛下能时常放下对车马的喜好,摒弃方士的虚妄之言,用心钻研治国之道,这样太平盛世或许就能到来。”皇帝听了他的建议,遣散了尚方所有等待诏令的方士。自从赵广汉死后,继任的京兆尹都不称职,只有张敞能延续赵广汉的治理成效。虽然张敞在谋略和获取消息的能力上比不上赵广汉,但他经常用儒家经术和文雅的方式处理政务。
皇帝生活逐渐讲究起来,宫殿、车马、服饰等的奢华程度远超汉昭帝时期;许氏、史氏、王氏等外戚家族也备受恩宠。谏大夫王吉上书说:“陛下天生圣明,统御天下,一心思考治国大事,想要开创太平盛世,每次诏书下达,百姓都欢欣鼓舞,感觉像是获得新生。我仔细思考,陛下这份恩泽确实深厚,但还没有抓住治国的根本。能实现天下大治的君主,不是每个时代都有的,如今公卿大臣有幸遇到陛下这样的明主,进言能被听取,谏言能被采纳,可大家至今没有提出能让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也没能辅佐陛下达到夏商周三代那样的盛世。现在大家只专注于处理公文、审理案件这些事务,这可不是太平盛世的根基。我听说百姓看似弱小,却无法战胜;看似愚笨,却不可欺骗。圣明的君主深居宫中,做得好,天下人就会称赞;做得不好,天下人就会议论,所以陛下一定要谨慎挑选身边近臣,仔细选择外派官员。身边的近臣能帮助陛下端正自身,外派的官员能传播陛下的德政,这才是治国根本。孔子说:‘使君主安定、治理百姓,没有比礼更好的了。’这可不是空话。在新的礼仪制度还没制定出来时,陛下可以先采用古代先王那些适合当今的礼仪。我希望陛下顺应天意,开创伟大事业,与公卿大臣、儒生们一起,阐述古代礼仪,明确圣王制度,引领天下百姓走向仁爱长寿的境地,这样一来,社会风气怎么会不如周成王、周康王时期,陛下的寿命又怎么会不如商高宗呢!我发现当下社会有很多不符合正道的风气,特地逐条上奏,希望陛下斟酌选择。”王吉认为:“如今社会上,婚嫁时聘礼、嫁妆没有节制,穷人负担不起,所以很多人不敢生孩子。而且,汉朝列侯娶公主,诸侯的儿子娶翁主,使得男子侍奉女子,丈夫屈从于妻子,颠倒了阴阳秩序,所以常常出现女子祸乱的情况。古时候,衣服、车马的样式,根据身份高低都有严格规定;现在上下等级混乱,人人随意制作,导致大家贪图钱财、追逐利益,连死亡都不害怕。周朝之所以能达到刑罚搁置不用的大治局面,是因为他们能在邪恶刚有苗头时就禁止,在恶行还没发生时就杜绝。”王吉还说:“舜和汤不任用世袭的三公、九卿,而是选拔皋陶、伊尹,让不仁之人远离朝廷。如今却让品行不端的官吏子弟为官,这些人大多骄横傲慢,不通古今,对百姓毫无益处,陛下应该明确选拔贤才,废除任子制度;对于外戚和旧友,可以多给他们钱财,但不应让他们担任官职。取消角抵表演,削减乐府规模,精简尚方机构,向天下明确展示节俭的态度。古时候,工匠不制作雕刻华丽的器物,商人不流通奢侈靡费的商品,并非工匠、商人天生贤良,而是政策教化的结果。”皇帝觉得王吉的话不切实际,没怎么重视他,王吉于是称病辞官回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