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秦纪二 (公元前227年-前209年)

资治通鉴白话版 秦纪二 (公元前227年-前209年)

作者:鬼老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23:16:34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二十年),荆轲抵达秦国都城咸阳。他通过秦王的宠臣蒙嘉,以谦卑恭敬的言辞求见秦王。秦王嬴政得知后大喜过望,穿上正式的朝服,按照最高规格的九宾之礼接见荆轲。荆轲双手捧着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当地图全部展开,藏在其中的匕首显露出来。荆轲眼疾手快,一把抓住秦王的衣袖,举着匕首就刺向秦王。

千钧一发之际,秦王惊恐地跳起来,用力一挣,衣袖都被扯断了。荆轲在后面紧追不舍,秦王绕着大殿的柱子拼命逃窜。满朝文武大臣都惊得目瞪口呆,事情突然发生,完全出乎众人意料,大家慌乱得不知如何是好。而且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奉的大臣们不能携带任何兵器,所以大家只能徒手与荆轲搏斗,同时大声呼喊:“大王把剑背到身后!”秦王这才反应过来,将佩剑背到身后,顺利拔出剑来砍向荆轲,一下斩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在地上,无法行动,便举起匕首向秦王投掷过去,结果只击中了铜柱。荆轲知道大事不妙,大声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我原本想生擒你,逼你订立归还土地的契约,好回报太子!”随后,秦王下令将荆轲处以极刑,肢解示众。秦王因此暴怒,增派大量军队前往赵国,和王翦的部队会合,一同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以西与燕、代联军展开大战,将对方打得大败。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二十一年)冬天十月,王翦率领秦军攻破燕国都城蓟城。燕王喜和太子丹带着精锐部队向东逃到辽东地区,秦将李信在后面紧追不舍。代王赵嘉给燕王喜写信,劝他杀了太子丹献给秦王,以此平息秦王的怒火。太子丹无奈之下,躲藏在衍水之中。燕王为了保命,派人杀了太子丹,打算把他的首级献给秦王,但秦王并没有就此罢手,继续进兵攻打燕国。

这一年,秦将王贲奉命攻打楚国,夺取了十几座城池。秦王嬴政问将军李信:“我想灭掉楚国,依你估计,需要多少兵力才够?”李信自信满满地回答:“二十万足够了。”秦王又问王翦,王翦却坚定地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王觉得王翦年纪大了胆子变小,说:“王将军老糊涂了,怎么这么胆小!”于是任命李信和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楚国,王翦则借口生病,回到频阳老家。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贲率军攻打魏国。他引来黄河、鸿沟的水灌向魏国都城大梁。经过三个月,城墙被水冲垮,魏王假无奈投降,随后被秦军杀死,魏国就此灭亡。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回复道:“大王施予恩惠,用大片土地换小地方,这是我的荣幸。但这片土地是我从魏国先王那里继承来的,我希望能一直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觉得他坚守道义,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另一边,李信攻打平舆,蒙恬进攻寝城,两人都大败楚军。李信又接着攻克鄢郢,之后领兵向西,准备和蒙恬在城父会师。没想到楚军悄悄尾随,连续三天三夜急行军,没有丝毫停歇,突然发起攻击,将李信打得大败。楚军攻破秦军两座营垒,杀死七个都尉,李信只能狼狈逃回。

秦王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亲自前往频阳向王翦道歉:“我没听将军的建议,李信果然让秦军蒙羞。将军就算生病了,也忍心抛下我不管吗?”王翦推辞说自己病得无法领兵,秦王坚持道:“别再说了!我答应你的要求!”王翦这才说:“如果非要用我,六十万兵力一个都不能少!”秦王只好同意。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出征时,秦王亲自送到霸上。王翦趁机向秦王索要大量良田美宅,秦王笑着说:“将军放心去吧,何必担心日后受穷?”王翦解释道:“我为大王带兵,就算立了功,最终也难以封侯,所以趁大王信任我,多要点田宅,好给子孙留份家业。”秦王听后哈哈大笑。王翦出发后,走到函谷关,又先后派五批使者回去,向秦王请求赏赐良田。有人说:“将军这样索要财物,也太过分了!”王翦却摇头说:“并非如此。大王生性多疑,现在把全国的兵力都交给我,我不多要点田宅作为子孙家业,来表示自己只图富贵别无他心,反而会让大王怀疑我有不轨之心。”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王翦率领秦军占领陈县以南直到平舆的大片土地。楚国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倾全国之力出兵抵御。但王翦却下令坚守营垒,不与楚军交战。楚军多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应战。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洗澡,提供丰盛的饮食,还亲自安抚慰问,和士兵们同吃同住。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打听:“军中士兵在做什么?”回报说:“大家正在玩投石、跳远的游戏。”王翦满意地说:“士兵们可以投入战斗了!”楚军一直找不到战机,无奈之下向东撤退。王翦立刻下令追击,派精锐壮士发起攻击,在蕲南地区大破楚军,斩杀楚国大将项燕,楚军溃败而逃。王翦乘胜追击,陆续平定楚国众多城邑。

公元前223年(秦始皇二十四年),王翦和蒙武率领秦军俘虏了楚王负刍,将楚国旧地设置为楚郡。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国再次大举出兵,派王贲攻打辽东,俘虏了燕王喜。

史学家司马光评论道:燕国太子丹忍不住一时的愤怒,去招惹如虎狼般的秦国,他考虑问题轻率,谋划策略短浅,不仅挑起秦国的怨恨,还加速了灾祸的降临,致使燕国祖宗的宗庙祭祀断绝,还有比这更大的罪过吗?但有人却称赞他贤能,这实在是大错特错!治理国家,应该根据才能任用官员,依照礼法制定政策,用仁爱之心安抚百姓,凭借诚信和邻国交往。这样一来,官员都能胜任其职,政策合理得当,百姓感念恩德,邻国亲近道义。如此,国家就会像磐石一样安稳,像烈火一样强大,敢于触碰的会粉身碎骨,敢于冒犯的会焦头烂额,即便有强大蛮横的国家,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太子丹不这样做,反而以一国之力,为了个人的愤怒,施展盗贼般的计谋,最终功业毁于一旦,自己被杀,国家也化为废墟,实在可悲!

太子丹对荆轲跪着前行、伏地迎接,并非真正的恭敬;荆轲多次承诺完成任务,并非真正的守信;太子丹耗费大量金银财宝,并非真正的恩惠;荆轲等人不惜自刎、剖腹,并非真正的勇敢。总之,太子丹谋划不长远,行动不符合道义,和楚国的白公胜是一类人!荆轲为了报答太子丹的豢养之恩,不顾家族安危,想用一把匕首让燕国强大、秦国衰弱,这不是太愚蠢了吗?所以扬雄评论说,要离、聂政、荆轲分别是刺客中的下等、中等和下等,都不能称之为义士。扬雄还说:“荆轲,不过是个有君子表象的盗贼!”说得真是太对了!

这一年,王贲又率军攻打代国,俘虏了代王赵嘉。王翦则完全平定了楚国长江以南的地区,迫使百越的首领归降,秦国在此设置了会稽郡。五月,全国范围内举行大型的饮酒聚会活动。

当初,齐国的君王后贤明能干,侍奉秦国谨慎小心,和其他诸侯国交往也讲究信用。齐国东边又靠着大海,地理位置优越。秦国日夜不停地攻打韩、赵、魏、燕、楚五国,五国各自忙着自救,所以齐王田建在位四十多年,齐国都没有遭受战争。等到君王后快要去世时,她告诫齐王建:“群臣中某某人可以重用。”齐王建说:“我把这些人记下来。”君王后答应了,等齐王建拿来笔和木简准备记录,她却突然说:“我老糊涂了,已经忘了。”君王后去世后,后胜担任齐国丞相,他收受了秦国大量的贿赂。齐国的宾客前往秦国,秦国也用重金收买他们。这些人回国后都成了秦国的间谍,劝说齐王去朝拜秦王,还让齐国不整治攻战的军备,不帮助其他五国攻打秦国,秦国因此得以顺利灭掉其他五国。

齐王准备前往秦国朝拜,雍门司马拦住他问道:“我们拥立大王,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大王个人?”齐王回答:“为了国家。”司马又说:“既然为了国家才立大王,那大王为什么要抛弃国家,去朝拜秦国呢?”齐王听后,掉转车头返回王宫。

即墨大夫听说这件事后,去拜见齐王,劝说道:“齐国方圆四千里,拥有数百万披甲的士兵。三晋地区的官员大多不愿意为秦国效力,聚集在阿、鄄之间的就有上百人;大王把他们召集起来,再配上百万人马,让他们去收复三晋的旧地,就可以直接攻打秦国的临晋关了。鄢郢地区也有许多不愿归附秦国的官员,聚集在城南的也有上百人,大王把他们收纳过来,再配上百万大军,让他们去收复楚国的旧地,就能攻打武关。这样一来,齐国的威严得以树立,秦国也能被灭掉,哪里只是保住齐国这么简单!”可惜齐王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将王贲从燕国南部出兵攻打齐国。齐军毫无防备,秦军迅速攻入齐国都城临淄,齐国百姓也没人敢抵抗。秦国派人诱骗齐王田建,承诺封给他五百里土地。齐王信以为真,选择投降。可秦国却把他流放到共地,安置在松柏树林之间。最终,齐王因饥饿而死。齐国人埋怨齐王田建,怪他不早点和其他诸侯合纵抗秦,听信奸臣和宾客的话,导致国家灭亡。人们编了首歌谣唱道:“松树啊,柏树啊,让齐王住在共地的,就是那些宾客啊!”这首歌表达了对齐王随意听信宾客建议的不满。

史学家司马光评论说:纵横家的学说虽然千变万化,但总体来说,合纵策略对六国是有利的。从前先王分封众多诸侯国,让诸侯们相互朝见、交往,举办宴会增进感情,缔结盟约加强联系,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同心协力保卫国家。要是六国能凭借诚信和道义相互亲近,秦国再强大,又怎么能灭掉它们呢?韩、赵、魏三国是齐、楚两国的屏障;齐、楚两国是韩、赵、魏三国的根基,它们相互依存,互为表里。所以,韩、赵、魏去攻打齐、楚,就等于自断根基;齐、楚去攻打韩、赵、魏,就是自撤屏障。哪有撤掉自己的屏障去讨好强盗,还说“强盗会因为喜欢我而不攻打我”这种荒谬的事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觉得自己的德行超过三皇,功劳盖过五帝,于是将君主称号改为“皇帝”,皇帝的命令称为“制”“诏”,皇帝自称“朕”。他还追尊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并下命令说:“死后根据生前行为定谥号,这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没什么意义。从现在起废除谥法。我是始皇帝,后世子孙就用数字计数,二世、三世一直传到万世,永无穷尽。”

早在齐威王、齐宣王时期,邹衍就提出了“终始五德”的学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齐国人把这个学说奏报给他。秦始皇采纳了这一理论,认为周朝是火德,秦朝取代周朝,水克火,所以秦朝是水德。为此,秦朝更改岁首,每年十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衣服、旗帜、符节等都以黑色为尊;各种制度、器物的数目都以“六”为标准。

丞相王绾等人上书说:“燕、齐、楚等地离都城太远,如果不封王去镇守,很难控制。请分封各位皇子去那里为王。”秦始皇把这个建议交给群臣讨论。廷尉李斯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了很多同姓子弟为诸侯,可后来血缘关系疏远,诸侯之间相互攻击,如同仇敌,周天子都无法制止。现在天下依靠陛下的威德实现统一,应该全部设置为郡县,用国家的赋税重重赏赐皇子和功臣,这样很容易控制,天下也不会有二心,这才是使国家安宁的办法,分封诸侯没有好处。”秦始皇说:“天下百姓深受战争之苦,就是因为有诸侯王。依靠祖宗保佑,天下刚刚安定,又要分封立国,这是制造战乱,想让国家安宁,太难了!廷尉说得对。”

于是,秦始皇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个郡设置郡守、郡尉、郡监等官职。他还下令收缴天下的兵器,运到咸阳,熔铸成大钟和十二个铜人,每个铜人重达千石,放置在宫廷之中。同时统一了全国的法律、度量衡和长度标准,把天下的豪门大户十二万户迁徙到咸阳。

秦国的宗庙以及章台宫、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秦始皇每灭掉一个诸侯国,就仿照其宫殿的样子,在咸阳北边的山坡上重建,宫殿南临渭水,从雍门向东一直到泾水、渭水交汇处,宫殿、天桥、回廊相互连接,把从各诸侯国得到的美人、钟鼓等都安置在里面。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二十七年),秦始皇巡视陇西、北地,到达鸡头山,经过回中。他在渭水南岸修建信宫,后来改名为极庙。从极庙修道路直通骊山,建造甘泉前殿,又修筑甬道连接咸阳,还在全国范围内修建宽阔的驰道。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向东巡视各郡县,登上邹峄山,立石碑歌颂自己的功业。他召集鲁国的七十位儒生到泰山脚下,商议封禅大典的礼仪。有的儒生说:“古代封禅,乘坐用蒲草包裹车轮的车子,怕损伤山上的土石草木;清扫地面进行祭祀,用草编的席子。”大家的意见各不相同。秦始皇觉得这些建议难以实施,因此不再采纳儒生的意见。他下令开辟车道,从泰山南边登上山顶,立石碑歌颂功德;又从山北的道路下山,在梁父山举行祭地仪式。封禅的礼仪大多采用太祝祭祀雍州上帝的仪式,但具体的封禅过程和仪式都严格保密,世人无从得知。

之后,秦始皇向东巡游到海边,祭祀名山大川和八大神。他向南登上琅邪山,非常喜欢这里,停留了三个月,还建造了琅邪台,立石碑歌颂功德,彰显自己统一天下的得意之情。

当初,燕国人宋毋忌、羡门子高等人宣称掌握了成仙、灵魂脱离**的法术,燕、齐两地喜欢奇谈怪论的人纷纷学习传播这些说法。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相信这些言论,派人入海寻找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据说这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离人间不远。但船快靠近时,就会被风吹走。曾经有人到过那里,说山上住着仙人,还有长生不老的仙药。秦始皇到海边后,齐国的方士徐福等人争相上书,请求斋戒后带领童男童女去寻找神山。秦始皇便派徐福率领几千名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徐福的船在海上航行,回来后都说:“没能到达神山,只是远远望见了。”

秦始皇回程途中经过彭城,斋戒祈祷,想从泗水中打捞周朝的九鼎,派了上千人下水寻找,结果一无所获。于是秦始皇向西南渡过淮水,前往衡山、南郡。乘船顺长江而下,到湘山祠时,遇上大风,几乎无法渡江。秦始皇问博士:“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听说湘君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葬在这里。”秦始皇听后大怒,下令让三千名刑徒把湘山上的树木全部砍光,使山体露出红褐色的泥土。然后从南郡经过武关回到咸阳。

早年,韩国人张良的父亲、祖父以上五代人都在韩国做丞相。韩国灭亡后,张良散尽千金家产,一心想为韩国报仇。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向东巡游。当车队走到阳武县的博浪沙时,张良让大力士手持铁椎行刺秦始皇,结果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受惊后,下令全国大规模搜捕刺客,搜了十天也没抓到人。

秦始皇随后登上之罘山,刻石记功,之后又前往琅邪,取道上党回到咸阳。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三十一年),秦始皇下令让百姓自行申报所占土地数量。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来到碣石,派燕人卢生寻找仙人羡门,还在碣石上刻字。他下令拆毁各地的城郭,挖通河堤防堰。秦始皇巡视北方边境后,从上郡返回咸阳。卢生从海上回来,献上一本《录图书》,上面写着“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因此派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朝征发那些曾经逃亡的人、上门女婿、商人当兵,攻打南越的陆梁地区,设置了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又把五十万被贬谪的人迁徙到五岭戍守,让他们和越人杂居。

蒙恬率军击退匈奴,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设置了四十四县。他还凭借地形,修建长城来控制险要之处。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一万多里。之后,蒙恬渡过黄河,占据阳山,一路向北延伸。秦军在外征战十多年,蒙恬常驻上郡统领军队,他的声威震慑着匈奴。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

秦朝下令,那些断案不公,以及在复审案件时故意错判、过失错判的司法官吏,都要被罚去修筑长城或者到南越地区服役。

丞相李斯上书给秦始皇说:“从前诸侯纷争,各国都重金招揽游说之士。如今天下平定,法令统一,百姓在家就应努力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士人就该学习国家法令。但现在有些儒生不学习当下的法令制度,却去学古代的东西,借此非议当今,迷惑百姓,还一起指责国家的教化。他们听到朝廷法令下达,就各自根据自己所学议论纷纷,在家里心里不满,出门就在街巷议论,以批评君主来博取名声,以标新立异来显示高明,还带领百姓制造诽谤言论。如果不加以禁止,就会使君主的权威在上面下降,朋党势力在下面形成。所以必须加以禁止!我建议,除了秦国的史书,其他各国的史书都要烧掉;除了博士官掌管的书籍,天下凡私藏《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着作的,都要送到当地官府统一焚毁。有敢私下谈论《诗经》《尚书》的,在闹市执行死刑示众;借古非今的,满门抄斩;官吏发现而不举报的,与犯人同罪。命令下达三十天后,还不烧毁书籍的,脸上刺字,罚做苦役。医药、占卜、种植方面的书籍可以保留。如果有人想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师。”秦始皇批复:“可以。”

魏国人陈馀对孔子的后代孔鲋说:“秦国要毁掉先王留下的典籍,而你是这些书籍的收藏者,太危险了!”孔鲋说:“我研究的学问看似没什么实际用处,了解我的只有朋友。秦国不是我的朋友,我有什么危险呢?我把这些书藏起来,等他们来求问。真到那时候,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派蒙恬修建直道,从九原一直通到云阳,一路上开山填谷长达一千八百里,修了好几年都没完工。

秦始皇觉得咸阳人口太多,先王留下的宫殿又太小,于是在渭南的上林苑中修建新的宫殿。先修的前殿叫阿房宫,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殿上可以容纳一万人,殿下能竖立五丈高的大旗。宫殿四周建有天桥,可以直接从殿前通到南山,还把南山的顶峰当作宫殿的门阙。又修了天桥,从阿房宫渡过渭水,连接咸阳,以此象征天上的北极星、阁道星跨过银河抵达营室星。当时,受宫刑和判服苦役的有七十多万人,他们一部分被派去修阿房宫,一部分去修建骊山陵墓。从北山开采石料做棺椁,从蜀地、荆地征调木材,都运到了工地。在关中地区一共修建了三百座宫殿,关外有四百多座。秦始皇还在东海郡朐县的界内立了一块石碑,当作秦国的东大门。把三万户人家迁到骊邑,五万户人家迁到云阳,这些人家都免除十年的赋税和徭役。

方士卢生劝秦始皇说:“按照方术,君主应该不时暗中出行,避开恶鬼。恶鬼避开了,神仙真人就会到来。希望陛下居住的宫殿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或许就能得到长生不老药了。”秦始皇说:“我向往做真人。”从此就自称“真人”,不再称“朕”。他下令咸阳周围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殿,都用天桥、甬道连接起来,里面摆满帷帐、钟鼓和美人,还登记造册,不许随意迁移。秦始皇每次到某处居住,有敢说出他住处的,一律处死。有一次,秦始皇在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李斯的车骑随从众多,很不高兴。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李斯,李斯随后就减少了车骑数量。秦始皇大怒:“一定是宫里有人泄露了我的话!”经过审问,没人承认。秦始皇就把当时在身边的人全部抓起来杀掉了。从那以后,再也没人知道秦始皇的行踪。群臣有事奏请,都在咸阳宫进行。

侯生和卢生一起非议秦始皇,然后逃走了。秦始皇听说后,勃然大怒:“我对卢生等人尊重厚赐,他们竟然诽谤我!在咸阳的这些儒生,我派人去查问,发现有人制造妖言迷惑百姓。”于是让御史把这些儒生全部抓来审问。儒生们互相告发,秦始皇亲自圈定了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把他们全部活埋在咸阳,还昭告天下,以此警示后人;同时还增加了谪戍边疆的人数。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劝谏说:“这些儒生都尊崇孔子的学说。如今陛下用重法惩治他们,我担心天下会不安定。”秦始皇听了很生气,就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三十六年),东郡落下一块陨石。有人在陨石上刻字:“始皇死而地分。”秦始皇派御史挨家查问,没人承认。他就把陨石附近的居民全部杀掉,还焚毁了这块陨石。

这一年,秦朝把三万户人家迁到河北榆中地区,还赐给他们爵位一级。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冬天十月癸丑日,秦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随行,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小儿子胡亥最受宠爱,他请求随行,秦始皇答应了。

十一月,秦始皇一行到云梦,遥祭九疑山的虞舜。然后乘船顺长江而下,观览藉柯,渡过海渚,经过丹阳,抵达钱塘,来到浙江边。因为江面波涛汹涌,于是向西走了一百二十里,从狭窄处渡江。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遥望南海,还立石碑歌颂自己的功德。回程经过吴地,从江乘渡江。沿海岸北上,到了琅邪、罘山。途中看见一条大鱼,秦始皇下令将其射杀。然后继续向西,走到平原津时,秦始皇生病了。

秦始皇忌讳说死,群臣谁也不敢提死亡的事。病情越来越重,他才让兼管符玺事务的中车府令赵高写诏书给扶苏:“把军队交给蒙恬,你立刻回咸阳参加丧礼,然后安葬我。”诏书封好后,放在赵高那里,还没交给使者。这年秋天七月丙寅日,秦始皇在沙丘平台去世。丞相李斯认为皇帝死在外面,担心各位皇子和天下发生变故,就秘不发丧,把秦始皇的棺材装在可调节温度的辒凉车里,让过去受宠幸的宦官陪乘。每到一处,上供的食物、百官的奏事都和往常一样,宦官就在车里批复百官奏事。只有胡亥、赵高和五六个受宠幸的宦官知道秦始皇已死的真相。

当初,秦始皇非常宠信蒙氏兄弟,对他们十分信任。蒙恬在外担任将领,蒙毅常在朝中参与谋划,他们以忠诚守信着称,所以即使是各位将相也不敢和他们争宠。赵高是个宦官,秦始皇听说他办事能力强,又精通刑狱法令,就提拔他为中车府令,让他教胡亥断案,胡亥很喜欢他。赵高曾经犯了罪,秦始皇让蒙毅审理,蒙毅依法判处赵高死刑。但秦始皇因为赵高办事机敏,就赦免了他,还恢复了他的官职。赵高既然深受胡亥宠幸,又怨恨蒙氏兄弟,就劝说胡亥,让他假传秦始皇的命令杀掉扶苏,立自己为太子。胡亥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赵高又说:“不和丞相商量,恐怕事情办不成。”于是去见丞相李斯,说:“皇上赐给扶苏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就在于您和我的一句话了。您打算怎么办?”李斯说:“你怎么能说这种亡国的话!这不是做臣子该议论的事!”赵高说:“您在才能、谋略、功劳、人缘以及扶苏的信任这五个方面,和蒙恬相比,谁强?”李斯说:“我不如蒙恬。”赵高说:“那么扶苏即位后,必定任用蒙恬为丞相,您最终不可能怀揣通侯的印玺告老还乡,这是很明显的!胡亥仁慈厚道,可以立为继承人。希望您仔细考虑后做决定!”李斯觉得有道理,就和赵高一起谋划,伪造秦始皇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另外伪造诏书给扶苏,列举他的罪状,说他不能开疆拓土、立功,却让士兵大量伤亡,还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朝政,日夜抱怨不能回京做太子;蒙恬身为将军,不加以纠正,还参与他的谋划,命令他们自杀,把军队交给副将王离。

扶苏接到诏书后,哭着走进内室,想要自杀。蒙恬说:“陛下在外,还没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守边,让公子您做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现在一个使者来了,您就自杀,怎么知道这不是骗局呢!再请示一下,然后死也不迟。”使者再三催促。扶苏对蒙恬说:“父亲让儿子死,还有什么可请示的!”随即自杀。蒙恬不肯自杀,使者就把他交给官吏,囚禁在阳周。又任命李斯的舍人担任护军,回去报告。胡亥听说扶苏已死,就想释放蒙恬。正好蒙毅为秦始皇外出祭祀山川回来。赵高对胡亥说:“先帝早就想选贤能立您为太子,蒙毅却进谏说不行,不如杀了他!”于是把蒙毅囚禁在代地。然后他们从井陉抵达九原。当时正值暑天,辒凉车里的尸体发臭,赵高就下令随从官员在车上装一石鲍鱼,用鱼腥味掩盖尸体的臭味。车队从直道回到咸阳,才宣布秦始皇的死讯。太子胡亥继承皇位 。

公元前209年九月,秦始皇被安葬在骊山陵墓。陵墓深挖到泉水之下,用金属溶液灌注加固,里面藏满了各种奇珍异宝。秦始皇还命工匠制作机关弩箭,一旦有人靠近,就会触发机关射箭。陵墓中用水银模拟百川、江河、大海,通过机关使其流动。顶部绘制天文星象,底部塑有地理山川。后宫中没有子女的妃嫔,都被下令殉葬。下葬完成后,有人说工匠制造机关藏物,对里面的情况都很清楚,一旦陵墓封闭,消息就可能泄露。于是等秦始皇下葬的事情结束后,墓门关闭,工匠们也都被封死在墓中。

秦二世胡亥想杀掉蒙恬兄弟。秦二世兄长的儿子子婴劝谏说:“赵王迁杀了李牧,任用颜聚;齐王建杀了本国世代的忠臣,任用后胜,最终都导致国家灭亡。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谋士,陛下却想一下子抛弃他们。诛杀忠臣,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会让朝廷内部群臣互不信任,在外也会让将士们离心离德。”但秦二世不听,还是杀了蒙毅和内史蒙恬。蒙恬说:“从我祖辈到子孙,三代人在秦国积累功劳、建立信誉。如今我率领三十多万大军,虽然被囚禁,但凭借我的势力足以反叛。然而我知道自己必死却坚守道义,是不敢辜负先人的教导,也是不敢忘记先帝的恩德。”说完就服毒自杀了。

扬雄在《法言》中说:有人问:“蒙恬忠诚却被杀,忠诚还有什么用呢?”回答是:“开山填谷,从临洮到辽水修筑长城,耗尽民力,造成无数人死亡,这样的人不足以称为忠臣。”

司马光评论道:秦始皇正荼毒天下,蒙恬为他效力,可见蒙恬既不仁爱也不明事理。然而蒙恬明白做臣子的道义,虽然无罪被杀,却能至死坚守,不生二心,这一点还是值得称赞的。

秦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冬天十月戊寅日,秦二世实行大赦。

春天,秦二世向东巡视各郡县,李斯随行。他们到达碣石,沿着海岸向南走到会稽,将秦始皇所立的石碑都重新刻字,旁边刻上随从大臣的名字,以此彰显先帝的丰功伟绩,然后返回。

夏天四月,秦二世回到咸阳,对赵高说:“人活在世上,就像驾着六匹骏马从缝隙前飞驰而过一样短暂。我现在已经君临天下,想要尽情享受耳目的喜好,穷尽内心的欢乐,来度过我的一生,这样可以吗?”赵高说:“这是贤明君主能做到的,昏庸混乱的君主则做不到。不过,有些事情还不能这么做。我跟您说说:沙丘之变后,各位公子和大臣都心存疑虑。那些公子都是您的兄长,大臣又是先帝任命的。如今陛下刚刚即位,他们心里都不服气,恐怕会生变故。我每天提心吊胆,生怕不能善终,陛下怎么能安心享乐呢!”秦二世问:“那该怎么办?”赵高说:“陛下要制定严刑峻法,让有罪的人互相连坐,诛杀大臣和宗室成员。然后提拔平民百姓,让贫穷的人变富,让地位低的人显贵。把先帝的旧臣全部除掉,换上陛下的心腹。这样一来,陛下就暗中积累了恩德,铲除了祸害,堵塞了奸谋,群臣都会蒙受陛下的恩泽,感激陛下的厚德,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尽情享乐了。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秦二世觉得有道理,于是重新制定法律,务求更加严酷。大臣和各位公子有罪,就交给赵高审讯治罪。结果,十二位公子在咸阳街头被处死,十位公主在杜县被分裂肢体而死,他们的财物都被充公,受牵连被逮捕的人不计其数。

公子将闾兄弟三人被囚禁在内宫,最后才商议他们的罪名。秦二世派使者对将闾说:“公子对朝廷不忠,罪当处死!官吏要依法行刑了。”将闾说:“朝廷的礼仪,我从来不敢不听从司仪的指挥;在朝堂上的位置,我从来不敢失了礼节;接受诏令、回答问题,我从来不敢说错话,怎么能说我不忠呢?希望能告诉我罪名,然后再死!”使者说:“我不参与谋划,只是奉命行事。”将闾仰头连呼三声“天”,说:“我没有罪!”兄弟三人都流着泪,拔剑自杀。皇族上下都十分惊恐。公子高想逃走,又怕被灭族,于是上书说:“先帝在世时,我进宫就有美食赏赐,出门就有马车乘坐,御府的衣服,我能得到赏赐,宫中马厩的宝马,我也能得到赏赐。先帝去世,我应当殉葬却没能做到,作为儿子不孝,作为臣子不忠。不忠不孝的人,没有脸面活在世上,我请求殉葬,希望能葬在骊山脚下。希望陛下哀怜我!”秦二世看了上书很高兴,把赵高叫来给他看,说:“这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了吧?”赵高说:“臣子连担心死亡都来不及,哪有心思图谋反叛!”秦二世批准了公子高的请求,赐给他十万钱用来安葬。

秦二世又重新修建阿房宫,征调五万身强力壮的人到咸阳屯守防卫,让他们练习射箭。咸阳宫中狗马禽兽所需的食物很多,粮食不够用,就向各郡县征调,让百姓转运粮食和草料。还要求百姓自己携带干粮,并且咸阳三百里内的粮食不能食用,都要上交。

秋天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在蕲县起义。当时,朝廷征发贫民去渔阳戍边,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是屯长。恰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们估计已经误了规定的到达期限。按照秦朝法律,误期都要斩首。陈胜、吴广借着天下百姓的愁怨,杀死带队的将尉,召集众人说:“大家都误了期限,按律当斩。就算不被斩首,去戍边死去的人也十有六七。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要死就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众人都听从了他们。于是他们假冒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筑起高台盟誓,号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先攻打大泽乡,一举攻克,然后收编人马攻打蕲县,也顺利拿下。接着,陈胜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打蕲县以东地区,铚、酂、苦、柘、谯等地都被攻下。一路上不断有人加入,等到达陈县时,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他们攻打陈县时,陈县的郡守和郡尉都不在,只有守丞在城门洞中抵抗,失败后被杀,陈胜于是占领了陈县。

起初,大梁人张耳和陈馀是生死之交。秦国灭掉魏国后,听说两人是魏国的名士,就悬赏重金捉拿他们。张耳、陈馀便隐姓埋名,一起逃到陈县,靠给里巷看门来维持生计。里中小吏曾因一点过错鞭打陈馀,陈馀想起来反抗,张耳踩了踩他的脚,示意他忍受。小吏走后,张耳把陈馀拉到桑树下,责备他说:“当初我是怎么跟你说的?如今受点小侮辱就想被一个小吏打死吗!”陈馀听后向他道歉。陈胜进入陈县后,张耳、陈馀前往拜见。陈胜早就听说过他们很有才能,十分高兴。陈县的豪杰和父老请求拥立陈胜为楚王,陈胜征求张耳、陈馀的意见。张耳、陈馀说:“秦朝无道,灭掉各国,残害百姓。将军冒死起兵,是为天下除害。现在刚到陈县就称王,这是向天下人显示出您的私心。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赶紧率兵向西进军。派人拥立六国诸侯的后代,为自己树立党羽,给秦国增加敌人。敌人多了,秦国的力量就会分散;同盟多了,我们的兵力就会强大。这样,野外没有敌对的军队,县城没有坚守的官兵,我们就能消灭残暴的秦朝,占据咸阳,号令诸侯。诸侯们灭亡后又得以复国,他们就会感激您的恩德而服从您,这样帝王大业就能成就了。现在只在陈县称王,恐怕天下人会因此懈怠。”陈胜没有听从,还是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当时,各郡县百姓苦于秦朝的严苛法律,纷纷起来杀掉当地官吏响应陈胜。有谒者从东方回来,把造反的情况报告给秦二世,秦二世大怒,把谒者交给官吏治罪。后来又有使者回来,秦二世询问情况,使者回答说:“不过是一群小毛贼在偷鸡摸狗,郡守、郡尉正在追捕,现在都已经抓获了,不值得忧虑。”秦二世听了很高兴。

陈胜任命吴广为代理王,监督众将向西攻打荥阳。

张耳、陈馀又劝说陈胜,请求派一支奇兵向北夺取赵地。于是陈胜任命从前和自己关系好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拨给他们三千士兵,去攻打赵地。

陈胜还派汝阴人邓宗攻打九江郡。这个时候,楚地几千人聚集起来起义的,多得数不清。

葛婴带兵到了东城,擅自拥立襄强为楚王。后来听说陈胜已经称王,便杀了襄强回来报告。陈胜却将葛婴诛杀。

陈胜命令魏国人周市向北去夺取魏国旧地,还任命上蔡人、封号为房君的蔡赐担任上柱国。

陈胜听闻周文是陈县的贤才,熟知兵法,就授予他将军印信,派他向西攻打秦国。

武臣等人从白马津渡过黄河,到了各个县城,劝说当地的豪杰之士,豪杰们纷纷响应。一路上不断收编人马,最终得到几万人。武臣被尊称为武信君,他们接连攻下赵国十多座城池,其余城池则坚守不出。于是武臣带兵向东北攻打范阳。范阳人蒯彻劝武信君说:“您如果一定要先打胜仗才能占领土地,先攻破城池才能让城池归降,我私下认为这太麻烦了。要是您听我的计策,不用攻打就能让城池归降,不用作战就能占领土地,只要发一道檄文,千里之地就能平定,您觉得怎么样?”武信君问:“这怎么说?”蒯彻解释道:“范阳令徐公怕死又贪心,早就想率先投降。您要是把他当作秦国任命的官吏,像之前对待那十座城的官吏一样杀掉他,那么边境的城池都会变成坚固难攻的堡垒,根本打不下来。但如果您给我侯印,让我送给范阳令,让他乘坐华丽的车子,在燕、赵之地往来炫耀,燕、赵的城池不用作战就会归降。”武信君觉得有道理,便用一百辆车、二百骑兵和侯印去迎接徐公。燕、赵等地的人听说后,不战而降的城池多达三十多座。

陈胜派周文出征后,因为看到秦朝政治混乱,就有了轻视秦国的想法,不再加强防备。博士孔鲋劝谏说:“我听说兵法上讲‘不能依赖敌人不来攻打我们,而要依靠我们自身的实力坚不可摧’。如今大王只想着敌人的弱点,却不加强自身防备,一旦遭遇挫折,恐怕就来不及后悔了。”陈胜却不在意:“我的军队的事,先生就别操心了。”

周文一路西进,收编人马,抵达函谷关时,已经拥有战车千辆、士兵数十万,他将军队驻扎在戏水。秦二世得知后大惊失色,赶紧和群臣商议:“这可怎么办?”少府章邯说:“盗贼已经攻过来了,人数众多又很强悍,现在征调附近县城的军队,已经来不及了。骊山的刑徒很多,请求赦免他们,发给他们兵器去迎击盗贼。”秦二世于是大赦天下,让章邯带领赦免的骊山刑徒以及家奴所生的儿子,全部出击攻打楚军,把周文打得大败,周文只能带兵逃走。

张耳、陈馀到了邯郸,听说周章兵败后退,又听说很多为陈胜攻城掠地回来的将领,因为被人进谗言而获罪被杀,就劝说武信君自立为王。八月,武信君自立为赵王,任命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并派人向陈胜报告。陈胜得知后勃然大怒,想把武信君等人的家属全部杀光,然后发兵攻打赵国。相国房君劝谏说:“秦国还没灭亡就杀武信君等人的家属,这等于又制造出一个秦国;不如趁机祝贺他,让他赶紧带兵向西攻打秦国。”陈胜觉得有理,就听从了这个建议,把武信君等人的家属软禁在宫中,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派使者去赵国祝贺,催促赵王赶紧发兵向西进入函谷关。张耳、陈馀却劝赵王说:“大王在赵地称王,并非楚国的本意,他们只是用计策来稳住您。等楚国灭了秦国,一定会来攻打赵国。希望大王不要向西进兵,而是向北夺取燕、代之地,向南收取河内地区,扩充自己的势力。赵国南边据守黄河,北边拥有燕、代之地,楚国就算战胜了秦国,也不敢轻易压制赵国;要是楚国没能战胜秦国,就一定会重视赵国。赵国趁着秦、楚两国疲惫的时候,就可以在天下实现自己的志向。”赵王认为很有道理,于是不向西进兵,而是派韩广去夺取燕地,李良去夺取常山,张黡去夺取上党。

九月,沛县人刘邦在沛县起兵,下相人项梁在吴县起兵,狄县人田儋在齐地起兵。

刘邦,字季,他鼻梁高挺,额头饱满,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他为人仁爱,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向来志向远大,不愿从事普通人家的生产劳作。起初,他做泗上亭长。单父人吕公喜欢给人相面,见到刘邦的相貌,觉得他不同寻常,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后来,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县里押送刑徒去骊山,路上很多刑徒都逃跑了。刘邦估计等走到骊山,刑徒都会跑光,走到丰西泽中的亭舍时,他停下来喝酒。到了夜里,刘邦解开刑徒身上的绳索,说:“你们都走吧,我也从此远走高飞了!”刑徒中有十几个壮士愿意追随他。

刘邦喝醉了酒,夜里抄小路穿过沼泽,一条大蛇挡住了去路,刘邦拔剑将蛇斩杀。随后有个老妇人痛哭着说:“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化作大蛇挡在路上,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说完就不见了。刘邦逃亡藏匿在芒山、砀山一带的山泽岩石之间,期间发生了很多奇异的事情。沛县的年轻人听说后,很多人都想追随他。

等到陈胜起义,沛县县令也想带领沛县百姓响应。县吏萧何、曹参说:“您是秦朝的官吏,现在想背叛秦朝,率领沛县子弟起义,恐怕大家不会听从。希望您召回那些逃亡在外的人,能召集到几百人,凭借他们的力量来胁迫众人,大家就不敢不听从了。”于是县令派樊哙去召回刘邦,此时刘邦的队伍已经有几十上百人了。沛县县令后来又后悔了,担心刘邦等人会生变故,就关闭城门防守,还想杀掉萧何、曹参。萧何、曹参十分害怕,翻墙逃出去投靠刘邦。刘邦写了封信,用箭射到城墙上,送给沛县的父老乡亲,向他们陈述利害关系。父老乡亲们就率领子弟一起杀掉沛县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并拥立他为沛公。萧何、曹参等人又为刘邦召集沛县子弟,得到两三千人,以此响应各路诸侯。

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他曾经杀过人,为了躲避仇家,和侄子项羽一起逃到吴中地区。吴中的贤能之士、有声望的人,才能都在项梁之下。项羽年少时,学习识字写字,没学成便放弃了;改学剑术,还是没学成。项梁为此很生气。项羽却说:“识字写字,能够记住姓名就行了!剑术,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能对抗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刚刚了解兵法的大意,又不肯深入学习。项羽身高八尺多,力气大得能举起大鼎,才能、气魄远超常人。

会稽郡守殷通听说陈胜起义,也想发兵响应,他派项梁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逃亡在外,没人知道他的下落,只有项羽知道。”项梁出去告诫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和郡守一同坐着,说:“请召见项羽,让他奉命去召回桓楚。”郡守答应了。项梁把项羽叫进来。不一会儿,项梁给项羽使了个眼色,说:“可以动手了!”于是项羽拔出剑,砍下了郡守的脑袋。项梁拿着郡守的首级,佩戴上郡守的官印。郡守府中的人见状十分惊恐,乱作一团。项羽接连击杀了百十来人,整个郡守府中的人都吓得趴在地上,不敢起身反抗。项梁随后召集昔日相识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自己是要起义干大事,于是发动吴中的军队,派人去接收吴郡下属各县的武装,得到了八千精兵。项梁自任会稽郡守,项羽为副将,带兵去攻打下属各县。这一年,项羽二十四岁。

田儋是从前齐王的宗族。田儋的堂弟田荣,田荣的弟弟田横,都很豪放勇猛,家族势力强大,深受众人拥护。周市攻城掠地来到狄县,狄县坚守不出。田儋假装捆绑自家的奴仆,带着年轻人来到县衙,说要拜见县令,请求杀死奴仆。见到狄县县令后,田儋趁机杀死县令,然后召集当地的豪强官吏和年轻人说:“诸侯都起来反抗秦朝,自立为王。齐国是古代就存在的封国,我田儋是田氏宗族,应当称王!”于是田儋自立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的军队只好撤退离开。田儋率领军队向东进军,平定了齐国故地。

韩广带兵向北夺取燕地,燕地的豪杰们想拥立韩广为燕王。韩广说:“我的母亲还在赵国,这样不行!”燕地的人说:“赵国现在西边担忧秦国,南边担忧楚国,根本没精力来阻止我们。况且凭借楚国的强大,都不敢加害赵王将相的家属,赵国又怎么敢加害将军您的家人呢?”韩广于是自立为燕王。过了几个月,赵国派人把燕王的母亲及家属送回燕国。

赵王武臣和张耳、陈馀向北到燕国边境拓展地盘,赵王有一次私自外出,被燕**队抓获,燕国把他囚禁起来,要求赵国割让土地。赵国派使者去请求放人,燕国就把使者杀掉。有个干杂役的小兵跑到燕国的军营,见到燕国将领就问:“您知道张耳、陈馀想要什么吗?”燕国将领说:“想要回他们的赵王罢了。”这个小兵笑着说:“您根本不了解这两个人的想法。武臣、张耳、陈馀,靠着马鞭指挥,就拿下了赵国几十座城池,他们难道不想称王,只想一辈子做将相吗?只是因为局势刚刚稳定,不敢马上瓜分土地称王,才按照年龄大小先立武臣为王,以此稳定赵国人心。现在赵国局势已经安定,这两人也想瓜分赵国,各自称王,只是时机未到而已。如今您囚禁了赵王,这两人名义上是要救赵王,实际上是希望燕国杀掉赵王,这样他们就能瓜分赵国,自立为王了。凭借一个赵国就已经能轻易对付燕国,更何况两个贤王左右呼应,以杀害赵王的罪名来攻打燕国呢?到那时,灭掉燕国可就太容易了!”燕国将领听后,就把赵王放了,这个小兵驾车把赵王接了回去。

周市从狄县返回,到了魏地,想立从前魏国的公子宁陵君魏咎为王。当时魏咎在陈胜那里,无法回到魏国。魏地已经平定,诸侯们都想拥立周市为魏王。周市说:“天下混乱的时候,才能看出谁是忠臣。现在天下人共同反叛秦朝,从道义上讲,一定要立魏国国君的后代才行。”诸侯们坚持要立周市为王,周市始终推辞不接受,他到陈胜那里去迎接魏咎,往返五次,陈胜才答应放魏咎回去,于是立魏咎为魏王,周市担任魏国丞相。

这一年,秦二世把卫国国君卫君角贬为平民,卫国断绝了祭祀,就此灭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