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四年(戊午年,公元538年)
春季正月辛酉日(初一),发生日食。
东魏砀郡捕获一头大象,送到邺城。丁卯日,东魏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元象。
二月己亥日,梁武帝到藉田举行亲耕仪式。
东魏大都督善无人贺拔仁攻打西魏南汾州,西魏刺史韦子粲投降,丞相宇文泰诛灭了韦子粲全族。东魏大行台侯景等人在虎牢练兵,准备收复河南各州,西魏的梁回、韦孝宽、赵继宗都弃城往西撤退。侯景攻打广州,几十天都没攻克,听说西魏救兵快到了,召集众将商议,代理洛州事务的卢勇请求前去侦察形势。卢勇于是率领一百名骑兵到大隗山,遭遇西魏军队。当时天色已晚,卢勇在树顶插了很多旗帜;夜里,把骑兵分成十队,吹着号角径直前进,活捉西魏仪同三司程华,斩杀仪同三司王征蛮后返回。广州守将骆超于是献城投降东魏,丞相高欢任命卢勇代理广州事务。卢勇是卢辩的堂弟。至此,南汾、颍、豫、广四州重新归入东魏。
起初,柔然头兵可汗刚返回本国时,对西魏侍奉周到、礼仪完备。到永安年间以后,柔然在北方称雄,对西魏的礼仪逐渐傲慢,虽然仍有使者往来,却不再称臣。头兵可汗曾到过洛阳,心中仰慕中原文化,于是在柔然设置侍中、黄门等官职;后来抓获西魏汝阳王的典签淳于覃,对他亲近信任、委以重任,任命为秘书监,让他掌管文书。等到东西魏分裂,头兵可汗变得更加不恭顺,多次侵扰西魏边境。西魏丞相宇文泰因刚在关中定都,正忙着应对山东(东魏)的战事,想通过联姻安抚柔然,就把舍人元翌的女儿封为化政公主,嫁给头兵可汗的弟弟塔寒。又向西魏文帝建议,废掉乙弗皇后,迎娶头兵可汗的女儿。甲辰日,文帝让乙弗皇后出家为尼,派扶风王元孚迎接头兵可汗的女儿入宫做皇后。头兵可汗于是扣留东魏使者元整,不再回复东魏的使者。
三月辛酉日,东魏丞相高欢因沙苑之败,请求解除大丞相职务,孝静帝下诏批准;不久后,又恢复了他的职位。
柔然送悼后(头兵可汗之女)到西魏,随行有七百辆车、一万匹马、两千头骆驼。抵达黑盐池时,遇到西魏派来的仪仗卫队。柔然的营帐、坐席都朝东摆放,扶风王元孚请悼后把座位改向正南(中原帝王的方位),悼后说:“我还没见西魏君主,本来就是柔然的女子。西魏仪仗朝正南,我自当朝东。”丙子日,西魏文帝立郁久闾氏(悼后)为皇后。丁丑日,宣布大赦,任命王盟为司徒。丞相宇文泰到长安朝见文帝后,返回华州驻军。
夏季四月庚寅日,东魏高欢到邺城朝见孝静帝;壬辰日,返回晋阳。
五月甲戌日,东魏派兼散骑常侍郑伯猷出使梁朝。
秋季七月,东魏荆州刺史王则入侵梁朝淮南地区。
癸亥日,梁武帝下诏,因东冶刑徒李胤之得到如来舍利,宣布大赦。
东魏侯景、高敖曹等人在金墉围攻西魏独孤信,太师高欢率领大军随后赶到;侯景把洛阳城内城外的官府、寺庙、民房全部烧毁,留存下来的不到十分之二三。西魏文帝本要去洛阳祭拜先帝陵墓,恰逢独孤信等人告急,就和丞相宇文泰一起东征,命令尚书左仆射周惠达辅佐太子元钦镇守长安,开府仪同三司李弼、车骑大将军达奚武率领一千名骑兵担任前锋。
八月庚寅日,宇文泰抵达谷城,侯景等人想整军列阵等待他到来,仪同三司太安人莫多娄贷文请求率领自己的部众袭击西魏前锋,侯景等人坚决阻止。莫多娄贷文勇猛却专横,不听命令,和可朱浑道元率领一千名骑兵擅自前进。夜里,在孝水遭遇李弼、达奚武的军队。李弼命令士兵击鼓呐喊,拖着树枝扬起尘土(制造大军到来的假象),莫多娄贷文逃跑,李弼追击斩杀了他,可朱浑道元单人匹马逃脱,西魏俘获了莫多娄贷文的全部部众,押送到恒农。
宇文泰进军瀍水东岸,侯景等人连夜解除金墉之围撤走。辛卯日,宇文泰率领轻骑兵追击侯景到黄河边,侯景摆开阵势,北靠河桥,南连邙山,与宇文泰交战。宇文泰的战马被流箭射中受惊狂奔,他因此失控落马。宇文泰摔在地上,东魏士兵追上来,他身边的人都逃散了,都督李穆跳下马,用马鞭抽打宇文泰的后背骂道:“你这溃败的士兵!你们主帅在哪儿,就你一个人留在这儿?”追兵没怀疑宇文泰是贵人,放过他继续前进。李穆把马交给宇文泰,和他一起逃走。
西魏军队重新振作,反击东魏军,把东魏军打得大败,东魏军往北逃跑。京兆忠武公高敖曹轻视宇文泰,竖起自己的旗帜和伞盖冲阵,西魏集中精锐兵力攻打他,高敖曹的部众全被歼灭,他单人匹马逃往河阳南城。守将北豫州刺史高永乐,是高欢的堂侄,和高敖曹有怨恨,关紧城门不让他进。高敖曹仰头呼喊要绳子(想爬城),没得到回应,拔刀砍城门还没砍透,追兵就到了。高敖曹躲到桥下,追兵看见他的随从拿着金腰带,问高敖曹在哪里,随从指了指桥下。高敖曹知道逃不掉,抬头喊道:“来!我给你封个开国公!”追兵砍下他的首级离开。高欢听说后,悲痛得像丢了肝胆,打了高永乐两百棍,追赠高敖曹为太师、大司马、太尉。宇文泰赏赐杀高敖曹的人一万段布绢,每年分批给,直到北周灭亡,都没能给完。西魏还杀了东魏西兖州刺史宋显等人,俘虏一万五千名东魏士兵,东魏士兵跳进黄河淹死的数以万计。起初,高欢因万俟普年老,对他特别礼遇,曾亲自扶他上马。万俟普的儿子万俟洛摘下帽子磕头说:“愿拼死效力报答您的大恩。”到邙山之战时,东魏各路军队都北渡黄河桥撤退,只有万俟洛领兵不动,对西魏士兵说:“万俟受洛干(万俟洛的字)在这里,有胆量的就来!”西魏士兵畏惧他,不敢上前,高欢把万俟洛驻守的地方命名为“回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