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 > 第77章 经义对答惊儒士 咏雪名篇震隋廷

雁门关行宫的大殿内,因耶律现“十岁麒麟子”的身份掀起的波澜尚未平息,又因“大辽日报”的话题再起热议。一位世家官员手持一卷《大辽日报·洛阳版》,笑着上前道:“安北王,下官曾拜读贵国刊发的日报,上面刊载的《登辽西台赋》与《漠北春望》,辞藻清丽、意境雄浑,实乃佳作。今日得见王爷,不知能否再赏教一二?”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大臣们纷纷看向耶律现——此前虽听闻他文采不凡,却多是口头交流,如今有了“考教”的由头,正好能见识他的真才实学。连一直对耶律现心存警惕的虞世南,也微微颔首,目光中带着几分期待。

耶律现心中暗笑,面上却故作谦逊:“大人谬赞,那些粗浅文字,不过是臣平日感怀所作,难登大雅之堂。若诸位大人不嫌弃,臣愿与诸位探讨经义,至于诗词,若有灵感,倒也愿献丑。”

“好!”率先开口的是大儒孔颖达,他须发皆白,手持一卷《论语》,缓步上前道,“安北王既通经义,老夫便以《论语·为政》篇提问——‘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王爷十岁便有如此成就,不知对‘立志’二字,有何见解?”

耶律现拱手答道:“孔老夫子所言极是。晚辈以为,‘立志’不在年岁,而在‘知行’。晚辈虽幼,却知身为辽人,当守漠北安宁;身为隋臣,当护大隋边境——此乃晚辈之志。至于‘学’,晚辈以为,学非死读经书,更要经世致用,若只知引经据典,却不能解百姓之困、御外敌之扰,便是空学。”

这番话既紧扣《论语》主旨,又结合实际,不卑不亢。孔颖达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又追问道:“那王爷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如何理解?”

“晚辈以为,此乃处世之根本。”耶律现从容答道,“对百姓,不施苛政;对邻国,不施侵略;对下属,不施苛责。晚辈治理辽国时,便以此为准则——百姓愿食辽盐,便不强迫他们吃粗盐;部落愿归降,便不滥杀无辜。唯有如此,方能人心归附,天下安定。”

孔颖达抚须长叹:“好一个‘经世致用’!王爷虽幼,却有如此见识,老夫自愧不如啊!”

虞世南在一旁听着,也忍不住点头——耶律现对经义的理解,不仅准确,还带着务实的考量,远超一般的世家子弟,即便他心存警惕,也不得不承认这份才华。

耶律现心中却暗自吐槽:“开玩笑,劳资穿越前可是中文专业的学霸,《论语》注解背得滚瓜烂熟,更何况刚才那番见解,还是抄了你孔颖达未来的注释,你能不认同吗?”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风雪声,几片雪花飘进殿内,落在青砖上,瞬间融化。一位世家子弟眼睛一亮,上前道:“安北王,如今雁门关外大雪纷飞,景致甚美,不如王爷以‘雪’为题,赋诗作对,让我等开开眼界?”

此言一出,大臣们纷纷附和。杨广也笑着说:“辽卿,便赏他们一首吧。朕也想听听,麒麟子笔下的雪景,是何模样。”

耶律现微微一笑,缓步走到殿门口,望着窗外漫天飞雪,朗声道:“第一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段——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诗句刚落,殿内瞬间鸦雀无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漫天飞雪比作盛开的梨花,意境新奇,画面感十足,连孔颖达都忍不住击节赞叹:“妙!妙啊!以春风喻冬雪,既写出雪的洁白,又透着生机,此等佳句,足以流传千古!”

杨广更是拍案叫绝:“好一句‘千树万树梨花开’!辽卿这文采,连朕宫中的翰林学士,都比不上啊!”

耶律现没有停顿,继续吟道:“第二首,《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短短二十字,却勾勒出一幅空旷、静谧的雪景图,透着一股超然物外的意境。虞世南轻声吟诵着,眼中满是惊叹:“此诗看似简单,却字字珠玑,‘绝’‘灭’二字,将天地间的空旷写尽,最后一句‘独钓寒江雪’,更是点睛之笔,意境深远啊!”

世家子弟们早已听得目瞪口呆,一位年轻士子喃喃道:“这等诗句,我等穷尽一生,也未必能写出一句……安北王真是天纵奇才!”

耶律现微微颔首,又吟出第三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则充满了生活气息,日暮、苍山、白屋、犬吠、夜归人,短短几句,便勾勒出一幅雪中农家的温馨画面。杨广笑道:“这首诗虽没有前两首大气,却透着一股暖意,让朕想起冬日里归家的场景,很是亲切。”

“还有一首,《雪梅·其一》——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耶律现最后吟道,这首诗以梅雪争春为喻,既写出雪的洁白,又赞梅的清香,充满了辩证之美。

孔颖达抚须长叹:“以梅雪相较,道出‘各有千秋’之理,既有趣味,又含哲理,王爷的才思,真是深不可测啊!”

四首咏雪诗,或大气磅礴,或意境深远,或温馨质朴,或富含哲理,每一首都堪称千古名篇。殿内的大臣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上前围住耶律现,有的称赞诗句精妙,有的请教作诗技巧,还有的请求他再赋几首。

“安北王,您这几首诗,可否让下官记录下来,日后刊刻成册,供世人品读?”一位翰林学士拱手请求道。

“当然可以。”耶律现笑着点头,“诗词本就是用来交流的,能让诸位大人喜欢,是晚辈的荣幸。”

杨广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得意——如此才华横溢的“麒麟子”,是他的安北王,是大隋的屏障!他笑着对众人说:“辽卿不仅武功盖世,文采更是冠绝天下!有这样的栋梁之臣,何愁大隋不兴?今日朕高兴,设宴款待辽卿与诸位爱卿,咱们不醉不归!”

众人纷纷应和,殿内的气氛达到了**。耶律现被众人簇拥着,脸上带着从容的笑容,心中却在盘算——今日这番“展露才华”,不仅能进一步赢得杨广的信任,还能在隋廷大臣中树立“天纵奇才”的形象,为日后的布局打下基础。

而虞世南看着被众人围绕的耶律现,心中的警惕却愈发强烈——十岁孩童,既能率军破敌,又能精通经义、出口成诗,这太过反常了。他总觉得,这位安北王的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这份秘密,或许会给大隋带来巨大的威胁。

可此刻,所有人都被耶律现的才华所折服,没人注意到虞世南眼中的忧虑。这场因“雪”而起的诗会,最终以一场盛大的宴会收尾,而耶律现“十岁诗仙”的名声,也随着这场宴会,传遍了整个雁门关,甚至很快就会传到洛阳、长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