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 > 第46章 广邀名臣与中原暗流

辽国王府的书房内,耶律现看着马周呈上来的农耕区治理奏折,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奏折上详细记录着粮田开垦亩数、赋税收缴情况、流民安置进度,每一项数据都在稳步增长,足以见得马周的治理能力有多出色。

“马周啊马周,你可真是我的及时雨。”耶律现放下奏折,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突然一拍大腿,“我怎么早没想到!后世那些贞观名臣,现在大多还没发迹,要是能把他们提前挖到辽国来,何愁治理不好疆域,何愁不能一统天下!”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像野草般疯长。他清楚记得,杜如晦、房玄龄此时还只是长安城里的小吏,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秦琼、程咬金、尉迟恭还在隋军中郁郁不得志,或是在乱世中漂泊;李靖虽有将才,却因出身问题不受隋朝重用;徐茂公(李绩)更是还在乡野间,默默积蓄力量。

“这些人都是百年难遇的人才,要是被李世民抢先一步,那就太可惜了!”耶律现当即决定,立刻派使臣前往中原,向这些未来的名臣递出橄榄枝。

三日后,十余名辽国使臣带着耶律现亲笔写的求贤信,分批离开辽东,前往中原各地。这些求贤信不同于寻常的招募文书,信中不仅详细提及收信人的过往经历、才能特长,还精准指出他们当前的困境,更承诺在辽国给予高官厚禄、施展才华的空间——文官可任州县要职,参与国策制定;武将可统领兵马,镇守一方,甚至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封地。

长安城内,吏部小吏房玄龄正对着一堆堆积如山的文书发愁。他出身官宦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却因隋朝官场**,只能在吏部做个不起眼的小吏,每日处理琐碎事务,才华无处施展。

“房兄,又在忙啊?”同僚杜如晦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封口奇特的书信,“刚才有人送来一封信,说是辽国使臣转交的,收信人是你我二人。”

房玄龄愣住了,接过书信拆开,两人凑在一起细看。信的开头写道:“闻玄龄兄善谋、如晦兄善断,二人才华,远超朝堂诸公,却困于小吏之职,实为可惜。今我辽国占据辽东,广纳贤才,愿以‘左右长史’之职相邀,共商治国之策,共享荣华富贵……”

两人越看越震惊,甚至有些懵逼。他们在长安只是小吏,从未在外界显露过太多才华,辽国可汗耶律现怎么会知道他们的名字,还如此精准地说出他们的特长?

“这……这耶律现怎么会了解咱们?”杜如晦放下书信,语气满是疑惑,“辽国是草原部落建立的政权,怎么会如此重视中原士人?该不会是骗局吧?”

房玄龄皱着眉头,反复看着信中的内容,摇了摇头:“不像骗局。信中提到的几件事,都是咱们私下议论过的抱负,外人根本不知道。而且,听说辽国最近收复辽东后,善待百姓,还重用了一个叫马周的士人,把农耕区治理得井井有条。”

两人沉默下来,心里都泛起了波澜。他们在隋朝官场看不到希望,而辽国的邀请,无疑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是……去一个草原部落建立的政权做官,他们心里还是有些犹豫。

与此同时,隋军齐郡大营内,低级军官秦琼正擦拭着自己的长枪。他武艺高强,为人正直,却因不善钻营,始终得不到提拔,只能领着微薄的俸禄,勉强维持家用。

“秦兄,有人找你。”亲兵递过来一封书信,“说是辽国来的使臣,专门给你送的。”

秦琼接过书信,拆开一看,信中写道:“叔宝兄勇冠三军,为人忠义,却在隋军屈居下僚,明珠蒙尘。今我辽国有铁骑数万,正需猛将统领,愿以‘中郎将’之职相邀,统兵镇守辽东,享万户侯待遇……”

秦琼心中一震,握着书信的手微微发抖。他没想到,远在辽东的辽主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还如此看重自己。这些年,他在隋军受尽委屈,早已心生不满,辽国的邀请,让他心动不已。

类似的场景,在中原各地不断上演。

济州境内,程咬金刚因打死恶霸,被官府通缉,躲在山林中。收到辽国使臣送来的求贤信时,他看着信中“愿以‘骠骑将军’相邀,统领精锐骑兵,平定四方”的承诺,笑得合不拢嘴:“这耶律现倒是识货!老子在隋军混不出头,去辽国说不定能当将军!”

朔州城外,尉迟恭正靠打铁为生。他本是隋军将领,因得罪权贵被罢官,只能靠打铁糊口。收到求贤信后,他看着信中对自己武艺的赞赏,以及“镇守边境,抵御突厥”的承诺,眼神变得坚定起来——他渴望重回战场,而辽国给了他这个机会。

滑州乡野间,徐茂公(李绩)正组织乡邻开垦荒地。收到求贤信时,他看着信中对自己“善统兵、懂农事”的评价,以及“愿以‘行军总管’之职相邀,参与军机要务”的承诺,陷入了沉思。他知道隋朝已是强弩之末,乱世即将来临,辽国或许是一个值得投靠的势力。

而在长安城内,名将李靖正闭门不出。他因与李渊有旧怨,被隋朝朝廷猜忌,只能赋闲在家。收到辽国的求贤信后,他看着信中对自己军事才能的精准分析,以及“愿以‘兵马大元帅’之职相邀,统领辽国全军”的承诺,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渴望施展自己的军事才华,却在隋朝无处立足,辽国的邀请,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一时间,中原各地的有识之士,几乎都收到了辽国的求贤信。有些人毫不犹豫,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辽东的路途——程咬金带着几个兄弟,日夜兼程赶往营州;尉迟恭卖掉打铁铺,独自一人北上;也有不少人处于观望状态——房玄龄、杜如晦还在犹豫是否要离开长安;秦琼还在考虑如何辞去隋军的职务;李靖则在暗中观察辽国的动向,想要确认耶律现是否真的如信中所说,是个值得辅佐的明主。

但无论是否前往,辽国和耶律现的名字,都深深印在了他们的心中。尤其是辽国“重视贤才、善待百姓”的口碑,更是在中原士人和武将中广泛传播,为他们日后加入辽国埋下了重要的契机。

此时的中原,表面上看似平静——隋朝朝廷刚刚镇压了几起零星的叛乱,杨广还在洛阳城内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仿佛天下依旧太平。可实际上,民间早已民怨沸腾——赋税日益沉重,徭役不断增加,百姓们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洛阳城内的茶馆酒肆里,百姓们私下议论着:“听说了吗?山东又闹饥荒了,官府不仅不赈灾,还照样收税,好多人都饿死了!”

“何止山东啊!江南那边,为了修建龙舟,官府强征民夫,好多人都累死在工地上了!”

“照这样下去,隋朝怕是撑不了多久了!说不定哪天,就会有大的动荡啊!”

这些议论声,如同暗流般在中原大地涌动,预示着一场即将席卷天下的乱世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而远在辽东的耶律现,早已通过使臣和斥候,得知了中原的情况。他站在王府的高台上,望着南方中原的方向,眼神里满是期待。

“杨广啊杨广,你就再折腾几年吧。”耶律现喃喃自语,“等中原大乱,我就率领辽国的精兵良将,带着房玄龄、杜如晦、秦琼、李靖这些名臣猛将,南下中原,一举夺取天下!”

书房内,马周正在整理中原贤才的名单,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辽东,脸上满是欣慰。他知道,随着这些名臣的到来,辽国的实力将会更加强大,耶律现一统天下的目标,也将越来越近。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