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路边摊很一般?他的美食馋哭全网 > 第448章 实打实的老祖宗手艺

后来慢慢演变,有铁的、木的、陶瓷的。

比来比去,还是陶瓷蒸出来的口感最棒。

“它不光能蒸糕,煮饭、酿酒、做菜都行,蒸出来的东西软糯又健康。”

毕竟从营养角度看,蒸的东西比炒的更保留原味,也不上火。

大伙听完齐声惊叹:“我勒个去!”

虽说只是条小吃街。

可苗老板这做菜的讲究劲儿,真是一点不含糊!

“光这一口甑,就得值不少钱吧?”

人们嘴上说着,眼睛早黏在那甑上了,一半馋一半好奇。

苗侃转身回厨房,端出一盆豆子。

又抱出一盆大枣。

这枣长得不咋地,灰头土脸的,可一洗一切,甜味立马冒出来。

枣核小得可怜,里头全是厚实枣肉,看着就甜到心坎里。

“这叫灰枣。”苗侃说,“熟的时候表面就发灰,但个头大、肉厚、甜得很,是清甜,不齁人。”

有多好吃?

电饭锅熬一锅白粥,扔一颗进去,煮化了,整锅粥都泛着自然的甜香,清清爽爽。

糯米、豆子、大枣全备齐。

苗侃一抬手,就把那沉得像石头的甑拎了起来!

先在底下铺一层大枣。

再铺四成糯米。

再加一层大枣。

豆子上,大枣压,一层层叠上去。

整整七层,严丝合缝。

全部装好,隔水开蒸。

“这得花不少时间。”苗侃说,“幸好糯米和豆子提前泡过。”

不然小火慢慢蒸,起码熬一整夜。

甑刚热起来,香味就钻出来了。

是那种糯米混着枣香的甜味,不腻,软绵绵地往鼻子里钻。

还带着豆子特有的清香和弹性。

“这玩意儿最早是西周王子吃的点心,古时候叫‘糗饵粉糍’。”苗侃边忙边讲。

“到了唐朝,中宗皇帝吃烧尾宴,里头的水晶龙凤糕,其实就是这甑糕改了个名,传下来的。”

这才是实打实的老祖宗手艺!

不是街头瞎编故事的那种“秘方小吃”。

每一步,都有书可查,有据可考。

大伙听着直咽口水,香味已经够勾魂了,再来点历史一衬,更是馋得抓心挠肝。

苗侃把甑放稳,让它慢慢蒸着。

自己转身和面,开始揉。

晚上凉了,再吃凉皮已经不舒坦。

今晚他想按菜谱把这面做出来。

就做那种又宽又长的面条。

吃的不就是那个嚼劲儿、那个筋道吗?

做面的门道,全在揉面这一步上。

手艺不行,水一滚,要么硬得咬不动,要么直接化成一锅浆糊。

大伙儿眼睁睁看着苗侃那双指节分明的手,不急不慢地把面团压过来推过去,直到表面光滑、底下爽利、手摸着也顺溜,成了传说中的“三光”——面光、手光、盆光。

旁边的人全都看愣了。

“听说关中那边挑师傅,头一件事就是看他揉不揉得动面,擀不擀得出劲道。”

只要手上的活儿拿得出手,那在店里就是扛把子的人物!

那边的人吃面,就跟吃饭喝水一样,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一个从关中来的食客盯着苗侃的动作,一口气连抽了三根烟。

眼神里全是感慨:“多少年没瞧见过这么地道的手艺了!”

力道不重也不轻,偏偏每一下都踩在点子上!

就是要这种面稍微硬一点,拉出来却弹牙得很的状态。

光是看这块面,他就敢拍胸脯说:“这面,肯定香!”

只听“啪”一声,苗侃把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剂子,刷层油,盖上保鲜膜,让它自个儿静一静!

等个把钟头,就能动手扯面了!

等等等!

甑糕要等,面也得等。

可好东西从来不怕等!

这会儿苗侃正坐在店里,晒着暖阳,低头打游戏。

店外头却早挤满了眼巴巴的人。

他偶尔抬个头,就有一堆笑脸迎上来:“苗老板,好了没啊?”

当然没好!

这种面,醒得越久,嚼头越好。

他手指刚要点开下一局游戏,“苗老板!”

突然,窗口传来一个怪腔怪调的声音,听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苗侃动作一顿,抬头一看,只见一张胡子没刮干净的外国脸,正紧紧贴在玻璃上,冲他咧嘴笑!

那笑容,热情得有点吓人。

而且这张脸……好像在哪儿见过?

苗侃瞅了他一眼,估摸着是工大或旁边H经济大学、艺术学院啥的留学生。

也没多在意。

就见那人竖起大拇指,左手还攥着本破旧的中文词典,激动地喊:“苗,老板!”

“吃完,臭豆腐我。立刻死去。”

“真是爱你死了!”

“庆幸!再次我们差点老老实实的就失去您了!”

“请问,我们能认识一下您的瘦鸡吗?”

“方便以后把您捡回来。”

苗侃:“……”

周围食客:“……”

我勒个去。

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谁也听不明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