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寒意最为刺骨。苏安安蜷缩在岩石凹陷处,尽管运转着功法,冰冷的潮气依旧如同无形的针,不断刺探着她单薄衣物下的肌肤。怀中的“火种”残骸传来一丝若有若无的温润感,成了这寒夜中唯一的慰藉。她的精神并未完全放松,那个简单的预警结界如同忠诚的哨兵,守护着她短暂的安宁。
天光微熹,东方泛起鱼肚白,驱散了部分黑暗,也带来了新的视野。苏安安缓缓睁开眼,眼中疲惫未消,却已重新凝聚起坚韧的光芒。她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感受着体内恢复了些许的能量和精神力。
当务之急,是确定更加精确的前进方向,并寻找更多可持续的食物来源。
她爬上附近一块较高的岩石,极目远眺。东南方向,荒原依旧广袤无边,地势略有起伏,远处似乎有更加茂密的植被带,可能意味着河流或湿地。她尝试调动“星核”,更加精细地感知环境中秩序能量的流动。在“哑谷”和地下空间那种高浓度环境下,这种感知如同在洪流中分辨水滴,而在这能量稀薄的荒原,则像是在干涸的河床上寻找湿润的沙粒。
起初一片混沌,只有各种杂乱的自然能量和微弱的生命气息。但当她静下心来,将感知与脚下的大地、与吹拂的微风、与初升朝阳带来的那一丝暖意相连时,一种极其微弱的、如同蛛丝般绵延向东南方向的能量引导感,隐隐浮现出来。
这并非明确的路标,更像是一种冥冥中的趋向性,仿佛那片土地本身在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秩序”亲和力。是地脉的最终流向?还是某种未知的吸引?苏安安无法确定,但这至少给了她一个比单纯依靠星空更“实在”的指引。
她记下了这个感觉,将其作为行进的主要参考。
从岩石上下来,她开始一边向东南方移动,一边更加仔细地搜寻着可能的食物。鸟蛋可遇不可求,她需要找到更稳定的来源。她回忆着老唐教导的野外生存知识,以及数据库中提到的一些关于可食用植物的模糊描述(大多是关于某些能量植物的,对普通植物提及甚少)。
她尝试辨认几种看起来较为鲜嫩的野草,用老唐教过的简易方法(观察是否有乳白色汁液、是否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等)进行初步判断,并极其小心地品尝了最小的一点叶片边缘。大多数味道苦涩或带有怪味,被她立刻吐掉。终于,在接近一片低洼的、土壤较为湿润的区域时,她发现了一种叶片肥厚、根茎粗壮、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植物。根据有限的记忆和直觉判断,这似乎是一种可食用的块根植物。
她用金属棍小心地挖掘,果然挖出了几个拳头大小、表皮棕褐、类似野薯的块茎。她用溪水洗净,削去外皮,露出里面白色的肉质。她生起一小堆谨慎控制的篝火,将块茎烤熟。虽然没有盐分,味道寡淡,但富含淀粉的块茎下肚,终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饱腹感和能量补充,远非之前的生鸟蛋可比。
这极大地鼓舞了她的士气。她采集了一些成熟的块茎种子,小心包好,希望能有机会尝试种植。同时,她也收集了一些看起来坚韧可用的藤蔓和干燥的引火物。
生存的基本问题暂时得到缓解,苏安安继续着她的旅程。白天的荒原并非死寂,偶尔能看到远处成群的类似羚羊的动物奔驰而过,天空中有鹰隼盘旋。她尽量避开这些大型动物,也警惕着可能存在的掠食者。
一路上,她不止一次地停下来,回头望向西北方。森林的轮廓早已消失在地平线下,那里只剩下空旷的天空和无尽的原野。老唐依旧杳无音信,【圣所枢纽】也再未传来任何特殊的感应。那份担忧,如同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她的心底。
她只能将这份牵挂转化为前行的动力。每多走一步,就离汇合点近一步,离可能的重逢近一步。
下午时分,她在翻过一道长长的、长满低矮荆棘的缓坡后,眼前的景象让她精神一振!
坡下不再是单调的荒原,而是一片相对肥沃的河谷地带!一条宽度明显超过之前小溪的河流在谷地中蜿蜒流淌,河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河岸两侧生长着茂密的树林和灌木,隐约可以看到一些飞鸟和小型动物活动的痕迹。
更重要的是,在河对岸很远的地方,她似乎看到了一些极其模糊的、类似人工开垦的田地的痕迹,以及几缕若有若无的、仿佛炊烟般的细线!
人烟!更明确的人烟迹象!
希望如同野火般在她心中燃起。河流是文明的摇篮,对岸的痕迹几乎可以肯定,她已经接近了人类活动的区域!
她快速下到河谷,来到河边。河水清澈,流速平缓。她饱饮了一番,又将水壶灌满。观察了一下河流走向,她决定沿着河岸向下游(大致东南方向)行走,这通常更容易遇到人类聚居地。
沿着河岸行走比在荒原上轻松了许多,不仅有充足的水源,林间也能找到更多可食用的野果和菌类(她只采摘自己明确认识的)。她甚至用自制的简陋绳索和削尖的树枝,尝试在河边较窄处布置了几个陷阱,希望能捕捉到鱼或者小型水生动物,但直到傍晚也一无所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