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大靖闺蜜竟成我娘亲 > 第8章 星夜兼程赴京路,故宅求援聚人心

星夜兼程赴京路,故宅求援聚人心

马车驶出秦州城时,天边刚洇开一层淡粉的鱼肚白。车轮碾过晨露浸软的官道,“吱呀”声裹着风钻进车厢,林砚靠在软枕上,手轻轻覆在隆起的小腹上——胎儿似是感知到她的不安,轻轻动了一下,她指尖微颤,又用力按了按,像是在给自己和腹中孩子都打气。昨夜收拾行李到三更,沈清沅眼底的红血丝她看得分明,却没点破,只默默把安胎药和秦州带的薄荷干包好,塞进随身的布囊里,那清冽的草木香混着布料的软意,成了此刻唯一的慰藉。

“娘,您喝点温水。”沈清沅递来一个温瓷杯,杯壁的暖意透过指尖传来。她坐在对面,手里摊着张折叠的秦州地图,指尖在“京城”二字上反复摩挲,指甲把纸边都蹭得起了毛。“出发前李捕头说,走这条近路能比平常快两天,咱们说不定能赶在周显的人对王账房动手前找到他。对了娘,我昨天想起小姨林薇已经出嫁了,嫁的是礼部的主事张家,张家在京里人脉广,小姨性子又活络,说不定能从官员家眷的闲聊里,探到周显的底细。”

林砚接过水杯,抿了一口温水,想起庶妹林薇的模样,嘴角泛起一丝浅淡的笑意:“你小姨自小就机灵,嘴甜却不讨嫌,眼里也有分寸——以前在林府时,连府里最难缠的管事嬷嬷都愿意跟她多说两句。她嫁去张家后,跟京里不少官员家的夫人都处得好,又懂得什么话该问、什么话该藏,让她打听周显的动静,确实最合适。只是别让她太冒险,周显那人记仇,要是被他察觉,怕会连累张家。”

沈清沅点点头,把地图折好时,指腹不小心蹭到了纸上“秦州”的标记,忽然想起在薄荷田帮张婶解纠纷的日子,心里一阵发酸,却很快压了下去。她从布囊里掏出张纸,借着车窗外的晨光快速写画:“那我把要做的事列出来,免得乱了阵脚——外祖父去大理寺通关系,帮咱们见沈修一面,顺便打听大理寺卿对这事的态度,看看是不是周显在背后施压;大舅查翰林院的文书,重点找周显那边调阅赈灾款存档的记录,他要伪造账本,肯定得先看原始账;三哥去国子监或茶楼,听听年轻官员们的议论,看看有没有人知道‘证人’或‘账本’的内情;小姨就借着参加夫人宴的由头,跟相熟的官家太太闲聊,探探周显最近的行踪,比如有没有私下见什么人、府里有没有藏陌生的账房。我负责跟大家对接消息,整理线索,娘您安心养着,别太劳神。”

林砚看着女儿条理清晰的模样,心里的慌意散了大半。她伸手摸了摸沈清沅的头,指尖拂过女儿额前被风吹乱的碎发:“你考虑得比娘还周全。只是要记得,你外祖父年纪大了,有高血压,别跟他说太急的话,免得他动气;你大舅性子温吞,做事情讲究稳妥,跟他说的时候把细节讲透,他能比旁人多看出几分门道;你三哥年轻气盛,有时候容易冲动,得提醒他打听消息时别露破绽,更别跟周显的人起冲突;你小姨虽机灵,但毕竟嫁了人,做事得顾着张家的脸面,别让她为了帮咱们,在婆家难做人。”

接下来的三日,马车几乎是星夜兼程。白日里沈清沅天不亮就起身,先去驿站给林砚打热水,再跟车夫确认路线,遇到坑洼路段,还会下车帮着扶车辕——她怕马车颠簸,惊着娘和腹中的弟弟或妹妹。晚上歇脚时,她就借着灯笼的光整理线索,把幕僚信里提到的“赈灾款数额”“作证证人姓名”“周显手下常去的茶馆”一一列出来,连沈修曾提过的“王账房住在王家村东头,门口有棵老槐树,院里种着棵石榴,每年夏天都结满果子”都标得清清楚楚,生怕漏了半点能救沈修的细节。

林砚也没闲着,精神好些时就跟沈清沅分析局势:“沈修任御史时,参过周显一本,说他借修缮文庙贪墨公款,周显因此被降了半级,肯定记恨在心。这次他伪造‘赈灾款账本’陷害沈修,一是想报复,二是想借机攀附新的靠山——毕竟三皇子禁足后,他得找新的依仗。王账房手里有真账本,只要拿到真账,再找到周显调阅存档的证据,就能证明沈修的清白。只是你二舅外放去了江南,找王账房的事得另想办法——或许可以托你外祖父的关系,让刑部的人帮忙查,毕竟你外祖父在户部待久了,跟刑部的官员也熟,周显还管不到刑部的事。”

“我记着呢。”沈清沅把写满字的纸折好,放进贴身的衣袋里,“昨天路过驿站时,我让护卫给京城捎了信,告诉大舅、三哥和小姨咱们要回去,让他们先留意着周显的动静,别让他的人抢先找到王账房。小姨要是有消息,也能通过张家的渠道尽快告诉咱们。”

到了京城外的驿站时,护卫匆匆来报,说京城近日管得严,进出城都要查验文书,还说大理寺那边守卫森严,连探监都要层层审批,且只允许亲属探望,还得有官员担保。沈清沅心里一紧,林砚却镇定地从行李里拿出个锦盒,打开里面是沈修的官印和她的诰命文书:“有这些,进出城没问题。至于探监的担保,你外祖父是户部侍郎,他的担保信肯定管用,周显再手眼通天,也不敢跟户部侍郎硬碰。咱们先去林府,等见过你外祖父他们,再做下一步打算。”

马车驶进京城时,已是傍晚。街道上比秦州热闹,却没半点暖意——店铺门口的灯笼蒙着灰,行人都行色匆匆,偶尔能听到有人低声议论“沈御史贪腐”,语气里满是惋惜或鄙夷。沈清沅攥紧了拳头,指甲掐进掌心,却没敢表露半分情绪,她知道,现在冲动只会坏了大事,救沈修才是最要紧的。

直到马车停在林府朱红的大门前,门楣上“林府”二字在暮色里泛着熟悉的光,沈清沅才稍微松了口气。开门的老管家见了她们,手里的门环“当啷”一声掉在地上,连忙上前扶林砚:“夫人可算回来了!侍郎大人、大公子、三公子都在府里等着呢,三公子下午特意从国子监请假回来,张夫人——就是您妹妹林薇,也刚从张家过来,说要等您回来呢!”

进了内院,就见林老夫人坐在廊下,手里攥着帕子,旁边站着个穿着藕荷色锦裙的女子,正是林薇。她妆容雅致,鬓边插着支小巧的珍珠钗,见了林砚,立刻快步上前,伸手想扶却又怕碰着她的肚子,只小心翼翼地问:“姐姐!你可算回来了!路上累不累?我听说沈修姐夫的事,急得好几天没睡好,昨天接到清沅的信,今天一早就从张家过来等你了。”

“薇儿,辛苦你了。”林砚握住她的手,能感觉到她指尖的微凉,却也透着真切的担忧。

正说着,林老大人从书房走出——他穿着藏青色官袍,头发已有些花白,却依旧精神矍铄,眼神锐利如旧。“回来了就好,进屋说。”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林薇身上,“薇儿你也一起来,你从张家听到的消息,正好跟大家说说。”

刚进正厅,大哥林谨和三哥林珂也迎了上来。林谨手里抱着几卷文书,林珂则攥着张写满字的纸,显然都提前做了准备。

“姐姐,清沅表妹。”林谨把文书放在桌上,语气温和却坚定,“我在翰林院查了近一个月的存档记录,发现周显的人上个月曾以‘核对账目’的名义,调过赈灾款的原始账本,还迟迟没还回去。我已经把相关的调阅记录抄了下来,对比清沅捎信说的‘伪造账本’细节,发现有好几处对不上——比如周显伪造的账本里,有一笔五千两的支出,原始账上根本没有,这就是明摆着的破绽!”

林珂也连忙递上手里的纸:“我今天去国子监,听几个官员家的子弟说,周显最近跟吏部的一个主事走得近,那个主事以前是三皇子的人。还有人说,作证的‘证人’是周显从老家找来的远房亲戚,被沈修姐夫查出过粮站短斤少两,这次是被周显逼着来作伪证的!”

众人说完,都看向林薇。她定了定神,语气从容却条理分明:“我这几天借着赴宴的由头,跟周显的夫人还有几个相熟的官家太太闲聊。周显的夫人嘴不严,喝了点酒就说漏了嘴,说周显最近天天关在书房里看‘账’,还让家里的下人别靠近。我还听吏部李夫人说,周显前几天偷偷见了个陌生的账房先生,把人领进府就没再让出来——我猜那肯定是帮他伪造账本的人,已经让张家的管家去盯着周显府的后门了,看看能不能找到那个账房先生的踪迹。”

林砚看着眼前的亲人,眼眶微微发热,却强忍着没掉泪。沈清沅拿出自己整理的线索,一一跟众人核对:“外祖父,大舅,三哥,小姨,咱们现在有三个关键——一是外祖父您出面,拿担保信去大理寺见沈修,确认他的情况,顺便问他有没有周显的其他把柄;二是大舅拿着调阅记录和原始账本,找翰林院同僚作证,形成书面证据;三是三哥继续打听‘证人’的底细,小姨盯着周显府的账房先生,再托外祖父的关系让刑部找王账房。只要这几点做好,就能揭穿周显的阴谋!”

林老大人听完,拍了拍桌子:“就按你们说的办!明天我去大理寺,谨儿去翰林院,珂儿去国子监,薇儿你继续从旁打探,注意安全。砚儿你安心养胎,清沅负责对接消息。周显想欺负咱们林家,没那么容易!”

夜色渐深,林府的正厅还亮着灯。烛火映着林薇忙碌的身影——她正帮着沈清沅整理线索,时不时补充几句从官家太太那里听来的细节,语气里满是笃定。沈清沅看着她,又摸了摸布囊里的薄荷干,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有这么多亲人并肩,有小姨的机灵、大舅的稳重、三哥的热忱,还有外祖父和娘的坚定,她们一定能救回沈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