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70章 内部分歧(求追读)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70章 内部分歧(求追读)

作者:李一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13:58:08

此时亲卫通报,说奋威将军潘濬来访。就要打算睡下的陆逊随即起身,命亲卫将潘濬带到自己卧房之内。

潘濬来到陆逊卧房之内,向坐于卧榻之上的陆逊恭敬行礼:“君侯明日就要返回西陵了,濬特来相送,还请君侯勿要怪罪。”

陆逊起身扶住潘濬:“承明,你我之交,又何必与我客套?快快请坐。”

潘濬倒也不扭捏作态,随着陆逊的引导,与其共同坐在了陆逊的榻上。

潘濬此人非常有意思,甚至可以称得上说是三国降臣的一个典范。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汉末各个势力征战不休,经常有文臣武将改投其他势力之事发生。

比如曹魏,曹操从陈留一地起兵到统一整个北方,先后攻克和降服的大小势力无数,自然麾下的降臣也是无数。

正因为降臣太多了,曹魏对于降臣也是非常包容的态度,该带兵的带兵、该行政的行政,都成了家常便饭。

就拿曹睿准备委以关中重任的张郃来说,张郃就是一名标准的曹营降将。

早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亲率五千精锐袭击乌巢并放火的当夜,张郃就与高览一起负责猛攻曹军的大营。

当时负责镇守大营的武将正是曹洪。张郃未能攻下曹军大营,又见乌巢火起心中忐忑,加之谋士郭图为了逃避罪责诬陷张郃,于是张郃率军直接投了对面的曹洪。

正是因为当时投降没有什么稀奇的,张郃也就没有多少心理负担。曹操回营之后听闻张郃投降,非常高兴的称赞张郃,说张郃此行“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

曹魏的外姓将领里,为现代人所熟知的‘五子良将’中,除了乐进从出道就在曹操麾下,于禁是先属鲍信而后才属曹操,剩下的三人张郃、张辽、徐晃都是降将。

张辽原属吕布,张郃原属袁绍,徐晃原属杨奉。

曹魏麾下降臣降将众多,东吴自然也有降臣。而潘濬就是降臣中混的最好的那一批。

潘濬是荆州武陵郡人,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被当时的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郡从事。而刘备领荆州牧后,任命潘濬为治中从事。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派吕蒙袭取关羽之背,占领荆州之后荆州文武纷纷归附。但若直接就降了,怎能显出潘濬的价值呢?于是潘濬称疾待在家中。

潘濬本就是荆州名士,又拜得襄阳大儒宋忠为师,更得到了‘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扬名,和那些寻常官吏岂能一样?

与此同时,正是镇抚荆州的陆逊向孙权建言,以汉高祖和汉光武作为例子,反复提及争取荆州士人归纳的重要性。

于是孙权亲自上门劝降潘濬。潘濬见孙权亲至也不再端着,下地向孙权拜谢,并将荆州全部的军事情况都向孙权做了汇报。

以此观之,潘濬和陆逊还是颇有渊源。正因为潘濬自出仕后便长期在江夏任职、对江夏之事无比熟悉,陆逊更是常常与潘濬这位名士往来。

一来二去,两人互为友人,也就是正常之事了。

说句题外话,潘濬的老师宋忠和友人王粲的两个儿子,都死在了关羽丢掉荆州的同一年内,死在了曹丕负责的邺城‘魏讽案’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