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470章 千头万绪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470章 千头万绪

作者:李一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13:58:08

曹睿此问一出,即使是颇为话多的新任枢密右监刘晔刘子扬,也只是应声回答,面色也显得有些疲惫:

“陛下圣明,这几日在路上得知河南如此多事,早回来些还是对的。”

辛毗在曹睿左后方说道:“此处虽有馆驿,但距离邺城也就五里了,还是尽快赶路入城吧。入城之后见到司空之后,再行分说。”

曹睿微微颔首。

从右北平郡治土垠城到魏郡郡治邺城,其间大约一千三百里路,曹睿只用了十日。

此前从土垠出发的时候,曹睿只下旨让留在邺城的尚书台、枢密院众臣尽数返回洛阳,一个也没有落下。

如今留在邺城等待曹睿到来的大魏重臣,只剩下司空司马懿一人。曹睿也并未让邺城臣子们提前迎接。是以邺城东五里处的馆驿中的吏员,在发现皇帝率军亲返之后极为诧异。

“什么,陛下入邺城了?”

司马懿正坐在邺城尚书台的尚书令值房之中,听闻参军陈圭的禀报,猛地站起身来。

陈圭拱手道:“千真万确,陛下率军刚刚入城。司空还是速去相迎一下吧。”

“不劳你说,我知晓如何做事。”司马懿整了整袍服,直接抬腿向外走去,头都没回的说道:“子城为我收拾一下洛阳、许昌的文书,说不得稍后会用到。”

“是,属下知晓了。”陈圭应声。

邺城也是有尚书台的。

此前曹操将魏郡作为基础,把周边各郡县纳入魏郡,成立了一个超大版的魏公国,后又变成魏王国。魏王曹操作为汉室正经的诸侯,不仅尚书台、御史台等一样不缺,就连九卿也同样具备。

董昭在此事上出力甚多。

实际上黄初年间东吴孙权与大魏翻脸,在武昌设置尚书台和各官署,而后自称吴王,几乎都是原封不动的照抄曹操魏国的架构。

动作快的人不止有司马懿一个,魏郡太守郑浑也是同样迅速。冀州刺史吕昭此时正在赵国巡视民生,因而不在邺城之中。

入城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安顿好随行军队。因为远途行军,毌丘俭中领军营的这四千重骑出发前也都换成了轻骑的装备,即便减负也到了该休息的时候。

各部司马领命而去,毌丘俭带着五百骑兵簇拥着皇帝及大臣一行往北而去。在向西转弯、通往铜雀台的路边,见到了司马懿和郑浑二人,以及冀州、魏郡的诸多官僚。

“臣等恭迎陛下凯旋,陛下万年!”司马懿、郑浑二人打头,带着大约百余名官吏齐齐下拜行礼。

曹睿却没在第一时间回应,而是将目光转向西边眺望了起来。

此时正值傍晚,日头在西,景致极好。曹睿坐在白马之上,从东向西抬眼望去,目光穿过人群、穿过西北方向的铜雀台,看向了远方天空中璀璨耀目的赤红云霞,似乎天上云层也在同时庆贺一般。

的确是凯旋!

辛苦半年多,戎马倥偬,来回数千里,为的不就是凯旋而归的这一刻吗?

曹睿转眼看向臣子们,笑着抬了抬手:“朕思乡心切,故而从幽州先行回军返回邺城。大魏此番出征,粮草调度、后勤供给,冀州州中官吏出力颇多,朕心中一直记着你们的功劳。朕会颁下旨意,让冀州吕刺史为诸卿论功,凡是有功之臣,或多或少,朝廷绝不会忘。”

“诸卿平身吧。”

“谢陛下恩典!”臣子们又山呼了一声,接着纷纷从地上起身。得了皇帝赏赐论功许诺的冀州官员们,山呼时候的声音似乎也更响了些。

曹睿轻笑了一声,接着吩咐郑浑组织众臣子散去,各自返回官署之中,并挥手示意司马懿跟上自己一行。

臣子对朝廷卖力效忠,朝廷也不能对臣子过于刻薄。精神上的忠诚,与物质上的保障是分不开的。天下尚未一统,对臣子们过于吝啬,无异于慢性自杀。

几乎没有停歇,曹睿一行接着来到了铜雀台的飞光殿上。

高处不胜寒,可高处的景致却也更好。

曹睿在殿前的栏杆边上,一边看着西面天空中火红的云霞,一边感慨道:“邺城不愧为大魏五都之一,武帝建国于此,又在此地建了铜雀台,朕也是受了前人福荫。”

“诸卿,莫要负了这大好河山,为了身前之功、身后之名,尽力而为吧!”

刘晔连忙插话道:“圣君在朝,臣等定不负陛下嘱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