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410章 崇文明理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410章 崇文明理

作者:李一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13:58:08

飞光殿里的臣子们都已散去,曹睿与徐、卢两名侍中沿着宫殿侧边,缓步向北而行。

铜雀台的北面就是漳水了。

远处的山水与近处的楼阁相映衬,好似一幅气势恢宏的写意大画一般。

曹睿口中朗诵道:“临漳川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雍丘王的文才确实卓群!以朕来看,描述漳水和邺城的诗赋,雍丘王当属第一。”

徐庶在一旁进言道:“昔日武帝命诸子同作,先帝彼时也曾有一篇《登台赋》。”

曹睿摆了摆手:“同样写风写鸟,先帝是用‘风飘飘而吹衣,鸟飞鸣而过前’,而雍丘王是‘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实事求是的说,先帝写论文、写闺怨诗不错,其他诗赋与雍丘王还差了些距离。”

两名侍中点头应和。

若说差了些距离,更像是对先帝偏袒了。实际上差的应该更多。

在论及文学的时候,陛下常常认为先帝立意高于雍丘王。但论及诗赋,陛下从不掩饰对雍丘王的赞美。

卢毓在一旁说道:“陛下,崇文观已经设立三年有余,洛中也有不少士子的文才脱颖而出。”

曹睿问道:“朕十月底去过一次崇文观,之后就再没关注过这些事情了。文华之盛,也能彰显大魏之德。”

“有哪些士子作出佳作的?”

卢毓顿了一下:“禀陛下,洛中有一名士子唤作阮籍,正是昔日邺下阮元瑜的儿子。阮籍去年秋日初来洛阳就学之时,便以一首五言诗《咏怀》名动太学。”

“哦,此人唤作阮籍?”曹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卢卿记得诗句吗?”

卢毓拱手道:“臣记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之语,文风清新隽秀,有超然之感。”

曹睿笑道:“是个好苗子,此人文笔与《明月何皎皎》一诗极为相似。”

“侍中,朕今日有一个想法,你们两人一同随朕参详一下。”

卢毓随即束手肃立,徐庶也是同样。

曹睿道:“朕在太和元年立崇文观,五经重新修订过了一遍,诗赋文章也在年年选录。洛阳文风之盛,正如建安年间邺城铜雀园中的‘邺中七子’一般。”

“彼时王仲宣、徐伟长、阮元瑜、应德琏、孔文举、陈孔璋、刘公干七人,学无所遗、辞无所假、齐足并驰,开一时文风之盛。”

曹睿叹了一声:“文学诗赋是如此,朕在想,能不能将这些乡野间的奇人异士,都纳到洛阳朝中来管辖起来呢?”

“如管辂这般精于占卜相面的、还有擅长谶纬的、以及各种各样的信奉……既可以约束其不在民间作乱,也能让他们为朝廷所用。就像昔日武帝在邺城召左慈、甘始、郗俭等人一般。”

说着说着,曹睿看向徐庶:“徐卿,朕记得你之前遣扬州校事探访,称左慈最后踪迹乃是在庐江郡的天柱山中?”

徐庶答道:“正是天柱山,此后左慈便再无踪迹。天柱山与镇南将军贾逵的辖区临近,臣遣人寻贾逵帮忙寻找,贾逵并未应许。”

“之前陛下提到过的葛玄,校事亦曾查探过。葛玄此人长在武昌居住,与孙权相交甚笃,无法前来洛阳。”

曹睿点头:“还有各类信奉呢?”

徐庶想了几瞬:“余下民间信奉,徐州最盛、青州次之。”

“徐州琅琊、东海、下邳、广陵等偏僻之郡,天师道与佛门之信杂糅,时常亦有争端。前任徐州刺史吕虔年迈昏聩,并不管辖。”

“而青、徐、兖交界的济北、泰山、东莞、北海、济南等郡,仍有太平道的信奉存在。”

曹睿感慨道:“张角都死了五十余年了,太平道竟然还在!朝廷并无太多精力处理乡里盲信,禁是禁不绝的,只有管束起来了。”

“徐卿,传信洛阳卫仆射处,让各郡国对这些杂七杂八的信奉、奇人都搜罗一下,使他们的头领前往洛阳居住,免得民间失控。”

“再设立一个如同崇文观一般的官署。”曹睿看向几人:“该叫个什么名字为好?”

两侍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徐庶用手肘推了卢毓一下,侍中里年龄最小的卢毓这才拱手应道:“崇文观掌天下文事,新设立的官署搜罗天下奇异,由朝廷管辖而明其道理。”

“不如取‘明理’二字。”

曹睿笑着摇头:“‘理’字可取,‘明’字却更为精妙。道理越辩越明,可人们信奉之事又如何能辩得明白呢?不如朝廷指明选明才好!”

“就叫明理观吧!”曹睿看向徐庶:“此事徐卿去和卫仆射说。”

“遵旨。”徐庶答道。

而一旁的卢毓抿了抿嘴,似有未尽之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