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364章 新任侍中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364章 新任侍中

作者:李一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13:58:08

回到书房之后,曹睿让内侍叫来了司马懿与卫臻,还有侍中辛毗。

并使人去宣在洛阳的徐庶、卢毓二人。

司马懿与卫臻先到了书房之中,拜见了皇帝后各自入坐。等到辛毗进入书房后,曹睿这才开口说话。

曹睿说道:“朕叫三位过来,是要议论一番此次征蜀之功。”

“此前早已说过,在大将军之下的诸将,按照张、牵、郭、陆的排序来议。除了这四人,你们三人、还有其余有功文臣,也要算作战功。”

有了此前淮南战后的封赏,三人也不惊慌,齐齐站立起来、拱手致谢。

曹睿挥了挥手:“不必谦辞。有功必赏,这是朕作为皇帝的本分。”

“大魏是朕的,也是你们这些国家重臣的。如上次之例,朕先给你们三人论功吧。”

“司空。”曹睿看向司马懿:“卿随军征战屡有建策之功,增邑七百户。”

司马懿起身拜谢道:“臣司马懿谢陛下隆恩!微末之功,臣心中实有愧疚。”

“不必愧疚。”曹睿笑道:“司空是朕的智囊,军略战术处处查缺补漏,司空该得此赏。”

司马懿本想现在就提及大赦一事,可还是忍住了,想等到皇帝说完话再提。

曹睿继续点名:“卫师傅,卿为朕留守洛阳、半年之久不生差错。依旧增邑五百户。”

卫臻深吸一口气,起身谢道:“陛下两次出征,臣居于后方就得了军功,恐怕惹得朝野非议啊。”

曹睿道:“若谁有非议,让他们来朕面前说!总揽政事、稳定后方,这是萧何一般的功绩。”

“岂不闻功人功狗之论吗?”

卫臻道:“臣谢陛下恩典,不过有一事臣欲进言,还望陛下考虑一二。”

“何事?”曹睿明知故问。

卫臻缓缓将借着大赦之机,开赦浮华案禁锢士子一事说出。

曹睿一面沉默不语,一面也在等着司马懿的反应。

果不其然,就在曹睿没有说话之时,司马懿也站起与卫臻并肩,出口言道:“臣也附议,愿以此次西征之功换取臣子开赦。望陛下开恩!”

曹睿笑了一声:“坐,都坐吧。”

“朕知道你们的心意。既然是大赦,非‘大’无以体现出大魏气象。此番开赦过后,诸卿要回家勤勤引导、勿要再让他们走上歪路了。”

“至于司空说的用功劳换取,就不必了。朕刚许出去的封赏,就让朕再收回去吗?”

司马懿长施一礼:“臣谢陛下恩典!陛下实乃古往今来第一明君,第一圣君,第一仁君!”

曹睿哈哈大笑:“朕如何来的这么多第一?不必捧朕,朕若没有诸卿辅佐、自己一人也做不来这么多事。”

司马懿又是谢了好一会儿。

曹睿听着司马懿的话语,心中不禁起了些感慨。

方才给司马懿增邑七百户的时候,可没听他谢的这么真诚。看来在司马懿的心中,长子司马师的前途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这也难怪。

世家大族想要长久延绵下去,历代积累这是必须的。地方豪族或许积累资财、而河内司马氏这种士族、积累的就必须是声望和官位。

声望是刚需。

司马懿这一辈就曾流传过‘司马八达’的说法。而司马师这里,也有与夏侯玄、何晏并列的美称。

而做官也是刚需。

就拿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这一难得的家族成就来说,这是家族主脉连续四代人都出过三公。少哪代、缺哪代都不算。

同理,河内司马氏也是这般。

司马懿之父司马防,对曹操有举荐之恩,而后更是做到了两千石的京兆尹。

司马懿这一辈就更不用说。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更是人杰。

司马懿的儿子们中,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未出仕。反倒三弟司马孚的两个亲生儿子,司马邕和司马望两人,都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做了郡吏。

这让司马懿如何不急?

与家族传承相比,司马懿自己这个三公身上、多几百户少几百户,反倒不是什么紧要的问题了。

此事告一段落,曹睿又点起了辛毗的名字:“辛侍中在长安总管后勤,事务繁琐极少差错,实乃用命之职。”

“以辛卿坐镇关中之功,增邑三百户。”

辛毗自然又是一阵感谢。

曹睿与辛毗寒暄了几句后,逐渐步入了正题。

曹睿道:“此前征吴之时,大司马首功增邑两千五百户,大将军次功增邑一千户。”

“可是现在,朕意颇重张郃之功。因而与诸卿商讨一下,是大将军功大、还是征西将军张郃功大?”

一片寂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