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344章 洛阳武学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344章 洛阳武学

作者:李一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13:58:08

张郃依旧面色不变:“陛下已经封了我征西将军,身为人臣,我哪里还能再要什么赏赐呢?”

郭淮急了:“张公自己不要,却不借着这个机会,为你家四个儿子讨些前程?”

“陛下不日便走了,之后哪还有机会去说、何时才能有个汉中这么大的功劳?”

张郃默然不语。

郭淮轻叹一声:“若是旁人,我定不会多这个嘴。可是在张公对我有恩,你的儿子如我族中亲侄一般。”

“四个儿子,一个在三署为郎、三个闲居邺城没有着落。”郭淮催促道:“张公是该为他们想一想了。”

张郃沉默半晌,轻声说道:“伯济说得是啊!我也已经年过六旬了,再也不是壮年了。”

郭淮见张郃转意,面色好看了许多:“张文远和乐文谦的儿子,现在都在淮南领兵。徐公明的儿子在中军为校尉,此战也立了些功劳。”

“张公也该为儿孙谋了。”

张郃转身看向郭淮:“该讨些什么恩典?不瞒伯济,我想让陛下为他们安排一下、拜大儒为师,在洛阳先通了五经再说。”

“通了五经,再到尚书台或者各地任职。”

郭淮道:“不让他们从军了?”

“不让了。”张郃叹道:“从军不易,我这四个儿子都长在邺城繁华之地,如何能像我当年一般、在阵上卖命决死呢?”

“也好。”郭淮点头:“张公说得是个正路。”

“我弟仲南在城阳郡为太守、季南在御史台为任,妻兄王彦云在青州任刺史,总不至于让四个侄子缺了前程的。”

“陛下宽仁,张公所请、陛下也定然会应的。”郭淮劝道:“事不宜迟,明日就去找陛下说吧。”

张郃点头。

……

第二日,沔阳城中。

曹睿确实打算临走之前,大致再将祁山、赤亭与汉中之功论上一遍。

回到朝中再定具体增邑,如同太和元年、淮南之时一般。

张郃前来为儿子们求前程,属实让曹睿微微有些诧异。

听完了张郃所说之请后,曹睿默不作声、摇了摇头。

“张卿,这个安排是卿自己想的?还是有人与你说的?”

张郃略微有些失望,却丝毫没有半点隐瞒:“回陛下,是郭淮建议臣的。”

“臣和郭淮久为同僚,行军布阵乃是臣的强项,但臣是平民出身、对这些族中里的事情,总不如郭淮懂得更多。”

曹睿道:“不是朕不愿意,而是郭淮的这个法子错了!”

“来人,快马将郭淮叫来!”

虎卫领命而去,张郃却颇为不解。

曹睿道:“等郭伯济来了,朕与你们两个人再一齐说。”

张郃应下。

曹睿与张郃聊着军事之时,郭淮从城外被虎卫匆匆唤了进来。

“臣拜见陛下。”郭淮喘着气,拱手施了一礼。

“坐。”曹睿也不废话:“郭将军为何要建议张将军诸子拜师大儒?”

这算什么问题?不拜大儒为师、还能如何进学?

“臣之子郭统,还有家中几个侄子都是由族中出面、寻得名师进学的。”

郭淮不解道:“历来不都是这般的吗?先学经、再征辟为郡吏,再举孝廉、入洛阳为郎。”

曹睿心中翻了个白眼:“为何不想进太学?”

郭淮与张郃对视一眼,却都吞吞吐吐的没说出来话。

“让你说你就说。”曹睿斜了张郃一眼:“有什么要遮掩的?”

张郃拱手:“臣二人昨日议论,见到太学郎不过三百石、出路也就是在陇右为屯田吏。”

“而且毕业还殊为不易,臣家中几个儿子的确鲁钝……”

曹睿听明白了,这又是信息差导致的一个大问题。

太学设立还不到两年。

第一届毕业了百人,占五分之一的学生比例,算是毕业艰难了。

即使毕业了,都被皇帝带到陇右来做屯田之事,远离洛阳、远离河南之地。

这个时代,信息交流殊为不畅。

张郃是会打仗,可会打仗并不意味着会料理家族。

张郃一个河北地主出身的,连豪族都算不上,又常年在陇右、凉州这种偏僻地方,家中疏于管教,把太原大族出身的郭淮之语奉为圭臬。

郭淮虽然世宦两千石,却也在长安、在陇右待太久了。太学之事或许听过些许,却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

“你这是上个版本的玩法了!”

曹睿指着张郃、郭淮二人,出言道:“今日你们赶上了,朕就与你们二人聊些别的。带着耳朵就好,别出去乱说。”

张郃连忙拱手:“请陛下示下,臣等定然守口如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